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国丞相陆逊简介生平故事,陆逊怎么死的 三国陆逊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情感故事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情感 > 情感故事 > 三国时期吴国丞相陆逊简介生平故事,陆逊怎么死的 手机阅读

  吴主孙权是三国时代享国最长的开国之主。史家曾这样评价他,说他前期能够信用贤能,待人以谦,尤其亲待功臣良将,常常是“忘过记功。”而后期则刚愎自用, “性多疑忌。”这些评价从陆逊身上即可略见一斑。陆逊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成为吴军主帅,倍受宠信,他为孙权出谋划策、征战疆场,出镇方面,立下赫赫功勋。但他最终却在孙权一手制造的继嗣之事中,被猜忌指责,以至“愤恚而卒。”

  一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原名叫陆仪。陆姓为江东四大族之一,势力很大。陆逊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他跟随从祖父庐江太守(治所在今安徽潜山)陆康在任所生活。后来袁术夺扬州郡(治所在今安徽寿春)之后,他因与陆康有仇,便利用孙策来攻打庐江,这是兴平元年(194)的事,陆康无奈只好让陆逊和家属们回吴县老家。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大几岁,陆康就让他约束管教陆绩,管理家务。

  建安五年(200),孙策遭暗算身亡,从此孙权继兄之业,领坐江东。同年,曹操表奏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实际拥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庐江江东六郡。初掌江东,孙权便立即着手罗致贤能,聘求名士,如鲁肃、诸葛瑾、吕蒙等都是这时被孙权罗致和提拔出来的,此时,陆逊只有21岁,便被吸收到孙权幕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当时东吴由于连年用兵,粮从何出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孙权亲眼看见曹操在北方大兴屯田,发展生产取得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后,逐鹿中原、翦灭群雄,便决定仿效曹操实行屯田。当时北方大批农民为避战乱而来江东,正好为屯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在这种形势下,建安八年(203)陆逊被任命为海昌(今浙江海盐南)屯田都尉,同时兼管这个县的政务。陆逊到任后,奖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蚕,发展生产,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同时府库的贮粮也增多了,后有几年该县连遭大旱,陆逊便开仓放粮,赈济贫民。陆逊在海昌屯田取得一定成绩后,便上书孙权,让他把吴、会稽、丹杨等郡内为避赋税而躲藏起来的逃民召募起来,进一步扩大屯田规模。当时山越问题是江东政权一个很大的隐患,山越人的不断叛乱,严重影响东吴政权的巩固和发展,陆逊任海昌屯田都尉期间,当时会稽山越大帅潘临称兵作乱已久,一直是这个地区的一大祸害,多年来都没能逮住他。陆逊率部下,纵深涉险前去讨伐,所到之处,都被降服。此时陆逊已有部下2000多人了。他刚把会稽山越镇压下去,就受命与贺齐进兵讨伐鄱阳郡的贼众头目尤突,尤突叛乱平定后,陆逊晋升为定威校尉,军队驻扎利浦。

  陆逊初经驱使,便显示出其过人的才干,孙权对他的卓识才干十分赞赏,把他的侄女、孙策之女许配给陆逊,并多次向陆逊讨教治世方略。陆逊建议说: “现在英雄各霸一方,相持不下,跟豺狼一样窥测观望,要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很多归附之人是不能成功的。但山越贼寇不断暴乱,依阻深险之地,实为大患。要是内部的祸乱不平,实在难以图远,我为将军思谋,莫如大张讨伐,先解决山寇,取其精锐,然后再作下一步打算。”这一席话正好说到了孙权的心坎,使他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孙权采纳了陆逊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帐下右都督,掌宿卫亲兵。正值丹阳的山越人头目费栈接受了曹操送来的印绶,煽动山越人叛乱,作为曹操的内应。孙权立即派陆逊前往镇压。陆逊鉴于费栈支党很多而自己的兵力较少的实际,先用疑兵之计,增设了很多牙旗,战鼓和号角也分散开来,趁夜色潜入山谷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他统帅诸军擂鼓呐喊,冲杀向前,费栈的人马听到满山的战鼓和角号、震天的喊杀声早就吓怕了胆,四散逃走,费栈的人马一下就被攻破了。陆逊乘胜进兵扫荡,纵横三郡。这次他从丹杨、新都、会稽三郡山越中,采取强壮的去当兵体弱的补充农户的办法,得到了几万精锐的士兵。旧有祸患全部扫清了,军队所过之处,把不安定的隐患一并肃清,陆逊回师,驻扎在芜湖(今属安徽)。

  不过,这次陆逊用兵也有些异常。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给孙权,指责陆逊随意征用民力骚扰了所辖地区,引起地方的愁怨。很明显这是陆逊用兵杀掠过重所引起的,大概陆逊自己也有所觉察,当他事后入京见孙权,言谈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孙权说: “淳于式告发你,而你反而推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说: “淳于式是从爱护百姓的意愿出发来指责我,无疑他是做得对的; 如果我因此而诋毁他来混淆视听,就太不应该了。”孙权听了,不仅感叹道: “这只有忠厚长者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这件事不仅反映了陆逊闻过则喜、反躬自省的容人之量,也表现了他记人之善而忘人之过的可贵精神。

  建安十三年(208),孙刘联军于赤壁大败曹操,又乘胜进兵,周瑜统兵一举夺得夷陵(今湖北宜都县境),进而又夺得江陵(今属湖北)同时,刘备请诸葛亮统督关羽、赵云等率兵去收服江南的武陵(治所在今湖南常德西)、长沙(今属湖南)、桂阳(治所在今湖南郴县)、零陵(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北)四郡,第二年,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还叫周瑜分江陵南岸地给刘备,让他驻公安(今属湖北)。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死,孙权拜鲁肃为奋武将军,接替周瑜领兵镇守江陵。这一年,刘备亲自到江东面见孙权求借荆州,后孙权接受鲁肃“多操之敌”的建议,把江陵让给了刘备,这就是历史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真实情况。实际上孙权只让出南郡一郡之地。但刘备得江陵这个战略据点,为他西去益州提供了必要的支援基地。建安十六年,刘备留下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亲统大军入蜀。建安二十年(215),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派诸葛瑾入蜀,向刘备求还荆州三郡(长沙、零陵、桂阳),刘备托词不给,孙权便强行选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官员去上任,结果被镇守荆州的关羽全部逐走,从此东吴便准备武力夺回荆州。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死后,吕蒙出镇陆口,多次向孙权密陈夺取荆州之策,但时机都不成熟。建安二十四年(219)机会终于来了,关羽举兵北征,杀奔襄阳、樊城。但他也担心东吴趁机夺荆州,所以留有重兵守江陵、公安。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机会来了,便在陆口上疏孙权说: “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重兵守荆州,是怕我从背后图他。关羽知道我常生病,我想以治病为名带部分士兵回建业(今江苏南京),关羽得知这个消息后,肯定会撤走留守的军队,全力以赴去夺襄阳。我到时带兵船而上,晚上行动,趁其空虚偷袭,南郡必为我所得,关羽可擒了。”孙权见信后立即依计行事,一方面公开行文召吕蒙回建业养病,一方面做袭取荆州的军事准备。

  关羽北进,身在芜湖的陆逊早已看出这是夺取荆州的有利时机,所以吕蒙此番称病回建业,下至芜湖时,陆逊去拜访了他,对他说: “关羽和您镇守的陆口接境,你怎么远离防区东下,不会有后顾之忧吗?”吕蒙不便把军国大计泄露给陆逊,便说: “正如你所说的,但没办法我确实病得很厉害。”陆逊趁机献计说: “关羽自恃他骁勇无比,向来看不起人,刚又建立了大功,更是骄傲自大,意志安闲,只想北进,没把我们放在心上。如果把你有病的消息告诉他,他一定更加不作防备。我们可出其不意进攻他,一定能把他擒获,您回去见了主公,应当很好地筹划一下。”吕蒙听了陆逊的话,心中极为佩服,因为这与他的计策真是不谋而合。但吕蒙还是表面上不动声色,敷衍陆逊一番说: “关羽一向英勇,本来就难以与他对抗,况且现在他已经占据荆州,大施恩信,加上新近又建大功,胆略和气势都很盛,想谋取他不是那么容易啊!”吕蒙回到建业,孙权问他: “谁可代替你出镇陆口呢?”吕蒙毫不犹豫地举荐了陆逊,说: “陆逊思虑深远,才干出众,堪负重任,我看他的谋略,终可担当大任。但他现在还名气不大,关羽不会怕他,也不会过分戒备他,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吕蒙又建议: “如果用他,应当让他表面上隐藏真实意图,暗中察看有利形势,然后伺机行事,才能取胜关羽。”陆逊的才识,孙权一向很赏识,所以立即召来陆逊面授机宜,拜他为偏将军右都督,代吕蒙出镇陆口(今湖北蒲圻陆溪口)。

