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表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婚姻物语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情感 > 婚姻物语 > 畲族亲属称谓 手机阅读

  所谓亲属称谓,是指具有血统与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亲属制度,即便是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民族也是如此。与此相对应,每个民族也就有与其特定的亲属制度相对应的亲属间的称谓规则,这就是亲属称谓制度。在畲族地区,亲属间的称谓实际上可区分为两个系统:书面亲属称谓系统和口语亲属称谓系统。这两个系统的亲属称谓适用场合、称谓用语各不相同,但却相辅相成。

  一、书面亲属称谓系统

  书面亲属称谓是一种正式的亲属称谓,一般只在正式场合的书面使用,如书写请柬、书信、“幛子”、讣告等文本时,一般采用书面亲属称谓。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引荐场合,也多用书面语,如“这是我的父亲”“这是我的堂姐”等。

  畲族的书面亲属称谓与汉族基本相同。按照汉族的亲属制度,亲属系统一般可以区分为宗亲(指同祖同宗的亲属)、外亲(指女系血统的亲属)、妻亲(专指丈夫与妻子各自亲属) 三类。亲属称谓也根据不同的亲属类别进行区分。实际上,这些类别又可以进行更细的划分,如宗亲中,可分为直系宗亲、旁系宗亲、近亲与远亲等,分辨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这些称谓大致按长辈、平辈、晚辈简列如下。

  1. 长辈亲属称谓

  祖: (王父、祖父) 父之父。(王母、祖母) 父之母。(曾祖父、母) 祖之父、母。(高祖父、母) 曾祖之父、母。(上五世即从本位起,上及父、祖、曾祖、高祖)。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婶):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之妻。

  族祖父(族祖王父):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2. 平辈亲属称谓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族兄弟:族父之子。

  私姊:妹之夫。

  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姨(姨子):妻之姊妹。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3. 晚辈亲属称谓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畲族是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在长期与汉族杂居相处的过程中,逐渐通用汉字汉文,作为书面语的亲属称谓,也就基本照搬汉族现成的这套亲属称谓系统。

  二、口语亲属称谓系统

  口语亲属称谓是现实生活中对亲属关系的口头表达,或者说是亲属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称呼。口语亲属称谓不如书面亲属称谓正式,但更为亲切、随和。

  在畲族地区,在长辈、平辈和晚辈中,口语称谓的规则是不一样的,一般晚辈忌讳直呼长辈姓名,平辈晚辈则不限。

  闽东、浙南、闽南等地的畲族,一般直系长辈的称谓多冠以“阿”字头,如父亲称“阿爷”,母亲称“阿娘”,祖父称“阿翁”,祖母称“阿驾”。闽西与客家杂居的畲族一般通称祖父为“爹”(da)、父亲为“爷”(ya),母亲为 “奶”(nen),但在实际生活中对父母的具体称呼五花八门,如按父亲在兄弟中的排行,称为伯伯、二叔、三叔,或简称为“伯”“二”“三”,以此类推,如父亲是其兄弟中的老幺,则称为满叔或满,也有称“爸”“长”(chang) 等等; 对母亲的口头称谓也同样如此,有称“奶”的,有称“嫂”的,有称“妈” 的,也有称“姑”的等,甚至还有直呼母亲的名字和绰号的①。

  旁系长辈的称谓则通常依长幼次序称呼,如大伯、三婶等。对外亲的长辈,根据外嫁姐妹生育状况,称谓有差别。生育前一般称姐妹的公公婆婆为亲家、亲家母,生育后则随外甥称呼为“爹”(da 爷爷)、“驾”或“嬷” (奶奶)。其他外亲长辈的称谓也同样出现变化,生育前随外嫁姐妹称呼,生育后则随外甥称呼。妻亲的情况与外亲类似,虽本人对岳父母仍随妻子称爸、妈,但家人随小孩的出生对亲家的称谓就出现了差异,改随小孩称公爹(外公)、阿驾(外婆)。

  直系平辈按长幼区分,称大哥、二哥、大嫂、二嫂,但对兄弟也常常直呼其名。旁系平辈也有用大哥、二哥、大嫂、二嫂相称的,但主要以乳名相称。妻亲的平辈在小孩出生前后有明显区别,如妻之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在小孩出生前一般直呼其名,或跟妻子称大哥、二哥、三妹、大嫂,小孩出生后则改随小孩称舅舅、舅妈、姨、姨夫等。丈夫提到妻子时多称“我的布娘”,实际上“布娘”是对妇女的统称,就像汉族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我的男人”一样。

  由上可见,孩子的出生对畲族社会口语亲属称谓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晚辈的称呼,则不管宗亲、外亲还是妻亲,一般都直呼其乳名或使用昵称。

推荐访问:亲属称谓表
推荐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婚姻物语推荐文章

婚姻物语热门文章

婚姻物语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