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家文彦博简介生平经历,文彦博怎么死的,文彦博的故事 北宋文彦博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情感故事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情感 > 情感故事 > 北宋政治家文彦博简介生平经历,文彦博怎么死的,文 手机阅读

  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小儿正在击球戏耍,你踢一脚,我踢一脚,玩得开心极了。忽然球掉进了树洞里,树洞太深了,孩子们的小手怎么也够不着底。正焦急间,只见一个男孩提了桶水来倒入洞中,大家一齐帮忙,树洞灌满了水,球自动浮出水面。——这是我国古代流传很广的“以水取球”的故事,那位提来水的男孩就是文彦博。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文洎曾担任过转运使。据说彦博的祖先原不姓文而姓敬,后来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和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名讳,才改姓文的。

  孩提时,以水取球的故事就已使文彦博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稍长,博览群书再加上出众的才智,使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文彦博和张尧封、高若讷等人随颖昌名儒史炤治学,史炤的母亲对文彦博极其赏识,常说他有贵人之相,待之极厚。文彦博这时也和张尧封结为莫逆之交。

  宋仁宗天圣年间,文彦博20岁出头就考中进士,初授翼城知县,后历任绛州通判,入朝任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当时,宋朝与西夏正进行着激烈的战争,宋军因将权不专、军法不严连遭败北。文彦博连续上疏极陈其弊。例如,按宋军旧制,将校有临阵先退或望敌不进者,主将无权就地处理,须向朝廷有关部门奏报经审查批复后才可执行处罚。文彦博就此上言: “这种规定只能施行于太平无事之时,岂能适用于战争。自古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如今将帅统兵,无权对违纪部下按军法从事,军法规定得又松驰轻缓,靠什么去取得胜利?”

  康定元年(1040)冬,西夏元昊唆使沿边蕃部向宋军诈降,袭取宋夏边境的重要军事要塞金明寨,兵锋直犯延州。这一带宋有驻军十万,互不配合,宋军主帅安抚使范雍忙调猛将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及部将石元孙等率兵万余人赴援。刘平行至延州三川口与十万夏军发生了遭遇战,从凌晨开始恶战了整整一天,刘平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已多处负伤。日暮时分,夏军发起猛攻,刘平奋力抗御。但拥有二千多兵马的鄜延路驻泊都监黄德和见夏军来势凶猛,吓破了胆,率众扭头就跑,致使宋军全线溃退。刘平遣儿子刘宜孙驰追黄德和,命他还兵抗敌,黄德和不从,驱马遁往甘泉。刘平率余众又拚死转战了三天,终因寡不敌众,与石元孙被夏军俘虏。这是宋夏开战以来宋军第一次大败仗。

  临阵脱逃的黄德和为逃避罪责,竟恶人先告状,诬说刘平投降了夏军,又用一条金带贿赂刘平的家奴制造假口供。朝廷不明真相,将刘平全家200余口皆械系逮捕。宋仁宗命文彦博到河中置狱,负责审理此案。文彦博经过明查暗访,搜集了大量证据,很快弄清了事情真相。但黄德和又贿赂了朝中权贵,另派御史来审,阴谋换走文彦博维持原案。文彦博拒不交接,对新来御史说: “朝廷担心不能结案,所以遣你前来。现在案情我已调查清楚,证明纯属冤案,还是请你速回吧。将来如果此案发生差错,我文彦博愿承担一切责任。”文彦博随后将案情真相上报朝廷,刘平全家获释,优加抚恤,黄德和及其家奴则被腰斩于都市。

  接着文彦博以直史馆之职出任河东路转运副使。河东是对夏战争的前线,军需供应运输任务十分繁重。其中邻近宋夏边境的麟州(今陕西神木)路途迂回曲折,尤为不便。文彦博的父亲文洎担任河东转运使时,曾提出设想,把唐朝在麟州银城河外修筑过的一条故道,进行疏通,可以大大缩短路程。但文洎未能将此计划付诸实施就病卒于任上。文彦博到任后,继承父志,立即组织力量疏治故道,很快竣工。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运进麟州,粮草储备日益增多。后来元昊亲自领兵来攻麟州,围城十日,终因城中粮草充足,戒备森严,无功而撤。

  文彦博因对加强边境防御有所贡献,升为天章阁待制、河东路都转运使,又连进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知奉州。后调知益州。

  益州的治所即现在的四川成都,是历史悠久的“锦官城”,繁华富庶,丝织业最为发达,绫罗堆如山,锦绣花如海。看着大批花团锦簇的丝织品,文彦博想起了宫中的张贵妃。张贵妃原来是文彦博早年同窗好友张尧封的小女儿,张尧封死得早,张贵妃8岁就被送入宫中。后来文彦博当了朝官,经常出入宫禁,才得以与张贵妃叙上了叔侄关系,而此时张贵妃已经是最得宋仁宗盛宠的豆蔻佳人了。据说文彦博出知益州就是张贵妃帮忙促成的。文彦博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特地命人制作了一幅“织金灯笼锦”进献给她。