  陆逊既能想到用吕蒙有病设计赚取关羽,他对关羽的骄纵心理可谓是摸透了,他知道要使关羽不存戒备之心,一来要示弱于他,二来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关羽的虚荣心。所以陆逊一到陆口,便依吕蒙之计,送信给关羽,极尽吹捧,说: “前者您观察敌人的破绽,乘机进攻,指挥有方,动用这么少的兵力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真是太伟大了! 敌国被打败,对我们也有利,所以我听了您胜利的喜讯,不觉击节叫好,祝愿您能乘机完成席卷中原的大业,讨平曹贼,恢复王纲。我这个人愚钝无能,最近受命而来,非常仰慕您的风采,希望得到您的善待和教诲。”接着又说: “于禁、庞德等被您水淹七军所擒斩,威震遐迩,对您无不钦佩、赞叹,认为将军的功勋定能与世长存,即使当年晋文公参加城濮之战的军队,淮阴侯韩信攻拔赵国的谋略,也没法与您相比。听说徐晃等驻扎少量军队,窥伺您的动向。曹操是个狡猾的敌人,不会甘心失败,可能不顾一切来复仇,恐怕会暗中增兵,以逞其志。虽说曹操的军队战斗力不强,但还有一些英猛强悍的将领。况且打了胜仗之后,往往容易产生轻敌思想,古人用兵之道是胜利之后应更加警惕,希望将军您能多方面考虑计策,以成就独自战胜敌人的功名。我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任此职,深感力不从心,很幸运能与您这样有威望有德行的上将军为邻,愿意对您倾诉我肺腑之言,即使不能合乎您的谋略,仍可看出我依附您的心情,倘若得到您的关切,我一定会好好对待的。”陆逊这番话不仅“称其功美,”而且“深自谦抑”,还向关羽极表“尽忠自托之意”,关羽看了书信后,对陆逊逸美之辞,说不出怎么样的舒服,认为孙权召吕蒙回建业养病离开陆口时带走了一部分兵马,现在又派个“书生”来代替吕蒙镇陆口,是因畏惧自己而做出的友好姿态,所以彻底放心了,不再有所戒备,便撤去一部分荆州的守军来助攻樊城。陆逊把这些情形报告孙权,陈述可以擒获关羽的要领。

  孙权得信之后,任吕蒙为大都督,准备发兵袭取荆州。兵马将行之时,曹操的使者到了,原来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声震中原,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其锋,司马懿、蒋济劝他联络孙权,使孙权袭取荆州,许事成之后割江南封给孙权,曹操便依计派使前来。孙权求之不得,立即回信表示愿意效劳,并把偷袭荆州的计划告诉了曹操,让他配合。曹操立命大将徐晃进兵救樊城,与关羽展开一场大战。此时,孙权秘密发兵西上,命陆逊和吕蒙督率水军为前部,自己和孙皎为后援。陆逊等一到寻阳,就把精兵隐藏在船舱里,让摇橹的士兵扮做商人,穿上白衣,日夜兼程,把关羽沿江所置的岗哨全部收缚,直抵公安,守将士仁投降,然后又进兵江陵,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出城投降。这时关羽尚蒙在鼓里,后来关羽得信后被迫南撤,退入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在突围中被吴将擒获斩首。这就是历史上“关羽大意失荆州。”但失荆州“大意”一来与关羽骄矜的性格有关,当然也与陆逊之妙计分不开的。古之为将者,要善于寻找攻击敌人的弱点,陆逊就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得有万人敌之称的关羽授首。攻占公安、江陵之后,陆逊长驱直入,兵向秭归,封锁三峡。陆逊兼宜都(治夷道,在今湖北宜都西北)太守,升为抚边将军,封华亭侯。

  刘备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逃走,各城邑的官员和少数民族首领都纷纷投降。为了安抚刚刚投降的人,陆逊请求孙权封他们不同官职,发给金银铜印。陆逊坐镇夷道,派将军李异、谢旌等带领3000兵马,进攻蜀将詹晏、陈凤。李异率领水军,谢旌带领步兵,水陆并进、扼住险要关隘,很快打败了詹晏,陈凤也被生擒投降。接着又进攻蜀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败他们。当时秭归的豪族文布、邓凯等纠集几千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投靠蜀汉。陆逊又部署谢旌等兴兵讨伐,大败文布、邓凯,他二人逃亡蜀国,刘备任命他们作了将军。陆逊又派人以高官厚禄引诱他们,文布后来又率部带降过来。此次在川东的征战,陆逊先后歼灭、俘虏及诱降达几万人,功勋卓著,孙权再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屯兵夷陵,守住峡口(即西陵峡口,在湖北宜昌西),防备西蜀。

  当时荆州士人刚刚归附东吴,有的当官任职,有的还没有得到安置,陆逊认为这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于是他自夷陵上疏孙权说: “当年汉高祖打天下时,招揽英雄异士,而汉光武帝中兴汉室,群贤都来归附,只要有助于取得成功而帮他宣扬道德教化的,不论亲疏远近,一概加以礼待聘用。现在荆州初定,这里的人才还没有充分使用起来,使其各展其能,我恭谨地恳求主公,对他们普施恩惠,加以奖赏提拔,使他们都乐于为您效命。要是这样,四海之内就会殷切地盼望归附主公。”孙权深为陆逊的忠心所感动,非常真诚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对荆州降臣倍加恩待,而对那些新来归附的士人,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安排适当的职位。

  二

  魏黄初二年(221)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改元章武,仍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汉。七月,刘备不听众人的劝阻,起兵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出征前,刘备命张飞自阆中调集兵马与他会合江州(今四川重庆),一同征进,不料张飞却被部将张达、范强杀害,他俩割了张飞首级投奔了孙权,刘备得此噩耗,把这笔帐一并算在孙权头上。到达江州,刘备因赵云对征吴不赞同,干脆把赵云留镇江州为后援,命将军吴班、冯习领兵为先锋,以黄权参谋军机,他率统大军,气势汹汹杀奔荆州而来。

  孙权得信后,非常担心,不仅担心刘备的大军,更担心曹丕趁吴蜀交战之时来夺江东。

  孙权抱一线希望写信派人向刘备求和,被拒绝。接着连续不断的战报飞来,巫县失守,秭归告急,武陵蛮夷起兵响应刘备。眼见求和的希望没有了,孙权立拜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帅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五万兵马前往拒敌。蜀汉章武二年(222),也就是吴黄武元年,正月,刘备从秭归进兵,他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防备魏国的同时,立命吴班、陈式率领水军进屯夷陵,并派马良去联络武陵五溪蛮夷。刘备亲提大军从江南直抵夷道、猇亭(宜都北,在长江北岸)。在刘备把孙权的侄儿孙恒包围在夷道城之后,就与陆逊相持于猇亭了。这时,刘备军威大盛,自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连营到夷陵,前后五六百里,设立了几十个营地。刘备以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先锋,辅匡、赵融、廖淳、傅肜各带一支兵马。陆逊看到刘备大军锐气十足,而且兵力上又有相对优势,迎锋而上不行,所以陆逊决心采取以持久对速决,避锐待疲的作战方针,与刘备周旋,寻机一举击败刘备。但陆逊手下诸将都要求迎击刘备,陆逊说: “刘备举兵东下,锐气正盛,且据高守险,我们仓促之间难以攻击,即便攻击得手,也难于彻底击败他,但如果攻击受挫,则会使我军威大损,这样就麻烦了。现在我们只有鼓舞士气,以逸待劳,静观其变。如果此间战场乃是平静旷野,他们大举来攻,我们难免也得受鞍马驱驰之苦,现在他们沿山路行军,大军也施展不开。况且山路崎岖难行,蜀军于草木乱石间行军,必然疲惫不堪,等他们慢慢露出破绽之后,我再设计破之。”陆逊手下的诸位将军,或是孙策时的旧将,或是公室贵戚,多是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对陆逊这一介书生的军事才能尚存怀疑,所以认为陆逊这番话是畏敌托词,都忿忿不平。刘备此来,求战心切,但陆逊严勅诸将不得与之交锋。于是刘备便设诱敌之计诱吴军上钩,他先派吴班带领几千人在平地上扎营,而他亲自统帅8000精兵埋伏于山谷之中。东吴诸将见吴班突前立营,建议趁机消灭他,陆逊坚决不允许。他早已识破刘备之计,他对诸将说: “蜀军这种举动一定有诡计,暂且看一看就知道了。”刘备一看计策被陆逊识破,只好带领8000名伏兵从山谷中撤出来。陆逊对诸将说: “我所以不听从诸位的请求攻打吴班,我早已料到刘备求战不成,必定设计诱我上钩,我怎能上当呢?”六月间,陆逊从前线给孙权送来一封奏疏,粗略分析双方形势,并表示对打败刘备充满了信心,让孙权不必担心。他在奏疏中说: “夷陵是军事上的要害地区,国家的险要隘口,从地势上来看,这个隘口虽然易得,也容易失掉,一旦失去,就不仅是失掉一个郡的问题了,荆州整个可忧了,现在我们争夺这个地方,一定要获得成功。刘备违背了通常的道理,不守他的老巢竟前来送死。我虽不才,但仰仗主公的威灵,以顺讨逆,打败他们不会太久了。回顾刘备前后用兵打仗的情况,总是败多胜少,由此推断,不值得担忧了。我开始曾担心他水陆并进,而现在却弃船登陆,处处结营,我观察他的部署,不可能有其他变化。希望主公高枕无忧,不必挂念这件事。”

