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简介生平故事,诸葛亮怎么死的,诸葛亮的老婆是谁 诸葛亮生平简介与贡献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情感故事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情感 > 情感故事 > 诸葛亮简介生平故事,诸葛亮怎么死的,诸葛亮的老婆 手机阅读

  一

  秦末,陈胜率900戍卒揭竿而起。在他麾下,有员骁将,姓葛名婴,屡立战功。葛婴没经陈胜批准,拥立了一个叫襄强的人为楚王,陈胜大怒,葛婴杀了襄强谢罪,陈胜仍不肯原谅,斩了葛婴。到汉文帝时,追录葛婴战功,封他的后裔为侯,食邑诸县(今山东诸城)。若干年后,葛氏徙居沂水西岸的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为了和阳都姓葛的区分开来,人们称他们为“诸葛”——诸县来的葛。久而久之,便成复姓了。

  光和四年(181)七月二十三日,阳都诸葛珪家,一个男婴呱呱落地。父亲给他取名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珪做过泰山郡(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东)郡丞,即泰山郡的副长官,是位小官僚。诸葛亮是他的次子,他有个5岁的哥哥诸葛瑾,还有两个姐姐,母亲章氏后来又生下了他的弟弟诸葛均。不幸的是,在他们童年时,母亲猝死,父亲续娶,不久,也罹病身亡。

  家门不幸,对诸葛亮兄弟的打击是巨大的。

  叔父诸葛玄见兄嫂双亡,便接过了抚育侄儿、侄女的重担。

  这时,天下已经大乱,军阀割据称雄,东汉朝廷名存实亡。僻在泰蒙山区的阳都也饱受战乱的侵扰。

  诸葛玄打算离乡出逃,躲避兵祸。他们还没动身,割据扬州的军阀袁术派人邀请诸葛玄为豫章郡(郡治南昌,今属江西)太守。诸葛玄与袁术早就相识,他让诸葛瑾留下照顾继母,看守家院,自己带着一家和诸葛亮姐弟去豫章上任。谁知,到任不久,朝廷派了个叫朱皓的人来做豫章太守,这朱皓从袁术的劲敌刘繇那里借了一支兵马,杀气腾腾而来。诸葛玄见状,只得带着家人离开豫章,投奔老友荆州牧刘表。

  荆州州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地控南北,刘表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割据自守,荆州相对安定一些。诸葛亮随叔父到襄阳后,结识了一大批名人学士,如当地名士庞德公、从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来的司马徽、来自沔阳(今陕西勉县东南)的黄承彦。他最推重的是庞德公。庞德公隐居襄阳城岘山之南,耕种自食,刘表多次请他出仕,他都婉言谢绝。诸葛亮常去拜访,两人结成忘年交,经常纵谈古今。

  两个姐姐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姐嫁给中庐县(今湖北襄樊西南)名门望族蒯家的公子蒯祺,二姐嫁给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不幸的是,到襄阳两年,叔父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的生活陷入困境。他才17岁,就得挑起谋生、抚养弟弟的重担。老家还有大哥,他想带弟弟回老家去,但庞德公等人一再挽留,诸葛亮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带着弟弟搬到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盖了几间茅屋,住了下来。

  隆中是个小山村,山明水秀,隆中山重峦叠翠,青松参天,翠柏成行。鸟啼幽谷,风响林涛。山北,滔滔汉水蜿蜒东去。诸葛亮置了几亩田,躬耕亲种。种田之余,多半在草房中掩门读书。他最喜欢读法家学派的《申子》、《韩非子》等书。累了,便盘足抚琴,吟诗长啸。他最喜欢吟诵的是《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予。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有时他也出门访友,最常去的依旧是庞德公家,司马徽家也是他爱去的地方。他们谈古论今,评说时局。当地的名士石广元、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人也常去诸葛亮的小茅屋,纵论天下事。那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儿,谈吐不凡。

  就在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第四年,北方两大军阀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殊死决战。襄阳一带的名士密切注视着这场大战,评说分析。黄承彦指出: 尽管眼下袁绍兵强马壮,但论计谋不是曹操的对手,势必曹胜袁败。战争结果,果如黄承彦所料,袁绍大败。

  也就在这一年,诸葛亮从游历江东归来的庞统那里获悉大哥诸葛瑾和继母逃难到了江东,得到了江东霸主孙权的赏识。

  不久,经司马徽推荐,诸葛亮结识了隐居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灵山的酆玖。此人熟谙韬略,学问渊博。诸葛亮拜在他的门下。然而,整整一年,酆玖尽是派他做些洒扫、挑水、打柴的杂活,没教他学业,诸葛亮谨慎地侍奉,耐心地等待着。一天,酆玖把诸葛亮叫到跟前,指着案上的三本书说: “这一年来真难为你了。从今天起,你不要再干其他活了。把这三本书朝夕揣摩,潜心研读,一百天后我有话问你。”诸葛亮接过书一看,原来是讲用兵布阵、治国安邦的书,不禁大喜,便以极大的兴趣研读起来。百日后的一天,酆玖就书中的内容考试诸葛亮,见诸葛亮心领神会,不禁大喜过望,便让他下山去了。

  诸葛亮的学识日益长进,连庞德公也把他视为隐藏在隆中山林的一条卧龙,一旦腾飞,必将惊天动地。他自己也颇为自负,常以管仲、乐毅自比。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第一个登上春秋霸坛;乐毅乃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曾率秦、韩、赵、魏和燕五国大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诸葛亮自以为可与管、乐媲美,许多人不以为然,但徐庶、崔州平却很相信。

  诸葛亮的年龄也大了,该婚娶了。黄承彦有个女儿,黄头发,黑面孔,长得很丑,但很有才学。黄承彦很了解诸葛亮的为人,他又是个爽快的人,便对诸葛亮说: “听说诸葛君择妇,老夫身边有个丑女,黄头黑色,但才能倒和诸葛君相般配。”诸葛亮一向注重才学,不以貌取人,便欣然同意了这门亲事。他才华横溢,相貌英俊,身高八尺(合今1. 84米),却娶了黄家丑女。有好事者编了句谚语,道: “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二

  建安十二年(207)隆冬,诸葛亮的隆中草庐来了位客人。他的到来,是诸葛亮人生旅途的巨大转折点。

  此人姓刘名备字玄德,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少孤,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织席卖鞋谋生。15岁时,母亲送他上学,但他不喜欢读书,爱玩狗马,听音乐,穿漂亮衣服。他身高七尺五寸(合今1. 73米),双手过膝,回头自见其耳。东汉末年,他纠合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关羽,涿县(今属河北)人张飞等拉起一支队伍,但势力孤微,寄人篱下,先后依附于公孙瓒、曹操,后又投靠袁绍。官渡之战后,曹操亲率大军进击刘备,刘备便奔襄阳投靠刘表。刘表厚礼相待,但并不重用他,拨给他一支人马,让他屯驻新野(今属河南),看守荆州的北大门。刘备急于摆脱这种寄人篱下的困境,但身边缺少一个有谋略的辅佐,听说人号“水镜”的司马徽很有才学,便去拜访。司马徽自忖难担大任,便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对司马徽的话半信半疑,就在这时,徐庶来拜访刘备,也说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刘备这才下决心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在自己简陋的草屋接待了他。47岁的刘备虚心向小他整整20岁的诸葛亮讨教: “汉室衰微,奸臣窃取权柄,皇上蒙尘。我不度德量力,想伸张大义于天下,但才疏学浅,多年奔走,迄今仍一无所成。然而,我的心志未衰,先生看应当怎么办?”诸葛亮见刘备如此推心置腹,便把多年来深思熟虑的攻取天下的谋略端了出来:

