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表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婚姻物语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情感 > 婚姻物语 > 彝族亲属称谓 手机阅读

  各民族都有一套自己的亲属称谓系统。彝族亲属谓是彝族社会关系的缩影,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因素,它反映了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几十年来,我国语言学界、民族学界较早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并利用这把钥匙作了具体化的研究。如傅懋勣的《彝语亲属称谓受话者性别的影响》、朱文旭的《凉山彝族亲属称谓及其婚姻形态窥探》、苏连科的《凉山彝族亲属称谓的语义分析和词源结构研究》、徐尚聪的《彝族亲属称谓词初探》、马锦卫的《彝族亲属称谓考》、互尔巫达的《凉山彝族亲属称谓的序数词素及其民族学意义》等有关论文,对彝族亲属称谓系统的语义特点、词源结构及其民族学意义等问题作了系统的探析,为研究彝族的亲属制度及社会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彝语的亲属称谓较汉语的亲属称谓要复杂一些,包含了姻亲族亲类推、男称女称不同、面称分排行等诸多因素。下面以凉山彝族的亲属称谓为例,作一介绍(文中彝语称谓使用的拉丁拼表示)。

  一、初阶:父母、子女、祖父母、孙辈

  父:atta (一般称呼)、tatta (儿语或亲昵称呼)、p覾(文语或祭祀用语)、 ábor (敬称)。

  母:amor (一般称呼)、mama (儿语或亲昵称呼)、mór (文语或祭祀用语)、ámór (敬称)。

  父母合称:atta amor (一般称呼) pamor (文语或祭祀用语)、ábor ámór (敬称)。

  子:zer (他称)、面称一般称名。

  女:amy (他称)、面称一般称名。

  子女合称:zer-am。

  儿子的排行(他称):zer-yy (长子)、zerkka (次子)、zergnor (末子)。

  祖父、外祖父:apu。

  祖母:ama (大部分地区) 或aghor (部分依诺地区)。

  外祖母:ama (下凉山双语地区外祖母偶尔也称做ama wepo [外婆])。

  孙:ly (他称)、面称一般称名。

  孙女:lym觟(他称)、面称一般称名。

  二、中阶:兄弟姐妹、从兄弟姐妹

  (一) 兄弟姐妹——男称女称不同

  男称(男性对兄弟姐妹的称呼):兄,vyvu;弟,iyi;姐妹(不区分), nhimor 女称(女性对兄弟姐妹的称呼);兄弟(不区分),mhatzy;姐,vymor; 妹,gnima。

  泛指(不区分男女称):统称兄弟姐妹,mhatzy nhimor (一般用法)、 vygni (文语)。

  (二) 从兄弟姐妹——叔姑舅姨子女称呼不同

  从兄弟姐妹称呼不分男称女称:姑母之子,aborzer;姑母之女,aza;舅父之子,olhi;舅父之女,amhi。

  叔父、姨母子女按亲兄弟姐妹对待,称呼同亲兄弟姐妹,且不得婚配。因此,对男性来说,仅aza、amhi 可作为婚配对象,反过来讲,对于没有血缘关系的婚配对象比照姑舅之女对待,且推及双方家人(如嫂一般称amhi)。女性称呼类推。

  三、高阶:叔姑舅姨

  (一) 血亲

  叔伯,pavu (统称);姑母,ābor (统称);舅父,orgni (统称);姨母, morgni (统称)。

  叔姑舅姨他称时可使用上述统称,但面称时一般需要加上排行。常用的排行如下:

  排行 长 次 三 四 五

  排行词缀-yy -kka -lhe -try gnor

  叔伯abuyy akka alhe atry agnor

  姑母bor-yy bakka balhe batry borgnor

  舅父or-yy okka olhe otry orgnor

  姨母mor-yy mokka malhe matry morgnor

  侄儿:zerndu。

  侄女:amyndu。

  (二) 姻亲

  婶母,比照姨母称呼;姑父,比照舅父称呼;舅母,gnigni 或比照姑母称呼;姨父,比照叔伯称呼。

  另外在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制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曾存在一套系统的非血缘联系的亲属称谓。这套称谓并不在于反映称谓双方的血缘关系,而在于反映双方的辈分长幼和表亲堂亲关系,以及称谓双方的阶级地位和社会关系。