  灯笼锦又名“天下乐锦”,纹样由几何图案并列组成,中有灯笼,灯旁悬结谷穗,灯的周围隐隐有蜜蜂飞动,隐喻五谷丰登之意,工艺精致,色泽绮丽,是当时极其稀罕的高级蜀锦。张贵妃一穿,越发光彩照人,锦上添花,连宋仁宗看了都唬一跳,忙问她从何得来。张贵妃娇滴滴地说: “此乃文彦博所送,他虽是我父亲的故交,我能穿上这等贵重的衣服,还不是因为他看在陛下的面子上?”宋仁宗早就对文彦博的精明干练十分赏识,现在对他印象更好了。

  庆历七年(1047)三月,文彦博从益州奉召回朝,与高若讷一同被拜为枢密副使。几天后,文彦博又升任参知政事。

  二

  这年十一月,贝州(今河北清河)军校王则发动起义,占领州城,自称东平郡王、国号安阳、年号得胜,还建立了一套政权机构。朝廷得报,急派知开封府明镐为河北体量安抚使,督率从各地征调来的十万禁军,紧紧包围了贝州城。但因城墙厚峻,义军防守严密,官军的多次攻城均未得手。宋仁宗寝食不安,对着张贵妃大发牢骚: “这些大臣平时养尊处优,到了关键时刻,却没有一个能为国了事的,天天上殿又有什么用处?”张贵妃听了,脑瓜一转,忙偷偷派人授意文彦博。

  第二天早朝,文彦博挺身而出,要求前往破贼。宋仁宗喜出望外,当即命他为河北宣抚使,改明镐为副使,火速赶往贝州。

  文彦博骑马绕贝州城察看一圈,见城北空旷,城南有密林,心里便有了主意。他调遣官军,一部分佯攻北城,吸引义军的注意力; 另一部分借密林的掩护,在城南暗挖地道。不久,地道挖成,官军鱼贯涌入城内,王则等义军首领全部被捉,押往开封。

  宋仁宗站在宣德门城楼上,看着一辆接一辆的槛车,对文彦博既感激又钦佩,随即颁布诏令,拜当时还在贝州处理善后事务的文彦博为宰相。时在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

  贝州士兵的起义进一步引起了文彦博对军制的关注。宋朝实行募兵养兵政策,每逢灾荒年景都刺配灾民当兵。结果,兵员越养越多,军费负担越来越重,军队的战斗力却每况愈下。文彦博便和枢密使庞籍一起策划裁汰冗兵,一部分完全裁为民,一部分半兵半民,只享受一半兵饷,两者合计共达8万余人。对这项措施,朝中不少人议论纷纷,担心原先吃皇粮的兵卒被裁为民,一旦生活无着便会群聚为盗,宋仁宗也心怀疑虑。文彦博说: “如今财政困竭,其根子就在于冗兵、冗费,此弊不革是不行的,如若招致后患,臣愿以死抵罪。”裁兵之议终于施行,几年过去果然无为盗者。皇祐元年(1049)八月,文彦博进封昭文馆大学士。

  但文彦博能够迅速地爬上宰相的宝座,显然与张贵妃的暗中帮忙有直接的关系,对此人们早就议论纷纷,颇有微词。皇祐三年(1051),殿中侍御史唐介就抓住这一点上书对文彦博痛加弹劾,说文彦博“当地方官时就专权任私,挟邪为党; 在益州向宫中进献灯笼锦,走张贵妃的后门擢为参知政事; 贝州平贼是抢夺了明镐的垂成之功。请求罢免文彦博。”

  宋仁宗览疏大怒,气冲冲地上朝,召来宰执大臣和唐介,厉声说: “唐介说别的尚可,说文彦博靠巴结贵妃而升官,这是什么话?!”唐介耿直敢言,也毫不示弱,当着宋仁宗的面斥责文彦博。文彦博却除了连连拜谢,并不争辩。宋仁宗越发生气,下令把唐介押赴御史台查办。唐介一去,文彦博说: “御史言事是其职责,请求不要加罪。”宋仁宗不许,拟意贬唐介为春州别驾。春州在岭南地区,环境水土极为恶劣,贬至此地处罚极重。经文彦博、御史中丞王举正等一再求情,才改为英州别驾。

  但这件事一闹,文彦博在朝中也待不下去了,当年十月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后改为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