  自董卓以来,豪杰蜂起,地盘跨州连郡的不可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望低,人马少,结果他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这不是苍天使然,在于人的智谋。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人马,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难与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有三代了,地势险固,民心归附,有一批贤人才士为他效力,这就只能跟他联合,而不能去图谋攻取。荆州北依汉水、沔水,南达南海,北连吴会,西通巴蜀,堪称用武之地,但它的主人难以守住,这大概是上天留给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呢?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指刘邦)凭借这块地盘而建立了帝业。但是,州牧刘璋懦弱无能; 在他北面,还有个张鲁,民殷国富而不知爱惜,有才智的人渴望贤明的主子。将军既是皇室的后裔,信义闻乎四海,广交天下英雄豪杰,思贤若渴,若能跨有荆、益二州,固守险要,西边和好诸戎,南面安抚夷越; 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一旦天下有变,时机一到,就命一上将统率荆州军队北向宛城、洛阳,将军亲麾益州士卒出秦川。到那时,老百姓谁个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诚能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了。

  诸葛亮胸有成竹,指点江山,给刘备指出了一个最佳方案,刘备大喜过望,视诸葛亮为良师益友,关系一天比一天亲密。关羽、张飞不满,刘备对他们说: “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望你们不要再说长道短了!”关、张二人再也没说什么。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诸葛亮觉得刘备是个可以辅佐的人,便应允了。

  诸葛亮来到新野刘备军中,发现刘备手下不过几千人马,觉得太少,他跟刘备提起此事,刘备一时也没有办法。诸葛亮经过调查,了解到荆州人口不少,只是因为刘表政令松弛,许多豪强地主把大批农民作为依附人口,不向国家登记户籍,因此影响了兵役的征发。诸葛亮建议刘备请示刘表,清查隐户,刘表批准。刘备从清查出的人户中选拔了一批壮丁,他的人马扩大到数万人。

  刘表命刘备移屯樊城(今湖北襄樊)。

  一

  秦末,陈胜率900戍卒揭竿而起。在他麾下,有员骁将,姓葛名婴,屡立战功。葛婴没经陈胜批准,拥立了一个叫襄强的人为楚王,陈胜大怒,葛婴杀了襄强谢罪,陈胜仍不肯原谅,斩了葛婴。到汉文帝时,追录葛婴战功,封他的后裔为侯,食邑诸县(今山东诸城)。若干年后,葛氏徙居沂水西岸的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为了和阳都姓葛的区分开来,人们称他们为“诸葛”——诸县来的葛。久而久之,便成复姓了。

  光和四年(181)七月二十三日,阳都诸葛珪家,一个男婴呱呱落地。父亲给他取名诸葛亮,字孔明。

  诸葛珪做过泰山郡(郡治奉高,今山东泰安东)郡丞,即泰山郡的副长官,是位小官僚。诸葛亮是他的次子,他有个5岁的哥哥诸葛瑾,还有两个姐姐,母亲章氏后来又生下了他的弟弟诸葛均。不幸的是,在他们童年时,母亲猝死,父亲续娶,不久,也罹病身亡。

  家门不幸,对诸葛亮兄弟的打击是巨大的。

  叔父诸葛玄见兄嫂双亡,便接过了抚育侄儿、侄女的重担。

  这时,天下已经大乱,军阀割据称雄,东汉朝廷名存实亡。僻在泰蒙山区的阳都也饱受战乱的侵扰。

  诸葛玄打算离乡出逃,躲避兵祸。他们还没动身,割据扬州的军阀袁术派人邀请诸葛玄为豫章郡(郡治南昌,今属江西)太守。诸葛玄与袁术早就相识,他让诸葛瑾留下照顾继母,看守家院,自己带着一家和诸葛亮姐弟去豫章上任。谁知,到任不久,朝廷派了个叫朱皓的人来做豫章太守,这朱皓从袁术的劲敌刘繇那里借了一支兵马,杀气腾腾而来。诸葛玄见状,只得带着家人离开豫章,投奔老友荆州牧刘表。

  荆州州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地控南北,刘表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割据自守,荆州相对安定一些。诸葛亮随叔父到襄阳后,结识了一大批名人学士,如当地名士庞德公、从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来的司马徽、来自沔阳(今陕西勉县东南)的黄承彦。他最推重的是庞德公。庞德公隐居襄阳城岘山之南,耕种自食,刘表多次请他出仕,他都婉言谢绝。诸葛亮常去拜访,两人结成忘年交,经常纵谈古今。

  两个姐姐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姐嫁给中庐县(今湖北襄樊西南)名门望族蒯家的公子蒯祺,二姐嫁给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不幸的是,到襄阳两年,叔父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的生活陷入困境。他才17岁,就得挑起谋生、抚养弟弟的重担。老家还有大哥,他想带弟弟回老家去,但庞德公等人一再挽留,诸葛亮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带着弟弟搬到襄阳城西20里的隆中,盖了几间茅屋,住了下来。

  隆中是个小山村,山明水秀,隆中山重峦叠翠,青松参天,翠柏成行。鸟啼幽谷,风响林涛。山北,滔滔汉水蜿蜒东去。诸葛亮置了几亩田,躬耕亲种。种田之余,多半在草房中掩门读书。他最喜欢读法家学派的《申子》、《韩非子》等书。累了,便盘足抚琴,吟诗长啸。他最喜欢吟诵的是《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予。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有时他也出门访友,最常去的依旧是庞德公家,司马徽家也是他爱去的地方。他们谈古论今,评说时局。当地的名士石广元、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人也常去诸葛亮的小茅屋,纵论天下事。那庞统是庞德公的侄儿,谈吐不凡。

  就在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第四年,北方两大军阀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展开殊死决战。襄阳一带的名士密切注视着这场大战,评说分析。黄承彦指出: 尽管眼下袁绍兵强马壮,但论计谋不是曹操的对手,势必曹胜袁败。战争结果,果如黄承彦所料,袁绍大败。

  也就在这一年,诸葛亮从游历江东归来的庞统那里获悉大哥诸葛瑾和继母逃难到了江东,得到了江东霸主孙权的赏识。

  不久,经司马徽推荐,诸葛亮结识了隐居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灵山的酆玖。此人熟谙韬略,学问渊博。诸葛亮拜在他的门下。然而,整整一年,酆玖尽是派他做些洒扫、挑水、打柴的杂活,没教他学业,诸葛亮谨慎地侍奉,耐心地等待着。一天,酆玖把诸葛亮叫到跟前,指着案上的三本书说: “这一年来真难为你了。从今天起,你不要再干其他活了。把这三本书朝夕揣摩,潜心研读,一百天后我有话问你。”诸葛亮接过书一看,原来是讲用兵布阵、治国安邦的书,不禁大喜,便以极大的兴趣研读起来。百日后的一天,酆玖就书中的内容考试诸葛亮,见诸葛亮心领神会,不禁大喜过望,便让他下山去了。