  从正月到闰六月,双方相持半年多,刘备已是兵疲意沮,特别正值盛夏,炎热难当,刘备下令移营林荫之处,这就犯了一个莫大的军事错误, 正如曹丕听说刘备“树栅连营700里”,不禁感叹地对群臣说: “刘备不晓兵法,岂有连营700里而可以拒敌的?兵书上明示在‘苞(草木丛生之处)、原(高地)、隰(低洼之地)险阻等大片地方而屯兵没有不为敌人所破的’,此乃兵家之大忌。我料很快就能看到孙权的捷报了。”果如曹丕所言,这个战机立即被陆逊抓住了。他终于下令向蜀军反击了,但其属下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们说: “进攻刘备应当在他初入境之时,现在你已经让他深入吴境五六百里,互相对峙七八个月,很多要害之处他都严密防守,再进攻他对我军必然不利。”陆逊解释说: “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并且经历了很多事,久经战阵,他刚集结军队时,都是周密考虑,用心专一,此时不能轻易进攻他。现在他驻兵已久,又没有沾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士气颓丧。他也计穷智尽,我们同去围歼刘备便在今日。”陆逊先作一试探性进攻,不很顺利,诸将说: “这是白白地损耗兵力。”显然,他们对陆逊的指挥才能尚有怀疑。待陆逊仔细观察刘备大营之后,立即说: “我已有破敌之策。”他令士兵各带一把茅草,采用火攻之法,顺风一把火烧毁刘备大营40余座,陆逊督帅各军同时发起进攻,蜀军大败,张南、冯习、沙摩柯被斩于乱军之中,杜路、刘宁等人无路可逃,被迫投降。刘备据马鞍山,集合军队再战,陆逊督帅诸将四面围攻。此时蜀军已是惊弓之鸟,毫无斗志,一经交战,便土崩瓦解。刘备见败局不可挽回,只好趁黑夜突围逃走,又被陆逊一路追杀,而不得不烧铙铠塞道,阻止追兵。这才得以败还秭归,退守白帝城。陆逊这一战而败刘备,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损失殆尽,死伤、投降及被俘者达数万人,死尸拥塞于长江上,漂流东下,惨烈之至。刘备既愧又恨,叹道: “我竟被陆逊所败,受此折辱,难道天意如此吗?”看来他对这个“江东孺子”还没放在眼里,其实这也正是其失败的关键所在。

  纵观陆逊夷陵败蜀的前前后后,实非天意,却为人谋。陆逊充分显示出其非凡的才智和出众的谋略,并且既遇事冷静,又善于捕捉战机。例如,开始,孙桓曾单独率军从夷道攻打刘备的前锋部队,结果被刘备困于夷道,孙桓向陆逊求援,陆逊从整个战局考虑而没有答应。诸将说: “安东将军孙桓是主公的同族,他被围困,你怎么不去援救呢?”陆逊说: “孙桓深得官兵爱戴,而且夷道城很坚固,粮食充足,不必担忧,等我计策实施之后,即使不去救他,他也会自然解围。”孙桓听说陆逊拒发援兵,当时很生气,只好依城固守,后来陆逊火烧蜀军连营,刘备仓皇逃走,夷道之围不救自解。孙桓事后对陆逊心有全局、指挥若定深表钦佩。

  另外在调度手下将领方面,也显示陆逊很高的指挥才能。陆逊初任大都督时,他手下的将军不是江东宿将就是公室贵戚,各有所恃,骄傲自负,不肯服从调遣。陆逊很坚定地拔出孙权所赐佩剑,说: “刘备天下闻名,非等闲之辈,连曹操尚且惧怕于他,现在他大兵压境,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各位将军都深受国恩,应当同心协力,共灭强敌,以报国恩,但现在互不服气,这太不应该了。我虽为一介书生,受命于主公,国家之所以要委屈诸位接受我的指挥,是认为我还有一点长处值得称道,能够忍辱负重。你们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不在乎,但每人应各行其事,不能再有所推辞,军令自有规定,诸位不要违犯。”一席话铿锵有力,诸将再也不敢有所怠慢。等打败刘备,大计皆由陆逊所出,诸将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陆逊在胜利面前,头脑是十分冷静的,他总是从全局考虑问题,他同刘备作战的同时,心中时时担心北方的曹魏。刘备退守白帝城之后,以徐盛、潘璋、宋谦为首的一批大将,纷纷上表孙权,要求乘胜进兵白帝城,孙权派人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立即联络大将朱然、骆统上疏孙权说: “曹丕正集结大军,表面上借口帮助我们攻打刘备,实际怀有险恶的用心,请求主公决计立即撤兵。”于是孙权同意陆逊下了撤军的命令。

  夷陵战事一结束,孙权立召陆逊到武昌述职并商议军国大事。孙权早已听说诸将开始不听调遣的事,禁不住问他:“你怎么当时不向我报告诸将违犯节度的事呢?”陆逊笑了笑,回答说: “我深受主公厚恩,担负了超过我才能的重任。这些将领或是主公亲信,或是冲锋陷阵的猛将; 或是屡立功勋的重臣,都是国家赖以成就大业的人才。我虽不才,却也要学学当年蔺相如、寇恂待下之义以济国事。”孙权听了,哈哈大笑,连声称善,赞不绝口。加陆逊为辅国将军,兼任荆州牧,不久又改封江陵侯。从袭夺荆州到夷陵败蜀,迅速成长起来的陆逊,成为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又一位江东英杰。

  吴主孙权是三国时代享国最长的开国之主。史家曾这样评价他,说他前期能够信用贤能,待人以谦,尤其亲待功臣良将,常常是“忘过记功。”而后期则刚愎自用, “性多疑忌。”这些评价从陆逊身上即可略见一斑。陆逊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成为吴军主帅,倍受宠信,他为孙权出谋划策、征战疆场,出镇方面,立下赫赫功勋。但他最终却在孙权一手制造的继嗣之事中,被猜忌指责,以至“愤恚而卒。”

  一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原名叫陆仪。陆姓为江东四大族之一,势力很大。陆逊很小就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他跟随从祖父庐江太守(治所在今安徽潜山)陆康在任所生活。后来袁术夺扬州郡(治所在今安徽寿春)之后,他因与陆康有仇,便利用孙策来攻打庐江,这是兴平元年(194)的事,陆康无奈只好让陆逊和家属们回吴县老家。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大几岁,陆康就让他约束管教陆绩,管理家务。

  建安五年(200),孙策遭暗算身亡,从此孙权继兄之业,领坐江东。同年,曹操表奏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实际拥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庐江江东六郡。初掌江东,孙权便立即着手罗致贤能,聘求名士,如鲁肃、诸葛瑾、吕蒙等都是这时被孙权罗致和提拔出来的,此时,陆逊只有21岁,便被吸收到孙权幕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当时东吴由于连年用兵,粮从何出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孙权亲眼看见曹操在北方大兴屯田,发展生产取得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后,逐鹿中原、翦灭群雄,便决定仿效曹操实行屯田。当时北方大批农民为避战乱而来江东,正好为屯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在这种形势下,建安八年(203)陆逊被任命为海昌(今浙江海盐南)屯田都尉,同时兼管这个县的政务。陆逊到任后,奖励督促百姓种田、养蚕,发展生产,老百姓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同时府库的贮粮也增多了,后有几年该县连遭大旱,陆逊便开仓放粮,赈济贫民。陆逊在海昌屯田取得一定成绩后,便上书孙权,让他把吴、会稽、丹杨等郡内为避赋税而躲藏起来的逃民召募起来,进一步扩大屯田规模。当时山越问题是江东政权一个很大的隐患,山越人的不断叛乱,严重影响东吴政权的巩固和发展,陆逊任海昌屯田都尉期间,当时会稽山越大帅潘临称兵作乱已久,一直是这个地区的一大祸害,多年来都没能逮住他。陆逊率部下,纵深涉险前去讨伐,所到之处,都被降服。此时陆逊已有部下2000多人了。他刚把会稽山越镇压下去,就受命与贺齐进兵讨伐鄱阳郡的贼众头目尤突,尤突叛乱平定后,陆逊晋升为定威校尉,军队驻扎利浦。