  至和二年(1055)六月,文彦博又和富弼一起拜相,文彦博的官衔是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张贵妃早已于至和元年正月病死,文彦博此次升迁显然已与裙带毫无关系,所以文彦博这第二次拜相所引起的反应比第一次好多了,士大夫纷纷称贺谓朝廷得人。宋仁宗也十分得意地问庞籍: “朕用的两个宰相怎么样?”庞籍说: “二人皆朝廷高选,陛下用之,甚合天下之望。”宋仁宗: “你说的对。文彦博还多少有点私心,至于富弼,万口一辞称为贤相。”可见唐介弹劾文彦博对宋仁宗也多少产生了些影响。庞籍说: “臣与彦博共事多年,对他还是了解的。他实无所私,只是不满他的人毁谤他罢了,况且他先前被谤而出,现在也会愈加畏谨的。”

  文彦博果然很快显示出了他宽厚而有雅量。御史吴中复上书请求召还唐介,文彦博立即求见宋仁宗,说: “唐介过去当御史,对臣确实骂得不轻,虽然他说的话有些风闻不实之误,但当时对他的贬责也的确太重了。就请陛下恩准吴中复之议召他回朝吧。”遂召唐介任户部员外郎。

  至和二年除夕夜,暴雪纷纷,把宫中的花架都压折了。宋仁宗赤着脚在院子里祈祷上天。这些年他因沉湎女色本来已搞得神倦体虚,这下更受了严重的风寒。天亮时分,雪住天晴,已是至和三年(1056)的正月初一了,宋仁宗照例登大庆殿接受百官朝贺。御座前的帘子刚刚卷上去,猛见他一阵晕眩,脑袋往扶手上一歪,昏蹶过去。左右侍者赶快放下帘子,有人用手使劲撬开他的嘴巴,抠出一些浓痰,他才慢慢苏醒过来。重新卷起帘子,草草举行完了朝贺之礼,内侍赶紧搀扶他回了后宫。

  皇上这是怎么啦?不知底细的文彦博等文武百官又焦急又害怕,站在朝堂上久久不敢离去。文彦博差人喊出内侍史志聪,询问详情。史志聪故意拿架子,回答: “宫禁机密我不敢泄漏。”文彦博登地变了脸,声色俱厉地斥责: “你们出入宫禁,不让宰相知道天子的起居,想干什么?! 从现在起皇上病情稍有变化你必须马上禀报我,否则,严惩不贷!”

  文彦博仍不放心,遣散百官后,又和宰相刘沆、富弼商量,以在大庆殿设斋醮为皇帝祈福为名,留宿宫中,随时询问宋仁宗的病情,防止发生不测风云。史志聪又出来作梗说: “宰相宿于殿庐没有旧例。”文彦博更加恼火: “这是争究有没有什么旧例的时候吗?!”吓得史志聪再不敢作声。

  皇帝一患重病,朝野上下的气氛都极其紧张,文彦博等人内心里也难免七上八下,但表面上还要摆出极镇定的神态,以安抚臣民,提防各类突发事件的出现。

  一天夜里,开封知府王素忽然跑来叩击宫门,说可能要发生变乱。文彦博心里格登一下,但稍一思忖,他吩咐卫士严守宫门,绝不打开。当夜,文彦博通宵未敢合眼,王素也踡曲在宫门外不敢离开。诺大宫廷静悄悄的,除去嗖嗖北风,没有别的声响。

  天稍放亮,文彦博才打开角门放王素进来。王素说有禁军士卒告发其都虞侯阴谋作乱。刘沆正要下令捕治,文彦博摇手阻止了他,召来都指挥使许怀德,问那个都虞侯是个什么样的人。许怀德说: “我愿以身家性命担保他绝不会谋反!”文彦博说: “既然这样的话,那就是士卒们对他有怨,诬陷他了。尽管他可能无罪,但目前是非常时期,不得不借他的脑袋安抚一下众人!”说罢,迅速起草了一道命令,请刘沆签上字,把那个倒霉的都虞侯处斩于军门。因刘沆是首相,排在文彦博和富弼之前,所以文彦博请他签字批准。