  诸葛亮的学识日益长进,连庞德公也把他视为隐藏在隆中山林的一条卧龙,一旦腾飞,必将惊天动地。他自己也颇为自负,常以管仲、乐毅自比。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第一个登上春秋霸坛;乐毅乃战国时期燕国的名将,曾率秦、韩、赵、魏和燕五国大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诸葛亮自以为可与管、乐媲美,许多人不以为然,但徐庶、崔州平却很相信。

  诸葛亮的年龄也大了,该婚娶了。黄承彦有个女儿,黄头发,黑面孔,长得很丑,但很有才学。黄承彦很了解诸葛亮的为人,他又是个爽快的人,便对诸葛亮说: “听说诸葛君择妇,老夫身边有个丑女,黄头黑色,但才能倒和诸葛君相般配。”诸葛亮一向注重才学,不以貌取人,便欣然同意了这门亲事。他才华横溢,相貌英俊,身高八尺(合今1. 84米),却娶了黄家丑女。有好事者编了句谚语,道: “莫作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

  二

  建安十二年(207)隆冬,诸葛亮的隆中草庐来了位客人。他的到来,是诸葛亮人生旅途的巨大转折点。

  此人姓刘名备字玄德,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少孤,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织席卖鞋谋生。15岁时,母亲送他上学,但他不喜欢读书,爱玩狗马,听音乐,穿漂亮衣服。他身高七尺五寸(合今1. 73米),双手过膝,回头自见其耳。东汉末年,他纠合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关羽,涿县(今属河北)人张飞等拉起一支队伍,但势力孤微,寄人篱下,先后依附于公孙瓒、曹操,后又投靠袁绍。官渡之战后,曹操亲率大军进击刘备,刘备便奔襄阳投靠刘表。刘表厚礼相待,但并不重用他,拨给他一支人马,让他屯驻新野(今属河南),看守荆州的北大门。刘备急于摆脱这种寄人篱下的困境,但身边缺少一个有谋略的辅佐,听说人号“水镜”的司马徽很有才学,便去拜访。司马徽自忖难担大任,便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对司马徽的话半信半疑,就在这时,徐庶来拜访刘备,也说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刘备这才下决心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在自己简陋的草屋接待了他。47岁的刘备虚心向小他整整20岁的诸葛亮讨教: “汉室衰微,奸臣窃取权柄,皇上蒙尘。我不度德量力,想伸张大义于天下,但才疏学浅,多年奔走,迄今仍一无所成。然而,我的心志未衰,先生看应当怎么办?”诸葛亮见刘备如此推心置腹,便把多年来深思熟虑的攻取天下的谋略端了出来:

  自董卓以来,豪杰蜂起,地盘跨州连郡的不可胜数。曹操和袁绍相比,名望低,人马少,结果他打败了袁绍,以弱胜强,这不是苍天使然,在于人的智谋。如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人马,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难与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已有三代了,地势险固,民心归附,有一批贤人才士为他效力,这就只能跟他联合,而不能去图谋攻取。荆州北依汉水、沔水,南达南海,北连吴会,西通巴蜀,堪称用武之地,但它的主人难以守住,这大概是上天留给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呢?益州地势险要,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指刘邦)凭借这块地盘而建立了帝业。但是,州牧刘璋懦弱无能; 在他北面,还有个张鲁,民殷国富而不知爱惜,有才智的人渴望贤明的主子。将军既是皇室的后裔,信义闻乎四海,广交天下英雄豪杰,思贤若渴,若能跨有荆、益二州,固守险要,西边和好诸戎,南面安抚夷越; 对外结好孙权,对内修明政治,一旦天下有变,时机一到,就命一上将统率荆州军队北向宛城、洛阳,将军亲麾益州士卒出秦川。到那时,老百姓谁个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诚能如此,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了。

  诸葛亮胸有成竹,指点江山,给刘备指出了一个最佳方案,刘备大喜过望,视诸葛亮为良师益友,关系一天比一天亲密。关羽、张飞不满,刘备对他们说: “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望你们不要再说长道短了!”关、张二人再也没说什么。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诸葛亮觉得刘备是个可以辅佐的人,便应允了。

  诸葛亮来到新野刘备军中,发现刘备手下不过几千人马,觉得太少,他跟刘备提起此事,刘备一时也没有办法。诸葛亮经过调查,了解到荆州人口不少,只是因为刘表政令松弛,许多豪强地主把大批农民作为依附人口,不向国家登记户籍,因此影响了兵役的征发。诸葛亮建议刘备请示刘表,清查隐户,刘表批准。刘备从清查出的人户中选拔了一批壮丁,他的人马扩大到数万人。

  刘表命刘备移屯樊城(今湖北襄樊)。

  三

  刘表的长子刘琦也看中了诸葛亮的才干。刘琦是刘表前妻所生,他还有个弟弟刘琮,是刘表后妻蔡氏生的。在蔡氏的挑唆下,刘表日渐厌恶刘琦,宠爱刘琮。苦闷中的刘琦闻悉诸葛亮的英名后,常去拜访,请求诸葛亮帮他想个万全之策,但诸葛亮始终不表态。

  一次,刘琦邀请诸葛亮参观他的后花园,两人一同上了花园中的楼阁,饮酒赏景。刘琦让人抽掉楼梯,对诸葛亮说:“今天我们两人在这儿,上不到天,下不着地,先生说出的话,只进我一人的耳朵,先生可以说了吧?

  “公子难道不知道申生在家被杀、重耳流亡在外而脱险的故事吗?”诸葛亮道。

  刘琦感悟。正好孙权进攻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黄冈西北),太守黄祖被杀,刘琦便请求到江夏任职,刘表巴不得他滚开,爽快地答应了。

  就在这时,刚刚统一了北部中国的曹操率20余万大军南下,直逼襄阳。他虚张声势,宣言南进的是80万人马。曹操的先头部队刚出发,刘表就病死了,刘琮承嗣荆州牧,曹操大军进抵荆州北大门新野,刘琮便投降了。

  刘备一伙被蒙在鼓里。当曹军逼近樊城时,刘琮才让人告诉刘备,他已投降曹操了。刘备和诸葛亮大惊,带着人马匆匆南逃江陵(今属湖北)。一路上,跟随他们南逃的人很多,从而滞缓了行军的速度。刘备拨出一支人马,命关羽统领,乘船沿汉水而下,抢先占领江陵——那里有大量的粮草和兵械。他与诸葛亮、张飞和来自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的虎将赵云及随行的百姓慢慢行进。曹操闻听刘备欲进据江陵,急令曹纯率5000精骑追击。在当阳(今湖北当阳东北)东北的长坂,追上刘备。一阵冲杀,刘备溃败,他命张飞断后,自己和诸葛亮等东逃汉水渡口——汉津,和关羽的水军会合,刘琦也带了人马来接应,遂一同退往夏口(今湖北汉口)。不久,刘备移屯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

  曹操进占江陵,厉兵秣马,准备东下。

  孙权被推到了殊死搏斗的风口浪尖上。

  这正是诸葛亮所希望的。因为这样,孙刘联合抗曹才有可能。他请准刘备,亲去江东游说孙权。

  诸葛亮赶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见到了孙权。孙权拥兵观望,对是否抗击曹操还在犹豫。诸葛亮说: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占有江东,刘公也聚众于汉水之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曹操在平定河北之后,乘胜南破荆州,威震四海,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故刘公遁逃到江夏。请将军根据自己的力量考虑一下: 若能以江东人马与曹操抗衡,不如趁早和他决裂; 若不能抵挡,何不卸甲弃兵,北面而臣奉? 今将军表面上臣服曹操,而内心却犹豫不决,事情危急不能决断,大祸不日就要临头了。”

  诸葛亮的话击中了孙权的要害。被戳了痛处的孙权生气地反问: “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刘公怎么不投降曹操?”