  陆逊初经驱使,便显示出其过人的才干,孙权对他的卓识才干十分赞赏,把他的侄女、孙策之女许配给陆逊,并多次向陆逊讨教治世方略。陆逊建议说: “现在英雄各霸一方,相持不下,跟豺狼一样窥测观望,要战胜敌人、平定祸乱,没有很多归附之人是不能成功的。但山越贼寇不断暴乱,依阻深险之地,实为大患。要是内部的祸乱不平,实在难以图远,我为将军思谋,莫如大张讨伐,先解决山寇,取其精锐,然后再作下一步打算。”这一席话正好说到了孙权的心坎,使他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孙权采纳了陆逊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帐下右都督,掌宿卫亲兵。正值丹阳的山越人头目费栈接受了曹操送来的印绶,煽动山越人叛乱,作为曹操的内应。孙权立即派陆逊前往镇压。陆逊鉴于费栈支党很多而自己的兵力较少的实际,先用疑兵之计,增设了很多牙旗,战鼓和号角也分散开来,趁夜色潜入山谷中,一切准备就绪后,他统帅诸军擂鼓呐喊,冲杀向前,费栈的人马听到满山的战鼓和角号、震天的喊杀声早就吓怕了胆,四散逃走,费栈的人马一下就被攻破了。陆逊乘胜进兵扫荡,纵横三郡。这次他从丹杨、新都、会稽三郡山越中,采取强壮的去当兵体弱的补充农户的办法,得到了几万精锐的士兵。旧有祸患全部扫清了,军队所过之处,把不安定的隐患一并肃清,陆逊回师,驻扎在芜湖(今属安徽)。

  不过,这次陆逊用兵也有些异常。会稽太守淳于式上表给孙权,指责陆逊随意征用民力骚扰了所辖地区,引起地方的愁怨。很明显这是陆逊用兵杀掠过重所引起的,大概陆逊自己也有所觉察,当他事后入京见孙权,言谈之间称赞淳于式是个好官。孙权说: “淳于式告发你,而你反而推荐他,这是为什么?”陆逊说: “淳于式是从爱护百姓的意愿出发来指责我,无疑他是做得对的; 如果我因此而诋毁他来混淆视听,就太不应该了。”孙权听了,不仅感叹道: “这只有忠厚长者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这件事不仅反映了陆逊闻过则喜、反躬自省的容人之量,也表现了他记人之善而忘人之过的可贵精神。

  建安十三年(208),孙刘联军于赤壁大败曹操,又乘胜进兵,周瑜统兵一举夺得夷陵(今湖北宜都县境),进而又夺得江陵(今属湖北)同时,刘备请诸葛亮统督关羽、赵云等率兵去收服江南的武陵(治所在今湖南常德西)、长沙(今属湖南)、桂阳(治所在今湖南郴县)、零陵(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北)四郡,第二年,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还叫周瑜分江陵南岸地给刘备,让他驻公安(今属湖北)。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死,孙权拜鲁肃为奋武将军,接替周瑜领兵镇守江陵。这一年,刘备亲自到江东面见孙权求借荆州,后孙权接受鲁肃“多操之敌”的建议,把江陵让给了刘备,这就是历史上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真实情况。实际上孙权只让出南郡一郡之地。但刘备得江陵这个战略据点,为他西去益州提供了必要的支援基地。建安十六年,刘备留下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亲统大军入蜀。建安二十年(215),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派诸葛瑾入蜀,向刘备求还荆州三郡(长沙、零陵、桂阳),刘备托词不给,孙权便强行选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官员去上任,结果被镇守荆州的关羽全部逐走,从此东吴便准备武力夺回荆州。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死后,吕蒙出镇陆口,多次向孙权密陈夺取荆州之策,但时机都不成熟。建安二十四年(219)机会终于来了,关羽举兵北征,杀奔襄阳、樊城。但他也担心东吴趁机夺荆州,所以留有重兵守江陵、公安。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机会来了,便在陆口上疏孙权说: “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重兵守荆州,是怕我从背后图他。关羽知道我常生病,我想以治病为名带部分士兵回建业(今江苏南京),关羽得知这个消息后,肯定会撤走留守的军队,全力以赴去夺襄阳。我到时带兵船而上,晚上行动,趁其空虚偷袭,南郡必为我所得,关羽可擒了。”孙权见信后立即依计行事,一方面公开行文召吕蒙回建业养病,一方面做袭取荆州的军事准备。

  关羽北进,身在芜湖的陆逊早已看出这是夺取荆州的有利时机,所以吕蒙此番称病回建业,下至芜湖时,陆逊去拜访了他,对他说: “关羽和您镇守的陆口接境,你怎么远离防区东下,不会有后顾之忧吗?”吕蒙不便把军国大计泄露给陆逊,便说: “正如你所说的,但没办法我确实病得很厉害。”陆逊趁机献计说: “关羽自恃他骁勇无比,向来看不起人,刚又建立了大功,更是骄傲自大,意志安闲,只想北进,没把我们放在心上。如果把你有病的消息告诉他,他一定更加不作防备。我们可出其不意进攻他,一定能把他擒获,您回去见了主公,应当很好地筹划一下。”吕蒙听了陆逊的话,心中极为佩服,因为这与他的计策真是不谋而合。但吕蒙还是表面上不动声色,敷衍陆逊一番说: “关羽一向英勇,本来就难以与他对抗,况且现在他已经占据荆州,大施恩信,加上新近又建大功,胆略和气势都很盛,想谋取他不是那么容易啊!”吕蒙回到建业,孙权问他: “谁可代替你出镇陆口呢?”吕蒙毫不犹豫地举荐了陆逊,说: “陆逊思虑深远,才干出众,堪负重任,我看他的谋略,终可担当大任。但他现在还名气不大,关羽不会怕他,也不会过分戒备他,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吕蒙又建议: “如果用他,应当让他表面上隐藏真实意图,暗中察看有利形势,然后伺机行事,才能取胜关羽。”陆逊的才识,孙权一向很赏识,所以立即召来陆逊面授机宜,拜他为偏将军右都督,代吕蒙出镇陆口(今湖北蒲圻陆溪口)。

  陆逊既能想到用吕蒙有病设计赚取关羽,他对关羽的骄纵心理可谓是摸透了,他知道要使关羽不存戒备之心,一来要示弱于他,二来要在更大程度上满足关羽的虚荣心。所以陆逊一到陆口,便依吕蒙之计,送信给关羽,极尽吹捧,说: “前者您观察敌人的破绽,乘机进攻,指挥有方,动用这么少的兵力就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真是太伟大了! 敌国被打败,对我们也有利,所以我听了您胜利的喜讯,不觉击节叫好,祝愿您能乘机完成席卷中原的大业,讨平曹贼,恢复王纲。我这个人愚钝无能,最近受命而来,非常仰慕您的风采,希望得到您的善待和教诲。”接着又说: “于禁、庞德等被您水淹七军所擒斩,威震遐迩,对您无不钦佩、赞叹,认为将军的功勋定能与世长存,即使当年晋文公参加城濮之战的军队,淮阴侯韩信攻拔赵国的谋略,也没法与您相比。听说徐晃等驻扎少量军队,窥伺您的动向。曹操是个狡猾的敌人,不会甘心失败,可能不顾一切来复仇,恐怕会暗中增兵,以逞其志。虽说曹操的军队战斗力不强,但还有一些英猛强悍的将领。况且打了胜仗之后,往往容易产生轻敌思想,古人用兵之道是胜利之后应更加警惕,希望将军您能多方面考虑计策,以成就独自战胜敌人的功名。我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任此职,深感力不从心,很幸运能与您这样有威望有德行的上将军为邻,愿意对您倾诉我肺腑之言,即使不能合乎您的谋略,仍可看出我依附您的心情,倘若得到您的关切,我一定会好好对待的。”陆逊这番话不仅“称其功美,”而且“深自谦抑”,还向关羽极表“尽忠自托之意”,关羽看了书信后,对陆逊逸美之辞,说不出怎么样的舒服,认为孙权召吕蒙回建业养病离开陆口时带走了一部分兵马,现在又派个“书生”来代替吕蒙镇陆口,是因畏惧自己而做出的友好姿态,所以彻底放心了,不再有所戒备,便撤去一部分荆州的守军来助攻樊城。陆逊把这些情形报告孙权,陈述可以擒获关羽的要领。