  宋仁宗自发病后一直处于歇斯底里的状态之中,动不动说些胡话。正月初七日,宰相们到内东门小殿问安,宋仁宗竟指着侍立在旁的曹皇后大喊: “皇后要与张茂则谋大逆,你们快把她抓住砍了!”宋仁宗和曹皇后素来不睦,曹皇后一听此言,惊恐万状,文彦博忙劝她宽心,建议她暂时不要再与皇上见面。张茂则是个宦官,也一直不被宋仁宗喜欢,更是吓得魂不附体,立即回到住处上吊自杀,多亏被人发现才没死成。文彦博找他来训斥说: “皇上有病说胡话罢了,你怎能这样! 你若死了,让皇后何以自容?” 早先,富弼采用朝官李仲昌的建议,在澶州(今河南濮阳) 兴建了一处水利工程,自商胡河穿凿了一条六塔渠,引入横陇黄河故道。现任北京(今河北大名)留守贾昌朝素来嫉恨富弼,便暗中联络内侍武继隆,令司天监的二个官员等宰执大臣聚议时,在殿廷抗言朝廷不应穿河于北方,破坏地脉,致使皇上生病。文彦博深知他们的意图是趁局势紧张之时,危言耸听,加害富弼,便暗想办法对付他们。几天后,武继隆又教那二人来上书,请曹皇后垂帘听政。史志聪把他们的奏疏转交给了文彦博。文彦博粗略一看,心中有数,随后揣进怀里,也不拿给刘沆和富弼看,只是面带喜色地从容召那二人进来问: “你们今天有什么话要说吗?”回答: “有。”文彦博: “天文变异,是你们职责所当言的。但你们为什么要生拉硬扯到国家大事上去,胡言乱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罪吗?这是要灭族的!”二人吓得脸都白了。文彦博转而又和颜悦色地说: “我看你们不过是直狂愚蠢罢了,不忍心治你们的罪,今后不许再这样了。” 二人感激涕零而退。文彦博这才拿出他们的奏稿给刘、富看,刘沆、富弼怒不可遏: “奴才竟敢僭言,何不斩之?”文彦博说: “杀了他们,事情就会传扬开来,对皇后不利。”都说: “对!”接着就下令司天监实地测定六塔渠的方位,并点名指定派那二人去。武继隆怕露馅,借口这两人还有事,请求改派别人。文彦博说: “他们本来不敢妄言,只是有人教唆而已。”武继隆吓得仓惶而退。司天监的那两位官员到了六塔渠,怕被追治请皇后垂帘之罪,改口说渠是向东北方开的,不是正北,并未破坏地脉。

  二月,宋仁宗病情好转,逐渐痊愈。文彦博等这才放心地搬回家住。这期间,由于文彦博和富弼等镇定持重,几个棘手事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保证了政局的稳定。

  但首相刘沆却对文彦博的精明果敢渐渐产生了嫉忌,他向宋仁宗密奏: “陛下患病时,彦博曾擅杀告反者。”宋仁宗召文彦博质问,并查出命令原件,白纸黑字分明是刘沆签发的。结果刘沆害人反害己,当年十二月被罢了相,文彦博升任首相。

  嘉祐三年(1058)六月,文彦博第二次罢相,封潞国公,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之职判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后历判大名、太原等府。又因母亲去世,离职守丧。

  很久很久以前,一群小儿正在击球戏耍,你踢一脚,我踢一脚,玩得开心极了。忽然球掉进了树洞里,树洞太深了,孩子们的小手怎么也够不着底。正焦急间,只见一个男孩提了桶水来倒入洞中,大家一齐帮忙,树洞灌满了水,球自动浮出水面。——这是我国古代流传很广的“以水取球”的故事,那位提来水的男孩就是文彦博。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父文洎曾担任过转运使。据说彦博的祖先原不姓文而姓敬,后来因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和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名讳,才改姓文的。

  孩提时,以水取球的故事就已使文彦博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稍长,博览群书再加上出众的才智,使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文彦博和张尧封、高若讷等人随颖昌名儒史炤治学,史炤的母亲对文彦博极其赏识,常说他有贵人之相,待之极厚。文彦博这时也和张尧封结为莫逆之交。

  宋仁宗天圣年间,文彦博20岁出头就考中进士,初授翼城知县,后历任绛州通判,入朝任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当时,宋朝与西夏正进行着激烈的战争,宋军因将权不专、军法不严连遭败北。文彦博连续上疏极陈其弊。例如,按宋军旧制,将校有临阵先退或望敌不进者,主将无权就地处理,须向朝廷有关部门奏报经审查批复后才可执行处罚。文彦博就此上言: “这种规定只能施行于太平无事之时,岂能适用于战争。自古就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如今将帅统兵,无权对违纪部下按军法从事,军法规定得又松驰轻缓,靠什么去取得胜利?”

  康定元年(1040)冬,西夏元昊唆使沿边蕃部向宋军诈降,袭取宋夏边境的重要军事要塞金明寨,兵锋直犯延州。这一带宋有驻军十万,互不配合,宋军主帅安抚使范雍忙调猛将鄜延环庆、副都部署刘平及部将石元孙等率兵万余人赴援。刘平行至延州三川口与十万夏军发生了遭遇战,从凌晨开始恶战了整整一天,刘平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已多处负伤。日暮时分,夏军发起猛攻,刘平奋力抗御。但拥有二千多兵马的鄜延路驻泊都监黄德和见夏军来势凶猛,吓破了胆,率众扭头就跑,致使宋军全线溃退。刘平遣儿子刘宜孙驰追黄德和,命他还兵抗敌,黄德和不从,驱马遁往甘泉。刘平率余众又拚死转战了三天,终因寡不敌众,与石元孙被夏军俘虏。这是宋夏开战以来宋军第一次大败仗。