  诸葛亮道: “田横,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守义不屈,何况刘公乃皇室后裔,英才盖世,众人景仰,如江河之归大海,若真的大事不成,这是天意,岂能屈从于曹贼之下?

  孙权被激怒了,毅然道: “我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我的决心定了! 难道除了刘公之外没人能抵挡曹操?但刘公刚刚失利,怎能抗击曹军?”

  诸葛亮知道孙权怀疑刘备的实力,便说: “刘公虽败于长坂,但失散回来的将士,加上关羽的水军,还有精兵万人,刘琦的江夏士卒也不下万人。曹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听说追击刘公,轻骑一日一夜行300里,这就是所说的‘强弩之末,势难以穿鲁缟’,这是用兵之大忌,兵法上说‘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惯水战; 荆州士民投降曹操,是被兵势逼的,不是心服。如果将军能派一员猛将统兵数万,与刘公同心协力,定能打败曹贼。曹兵败,必北退,如此则刘公和将军势力增强,天下三分的局面便形成了。成败在此一举!”

  孙权的疑虑消了大半,但对这样一件事关江东存亡的大事还是不敢贸然决断,就对诸葛亮说要同部下商量一下。

  就在他与部下讨论时,曹操派人下战书来了,信上说:“我奉天子之命讨伐罪臣,大军南下,刘琮投降。现在我提水步军80万,正要和将军会猎东吴。”孙权把战书让官员们传阅,官员个个大惊失色。老臣张昭先气馁了,主张投降。谋士鲁肃见状,建议孙权把在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的周瑜召回商量。周瑜乃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是孙权兄长孙策的好友。孙策死后,他又辅佐孙权。他一向主张抗曹,回到柴桑后,痛斥投降派,力主抗曹。孙权终于下定决心,他拔刀砍去案几的一角,道: “谁敢再提投降,有如这案几!”众人不敢再言语了。孙权拨精兵三万,任命周瑜和老将程普分别为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随诸葛亮前往樊口,与刘备会师。

  诸葛亮终于完成了联合孙权的使命。

  孙刘联军沿江北上,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与曹军遭遇。刚一交战,曹军便失利,退守江北的乌林。曹军不服水土,许多人染上了可怕的瘟疫; 因受不了风浪的颠簸,用铁索把战舰串联起来。周瑜部将黄盖看准这个弱点,把十只船装上干草,洒上油,点燃,乘风冲向曹船。曹船燃起熊熊大火。孙刘联军趁机进攻,曹操见势不妙,带着残兵败将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东北)北撤。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战后,刘备与诸葛亮带兵南下,攻占荆州南部,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为了安抚荆州将士,刘备推举刘琦为荆州刺史。翌年,刘琦病死,部下推举刘备做了荆州牧。孙权见刘备羽翼已成,便正式把荆州南部各郡划归刘备,还把20多岁的妹妹嫁给了49岁的刘备。刘备在公安(今湖北公安北)扎下大营,他觉得地盘太小,便从孙权手中借得荆州江北各郡,从公安移驻江陵。

  然而,荆州无险可守,刘备决定实施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方案: 向益州发展。

  四

  益州刺史刘璋懦弱无能,他手下的两员大将法正和张松觉得跟着刘璋难成大事,想投靠刘备,遂劝刘璋邀刘备入蜀。刘璋不知是计,便愉快地答应了。正在策划图谋益州的刘备、诸葛亮闻讯大喜,遂决定由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等留守荆州,刘备带庞统等人西进。庞统是前一年来投奔刘备的。他们受到了刘璋的热烈欢迎。过了三个月,刘璋请刘备进讨北边的张鲁。刘备统兵进抵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便停了下来,做占领益州的准备工作。不料,事情泄露,刘璋宣布与刘备进入战争状态,刘备也就公开地与刘璋争夺益州了。在攻打雒城(今四川广汉北)的战斗中,36岁的庞统阵亡。刘备急令诸葛亮入川。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率张飞、赵云等西进。等他们入川,刘备已攻下雒城,进围成都。两支人马会师,兵势更壮。建安十九年(214)夏天,刘备大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璋见大势已去,开门迎降。

  刘备率军进入成都,自称益州牧,拜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兼益州太守。

  诸葛亮在隆中提出的占领益州的计划,终于实现。

  益州新降,亟待巩固,诸葛亮协助刘备作了大量工作。他选贤任能,大量起用有才能的刘璋旧部,与他们推心置腹,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刘璋时任益州太守的董和奉刘备之命与诸葛亮共理军政,两人合作的很好。董和有什么见解,总是开诚布公地向诸葛亮提出来,有时甚至和诸葛亮激烈地争辩; 诸葛亮也十分赞赏董和的为人,很敬重他。刘璋政令松弛,致使益州秩序混乱。诸葛亮从严执法,力行法治,益州的秩序渐渐好转。但也有些人对法治不满。刘璋的旧部法正帮助刘备入川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拜他为蜀郡太守,领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权势显赫。但他心地狭隘,谁过去请他吃过酒,他就报恩; 谁过去向他翻过白眼,他就报复,甚至挟嫌杀人。对诸葛亮的法治,他也不满,对诸葛亮说: “从前汉高祖入关,也不过约法三章而已。刘公刚刚占领益州,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 再说,你们都是外来人,按主客关系来讲,也应该把政令放得宽一些,使大家安心。”诸葛亮听完,温和地说: “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朝无道,法令严酷,百姓怨声载道,汉高祖废除了秦朝的酷政,使法令宽大了些。现在情况恰好相反,刘璋庸碌软弱,法令松弛,豪强放纵不法,故应从严执法,以整顿秩序,这才是治国的要领。”法正听后,不得不佩服,不敢像以前那样漠视法令了。

  在诸葛亮的精心辅佐下,刘备在益州站稳了脚跟。

  但是不久,传来了曹军进攻汉中的消息。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消灭了西北的马超、韩遂,乘胜进军汉中,割据汉中的张鲁投降。有人劝曹操乘机南下益州,曹操觉得江东有孙权,荆州有关羽,他若南下,孙、关必定在东边行动,势难招架,遂命大将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自己带兵回去。法正劝刘备进兵汉中,他认为夏侯渊、张郃的才能远不如蜀中的将领,出兵有胜利的把握。刘备欣然同意,让诸葛亮留守成都,输送粮饷,补充兵源。刘备与夏侯渊、张郃鏖兵汉中,相持不下。刘备命诸葛亮速速发兵支援。留守益州的兵力不多,若拨出一部分支援汉中,后方空虚。是发兵支援呢,还是让刘备撤兵?诸葛亮拿不定主意。他问助手杨洪,杨洪很干脆地说: “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关系到益州的存亡,如果失去汉中,蜀地也就难保了,当然该发兵了,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于是诸葛亮立即发兵,刘备得到援兵,兵势大振,大败夏侯渊、张郃。曹操为了保存实力,放弃了汉中,撤至关中。刘备终于占领了汉中。