  孙权得信之后,任吕蒙为大都督,准备发兵袭取荆州。兵马将行之时,曹操的使者到了,原来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声震中原,曹操打算迁都以避其锋,司马懿、蒋济劝他联络孙权,使孙权袭取荆州,许事成之后割江南封给孙权,曹操便依计派使前来。孙权求之不得,立即回信表示愿意效劳,并把偷袭荆州的计划告诉了曹操,让他配合。曹操立命大将徐晃进兵救樊城,与关羽展开一场大战。此时,孙权秘密发兵西上,命陆逊和吕蒙督率水军为前部,自己和孙皎为后援。陆逊等一到寻阳,就把精兵隐藏在船舱里,让摇橹的士兵扮做商人,穿上白衣,日夜兼程,把关羽沿江所置的岗哨全部收缚,直抵公安,守将士仁投降,然后又进兵江陵,守江陵的南郡太守糜芳出城投降。这时关羽尚蒙在鼓里,后来关羽得信后被迫南撤,退入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在突围中被吴将擒获斩首。这就是历史上“关羽大意失荆州。”但失荆州“大意”一来与关羽骄矜的性格有关,当然也与陆逊之妙计分不开的。古之为将者,要善于寻找攻击敌人的弱点,陆逊就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得有万人敌之称的关羽授首。攻占公安、江陵之后,陆逊长驱直入,兵向秭归,封锁三峡。陆逊兼宜都(治夷道,在今湖北宜都西北)太守,升为抚边将军,封华亭侯。

  刘备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逃走,各城邑的官员和少数民族首领都纷纷投降。为了安抚刚刚投降的人,陆逊请求孙权封他们不同官职,发给金银铜印。陆逊坐镇夷道,派将军李异、谢旌等带领3000兵马,进攻蜀将詹晏、陈凤。李异率领水军,谢旌带领步兵,水陆并进、扼住险要关隘,很快打败了詹晏,陈凤也被生擒投降。接着又进攻蜀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大败他们。当时秭归的豪族文布、邓凯等纠集几千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投靠蜀汉。陆逊又部署谢旌等兴兵讨伐,大败文布、邓凯,他二人逃亡蜀国,刘备任命他们作了将军。陆逊又派人以高官厚禄引诱他们,文布后来又率部带降过来。此次在川东的征战,陆逊先后歼灭、俘虏及诱降达几万人,功勋卓著,孙权再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屯兵夷陵,守住峡口(即西陵峡口,在湖北宜昌西),防备西蜀。

  当时荆州士人刚刚归附东吴,有的当官任职,有的还没有得到安置,陆逊认为这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于是他自夷陵上疏孙权说: “当年汉高祖打天下时,招揽英雄异士,而汉光武帝中兴汉室,群贤都来归附,只要有助于取得成功而帮他宣扬道德教化的,不论亲疏远近,一概加以礼待聘用。现在荆州初定,这里的人才还没有充分使用起来,使其各展其能,我恭谨地恳求主公,对他们普施恩惠,加以奖赏提拔,使他们都乐于为您效命。要是这样,四海之内就会殷切地盼望归附主公。”孙权深为陆逊的忠心所感动,非常真诚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对荆州降臣倍加恩待,而对那些新来归附的士人,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安排适当的职位。

  二

  魏黄初二年(221)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改元章武,仍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汉。七月,刘备不听众人的劝阻,起兵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出征前,刘备命张飞自阆中调集兵马与他会合江州(今四川重庆),一同征进,不料张飞却被部将张达、范强杀害,他俩割了张飞首级投奔了孙权,刘备得此噩耗,把这笔帐一并算在孙权头上。到达江州,刘备因赵云对征吴不赞同,干脆把赵云留镇江州为后援,命将军吴班、冯习领兵为先锋,以黄权参谋军机,他率统大军,气势汹汹杀奔荆州而来。

  孙权得信后,非常担心,不仅担心刘备的大军,更担心曹丕趁吴蜀交战之时来夺江东。

  孙权抱一线希望写信派人向刘备求和,被拒绝。接着连续不断的战报飞来,巫县失守,秭归告急,武陵蛮夷起兵响应刘备。眼见求和的希望没有了,孙权立拜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帅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恒等五万兵马前往拒敌。蜀汉章武二年(222),也就是吴黄武元年,正月,刘备从秭归进兵,他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防备魏国的同时,立命吴班、陈式率领水军进屯夷陵,并派马良去联络武陵五溪蛮夷。刘备亲提大军从江南直抵夷道、猇亭(宜都北,在长江北岸)。在刘备把孙权的侄儿孙恒包围在夷道城之后,就与陆逊相持于猇亭了。这时,刘备军威大盛,自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连营到夷陵,前后五六百里,设立了几十个营地。刘备以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先锋,辅匡、赵融、廖淳、傅肜各带一支兵马。陆逊看到刘备大军锐气十足,而且兵力上又有相对优势,迎锋而上不行,所以陆逊决心采取以持久对速决,避锐待疲的作战方针,与刘备周旋,寻机一举击败刘备。但陆逊手下诸将都要求迎击刘备,陆逊说: “刘备举兵东下,锐气正盛,且据高守险,我们仓促之间难以攻击,即便攻击得手,也难于彻底击败他,但如果攻击受挫,则会使我军威大损,这样就麻烦了。现在我们只有鼓舞士气,以逸待劳,静观其变。如果此间战场乃是平静旷野,他们大举来攻,我们难免也得受鞍马驱驰之苦,现在他们沿山路行军,大军也施展不开。况且山路崎岖难行,蜀军于草木乱石间行军,必然疲惫不堪,等他们慢慢露出破绽之后,我再设计破之。”陆逊手下的诸位将军,或是孙策时的旧将,或是公室贵戚,多是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对陆逊这一介书生的军事才能尚存怀疑,所以认为陆逊这番话是畏敌托词,都忿忿不平。刘备此来,求战心切,但陆逊严勅诸将不得与之交锋。于是刘备便设诱敌之计诱吴军上钩,他先派吴班带领几千人在平地上扎营,而他亲自统帅8000精兵埋伏于山谷之中。东吴诸将见吴班突前立营,建议趁机消灭他,陆逊坚决不允许。他早已识破刘备之计,他对诸将说: “蜀军这种举动一定有诡计,暂且看一看就知道了。”刘备一看计策被陆逊识破,只好带领8000名伏兵从山谷中撤出来。陆逊对诸将说: “我所以不听从诸位的请求攻打吴班,我早已料到刘备求战不成,必定设计诱我上钩,我怎能上当呢?”六月间,陆逊从前线给孙权送来一封奏疏,粗略分析双方形势,并表示对打败刘备充满了信心,让孙权不必担心。他在奏疏中说: “夷陵是军事上的要害地区,国家的险要隘口,从地势上来看,这个隘口虽然易得,也容易失掉,一旦失去,就不仅是失掉一个郡的问题了,荆州整个可忧了,现在我们争夺这个地方,一定要获得成功。刘备违背了通常的道理,不守他的老巢竟前来送死。我虽不才,但仰仗主公的威灵,以顺讨逆,打败他们不会太久了。回顾刘备前后用兵打仗的情况,总是败多胜少,由此推断,不值得担忧了。我开始曾担心他水陆并进,而现在却弃船登陆,处处结营,我观察他的部署,不可能有其他变化。希望主公高枕无忧,不必挂念这件事。”