  临阵脱逃的黄德和为逃避罪责,竟恶人先告状,诬说刘平投降了夏军,又用一条金带贿赂刘平的家奴制造假口供。朝廷不明真相,将刘平全家200余口皆械系逮捕。宋仁宗命文彦博到河中置狱,负责审理此案。文彦博经过明查暗访,搜集了大量证据,很快弄清了事情真相。但黄德和又贿赂了朝中权贵,另派御史来审,阴谋换走文彦博维持原案。文彦博拒不交接,对新来御史说: “朝廷担心不能结案,所以遣你前来。现在案情我已调查清楚,证明纯属冤案,还是请你速回吧。将来如果此案发生差错,我文彦博愿承担一切责任。”文彦博随后将案情真相上报朝廷,刘平全家获释,优加抚恤,黄德和及其家奴则被腰斩于都市。

  接着文彦博以直史馆之职出任河东路转运副使。河东是对夏战争的前线,军需供应运输任务十分繁重。其中邻近宋夏边境的麟州(今陕西神木)路途迂回曲折,尤为不便。文彦博的父亲文洎担任河东转运使时,曾提出设想,把唐朝在麟州银城河外修筑过的一条故道,进行疏通,可以大大缩短路程。但文洎未能将此计划付诸实施就病卒于任上。文彦博到任后,继承父志,立即组织力量疏治故道,很快竣工。军需物资源源不断运进麟州,粮草储备日益增多。后来元昊亲自领兵来攻麟州,围城十日,终因城中粮草充足,戒备森严,无功而撤。

  文彦博因对加强边境防御有所贡献,升为天章阁待制、河东路都转运使,又连进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知奉州。后调知益州。

  益州的治所即现在的四川成都,是历史悠久的“锦官城”,繁华富庶,丝织业最为发达,绫罗堆如山,锦绣花如海。看着大批花团锦簇的丝织品,文彦博想起了宫中的张贵妃。张贵妃原来是文彦博早年同窗好友张尧封的小女儿,张尧封死得早,张贵妃8岁就被送入宫中。后来文彦博当了朝官,经常出入宫禁,才得以与张贵妃叙上了叔侄关系,而此时张贵妃已经是最得宋仁宗盛宠的豆蔻佳人了。据说文彦博出知益州就是张贵妃帮忙促成的。文彦博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特地命人制作了一幅“织金灯笼锦”进献给她。

  灯笼锦又名“天下乐锦”,纹样由几何图案并列组成,中有灯笼,灯旁悬结谷穗,灯的周围隐隐有蜜蜂飞动,隐喻五谷丰登之意,工艺精致,色泽绮丽,是当时极其稀罕的高级蜀锦。张贵妃一穿,越发光彩照人,锦上添花,连宋仁宗看了都唬一跳,忙问她从何得来。张贵妃娇滴滴地说: “此乃文彦博所送,他虽是我父亲的故交,我能穿上这等贵重的衣服,还不是因为他看在陛下的面子上?”宋仁宗早就对文彦博的精明干练十分赏识,现在对他印象更好了。

  庆历七年(1047)三月,文彦博从益州奉召回朝,与高若讷一同被拜为枢密副使。几天后,文彦博又升任参知政事。

  二

  这年十一月,贝州(今河北清河)军校王则发动起义,占领州城,自称东平郡王、国号安阳、年号得胜,还建立了一套政权机构。朝廷得报,急派知开封府明镐为河北体量安抚使,督率从各地征调来的十万禁军,紧紧包围了贝州城。但因城墙厚峻,义军防守严密,官军的多次攻城均未得手。宋仁宗寝食不安,对着张贵妃大发牢骚: “这些大臣平时养尊处优,到了关键时刻,却没有一个能为国了事的,天天上殿又有什么用处?”张贵妃听了,脑瓜一转,忙偷偷派人授意文彦博。

  第二天早朝,文彦博挺身而出,要求前往破贼。宋仁宗喜出望外,当即命他为河北宣抚使,改明镐为副使,火速赶往贝州。

  文彦博骑马绕贝州城察看一圈,见城北空旷,城南有密林,心里便有了主意。他调遣官军,一部分佯攻北城,吸引义军的注意力; 另一部分借密林的掩护,在城南暗挖地道。不久,地道挖成,官军鱼贯涌入城内,王则等义军首领全部被捉,押往开封。

  宋仁宗站在宣德门城楼上,看着一辆接一辆的槛车,对文彦博既感激又钦佩,随即颁布诏令,拜当时还在贝州处理善后事务的文彦博为宰相。时在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

  贝州士兵的起义进一步引起了文彦博对军制的关注。宋朝实行募兵养兵政策,每逢灾荒年景都刺配灾民当兵。结果,兵员越养越多,军费负担越来越重,军队的战斗力却每况愈下。文彦博便和枢密使庞籍一起策划裁汰冗兵,一部分完全裁为民,一部分半兵半民,只享受一半兵饷,两者合计共达8万余人。对这项措施,朝中不少人议论纷纷,担心原先吃皇粮的兵卒被裁为民,一旦生活无着便会群聚为盗,宋仁宗也心怀疑虑。文彦博说: “如今财政困竭,其根子就在于冗兵、冗费,此弊不革是不行的,如若招致后患,臣愿以死抵罪。”裁兵之议终于施行,几年过去果然无为盗者。皇祐元年(1049)八月,文彦博进封昭文馆大学士。