  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和法正等120名文武官员拥立刘备为汉中王。

  在荆州,关羽进兵襄樊,曹操派大将于禁、庞德率领七军增援襄樊守将曹仁。适逢汉水泛滥,于禁七军被淹,关羽乘机进攻,曹军大败,于禁投降,庞德被俘。关羽进围襄樊,中原震动,曹操惶恐,派人游说孙权,要他从背后袭击关羽。

  孙权也不愿刘备势力过大,威胁东吴。就在关羽北上进攻襄樊时,他和大将军吕蒙策划出兵荆州。曹操派人游说,更使孙权下定了决心。经过密谋后,吕蒙谎言罹病,将兵权交给了陆逊,自己回建业(今江苏南京)休养。

  关羽勇猛过人,号称“万人敌”,但刚愎自用,高傲自负,妄自尊大。陆逊是个年轻的书生,关羽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而陆逊又依计致函关羽,恭维他的功业,这更增加了关羽的傲气,他觉得东吴不足为虑,把部署在与东吴接壤地带的防备兵力调往襄樊前线。

  吕蒙见时机已到,把战船改装成商船,士兵装扮成商人,深夜偷袭荆州。关羽大惊,挥师南下,一路冲杀,但未能挽回败局,退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被孙权派兵团团围住,关羽突围时,被吴将马忠擒杀。

  刘备闻讯,恸哭不止,筹备粮草,准备为关羽复仇。

  第二年,即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改国号为“魏”,改元“黄初”。翌年,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也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改元“章武”,立长子刘禅为皇太子,拜诸葛亮为丞相,总理国务。

  刘备称帝后,迫不及待地出兵东进。他命驻守阆中(今属四川)的张飞率部到江州会师,张飞还未动身,他的部将张达叛变,杀了张飞,投奔东吴。刘备又失一员猛将,使伐吴战争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刘备还是执着地挥师东进了。蜀军连下数城,进抵猇亭(今湖北宜昌东南),扎下700里营寨。东吴统帅陆逊见刘备兵盛,便只守不战,与刘备对峙了七八个月,蜀军士气渐渐低落。陆逊见时机到了,便突然袭击,火烧刘备营寨,刘备大败,逃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

  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痛心疾首,痛恨自己未能劝阻刘备。他想起已死的法正,叹道: “若法孝直(法正的字)还活着,定能劝阻主上东征; 即使东征,也不致于遭到这么惨重的失败!”

  刘备心中烦闷,不久染疾,病情一天天加重。他自度不久于人世,便把诸葛亮召到白帝城,托付后事。诸葛亮赶到白帝城,侍从刘备,两人朝夕相处了两个多月。一天,刘备突然宣召诸葛亮,把他给皇太子刘禅的遗诏给诸葛亮看了,然后说:“君的才干比曹丕高出十倍,定能把国家治理好。若嗣子还可辅佐,就辅佐他一下; 若他不才,你就取而代之!”诸葛亮哭了,道: “臣怎敢不尽心竭力,忠贞报国,死而后已!”

  章武三年(223)四月二十四日,刘备病逝,享年63岁。

  不久,诸葛亮率领文武百官奉着刘备的灵柩回到成都。17岁的刘禅举哀发丧,拜受遗诏,即皇帝位,改元“建兴”。

  刘禅年轻,才能平平,他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以丞相兼领益州牧,把军国大政完全交给诸葛亮。诸葛亮成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

  摆在诸葛亮面前的局势是极为严峻的: 猇亭兵败,蜀汉元气大伤; 西南部的南中(相当于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两省)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在刘备死后反叛。诸葛亮权衡利弊,决定先集中力量整顿内政,发展经济; 对外,结好东吴,防备南中。诸葛亮励精图治,闭关息民,兴修水利,劝民农桑,蜀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五

  经济已有发展,吴、蜀也重申和好。诸葛亮决定亲率大军用兵南中。丞相长史王连力劝诸葛亮不要亲征,他说: “南中向来被称为不毛之地,瘟疫流行。丞相主宰一国朝政,不应冒险前去,不如另派一位将军。”但诸葛亮觉得征讨南中事关蜀汉大局,派别人去恐难胜利,遂谢绝了王连的好意,于建兴三年(225)三月率兵南征。

  大军兵分三路,分进合击。

  东路军,以门下督马忠为统帅,从川南僰道(今四川宜宾)直取牂牁(郡治故且兰,今贵州贵定东北)。

  中路军,以

  降都督(南中地区的军事长官)李恢为统帅,进军益州,直取叛乱首领雍闿、孟获的老巢。

  西路军,诸葛亮亲自率领,直取越巂(郡治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进攻叛乱头目之一高定。

  按计划,三路大军在益州的滇池(今云南晋宁东)会师。

  大军兵发成都,百官送到郊外,告别回城,唯有参军马谡送了几十里地。马谡是诸葛亮的好友马良的弟弟,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东南)人。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名。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深受诸葛亮赏识。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多加考察。”诸葛亮不以为然,任用马谡为参军。这次南征,诸葛亮没让马谡随行,让他留在成都。马谡想到丞相平时的爱护,恋恋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诸葛亮拉着他的手说: “我们同事多年,我这次远行,你有什么好主意帮助我吗?”

  “南中闹叛乱的人,仗着地势险要,离成都遥远,早就不服我们管了,”马谡评说道,“这次用兵,即使征服了他们,以后还是要反复的。我听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丞相这次南征,一定要使南人心服,这样南中才能长治久安。”

  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心意,他更加器重马谡。

  大军向南中进发。当诸葛亮率西路军进入越巂境内时,高定在旄牛(今四川汉源)、定楙(今四川盐源)、卑水(今四川昭觉)一带筑垒据守。诸葛亮进至卑水,据险以守,敛兵不战,准备等高定兵力集中时,一举全歼。高定见诸葛亮大军压境,一面收缩兵力准备与诸葛亮决一死战,一面派人向雍闿、孟获求援。雍闿正准备发兵,忽然听说马忠占领了牂牁,正向益州进军,心中犹豫,决定先把益州的防备布置好再增援高定。谁知等他和孟获率兵西上增援高定时,已迟了一步。高定怀疑起雍闿来,雍闿一到,便被高定的部将杀了。雍闿死后,孟获被推为叛乱首领。诸葛亮闻悉叛军内讧,乘机进兵,直捣高定的巢穴,俘虏了高定的妻子。高定杀人为盟,纠合2000余人反扑。诸葛亮麾兵迎击,阵斩高定,平定了越巂郡。

  孟获向益州逃跑。

  五月,诸葛亮挥师渡过泸水(今金沙江),追击孟获。

  孟获窜回益州,谁知益州已被李恢的中路军占领。孟获被迫掉头与诸葛亮决一雌雄,孟获有勇无谋,与诸葛亮一交战,便被活捉。孟获在南中很有威望,诸葛亮打算对他实行“攻心战”,让他心悦诚服地归顺。于是,诸葛亮命军摆阵,陪孟获参观。诸葛亮问他: “你看我这支军队怎么样?”

  “以前我不知你们的底细,所以输了。现在承蒙赐观军阵,也不过如此,”孟获道: “若是放我回去整兵再战,打败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真的把孟获放了。孟获重整旗鼓,与诸葛亮再战,结果又被活捉。孟获还是不服,诸葛亮又放了他。就这样,放了捉,捉了放,到第七次被捉,诸葛亮下令再放他时,孟获却不愿走了,真诚地说: “丞相天威,南人再不反叛了!”