  从正月到闰六月,双方相持半年多,刘备已是兵疲意沮,特别正值盛夏,炎热难当,刘备下令移营林荫之处,这就犯了一个莫大的军事错误, 正如曹丕听说刘备“树栅连营700里”,不禁感叹地对群臣说: “刘备不晓兵法,岂有连营700里而可以拒敌的?兵书上明示在‘苞(草木丛生之处)、原(高地)、隰(低洼之地)险阻等大片地方而屯兵没有不为敌人所破的’,此乃兵家之大忌。我料很快就能看到孙权的捷报了。”果如曹丕所言,这个战机立即被陆逊抓住了。他终于下令向蜀军反击了,但其属下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们说: “进攻刘备应当在他初入境之时,现在你已经让他深入吴境五六百里,互相对峙七八个月,很多要害之处他都严密防守,再进攻他对我军必然不利。”陆逊解释说: “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并且经历了很多事,久经战阵,他刚集结军队时,都是周密考虑,用心专一,此时不能轻易进攻他。现在他驻兵已久,又没有沾到我们的便宜,军队疲惫,士气颓丧。他也计穷智尽,我们同去围歼刘备便在今日。”陆逊先作一试探性进攻,不很顺利,诸将说: “这是白白地损耗兵力。”显然,他们对陆逊的指挥才能尚有怀疑。待陆逊仔细观察刘备大营之后,立即说: “我已有破敌之策。”他令士兵各带一把茅草,采用火攻之法,顺风一把火烧毁刘备大营40余座,陆逊督帅各军同时发起进攻,蜀军大败,张南、冯习、沙摩柯被斩于乱军之中,杜路、刘宁等人无路可逃,被迫投降。刘备据马鞍山,集合军队再战,陆逊督帅诸将四面围攻。此时蜀军已是惊弓之鸟,毫无斗志,一经交战,便土崩瓦解。刘备见败局不可挽回,只好趁黑夜突围逃走,又被陆逊一路追杀,而不得不烧铙铠塞道,阻止追兵。这才得以败还秭归,退守白帝城。陆逊这一战而败刘备,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损失殆尽,死伤、投降及被俘者达数万人,死尸拥塞于长江上,漂流东下,惨烈之至。刘备既愧又恨,叹道: “我竟被陆逊所败,受此折辱,难道天意如此吗?”看来他对这个“江东孺子”还没放在眼里,其实这也正是其失败的关键所在。

  纵观陆逊夷陵败蜀的前前后后,实非天意,却为人谋。陆逊充分显示出其非凡的才智和出众的谋略,并且既遇事冷静,又善于捕捉战机。例如,开始,孙桓曾单独率军从夷道攻打刘备的前锋部队,结果被刘备困于夷道,孙桓向陆逊求援,陆逊从整个战局考虑而没有答应。诸将说: “安东将军孙桓是主公的同族,他被围困,你怎么不去援救呢?”陆逊说: “孙桓深得官兵爱戴,而且夷道城很坚固,粮食充足,不必担忧,等我计策实施之后,即使不去救他,他也会自然解围。”孙桓听说陆逊拒发援兵,当时很生气,只好依城固守,后来陆逊火烧蜀军连营,刘备仓皇逃走,夷道之围不救自解。孙桓事后对陆逊心有全局、指挥若定深表钦佩。

  另外在调度手下将领方面,也显示陆逊很高的指挥才能。陆逊初任大都督时,他手下的将军不是江东宿将就是公室贵戚,各有所恃,骄傲自负,不肯服从调遣。陆逊很坚定地拔出孙权所赐佩剑,说: “刘备天下闻名,非等闲之辈,连曹操尚且惧怕于他,现在他大兵压境,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各位将军都深受国恩,应当同心协力,共灭强敌,以报国恩,但现在互不服气,这太不应该了。我虽为一介书生,受命于主公,国家之所以要委屈诸位接受我的指挥,是认为我还有一点长处值得称道,能够忍辱负重。你们对我有什么看法,我不在乎,但每人应各行其事,不能再有所推辞,军令自有规定,诸位不要违犯。”一席话铿锵有力,诸将再也不敢有所怠慢。等打败刘备,大计皆由陆逊所出,诸将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

  陆逊在胜利面前,头脑是十分冷静的,他总是从全局考虑问题,他同刘备作战的同时,心中时时担心北方的曹魏。刘备退守白帝城之后,以徐盛、潘璋、宋谦为首的一批大将,纷纷上表孙权,要求乘胜进兵白帝城,孙权派人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立即联络大将朱然、骆统上疏孙权说: “曹丕正集结大军,表面上借口帮助我们攻打刘备,实际怀有险恶的用心,请求主公决计立即撤兵。”于是孙权同意陆逊下了撤军的命令。

  夷陵战事一结束,孙权立召陆逊到武昌述职并商议军国大事。孙权早已听说诸将开始不听调遣的事,禁不住问他:“你怎么当时不向我报告诸将违犯节度的事呢?”陆逊笑了笑,回答说: “我深受主公厚恩,担负了超过我才能的重任。这些将领或是主公亲信,或是冲锋陷阵的猛将; 或是屡立功勋的重臣,都是国家赖以成就大业的人才。我虽不才,却也要学学当年蔺相如、寇恂待下之义以济国事。”孙权听了,哈哈大笑,连声称善,赞不绝口。加陆逊为辅国将军,兼任荆州牧,不久又改封江陵侯。从袭夺荆州到夷陵败蜀,迅速成长起来的陆逊,成为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又一位江东英杰。

  三

  夷陵之战刚刚结束,果不出陆逊所料,九月间,魏文帝便发三路大军来攻东吴,以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出兵洞口(在今安徽和县西南临江处),以大将军曹仁攻打濡须(今安徽无为东北),以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集中兵力围攻南郡江陵。好在这时陆逊已收兵而回,孙权同陆逊商量后,分兵拒敌。双方相持一个多月后,东吴由于早有准备,终于抗住了。

  刘备败回白帝城后,由于疲困、愧忿,身染重病,没有回到成都就去世了,其子刘禅继位,诸葛亮执掌国政。董武二年(223),诸葛亮派邓芝使东吴,说服孙权,“遂自绝魏,与蜀连合。”以后吴蜀之间信使往来不绝。遇到重大的事情,需要和蜀磋商的,孙权常命陆逊转告诸葛亮。他还刻了一颗印交给坐镇江陵的陆逊,凡他与刘禅、诸葛亮的书信,有不妥之处,就请陆逊斟酌改定之后,然后用印封好,派人送去。

  黄武七年(228),孙权让鄱阳太守周鲂诈降魏大司马曹休,周鲂在给曹休的信中要求曹休取道皖城前来接应,他就在江南岸举兵来投。曹休派人经过仔细探察之后,没有发现可疑之处,便上报朝廷,得到魏明帝同意后,曹休亲率步骑十万按周鲂所示向皖城进发,去接应周鲂。同时,魏明帝又派司马懿向江陵进兵,令豫州刺史贾逵率兵进攻濡须东关。而东吴自五月定计以来,一切都准备停当。八月,孙权得知魏发兵前来,立即赶至皖口(今安徽安庆西),拜陆逊为大都督,赐给黄钺,并亲自为陆逊执鞭以示荣宠。又以朱桓、全琮为左右都督率军迎击曹休。曹休没想到上了周鲂的当,当他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入皖地,进至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时,就遭到陆逊三路兵马的包围。曹休发觉上当,恼羞成怒,又依仗自己兵马精多,就摆开阵式,决心与陆逊决一雌雄。

  此时,朱桓建议说: “曹休不是魏国智勇名将,交战必败,他一定会经夹石(石亭西北)、挂车岭(今安徽桐城北)逃走,若用一万兵马去以柴塞道,断其归路,就可使曹休全军覆没。”但陆逊认为眼下曹休兵多势大,此时分兵不利,而没有采纳。陆逊自中路突进,令朱桓、全琮从左、右两翼包抄进攻,三路兵马齐出,一下冲破曹休伏阵,锐不可挡,杀得曹休仓皇北逃。陆逊一击成功后,立即分兵来抢占夹石。曹休果真往夹石败退,经吴军一路追杀,被斩及俘虏的已有一万多,丢下牛、马、骡、驴拉的车一万多辆,军资、器械也丢弃殆尽。逃至夹石后,又遭前后夹击,多亏贾逵赶到,用疑兵之计使陆逊撤兵,否则,曹休在劫难逃。曹体逃回后,又羞又气,背上长了个毒疮,没多久就死了。

  陆逊整顿各军回师,凯旋过武昌时,孙权命左右用他的伞盖遮蔽陆逊,出入宫殿,赐给陆逊的东西,都是自己用的上等珍品,以此表彰陆逊这次石亭破敌之功。当时没有能与他相比的,陆逊回军驻西陵(在今湖北蕲水西南)。

