眩晕病治疗 眩晕病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18-08-07 来源:病理手册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健康 > 病理手册 > 眩晕病治疗 手机阅读

眩晕病治疗篇1:眩晕症的症状是什么 眩晕的预防保健


  眩晕症的症状
  1、耳聋
  早期会不自觉的出现耳聋现象,多次眩晕发作后开始有明显的感觉。一般是单侧耳聋,偶尔也会出现双耳耳聋。耳聋在眩晕发作的时侯会加重,间歇期的时候会好转。
  2、耳鸣
  病人初期的时候,会觉得耳朵边有低调的吹风声耳鸣,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高音调持续性耳鸣。眩晕发作时,耳鸣情况会突然加剧,间歇期耳鸣程度自然减轻或消失。
  3、头胀满感
  眩晕发作期间,部分患者有患侧头部或耳内胀满感、沉重、压迫感,或耳周围灼热感。眼震在发作高潮时观察患者的眼球,一般可见到有快慢相的不自主的颤动。
  4、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
  睁眼的时候会感觉周围的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旋转,或者产生左右摇晃的感觉。闭目的时候上述症状会减轻。因此发作时病人经常会采取一定的体位闭目静卧,不敢转动。尽管有时会因为惊吓而倒地,但是病人的神志却是完全清楚的。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血压下降的现象,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情况会缓解。症状消失,转入间歇期。间歇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终生只发作一次的人,也有反复多次发作的人。


  5、眼震
  在发作高潮时观察患者的眼球,一般可见到有快慢相的不自主的颤动。
  6、神经性耳聋
  听力检查显示感音神经性耳聋。


  眩晕症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
  1、脑血管性眩晕
  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
  2、脑肿瘤性眩晕
  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颈源性眩晕
  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


  4、内耳眩晕病
  这个是眩晕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病因不明。其典型症状是突发性剧烈的旋转性眩晕,伴有耳鸣,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减退或耳聋。患侧耳部胀满感、压迫感,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症状。平衡障碍,发作期有短时间规律的水平眼震,开始快相向患侧,为刺激症状,数小时后快相向健侧,为破坏症状。眩晕持续时间较短,历时数十分或数小时自行缓解,也有长达数天者。常反复发作,听力损害随着发作增多而加重,至完全耳聋时眩晕发作也停止。


  眩晕的预防保健
  (1)正确对待休息与锻炼
  眩晕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急性期过后有两种恢复形式,一种是旋转感瞬息即逝,或一觉醒后霍然而愈;另一种是剧烈眩晕消失后,仍持续有头昏,步态不稳,不敢走动。如长期卧床不能奏效,应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既有利于树立信心保持乐观情绪,又能通过锻炼提高前庭适应性。
  (2)树立信心,坚持锻炼
  适当锻炼对于一侧前庭功能严重损害性眩晕,是很必要的,甚至是消除眩晕,获得前庭功能重新平衡的唯一有效方法,有些学者认为其效果甚至高于药物治疗。方法是选用若干激发眩晕的动作和姿势,反复锻炼,使中枢多次接受异常刺激,逐渐变得习以为常。一旦将异常冲动转化为寻常冲动之日,即眩晕症消失之时。以海员为例,许多海员刚上船不适应海上漂泊,内耳的前庭器官受到异常刺激,而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但天长日久,中枢将这种异常刺激视为正常刺激,经过一段时间则不再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这就是通过锻炼使眩晕症消失的实例。

眩晕病治疗篇2:疱疹的最佳治疗方法 食疗也可治疱疹


  相信大家对带状疱疹都很熟悉了,带状疱疹是日常生活中多见的皮肤病,带状疱疹会对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多发于腰腹部,会有刺痛或者火辣灼痛的感觉,所见得不单单是肾的问题啊,那么,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快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带状疱疹的症状:
  带状疱疹病人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带状疱疹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