  “攻心战”取得了彻底胜利。

  诸葛亮进军滇池,与李恢、马忠两支大军胜利会师。

  平定南中后,诸葛亮利用南中少数民族首领治理南中,大力发展南中经济,派人教南中人牛耕、织锦技术。南中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成为蜀汉政权重要的金、银、耕牛、战马等物的供给地。

  六

  回到成都后,诸葛亮便积极筹备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宏伟大业——北伐中原。

  建兴四年(226)五月,魏文帝曹丕病死,太子曹睿即位,是为魏明帝。曹睿年轻,年仅22岁,大臣曹真、陈群、司马懿受遗诏辅政。

  魏国政局变动,吴、蜀两国都不放过这一有利时机。

  六月,孙权亲自率军攻打江夏,江夏太守文聘坚守,孙权没捞到便宜,又命诸葛瑾进攻襄阳,被曹魏大将司马懿击败。

  东吴对曹魏的两次军事行动,虽然没有成功,但牵制了曹魏的兵力。

  诸葛亮见状,决定乘机北伐。他命丞相参军蒋琬留守相府,处理政务; 命侍郎董允管理宫中事务,一切安排就绪,他向刘禅上了一道奏本,即著名的《出师表》:

  臣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乱世之中保全性命,未曾想在天下显身扬名。先帝不因为臣卑贱,反而降低身份,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询问天下大事,臣非常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正赶上荆州大败,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迄今已21年了。先帝知道臣小心谨慎,所以在临终之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臣。从接受遗命以来,臣日夜都在忧叹,唯恐辜负了先帝的厚望,有损于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臣在五月里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平定了南方。现在南方已经安定,国家兵甲已足,应动员三军,北伐中原,这是臣对先帝的报答,也是效忠陛下所应尽的责任。

  接着,诸葛亮又以刘禅的名义颁发了一道讨伐曹魏的诏书,向全国下达了动员令。

  诏书颁下,诸葛亮统帅步骑20万,向汉中进发。随行的有老将赵云、魏延、吴懿等,还有年轻的参军马谡。大军进抵沔北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驻扎下来。诸葛亮与诸将商量进兵路线。大将魏延道: “听说魏军长安的主帅夏侯楙,是皇室附马,胆小怕事,不懂谋略,请让我领兵5000,从褒中(今陕西汉中西北)出击,沿秦岭往东,经子午谷(今陕西汉阴西北)北行,不出10天,便可进抵长安。夏侯楙定吓得弃城而逃。丞相出斜谷(今陕西眉县南),会师长安。这样,可一举攻占咸阳以西地区。”诸葛亮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他觉得魏延的主张太冒险,没有取胜的把握,没有采纳。最后,诸葛亮决定出祁山(在今甘肃),先取陇右,这样易取胜,又没有什么危险。为了迷惑曹军,诸葛亮采取声东击西的计谋,派赵云、邓芝带一支人马进驻箕谷(今陕西汉中西北),扬言从斜谷攻打郿城(今陕西眉县北)。诸葛亮亲率主力,向祁山进发。

  蜀军经过两年多的训练,纪律严明,士气旺盛。诸葛亮率军出祁山,向西北进军。魏军毫无防备,蜀军突然出现在面前,或溃败,或投降。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南安(郡治豲道,今甘肃陇西东南)、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三郡闻风而降。年方27岁的天水参军姜维也投降了诸葛亮,诸葛亮见了姜维,很是赏识。

  陇右兵败的消息传到魏都洛阳,魏明帝曹睿迅速作出应战的部署:

  第一,遣大将曹真都督关中诸军,坚守郿城,防御斜谷一线的蜀军。

  第二,命大将张郃统兵50000西上,迎击进入陇右地区的蜀军。

  第三,自己驾临长安,坐镇指挥。

  张郃率兵杀奔陇西而来,诸葛亮闻讯,决定派一员大将去守住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众将推荐久经战阵的宿将魏延或吴懿去担负这一重任,诸葛亮没有采纳,而选派了他极为器重的参军马谡,命裨将王平为副将,协助马谡防守街亭。

  马谡、王平率军赶到街亭,张郃的大军也逼近了。马谡发现街亭旁边有座山,便决定把营寨扎在山上。王平是行伍出身,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他的作战经验很丰富,他提醒马谡,这样做违犯了丞相的部署。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见识过人,根本不听王平的建议,坚持在山上扎营。王平无奈,只好要求马谡拨给他1000人马,驻扎在山下,以便策应。

  张郃赶到街亭,发现马谡把营扎在山上,马上切断山下的水源,把马谡围困在山上。蜀军断水时间一长,自己乱了起来。张郃抓住战机,发起猛攻,蜀军败溃,马谡带几个人杀出重围,逃回祁山。王平带着1000人马守在山下,命士兵拚命击鼓,作出进攻的架势,张郃早就听说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怕王平后面有埋伏,不敢追击。王平从容不迫的收集马谡的散兵,退回祁山。

  街亭失守,打乱了诸葛亮的部署,蜀军失去了进攻的桥头堡,诸葛亮被迫退兵。东线的赵云、邓芝也被曹真打败,被迫撤兵。

  诸葛亮回到汉中,对街亭失败十分痛心,追查责任,把马谡逮捕入狱。马谡自知罪责重大,丞相执法严明,不会因为自己是他的爱将而宽贷。他在狱中给诸葛亮写了封信,希望他死后,丞相能照顾好他的儿子。不久,马谡被处死。诸葛亮亲自设奠致祭,想起自己和马谡多年的友谊,不禁流下了热泪。众将无不感动,泪流满面。不久,参军蒋琬到汉中来,听说马谡被处斩,十分吃惊,对诸葛亮说: “现在天下未定,就杀了有才能的人,岂不可惜?”诸葛亮道: “过去孙子能取胜天下,就是因为执法严明。现在天下分裂,我们刚与敌人交锋,如果不严惩破坏军纪的人,怎能战胜敌人呢?”

  诸葛亮依法斩了马谡,开始奖惩其他人员。

  王平曾劝阻过马谡,街亭失守,他没责任; 马谡兵败,他佯装进攻,使张郃不敢追击; 他还收集溃败的兵士,把他们带回。诸葛亮认为王平有功,提他为参军。

  赵云兵败箕谷,但他断后掩护撤退,也算立了一功。诸葛亮给了他个降级处分。

  最后,诸葛亮上疏刘禅,检讨自己用人不当,请求降三级。刘禅看罢奏章,感到为难,在大臣的建议下,批准了诸葛亮的请求,把他降为右将军,代理丞相。

  诸葛亮赏罚分明,严于责己,大大激励了将士,他们汲取教训,加紧练兵,准备再战。

  这年冬天,东吴大都督陆逊在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大败魏将曹休,魏军大批东下,应付东吴的进攻,关中空虚。诸葛亮乘机进行了第二次北伐。

  他率军出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东)。驻守陈仓的魏将郝昭,手下只有千把人。蜀军数万把阵仓团团围住,诸葛亮派人招降郝昭,郝昭拒绝。诸葛亮麾兵攻城,使用了云梯、撞车,但整整攻打了20天,也未能攻下。由于军粮接济不上,诸葛亮下令撤兵。魏将王双见蜀军撤退,率兵追击。诸葛亮埋下伏兵,擒斩王双。