  四

  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即帝位于武昌。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右都护。九月,孙权留上大将军陆逊辅助太子守武昌,并掌管荆州及扬州所属的豫章、鄱阳、庐陵三郡政务,他把西边的事托付给陆逊之后,就放心地率领一批文武大臣迁都还建业去了。这次孙权还都建业,不但把太子孙登托给陆逊,还把众皇子也托付给陆逊照料,尚书九卿也都留下了,让陆逊管理监督军国大事。孙权交给陆逊的担子确实不轻。一天,他见皇子建昌侯孙虑在堂前作斗鸭栏,搞得非常精细,便正色道: “君侯应该把心思用在学业上,勤览经典有所长进,玩这些有何好处?”孙虑接受了陆逊的批评,当即拆毁了斗鸭栏。从此孙虑致力于学,颇有成就。射声校尉孙松是和陆逊最亲近的一位公子,由于他职掌武昌宿卫亲军,责任重大,陆逊见他玩忽职守,军纪松弛,便当着他的面把他手下的主管军吏的头发剃光以示惩戒。南阳人谢景是太子孙登的宾客,有一天向陆逊推荐刘廙写的《先刑后礼论》,对刘廙的先刑后礼观点很推崇,陆逊责备他说: “礼先于刑,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刘廙以诡辩来歪曲圣贤之教,万不可取。足下现在侍从太子,应当遵奉仁义以彰德行,像刘廙这样的论调,不要讲了。”

  陆逊虽然出镇在外,但内心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国事,他上疏陈述对时事的看法,说: “我认为法太严、太细,下面犯法的人就多。近几年来,将领、官吏犯罪而受惩罚的太多,虽然由于他们不谨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应该受到追究,但天下还没统一,应该谋求进取,小的过错应该给予宽免,以安定臣下的情绪。而且当前要办的事越来越多,注重才能应是首要问题,只要不是邪恶淫乱,或犯有无法容忍的罪过,请陛下继续重用他们,让他们施展才能报效陛下。这是过去圣明之君忘人之过、记人之功,而成就王业的经验。过去汉高祖不计较陈平的小过失,采纳他的奇谋妙略,终于建立汉朝,功垂千年。使用严酷的刑法,不是帝王创立伟业的作法; 只有惩罚而没有宽容,不是有远大眼光的规划。”此疏不难看出,陆逊对孙权称帝之后,疑忌日重而动辄杀戮的作法,非常担忧,给他提个醒,希望他还能像过去那样,忘过记功,唯才是举,成就帝王之伟业。

  黄武五年(226)孙权听说临海(今浙江台州)东南海中有夷州和亶州,决心派兵去收取夷州及亶州,连同靠近交州的珠崖一并加以解决(夷州即今天的台湾省,而珠崖即今天海南岛,亶州至今不详其地)。孙权打算像对待东吴境内山越人那样,从岛上居民中补充兵员或增加劳动力,他征求陆逊的看法,陆逊认为此举弊多利少,甚至无利可言,得不偿失,不赞同孙权这样做。陆逊从武昌上疏说: “我认为全国尚未平定,应该集中民力,完成当前急需完成的事务。现在用兵多年,人口损减,陛下为此忧虑,常常废寝忘食,现在将要去远取夷州,以成大事。我反复考虑,也不能发现此举的好处,万里袭取,风浪险恶,胜负很难预测,而且人改换水土,容易生病,现在率领士兵去跋涉不毛之地,原想得到好处,但损失会更大,欲得利反受其害。另外珠崖十分险峻,那里居民像禽兽一样没有开化,得到那里的人也不足以成就大事,没有那里的人我们的兵源也不会受影响。江东现有的人力,足以谋图大事,只要积蓄力量然后行动就可以了。过去桓王孙策创立吴国的基业,兵不足一旅而开创了大业。陛下承受天命,开拓平定了江南地区。我听说治理乱世,讨伐叛逆,必须借助军队的威力。从事农桑为人们提供衣食,是民之本业,而战争未息,人民尚有饥寒,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养育士民,减轻赋税,提倡道义,鼓励英勇,政通人和即能克敌制胜,那么中原可以平定,全国可以统一了。”但不管陆逊如何说,孙权一概不听,便命将军卫温等率甲士一万,乘船去征讨夷州,但果如陆逊所料,将士因不服水土而死于疾病的十有八九,一万甲士仅剩下一两千人回来,而且也仅得夷州数千人。

  黄武八年(229)割据辽东已历三世的公孙渊,被魏明帝封做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实际依然称雄辽东。公孙渊担心魏国早晚来讨伐他,所以打算联络孙权为外援,双方来往频繁。嘉禾元年(232)十一月,公孙渊派使来建业向孙权称藩,并献貂裘、名马,在信中把孙权大加吹捧了一番,孙权大喜,于第二年(233)正月,下诏封公孙渊为燕王,并在三月间派大臣张弥、许晏等带兵万人护送公孙渊使者返还辽东。结果公孙渊担心孙权远不可恃,于是又杀了孙权的大臣,收拾了他的军队,把首级送来洛阳向魏明帝献功。消息传到建业,孙权怒不可遏,要兴兵讨伐公孙渊。东吴群臣惊慌,纷纷上书劝谏,陆逊得知讯息后,立即上疏给孙权说: “公孙渊凭借辽东地势险要、防守坚固,背弃盟约,拘押我国使臣,不向我们献名马,实在令人愤怒。他们蛮夷之民,没受王化,像飞鸟一样窜到荒僻边远之地,对抗我们的军队,以至于让陛下发这么大的火,竟要乘舟过海,不考虑危险而轻涉难以预料的风险,这当然可以理解的。不过,现在天下纷乱,群雄如猛虎般地争斗,豪杰们都跃跃欲试,呐喊呼号互相敌视。陛下以神勇威武的雄姿,秉乘上天的意愿,破曹操于乌林,败刘备于西陵,擒关羽于荆州,这三人都是当世之英雄豪杰,其锋芒都被摧折。万里之内,人民像风吹拂草一样受到您教化的安抚,这正是平定中原、实现统一的时候。如果现在陛下不能忍耐小的怨愤,而大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而轻帝王之重,这是我迷惑不解的。我听说有志行万里路的人,不肯半途而驻足不前; 谋图天下的人,不能计较小事而妨害大局。强敌就在我们境内,边远的地方还没有归服,陛下若乘船远征,必然给敌人以可乘之机,祸患到了再忧虑,后悔就来不及了。如果统一大业能够成功,那么公孙渊不需要讨伐自然降服; 现在陛下竟舍不得遥远的辽东人民和名马,难道唯独舍得抛弃江东的基业而不感可惜吗?请求您停止发兵,集中力量对付曹魏这个主要敌人,尽早平定中原为后世长留荣光。”这些话可谓有理有力,既理解孙权的盛怒,又从分析天下大势入手劝阻孙权,认为远征辽东有失孙权的身份地位,而且是因小失大、万万不可。孙权认为陆逊说得有道理,加上其他大臣都上书劝谏,孙权才打消了远征辽东的念头。

  嘉禾三年(234),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并派使者到东吴约请孙权配合行动。孙权认为时机不错,决计大举伐魏。五月,孙权亲统十万大军入巢湖口(今安徽巢县西南),向合肥新城进军,同时命陆逊、诸葛瑾率军入江夏,进攻襄阳。但孙权久攻新城不下,他的侄儿孙泰不幸中箭身亡,加上军中疾病流行,使孙权大伤脑筋,这时忽传魏明帝统兵前来,这是孙权所未曾预料的,鉴于形势于己不利,孙权在魏明帝还没到达寿春之前,就下令撤兵了。陆逊派亲信韩扁带着表奏向孙权汇报,返回的路上,在沔中遇上魏兵被俘。诸葛瑾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恐慌,写信给陆逊说: “陛下已经撤退了,敌人又俘获了韩扁,我方的底细他们全知道了,而且现在江水干涸,应该立即撤兵。”陆逊见信后也暗自吃惊不小,但他不露声色,没有给诸葛瑾回信,正督促人种芜菁和豆子,和将士们下棋射箭、游戏如常。诸葛瑾说: “陆伯言足智多谋,他应该已有好办法了。”就亲自来见陆逊,陆逊悄悄地对诸葛瑾说:“敌人知道主上已经撤兵了,他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可以集中力量对付我们。况且他们已据守险要之地,对我们很不利。我方将士军心不稳,我们自己要镇定自若来稳住军心。我当巧妙设计,迷惑敌人,然后方能退兵。如现在就显示出要退兵,敌人定会认为我们害怕了,仍要来进逼,这种情况就必然会失败的。”于是陆逊与诸葛瑾密谋设计,让诸葛瑾督率船只,而陆逊自己统率全部兵马向襄阳进攻。敌人向来惧怕陆逊,立即撤回城中据守,诸葛瑾乘机率船队出发,陆逊慢慢整顿队伍,故意虚张声势,然后陆续上船,敌人不敢出城来攻。军队到达白围,陆逊扬言要住下打猎,暗中却派将军周峻、张梁等进攻江夏郡的新市、安陆、石阳县。石阳正遇上赶集,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周峻等带兵突然杀到,人们都丢下货物往城里跑,结果城门被堵得无法关闭,魏兵砍杀了许多老百姓,才关闭了城门。吴军生俘了一千多人,对他们百般优抚,使其大为感动,不少人相携前来归附。连魏国江夏功曹赵濯、弋阳备将裴生以及夷人首领梅颐等人,都带领他们一帮人来归附陆逊。这次进兵,虽然没有取得很大战果,但陆逊在自己处于劣势、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变相地演了一出“空城计,”使吴军得以全军而还,这已是很不错了。

