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左耳听见17岁 左耳听见爱情

发布时间:2018-06-17 来源:口述实录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情感 > 口述实录 > 用左耳听见17岁 手机阅读

  对于早已在成长中爱错了多次的我们,《左耳》是太多年前看过的小说了。这次走进影院,一是为了找回当年的悸动,一是为了胡夏。这么多年过去了,小说的情节不再历历在目,但每一个人物给予我的震撼和感动在这么多年里从未磨灭。当时的我为书中敢爱敢恨的吧啦痛哭过,为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倔强的小耳朵赞叹过,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尤他感动过,为在阳光中走向沉沦的许弋惋惜过,为被疼痛的过往敲醒的张漾鼓励过,也为在漂泊的绝望中勇敢赎罪的黑人祝福过。他们没有玛丽苏的光环和傻白甜的笑容,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在那个青春荷尔蒙躁动的季节中都会遇到的——最普通的洗去铅华的普通少年。就是这么一群并不曾被上帝特别青睐的普通孩子,用他们带着淡淡血丝的疼痛过往书写出了17岁的悸动。吧啦虽然早早离世,却不失为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所有的故事似乎就是围绕着这个涂着绿色眼影,会从小耳朵的碗里抓走一半香菜的女孩儿。

  如果说小耳朵是我们青春里那个乖巧倔强纯良的自己,那么,吧啦就是我们这些惯着“乖乖女”的头衔生活了多年的“小耳朵”们内心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那个想象中的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在最美好的季节去爱自己最想爱的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和最好的朋友分享我最隐秘的疼痛与渴望。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呢?就像张漾说,北京这个城市,是一个你站在街头嘶吼都不会有人理你的地方。它的包容接纳了我们,却也用它的残酷锤炼着我们。我们一路从校园乖到了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和陌生人为着无聊的事情觥筹交错。诸如吧啦,诸如黑人,这些在昔日的生活中,曾经给过你我伤痛的人走了,就真的能带走我们的疼痛吗?不会的。你记忆中的人远去了,你17岁的生命其实已经荡然无存。你发现,你和这个不停歇的世界没有任何关系,你所拥有的又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所以我理解黑人对张漾的恨,更理解黑人对张漾的“不再恨”。他们“回不去”了。演这一段的时候,电影院看到张漾和黑人醉酒的时候竟有笑声。

  对于早已在成长中爱错了多次的我们,《左耳》是太多年前看过的小说了。这次走进影院,一是为了找回当年的悸动,一是为了胡夏。这么多年过去了,小说的情节不再历历在目,但每一个人物给予我的震撼和感动在这么多年里从未磨灭。当时的我为书中敢爱敢恨的吧啦痛哭过,为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倔强的小耳朵赞叹过,为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尤他感动过,为在阳光中走向沉沦的许弋惋惜过,为被疼痛的过往敲醒的张漾鼓励过,也为在漂泊的绝望中勇敢赎罪的黑人祝福过。他们没有玛丽苏的光环和傻白甜的笑容,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在那个青春荷尔蒙躁动的季节中都会遇到的——最普通的洗去铅华的普通少年。就是这么一群并不曾被上帝特别青睐的普通孩子,用他们带着淡淡血丝的疼痛过往书写出了17岁的悸动。吧啦虽然早早离世,却不失为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所有的故事似乎就是围绕着这个涂着绿色眼影,会从小耳朵的碗里抓走一半香菜的女孩儿。

  如果说小耳朵是我们青春里那个乖巧倔强纯良的自己,那么,吧啦就是我们这些惯着“乖乖女”的头衔生活了多年的“小耳朵”们内心希望成为的那个自己。那个想象中的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在最美好的季节去爱自己最想爱的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和最好的朋友分享我最隐秘的疼痛与渴望。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呢?就像张漾说,北京这个城市,是一个你站在街头嘶吼都不会有人理你的地方。它的包容接纳了我们,却也用它的残酷锤炼着我们。我们一路从校园乖到了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和陌生人为着无聊的事情觥筹交错。诸如吧啦,诸如黑人,这些在昔日的生活中,曾经给过你我伤痛的人走了,就真的能带走我们的疼痛吗?不会的。你记忆中的人远去了,你17岁的生命其实已经荡然无存。你发现,你和这个不停歇的世界没有任何关系,你所拥有的又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所以我理解黑人对张漾的恨,更理解黑人对张漾的“不再恨”。他们“回不去”了。演这一段的时候,电影院看到张漾和黑人醉酒的时候竟有笑声。

  其实我很想问问笑的朋友们,就算不是为了电影的情节,怎么大家以为,我们还“回得去”吗?我们其实也是无数的张漾和黑人,我们也“回不去”了。回不去无忧无虑的日子,回不去阔别已久的17岁,回不去离开多年的家乡,回不去可以随便犯错误发脾气的青春期,回不去永远不涨价的校园小卖部,回不去黑板写满“豪言壮志”的课堂,回不去可以遥遥望上一眼暗恋的男孩子的自行车棚,回不去渐行渐远的单纯岁月。我没有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我没有在高考的日子里经历过生离死别,但我就是觉得,他们的青春是那么的真实而坦荡,就和我的青春一样。我也曾经是一个不敢大声说话的乖宝宝,学习优异,尊敬长辈;我也曾经在下雨的午后和最好的朋友来到校门口的拉面馆嬉笑怒骂;我也曾经和与我性格迥异的女孩儿成为朋友,躺在吊扇下的凉席上分享了青春期最无聊的八卦和最窝心的秘密;我也曾经倾心爱过一个“混蛋”的男孩子,为他节衣缩食委屈自己;我也曾经被一个平实却温暖的男孩疼爱过,而他也在我的“狠心”中离开了我;我也曾经踌躇满志的只身来到北京读书并想不惜一切永远留在这里,但后来我像怀念青春一样怀念那个平静淳朴的家乡小城。我现在坐在电脑前边打下这些文字,在情绪的梳理中回忆我遥远的17岁。

  我突然觉得,以前那个乐观开朗的我原来还活着,我在7年后又看到了“她”咧嘴大笑、没心没肺的傻样子。而这一切微疼却美好的感受,是《左耳》带给我的。我感谢《左耳》,其实,也是在感谢青春。2007年17岁的那个我啊,不知不觉,我竟忘记你好久了。就像《左耳》歌词中说的,“执著难得,总不会辜负”。17岁的那个傻小妞,我想把你找回来,好吗?

  这部作品探讨了所谓“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命题。也许它注定会充满争议,但我看到了其中的诚意。可能我内心中就是和角色们一样倔强叛逆的孩子,我就是执着的认为这是我看过的青春片里最让我动容的一部。苏导和雪漫老师并没有把原书更为疼痛的结局展示人前,而是选择了用阳光、笑容和慢慢前行的公交车来带给我们最后的温暖。这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我们哪个人的青春岁月有明确的结局呢?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我曾经爱错了,所以我收获了和《左耳》一样的青春。但就像结尾那趟通往地平线的公交车,我们谁的人生,不是一直向前呢?

推荐访问:左耳听见爱情
推荐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口述实录推荐文章

口述实录热门文章

口述实录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