  第二年,即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他派部将陈式,攻打武都(郡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阳平(郡治阳平,今甘肃文县),自己统率大军隐蔽行进,策应陈式。魏雍州刺史郭淮反击陈式,诸葛亮的大军突然出现在建威(今甘肃成县西),郭淮慌忙逃窜。诸葛亮占领了武都、阳平,二郡从此纳入蜀汉的版图。

  这两次北伐,蜀军取得了局部胜利,刘禅下诏恢复诸葛亮的丞相职务。

  就在这时,吴蜀联盟出现新的危机。

  事情的起因在东吴君主孙权身上。

  蜀汉建兴七年(229)四月,孙权称帝,派使臣去成都建议吴、蜀互尊为皇帝。刘禅把这件事交大臣讨论,多数大臣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只有蜀汉才是继承汉朝正统,孙权称帝和曹丕一样,只能算是僭号。他们情绪激烈,主张和东吴断绝关系。诸葛亮虽也不乏正统观念,但他认为蜀汉联盟更为重要,这个利害关系,一定得向大臣们解释清楚。于是,他对大臣们恳切的说: “孙权早就有称帝的野心,我们之所以没有和他计较,就为了得到他的支持,牵制曹魏。如果和东吴断交,东吴一定会敌视我们,这样做只会让曹魏得到好处。从前,汉文帝和匈奴和亲,先帝和东吴结盟,都是暂时的变通办法。有人认为孙权满足于鼎足三分,不愿渡江攻魏,这也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孙权不是不愿渡江,只是因为力量不足。只要我们北伐,东吴也会出师攻魏; 即使他们不动,也可以使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且魏国军队不敢全部调到西边,这对我们大有好处。”诸葛亮这番话,使蜀汉君臣信服。按照诸葛亮的建议,刘禅遣使去向孙权祝贺,并订立新的盟约,约定互不侵犯,待灭魏后,平分曹魏国土。

  危机终于化解,对蜀汉来说,这是桩好事。

  诸葛亮安定了内部,又开始专心部署新的北伐。

  蜀军在北伐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是粮草运输问题。从成都到祁山前线,山路崎岖,供应数万大军的粮草运输极为艰巨,也极大的牵制了北伐军队的行动。第二次北伐,就是因为粮草接济不上,诸葛亮被迫退兵。为了保证粮草供应,诸葛亮专拨一批士兵运粮,还动员部将们的子弟出来参加押运粮草。诸葛亮与黄夫人结婚多年,没有子嗣,在东吴的哥哥诸葛瑾便把儿子诸葛乔送到成都,过继给诸葛亮。诸葛亮带头,让诸葛乔参加运粮。人力组织好后,诸葛亮又接受了部将蒲元的建议,亲自参加设计,制做了一批人推独轮车(史称“木牛”)。最后,他又委任一同受刘备遗诏辅政的大臣李严负责督运粮草。

  粮草供应一切准备就绪,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亮再次兵临祁山,发动了第四次北伐。

  这时,曹魏关中统帅曹真罹病,曹睿把正在荆州防备东吴的大将司马懿调回,命他火速赶往长安,统领张郃、费曜、戴凌、郭淮四将御敌。司马懿派费曜、戴凌带精兵4000驻守上邽(今甘肃天水),其余人马由他率领奔赴祁山。诸葛亮获悉,避开了司马懿的主力,偷袭上邽。魏军出城迎战,被诸葛亮打的大败,逃回城中。司马懿回师救援上邽,选险要的地势扎下营寨,据守不战。诸葛亮派士兵挑战,司马懿不予理睬。为了诱敌出战,诸葛亮下令退兵。司马懿尾随而进,到了卤城(今甘肃甘谷东),见蜀军不走了,司马懿也登山挖壕坚守,不与蜀军交锋。部将几次请战,司马懿都不答应,将领们不满,挖苦说: “将军畏敌如虎,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讥笑?”司马懿有点受不了,命张郃率10000人马为先锋,进攻位于祁山南面的王平,自己统兵进击诸葛亮。诸葛亮早有准备,命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带领三路蜀兵杀出,把魏兵杀得大败,斩获3000余人,缴获玄铠5000领,角弩3100张。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兵众精勇,坚守不动,张郃围攻不克,忽听说司马懿被诸葛亮打败,遂慌忙退兵,与司马懿汇合。司马懿敛兵坚守,任凭蜀军叫战,再也不出来了。

  相持到六月,蜀军的粮草供应又接济不上,诸葛亮还想等后方运粮来,忽然李严从汉中派来参军马忠和督军成藩,传刘禅口谕,说粮草供应困难,命诸葛亮退兵。诸葛亮无奈,只好退兵。

  司马懿见蜀军突然撤退,料定是粮草供应不上。这正是他等待的时机,他马上命令张郃带兵追赶。张郃认为,按兵法,围城需放出一条出路,归军最好不要追击。司马懿不听,张郃只好带兵追赶,在木门谷(今甘肃天水西南)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张郃想要退兵,已经来不及,右腿上中了一箭,翻下马来,被蜀兵杀死,一代名将就这样送了命。主将一死,魏兵溃逃。诸葛亮也不追赶,从容撤兵,回到汉中。

  他找李严查问运粮情况,李严装作吃惊的样子,说: “军粮还很充裕,为什么要退兵呢?”原来,诸葛亮在卤城时,连续几天下雨,李严在汉中督运不力,怕粮草接济不上,就派马忠和督军成藩假传圣旨,把诸葛亮召回。等诸葛亮问他,他又推诿责任,说自己不知道这回事。接着,他又上疏刘禅,谎说丞相退兵是诱敌深入,把自己贻误军机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诸葛亮早就知道李严为人私心极重,总是对他抱团结容忍的态度,但没想到李严竟会这样玩弄花招,颠倒是非。他把李严前后给他的书信及给刘禅的奏疏都拿出来,摆在李严面前,李严才低头认罪。

  诸葛亮上疏刘禅,揭露了李严的种种罪行,也检讨了自己用人不当。刘禅下诏,把李严削职流放。诸葛亮把李严的儿子李丰提升为中郎将,参谋军事,还写信勉励他好好地干。李严闻讯,感激涕零。

  这次北伐半途而废,更使诸葛亮感到粮草供应是个大问题。加上四次北伐,国力消耗很大。于是,诸葛亮决定暂缓北伐,整顿一下内政,劝民农桑。他把士兵集结到沔阳附近的黄沙镇休整,让士兵也参加生产,农闲时练兵讲武。而诸葛亮加紧制造运粮工具,在“木牛”的基础上,创制了“流马”——一种四轮小车。他命人用“木牛”、“流马”把粮草运到斜谷口,屯积起来。

  七

  经过充分的准备,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统帅10万大军出斜谷口,发动了第五次北伐。

  诸葛亮统兵进抵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南)扎营。司马懿闻悉,也率兵渡过渭水,背水为阵,与蜀军对峙。

  诸葛亮汲取了前两次粮草供应不上的教训,分出一部分兵力,在五丈原开荒种粮。

  在诸葛亮的请求下, 孙权统兵10余万, 分三路大举北进。

  魏明帝曹睿见吴、蜀东西配合攻魏,决定御驾亲征孙权。他派将军秦朗统步骑20000,去渭南支援司马懿,并诏令司马懿只许坚壁拒守,不得出战,待蜀军粮草告匮撤兵,再行追击。孙权闻讯曹睿乘龙舟南下,不敢再战,匆匆撤兵。消息传到五丈原,司马懿大喜,派2000多士兵在军营的东南角对着蜀军大营大声鼓噪,山呼“万岁”,说东吴已经投降。蜀军前哨听见,连忙报告诸葛亮。诸葛亮说: “东吴不可能投降。司马懿这个60老翁,怎么竟用这种手段来吓唬人?”