  当时魏江夏太守逯式,兼领兵马,常常侵扰东吴边境,使得陆逊很头痛。后来陆逊得知他与魏国老将文聘的儿子文休一向不和,就成功地施展一次反间计。陆逊假装给逯式写回信说: “得到来信,知你态度恳切,你和文休长期不合,势不两立,想来归附,我已秘密把你的来信上报朝廷,并集合人马接应你。你应该暗中迅速作好准备,再来告诉归附的确切时间。”陆逊让人把信放在边界上,逯式的士兵拾到信拿给他看,逯式一看惊惶恐惧,为了表明心志他把妻子儿女送到洛阳,以为人质,表示绝无叛魏降吴之意,但虽然如此,他的部属也不敢亲附于他,所以他不久便被免官。

  嘉禾六年(237),由于连年的征伐,军队减员严重,中郎将周祇请求在鄱阳郡召募新兵。孙权拿不定主意,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立即表示反对。因为鄱阳郡向来是山越人叛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几经征讨,但仍然时有叛乱,所以陆逊以此郡民众容易动乱、难以安分守己为由,不同意在此郡募兵。但周祇一再坚持请求招募,孙权就同意了。果不出陆逊所料,吴遽等人果然乘机作乱,杀死周祇,并攻下好几个县城。这时豫章郡、庐陵郡的山越人,一起响应吴遽的叛乱,陆逊立即发兵讨伐,很快平定了叛乱,吴遽等相继投降,陆逊从中挑选了8000精兵。从此三郡的山越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孙权称帝之后,在许多重大问题的处置上越来越武断专行,对于臣下也不是忘过记功、亲信重用,而是疑忌之心日重。为了加强对臣下的控制,他特别重用一批称之为校事或典校的官员,充当其耳目,监视文武群臣。吕壹便是孙权十分宠信的典校。起初,孙权让吕壹“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从中考察官吏的政绩,发现问题及时向他直接禀报。他得到孙权的宠信,一天天神气起来,他在诋毁人方面非常在行,无辜之人便遭陷害,大臣针眼大的小过失他能说成滔天大罪,这当然把东吴朝廷搞得人心惶惶,上下不安。太子孙登眼看许多大臣无辜受害,横遭诋毁,数谏孙权,但孙权根本不听,群臣见太子的话都不起作用,只好缄口不言。当时,连丞相顾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等国家的栋梁大臣,也受到猜忌和监视。陆逊和潘濬都很担心,谈及此事以至于落泪。后来吕壹被诛,孙权虽然做了自责,但他对大臣的疑忌并没有消除。

  陆逊虽遭疑忌,但忠心不变,仍然为国事夙夜忧虑。当时谢渊、谢等大臣各陈便宜之策,建议进行利国利民的改革。孙权把这事交陆逊审议。陆逊说: “国以民为本,国家强盛得靠百姓的力量,财富得由百姓去创造。民富国弱或者民弱国强,这种现象从没有过。所以治理国家,得到百姓拥护支持就能治理好,失民心者就会出乱子。如果不给百姓好处,而让他们尽全力为国效命,那是办不到的。因此《诗经》上说: ‘政治措施适宜人民,则会得到上天赐予的幸福。’望陛下广施恩泽,让百姓休养生息,数年之间,国家财力稍稍充裕之后,再做远图。”陆逊是鉴于孙权近些年来,轻言战事、动辄兴兵而又多无收获,或者收获甚微,白白损耗国力,劝他积蓄力量,一举成功。

  五

  赤乌七年(244),陆逊代替顾雍做了宰相,仍兼荆州牧,坐镇武昌。孙权下诏说: “我德行不高,顺应天命而登上帝位,天下尚没统一,犯法作乱的人充塞道路。我朝夕担忧,觉都睡不安稳。只有您天资聪慧,道德高尚,担任上将,辅助国家消除灾难。有盖世之功的人应该受到宠信; 兼文才武略的人,应该担负国家的重任。过去,伊尹为相使商汤强大起来,吕尚辅佐周王成就大业,现在朝廷内外大事,您要兼管了。现在任您为丞相,派太常傅常为使授予您印绶。您应发扬美德,创立功业,恭敬地执行我的命令,安抚平定天下。您身兼三公之职,训导群臣百官,能不严肃认真吗?希望您努力。”

  陆逊继任丞相之后,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吴国的继嗣之争。赤乌四年(241)太子孙登病死,孙权立了他的第三个儿子孙和为太子,没过多久又封孙和的弟弟孙霸为鲁王。在孙权眼里,鲁王孙霸和太子孙和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不但让他俩同处一宫,而且待遇又完全一样,这使大臣为此感到不安,因为从来太子与藩王之间是界限分明的,不少大臣上书要求孙权妥善处理鲁王与太子的关系,使之有高低之差、尊卑之分。孙权后来干脆命太子和鲁王分宫别僚,自立门户,于是自侍御、宾客起就分为两派,随着太子和鲁王失和,太子和鲁王身边各攀附一批大臣,形成举国中分的严重局面。

  由于太子和鲁王两宫并立,所以内朝和外朝的官职都派自己亲近的人担任。卫将军全琮让他儿子全寄去侍从鲁王,并写信告知陆逊,陆逊在回信中坦然指出: “如果子弟真有才干,不愁国家不用,但不宜私下巴结以求仕进,要是一步走错,终要带来祸害。听说二宫势力相当,必有矛盾,后果很难预料,盲目地把自己卷进去,这是古人最忌讳的一点啊!”全琮没有接受,全寄仍然依附于鲁王。陆逊又写信给全琮说: “您不能效法金日

  大义灭亲,而庇护阿寄,最终会给您家庭招致灾祸。”陆逊从国家利益出发,希望像全琮这样有影响的大臣,能够正尊卑之礼,站在太子一方,但全琮对陆逊的意见没有理会,反而与陆逊有了隔阂。后来,鲁王的党羽杨竺、全寄等人及孙权的长女全公主都谮毁太子,孙权对太子态度日渐冷淡,朝廷内外便有太子地位不稳的传言,这个消息传到武昌之后,陆逊再也忍不住了,他上书孙权说: “太子是正统,其地位应像磐石一般稳固,不该随意变动; 鲁王是藩臣,对其宠爱和待遇应该和太子有所差别,两个人各得其所,上下才能获得安宁,我叩头流血请您能听我所言。”并连上三、四封这样的奏疏来为太子申理,并请求孙权允许他回建业来,想当面向孙权说明嫡庶之分,以正视听,明辨是非,这使孙权十分恼火,拒绝让他回朝。正在此时,全琮父子陷害顾谭弟弟顾承及张休冒领功赏,孙权未加查核,便把顾承、张休流放,顾谭也被牵连上一并流放。杨竺甚至直接向孙权诬陷陆逊是后台。

  太子太傅吾粲又上书孙权,希望他“明嫡庶之分”,同时又几次写信与武昌的陆逊联系,要连表谏争,务必保住太子的地位。鲁王和杨竺向孙权告密,诬陷吾粲沟通陆逊欲图不轨,孙权立刻相信了,因为他对陆逊等一批重臣早有疑忌之心,所以,立即把吾粲下狱诛杀了。杀了吾粲后,孙权又连派宦官为使,去武昌责问陆逊。陆逊受到无端指责,他深知此时孙权已是不可理喻的了,本来他就老病缠身,经此刺激而气愤病发,不治身亡,终年63岁。

  这位三国时代的东吴名将,终因功高权重而遭孙权疑忌,孙权在一手制造的继嗣之争中逼死了陆逊。陆逊一生为孙权出谋划策,征战疆场,立下赫赫功勋,而他死后却是家无余财,无怪乎《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道他“忠诚垦至,忧国亡身”。正是由于陆逊对孙氏忠勤一生,呕心沥血,而最终落得这么个下场,如何不引起后世史家对此大发感慨呢! 陆逊死后,追谥昭侯,还葬于吴。

推荐访问:三国陆逊怎么死的
扩展阅读文章

情感故事推荐文章

情感故事热门文章

情感故事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