  一、中药抑制疗法
  目前最为有效治疗方法
  如果疱疹生长再生生殖器上的话,就会比较难治疗了哦,而且是很难根治的,传统的药物对于这样的疱疹治疗也是束手无策的。
  外用疱力康药物中富含活性极强的蛋白溶解酶,能快速溶解疱疹病毒的蛋白外壳,使药物成份迅速进入病毒内部破坏基因链。抑制病毒的DNA多聚酶活性,使其无法繁殖、断子绝孙。


  

眩晕病治疗篇3: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一、糖尿病具有遗传基因
  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所说的糖尿病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指的不是遗传糖尿病本身,而是在于遗传糖尿病的易感性,也就是说其发生糖尿病的先天倾向或程度,有遗传易感性的人,不一定都全发展为糖尿病,是否发病还取决他们的后天生活环境。这就像一粒种子,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水分和土壤中才能发芽、生长、成熟一样。导致1型糖尿病的环境因素可能有病毒、毒物感染等等,而导致2型糖尿病的因素则包括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和紧张焦虑等等。糖尿病遗传基因可以分为2大特点。
  1、家族与遗传性
  糖尿病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尤其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调查研究发现:父母患有糖尿病者,其子女发病率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有所增高。单卵孪生子女均患糖尿病者,幼年为50%,成年可高达90%以上。这说明不仅幼年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成年后发病的糖尿病与遗传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2、种族与遗传关系
  糖尿病的病发因素跟种族是有一定关系的,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患病率也是不同的。
  另外,糖尿病不同于一般的遗传病。因为,糖尿病遗传的是遗传易感性,也就是说这些人天生就比别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后天不注意就极有可能步父母的后尘再得糖尿病。同时糖尿病遗传属于部分基因决定性,即使糖尿病病人的子女也患有糖尿病,但如果基因突变的位点不一样的话,其患病的原因也不同。


  二、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1型糖尿病目前认为主要是由于先天性的基因缺陷,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己的胰岛细胞,从而导致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丧失,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这种情况的确是存在一定的遗传因素,但并不代表只要是1型糖尿病就一定100%会遗传,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很多, 即便父母都是健康人,也有可能由于基因变异而导致1型糖尿病发生。目前并没有相关数据证实,1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和普通健康人的子女在糖尿病的发生率上有多么大的不同。
  对2型糖尿病而言,它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族中,常常会有多人发生糖尿病,表现出糖尿病的家族聚集性,或常常有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等的患者,但不是说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就一定要得2型糖尿病,环境是它发病的重要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2型糖尿病大多数是由于后天所导致的。如平时的生活习惯,以及平时的生活饮食,都跟2型糖尿病的病发有很大的关系。
  三、莫担忧,子女糖尿病可预防
  虽然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生活水平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活动量日渐减少,大量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导致肥胖,继而造成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这是导致当前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环境因素(主要是饮食和体力活动)在糖尿病的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使父母患有糖尿病,如果子女注意预防,那么患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的,因此,糖尿病病人子女也不必过于担心。同样,即使父母没有糖尿病,但如果不注意预防的话,子女照样会患糖尿病。


  四、糖尿病病人子女应当如何正确预防糖尿病呢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做到合理饮食,保持粗杂粮、细粮以及荤素的合理搭配,少吃过咸、高热量的食物以及零食,饮食以清淡为宜。同时,要保持适量的运动,以利于消耗热量、调整血脂紊乱、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还要做到戒烟限酒。其次,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专家指出,一次巨大的打击就有可能诱发糖尿病,因此,一定要以健康为中心,生活上潇洒一点、经济上糊涂一点。再次,要尽量做到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官位、忘记恩怨,多管齐下以便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由此看来,糖尿病子女的患病几率比普通人大,父母和子女都有必要做好预防措施,将发病率减到最低。
  糖尿病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
  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
  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
  这是治糖尿病的基础,因为糖尿病的发生于饮食是有关联的。糖尿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但是也要保证营养充足,一定要控制好每日所需营养元素及每日所需热量。

推荐访问:眩晕病如何治疗

上一篇尿频是怎么办

下一篇冰糖煮梨的功效

推荐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病理手册推荐文章

病理手册热门文章

病理手册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