  1956年民主改革前,凉山处于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整个社会家支林立,等级森严,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被分为兹莫(土司)、诺合(黑彝)、曲伙(白彝)、阿加(安家娃子) 和呷西(锅庄娃子) 5个不同的等级。各个等级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制。从本质上划分,这5个等级实际上属于两个独立的等级婚姻集团,即广义的诺合(注:诺合有狭义、广义两层意思,狭义仅指诺合等级,广义指兹莫和诺合两个等级。) 统治阶级等级和节伙 (注:节伙是与广义的诺合对应而言,它包括曲伙、阿加、呷西3个等级。) 被统治阶级等级。广义的诺合等级婚姻集团包括兹莫和诺合两个等级;广义的节伙等级婚姻集团包括曲伙、阿加、呷西3个等级。诺合等级婚姻集团与节伙等级婚姻集团之间绝不允许通婚,同等能婚集团内部各等级之间,仍然实行等级内婚,但不很严格。

  兹莫和诺合两个世袭等级,他们在历史上拥有共同的血缘关系。自元朝以来,封建王朝在凉山彝区推行土司制度,兹莫中的部分被朝政封为以协助朝廷管理当地本民族的特权阶层。当兹莫或诺合在同等级内无适当婚配对象,或是兹莫势力强盛时,他们之间可以相互通婚,彼此之间不存在等级变化。兹莫与诺合通婚后兹莫的等级不会因此而下降,诺合的等级也不会因此而提升。有些兹莫或诺合即使变得十分贫穷,也不会和节伙等级集团通婚,所以兹莫和诺合能够永远保持血缘的纯洁性,从而也保持其统治阶级的地位。

  节伙等级集团较为复杂。节伙等级集团中的曲伙等级,除极少数是历史上诺合男子与曲伙女子的非婚生子外,多数是具备一定经济能力后赎身的阿加;阿加等级主要是经主子婚配成家后的单身呷西和曲伙中的地位下降者; 节伙等级集团中的最低等级呷西由抽来当奴隶的阿加子女、外地抓来的汉族或其他民族以及少数破产的曲伙组成。彝语又称节伙等级为“濮节”,“濮” 的主要来源是战败的濮人, (注:如《西南彝志选·恒氏源流》中有“濮的十五寨,只一天之内,被恒家占了”等记载(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95 页);又见胡庆钧著《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年版,第21~22页。) 而“节”在彝语中的意思是“敌人”和“战败的俘虏”。原来的“濮节”在彝化历史的长短和经济状况的变化过程中逐渐被分化成后来的曲伙、阿加和呷西。但是,节伙等级内的曲伙、阿加和呷西之间由于经济状况的改变而导致社会地位的变化是可能的,并由此而影响其等级婚姻中实质成分的变化。因而,这3个等级间其实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血缘联系。所以凉山彝族等级内婚实质上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两大集团的等级婚姻,而这两个集团之间却缺乏实际的血缘联系,从而也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亲属称谓。但是凉山彝语还有一套使用于两个集团之间的非血缘亲属称谓,这一套亲属称谓既沿用亲属之间的那套称谓又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能反映出婚姻、家庭和社会关系。过去凉山存在的等级婚姻关系不能延伸到每个阶层,在冤家林立,没有统一集权的统治方式做后盾的阶级社会,这种超越血姻亲关系的非血缘的亲属称谓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统治方式的弥补手段。它在思想情感上可以笼络被统治阶级,使重家支关系重血缘关系的奴隶制的统治得以更好地进行。当然这种亲属称谓不仅反映出凉山彝族各阶层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亲密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一种民族意识、民族情感的认同。

推荐访问:亲属称谓表
推荐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婚姻物语推荐文章

婚姻物语热门文章

婚姻物语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