  双方对峙百余天,诸葛亮想尽办法挑战,司马懿都不理睬,坚守不出。诸葛亮担心东吴退兵,曹睿抽调东线军队支援司马懿,若不早些决战,更会增加困难。但他也知道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很难激将他出战。想来想去,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人的服饰,讥笑他像妇人一般胆小。司马懿看了很生气,将士见主帅受辱,吵嚷着出战。司马懿冷静一想,出战不正中了诸葛亮的圈套了吗?但是,对这般羞辱毫无反应,必将挫伤将士们的锐气。于是,便对将士们说: “皇上命我们坚守,若出战,须奏准皇上。”他写了一道请战奏书,派人送到洛阳。

  自从送去了妇人服饰后,诸葛亮天天打听魏军动静。过了些日子,探子回报说: “魏营中从洛阳来了个老将,手持节杖,威严地站在营前,看来是魏主派人来了。”诸葛亮道:“那一定是辛佐治了。”辛佐治名叫毗,佐治是他的字,曹睿派他来重申不许出战的命令。

  姜维惋惜地说: “辛佐治持节杖来到这里,司马懿不会出战了。”诸葛亮洞悉司马懿的用意,说: “那是司马懿不想战。上表请战,是做给将士们看的。兵法上讲: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是司马懿真的想战,决没有千里迢迢去洛阳请战的道理。”

  决战遥遥无期。东吴的退兵,使诸葛亮对战争的前景多了层担忧。更让他忧愤的是,手下的大将魏延和长史杨仪不团结,两个人常常闹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军务繁忙,诸葛亮事必躬亲,劳累过度。对他事必躬亲的作风,一个叫杨颙的僚属早就规劝过他: “治国有体制,好比治家一样,一家的主人只要把事分给大家做,有的下地,有的做饭,各种事情都有人做,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如果什么事都亲自动手,弄得精疲力尽,也未必做得好。丞相治国,事必躬亲,整天汗流浃背,不是太辛苦了吗?”杨颙的话很有道理,事必躬亲,的确是诸葛亮工作作风上的缺点。但诸葛亮觉得自从刘备死后,自己身上责任重大,唯恐自己稍有疏忽,给蜀汉造成损失,所以宁愿自己辛苦一些。对杨颙的劝告,他仅表示谢意。

  主帅的健康,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极为关注的。诸葛亮劳累过度,司马懿也有所耳闻。一次,诸葛亮派人到魏营下战书,司马懿故意殷勤地接待,像聊家常一样向蜀使探问诸葛亮的饮食起居。蜀使不知是计,毫无戒备的说: “咱们丞相公务繁忙,起得早,睡得晚,打20板以上的刑罚,都亲自过问。只是胃口不好。一天仅吃很少一点东西。”使者走后,司马懿对部将说: “诸葛孔明食少事繁,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

  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积劳成疾,病倒了。他自知病情凶险,给刘禅上了奏章,报告了病情,还附上一道密奏:“臣如有不幸,国家大事可托付蒋琬。”刘禅急忙派尚书仆射李福赴五丈原看望诸葛亮,传达了刘禅的慰问,并向诸葛亮询问了许多军国大事,诸葛亮一一作了回答。

  李福走后,诸葛亮又把杨仪和费祎叫去,把他死后怎样退兵,作了周密的安排。杨仪等忍住眼泪一一答应。

  过了几天,诸葛亮病情恶化,大家正在着急,李福却从半路折了回来。诸葛亮看见李福,心里早已明白,告诉他蒋琬之后,费祎可以继任。李福问费祎之后,谁可嗣任,诸葛亮合上眼睛,不回答了。

  不久,诸葛亮撒手人寰,享年54岁。

  杨仪等人按诸葛亮生前的部署,秘不发丧,组织军队有秩序地撤兵。司马懿接到探子报告,得知诸葛亮已死,蜀军退兵,马上麾兵追击。眼看就要追上了,司马懿心中大喜。忽然,蜀军掉转旗帜,把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呐喊着掩杀过来。司马懿大惊,心想难道是诸葛亮诈死诱他出战?连忙下令后撤。杨仪等见魏军跑远了,才重整队伍,从容撤兵。待司马懿明白过来,再次下令追击,已经晚了。

  百姓中传言: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仲达是司马懿的字。司马懿听了,自我解嘲道: “我能料到活的,怎能料到死的!”

  蜀军进了斜谷,为诸葛亮发丧。按照诸葛亮的遗愿,把他安葬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定军山是蜀魏交战的战场,当年刘备曾率军在这里大败魏军,斩曹魏大将夏侯渊。诸葛亮选择这个地方作为坟地,展现出埋骨沙场的壮志。他遗嘱丧事从简,依山造坟,墓穴大小只要能容纳一口棺材就行了,入敛时只穿平时的便服,不随葬任何物品。

  八

  诸葛亮的死讯传开,蜀汉举国陷入悲痛之中,就连被诸葛亮贬黜过的官员,也悲痛欲绝。有个叫廖立的人,曾任长水校尉,狂傲自大,自以为才能仅次于诸葛亮,对长水校尉的位子不满,牢骚满腹,诸葛亮把他撤职了,流放汶山(今四川都江堰西北),廖立听诸葛亮死了,绝望的哭了,道: “看来,我要在这里呆一辈子了!”那个运粮不力、贻误军机而被削职流放的李严,痛悔自己的所做所为,希望有朝一日,诸葛亮能重新起用他,以便将功补过。听到诸葛亮的死讯,他也绝望了,大病一场,不治而死。各地官吏、百姓纷纷要求给诸葛亮立庙纪念,刘禅让大臣们讨论,有人说给丞相立庙,不合礼制,刘禅因此没有批准。百姓便在巷头陌上祭奠诸葛丞相。私祭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大臣们也请求为诸葛亮立庙,刘禅下诏,在沔阳修建诸葛丞相的祠庙。

  人们怀念诸葛亮,对他的儿子诸葛瞻也寄予厚爱。

  诸葛亮过继了诸葛乔之后, 晚年喜得贵子, 取名曰“瞻”。诸葛瞻从小聪明好学,博闻强记,诸葛亮对他的要求很严,在军务倥偬之际,他也没有放松对儿子的教育。诸葛亮死后,诸葛瞻在17岁那年和公主结婚,成了皇帝的国戚,很快被提升为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等要职。

  诸葛亮死后30年,即景耀六年(263),魏军在镇西将军钟会、征西将军邓艾、雍州刺史诸葛绪的率领下,分三路向蜀汉进军。诸葛瞻驻守涪县(今四川绵阳),在邓艾的猛攻下,退守绵竹(今四川绵阳西南)。邓艾致函诸葛瞻,说: “只要阁下投降,我定保举阁下为琅玡王。”诸葛瞻撕碎了邓艾的劝降信,斩了来送信的魏使,摆开阵势与邓艾死战,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他的儿子诸葛尚,才十几岁,随军作战,听说父亲阵亡,策马杀入敌阵,力战而死。

  不久,诸葛亮苦心经营的蜀汉政权覆灭了。

推荐访问:诸葛亮生平简介与贡献

情感故事推荐文章

情感故事热门文章

情感故事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