  但文彦博能够迅速地爬上宰相的宝座,显然与张贵妃的暗中帮忙有直接的关系,对此人们早就议论纷纷,颇有微词。皇祐三年(1051),殿中侍御史唐介就抓住这一点上书对文彦博痛加弹劾,说文彦博“当地方官时就专权任私,挟邪为党; 在益州向宫中进献灯笼锦,走张贵妃的后门擢为参知政事; 贝州平贼是抢夺了明镐的垂成之功。请求罢免文彦博。”

  宋仁宗览疏大怒,气冲冲地上朝,召来宰执大臣和唐介,厉声说: “唐介说别的尚可,说文彦博靠巴结贵妃而升官,这是什么话?!”唐介耿直敢言,也毫不示弱,当着宋仁宗的面斥责文彦博。文彦博却除了连连拜谢,并不争辩。宋仁宗越发生气,下令把唐介押赴御史台查办。唐介一去,文彦博说: “御史言事是其职责,请求不要加罪。”宋仁宗不许,拟意贬唐介为春州别驾。春州在岭南地区,环境水土极为恶劣,贬至此地处罚极重。经文彦博、御史中丞王举正等一再求情,才改为英州别驾。

  但这件事一闹,文彦博在朝中也待不下去了,当年十月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后改为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

  至和二年(1055)六月,文彦博又和富弼一起拜相,文彦博的官衔是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张贵妃早已于至和元年正月病死,文彦博此次升迁显然已与裙带毫无关系,所以文彦博这第二次拜相所引起的反应比第一次好多了,士大夫纷纷称贺谓朝廷得人。宋仁宗也十分得意地问庞籍: “朕用的两个宰相怎么样?”庞籍说: “二人皆朝廷高选,陛下用之,甚合天下之望。”宋仁宗: “你说的对。文彦博还多少有点私心,至于富弼,万口一辞称为贤相。”可见唐介弹劾文彦博对宋仁宗也多少产生了些影响。庞籍说: “臣与彦博共事多年,对他还是了解的。他实无所私,只是不满他的人毁谤他罢了,况且他先前被谤而出,现在也会愈加畏谨的。”

  文彦博果然很快显示出了他宽厚而有雅量。御史吴中复上书请求召还唐介,文彦博立即求见宋仁宗,说: “唐介过去当御史,对臣确实骂得不轻,虽然他说的话有些风闻不实之误,但当时对他的贬责也的确太重了。就请陛下恩准吴中复之议召他回朝吧。”遂召唐介任户部员外郎。

  至和二年除夕夜,暴雪纷纷,把宫中的花架都压折了。宋仁宗赤着脚在院子里祈祷上天。这些年他因沉湎女色本来已搞得神倦体虚,这下更受了严重的风寒。天亮时分,雪住天晴,已是至和三年(1056)的正月初一了,宋仁宗照例登大庆殿接受百官朝贺。御座前的帘子刚刚卷上去,猛见他一阵晕眩,脑袋往扶手上一歪,昏蹶过去。左右侍者赶快放下帘子,有人用手使劲撬开他的嘴巴,抠出一些浓痰,他才慢慢苏醒过来。重新卷起帘子,草草举行完了朝贺之礼,内侍赶紧搀扶他回了后宫。

  皇上这是怎么啦?不知底细的文彦博等文武百官又焦急又害怕,站在朝堂上久久不敢离去。文彦博差人喊出内侍史志聪,询问详情。史志聪故意拿架子,回答: “宫禁机密我不敢泄漏。”文彦博登地变了脸,声色俱厉地斥责: “你们出入宫禁,不让宰相知道天子的起居,想干什么?! 从现在起皇上病情稍有变化你必须马上禀报我,否则,严惩不贷!”

  文彦博仍不放心,遣散百官后,又和宰相刘沆、富弼商量,以在大庆殿设斋醮为皇帝祈福为名,留宿宫中,随时询问宋仁宗的病情,防止发生不测风云。史志聪又出来作梗说: “宰相宿于殿庐没有旧例。”文彦博更加恼火: “这是争究有没有什么旧例的时候吗?!”吓得史志聪再不敢作声。

  皇帝一患重病,朝野上下的气氛都极其紧张,文彦博等人内心里也难免七上八下,但表面上还要摆出极镇定的神态,以安抚臣民,提防各类突发事件的出现。

  一天夜里,开封知府王素忽然跑来叩击宫门,说可能要发生变乱。文彦博心里格登一下,但稍一思忖,他吩咐卫士严守宫门,绝不打开。当夜,文彦博通宵未敢合眼,王素也踡曲在宫门外不敢离开。诺大宫廷静悄悄的,除去嗖嗖北风,没有别的声响。

  天稍放亮,文彦博才打开角门放王素进来。王素说有禁军士卒告发其都虞侯阴谋作乱。刘沆正要下令捕治,文彦博摇手阻止了他,召来都指挥使许怀德,问那个都虞侯是个什么样的人。许怀德说: “我愿以身家性命担保他绝不会谋反!”文彦博说: “既然这样的话,那就是士卒们对他有怨,诬陷他了。尽管他可能无罪,但目前是非常时期,不得不借他的脑袋安抚一下众人!”说罢,迅速起草了一道命令,请刘沆签上字,把那个倒霉的都虞侯处斩于军门。因刘沆是首相,排在文彦博和富弼之前,所以文彦博请他签字批准。

  宋仁宗自发病后一直处于歇斯底里的状态之中,动不动说些胡话。正月初七日,宰相们到内东门小殿问安,宋仁宗竟指着侍立在旁的曹皇后大喊: “皇后要与张茂则谋大逆,你们快把她抓住砍了!”宋仁宗和曹皇后素来不睦,曹皇后一听此言,惊恐万状,文彦博忙劝她宽心,建议她暂时不要再与皇上见面。张茂则是个宦官,也一直不被宋仁宗喜欢,更是吓得魂不附体,立即回到住处上吊自杀,多亏被人发现才没死成。文彦博找他来训斥说: “皇上有病说胡话罢了,你怎能这样! 你若死了,让皇后何以自容?” 早先,富弼采用朝官李仲昌的建议,在澶州(今河南濮阳) 兴建了一处水利工程,自商胡河穿凿了一条六塔渠,引入横陇黄河故道。现任北京(今河北大名)留守贾昌朝素来嫉恨富弼,便暗中联络内侍武继隆,令司天监的二个官员等宰执大臣聚议时,在殿廷抗言朝廷不应穿河于北方,破坏地脉,致使皇上生病。文彦博深知他们的意图是趁局势紧张之时,危言耸听,加害富弼,便暗想办法对付他们。几天后,武继隆又教那二人来上书,请曹皇后垂帘听政。史志聪把他们的奏疏转交给了文彦博。文彦博粗略一看,心中有数,随后揣进怀里,也不拿给刘沆和富弼看,只是面带喜色地从容召那二人进来问: “你们今天有什么话要说吗?”回答: “有。”文彦博: “天文变异,是你们职责所当言的。但你们为什么要生拉硬扯到国家大事上去,胡言乱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罪吗?这是要灭族的!”二人吓得脸都白了。文彦博转而又和颜悦色地说: “我看你们不过是直狂愚蠢罢了,不忍心治你们的罪,今后不许再这样了。” 二人感激涕零而退。文彦博这才拿出他们的奏稿给刘、富看,刘沆、富弼怒不可遏: “奴才竟敢僭言,何不斩之?”文彦博说: “杀了他们,事情就会传扬开来,对皇后不利。”都说: “对!”接着就下令司天监实地测定六塔渠的方位,并点名指定派那二人去。武继隆怕露馅,借口这两人还有事,请求改派别人。文彦博说: “他们本来不敢妄言,只是有人教唆而已。”武继隆吓得仓惶而退。司天监的那两位官员到了六塔渠,怕被追治请皇后垂帘之罪,改口说渠是向东北方开的,不是正北,并未破坏地脉。

  二月,宋仁宗病情好转,逐渐痊愈。文彦博等这才放心地搬回家住。这期间,由于文彦博和富弼等镇定持重,几个棘手事件都得到了妥善处理,保证了政局的稳定。

  但首相刘沆却对文彦博的精明果敢渐渐产生了嫉忌,他向宋仁宗密奏: “陛下患病时,彦博曾擅杀告反者。”宋仁宗召文彦博质问,并查出命令原件,白纸黑字分明是刘沆签发的。结果刘沆害人反害己,当年十二月被罢了相,文彦博升任首相。

  嘉祐三年(1058)六月,文彦博第二次罢相,封潞国公,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之职判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后历判大名、太原等府。又因母亲去世,离职守丧。

  三

  嘉祐初年,宋仁宗已快50岁了,膝下除了4个公主外,没有儿子。眼看他的身体状况日显羸弱,文彦博等人心里非常着急,便劝他把早年收养在宫中的宗室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立为皇子,好让社稷有托,国家有后。宋仁宗本来已含糊答应了,可巧宫中传出消息,说董氏、周氏二位御侍已喜怀身孕,宋仁宗渴望她们会生个儿子,册立赵曙之事便搁置下来。岂料宋仁宗盼来的依然是两个公主,万念俱灰之下,最终只好又应宰相韩琦、知谏院司马光的要求,册立了赵曙。嘉祐八年 (1063)三月,宋仁宗死,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

  宋英宗得以当上皇帝,文彦博可以说有首议之功,所以英宗对他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还在文彦博为母守丧时,新即位的宋英宗就诏令他起复,被文彦博谢绝。治平二年(1065)七月,丧期刚满,宋英宗又召他入朝,一见面就说: “朕在此位,卿之力也!”文彦博一愣,忙答: “陛下入继大统,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即仁宗曹皇后)协赞之力,臣何力之有?并且陛下建储登极之时,臣正居外任,都是韩琦等承圣志、受顾命,臣并未参与。”宋英宗: “此事的首尾始末,朕很清楚,卿对朕是大大有恩的。”文彦博更表示不敢当。宋英宗见他谦逊不居功,越发觉着可敬,说: “暂烦卿为朕西行一趟,旋即召还。”于是拜文彦博为侍中、淮南节度使,出判永兴军。文彦博还没走到永兴军的治所长安,就在途中接到了拜他为枢密使的诏书,遂东返回朝。

  宋神宗即位,熙宁二年(1069),富弼罢相,宋神宗问他谁可以继任,富弼回答文彦博。宋神宗沉默了许久,又问: “王安石如何?”富弼又默不作声。最后宋神宗拜陈升之为相,并诏曰: “文彦博是朝廷的元老重臣,朕正倚靠他措置边疆之事,虽用陈升之为相,亦令他位居文彦博之下,以体现朕尊贤之意。”文彦博说: “国朝枢密使没有位居宰相之上者,只有仁宗时武臣曹利用曾暂居王曾、张知白之上。臣是文臣,粗知礼义,不敢乱朝廷尊卑之序。”坚辞不受。

  宋神宗是宋英宗的儿子,他对文彦博的感激之情自然与父亲如出一辙。但他并没有按富弼的荐举拜文彦博为相,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文彦博对他与王安石掀起的变法改革运动持有不同的意见。

  文彦博自为官以来,虽然也推行过这样那样的一些变革,但就思想方法而言,他基本还是倾向于遵制守旧的。他认为宋朝的祖宗之法不是不存在问题,但从总体上说还是切实可行的,那些问题只须做具体的分析、局部的调整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大刀阔斧、全盘整治。例如,当时庆州发生了士兵叛乱,文彦博就对宋神宗说: “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应兼采众议,以安定持重为先。陛下励精图治,而人心未安,就是因为更张太急、矫枉过正。祖宗之法未必皆不可行,只是有些偏废没有很好地加以振举罢了。”

  随着变法的逐步深入,文彦博的抵触情绪也越来越大。王安石实行市易法,文彦博上书极论市易司不应垄断商业贸易,甚至连水果买卖都要监管,认为这是损国体而敛民怨。

  王安石也对文彦博唱反调强烈不满,便和韩绛一起排挤他。每逢议事,韩绛都面斥其非。文彦博心中愈觉不快,连续上疏恳求补外。后来干脆在家躺着,或闭门不出。

  终于,熙宁六年(1073)四月,文彦博罢枢密使,拜司空、河东节度使、出判河阳和大名府。元丰三年(1080),拜太尉,复判河南府。元丰六年(1083),文彦博上书告老,遂以太师致仕,直到元祐元年(1086),他一直居住在洛阳。

  这时,文彦博已是整整80岁高龄的老翁了,白发苍苍,步履蹒跚。照理,依他这么一大把年纪本该在邙山之下、洛水之滨静静地颐养天年了,他自己也是这样设想的。

  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当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等一大批反变法派卷土重来、东山再起的时候,元祐元年四月,文彦博又被像尊神一样硬请了出来,以太师之职拜平章军国重事,第三次当了宰相。高太后命他六天一朝,一月两次赴经筵,后来又减为十日一朝,一月一次赴经筵。就这样,文彦博被人用肩舆抬着,再由儿子文贻庆搀扶着,又在政坛上出现了。

  有一次,辽朝使者耶律永昌、刘霄来宋致聘。苏轼担任馆伴,陪同两位使者入宫陛见时,恰好望见文彦博正站在殿门外,银发整齐,红光满面。二使不由得停住脚步,肃然起敬,问: “这位大概就是文潞公吧?多大年纪了?何其壮也!”苏轼说: “使者只见其面,未闻其言。他老人家综理起庶务来,即使精练少年也不如; 其贯通古今,比专门名家还要强。”使者远远地拱手作揖: “真乃天下异人!”

  元祐五年(1090)二月,经反复恳请,文彦博再次以太师致仕。朝廷在玉津园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饯行宴会。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文彦博又归养于洛阳。七年后(绍圣四年,1097) 五月丁巳,文彦博死,享年92岁。

  总计文彦博历事四朝,宦海沉浮70年,3次拜相,2次任枢密使。

推荐访问:北宋文彦博
推荐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情感故事推荐文章

情感故事热门文章

情感故事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