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排片论”是行业普遍现象?改变排片改变不了票房 全球票房排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电影频道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电影频道 > “唯排片论”是行业普遍现象?改变排片改变不了票房 手机阅读
“唯排片论”是行业普遍现象?改变排片改变不了票房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上一篇“我是如何预测中国电影市场的”续篇,依然围绕中国电影市场为中心。 上一篇重点讲述了中国电影市场当下的环境和格局,常识已经成为少数人才拥有的、门槛很高的东西,造成很多市场规律和市场现象都不能理解,也造成如今电影市场壮大的局面下,赔钱影片却越来越多。通过我近年来的接触可以发现,很多圈内资深的从业者,反而不如普通影迷对市场看的准,正是因为从业者不能放下这种包袱,不能去换个角度去看待市场,才会导致存在巨大的市场误差。

  “一起拍电影”所做的远不止预测票房,而是整个市场的整合与分析,将各个市场结点慢慢解开。在我近年来逐步解密电影市场的中,遇到了大量难题等待研究,解读与揭秘的过程是要建立在观众与数据的基础上,正如上一篇所说,我的观点和结论与行业主流的几乎相反,这种差距,或许正是因为角度与出发点不同。本篇是上一篇的延续,也是上一篇的肢解,先从电影市场的排片说起。

  唯排片论

  如今是一个“唯票房论”的时代,不管这种模式对不对,不管它适不适合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但目前几乎是看票房说话,仿佛商业成绩代表了一部影片的一切。或许这是任何处于极速发展中的市场都要经历的阶段,等三五年后,中国电影市场增幅控制在10%,甚至5%以内之后,这种盲目或许才会停止。整个市场呈现出饱和状态之时,才是真正做质量,以及电影产业化、工业化的开始。而“唯票房论”,也就引申出“唯排片论”,正如上一篇文章中所说,很多不懂常识的人,几乎都从排片开始下手,作为打开商业市场的突破口。但就我近年来研究发现,关于排片,整个行业存在很大的误区。

  首先排片远不等于票房,高排片更不是高票房。当所有片方、发行方费劲一切努力去抢排片,甚至买排片时,很多时候都是徒劳的。并且从目前的整个市场环境来看,院线对排片也是有一些盲目,对大片过分的依赖,对小片严重的排挤,都造成了目前这种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在北美市场中,通常开画达到4000馆+的影片,便是现象级统治力影片,但最高的排片占比也没有超过四分之一,这也列在反垄断法里。然而在内地,没有任何东西制约,但凡是大片,动辄是40%起跳,甚至今年《速度与激情7》、《港囧》等现象级影片,几乎拿到了70%的比例,这绝对是盲目且不专业的做法,它严重影响了其他影片的空间和市场容量,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表现。当然,这是当下片方与院线共同缺乏常识的表现,也是积习多年的所谓的经验。这便是所谓的传统,但这种传统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均衡。

  排片与观众的关系

  中国电影早已经不是五年前,如今的银幕数早已超过了2万块,并且依然在逐步增加,它已经多到足够容纳三部大片生存,所以不能再用老观念去看待。打个比方,《复仇者联盟2》首日上映排片占比为63.5%,拿到1.84亿票房(不含午夜场),假设给它首日40%排片,它能拿多少票房?答案是不会比1.84亿少太多,即便有35%,相信票房数字变动依然不大。这个话题便回归到最核心的东西:排片是用来干嘛的,排出的场次供观众来消费,这里最终体现的是观众的数量,而不是排片的数量。你排了3万场,吸引了100万人观影,如果排2万场,同样会吸引100万人来观影,不是说你排到了6万、7万场,观众就会增加。这一点,想必有80%以上的从业者会本末倒置。

“唯排片论”是行业普遍现象?改变排片改变不了票房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上一篇“我是如何预测中国电影市场的”续篇,依然围绕中国电影市场为中心。 上一篇重点讲述了中国电影市场当下的环境和格局,常识已经成为少数人才拥有的、门槛很高的东西,造成很多市场规律和市场现象都不能理解,也造成如今电影市场壮大的局面下,赔钱影片却越来越多。通过我近年来的接触可以发现,很多圈内资深的从业者,反而不如普通影迷对市场看的准,正是因为从业者不能放下这种包袱,不能去换个角度去看待市场,才会导致存在巨大的市场误差。

  “一起拍电影”所做的远不止预测票房,而是整个市场的整合与分析,将各个市场结点慢慢解开。在我近年来逐步解密电影市场的中,遇到了大量难题等待研究,解读与揭秘的过程是要建立在观众与数据的基础上,正如上一篇所说,我的观点和结论与行业主流的几乎相反,这种差距,或许正是因为角度与出发点不同。本篇是上一篇的延续,也是上一篇的肢解,先从电影市场的排片说起。

  唯排片论

  如今是一个“唯票房论”的时代,不管这种模式对不对,不管它适不适合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但目前几乎是看票房说话,仿佛商业成绩代表了一部影片的一切。或许这是任何处于极速发展中的市场都要经历的阶段,等三五年后,中国电影市场增幅控制在10%,甚至5%以内之后,这种盲目或许才会停止。整个市场呈现出饱和状态之时,才是真正做质量,以及电影产业化、工业化的开始。而“唯票房论”,也就引申出“唯排片论”,正如上一篇文章中所说,很多不懂常识的人,几乎都从排片开始下手,作为打开商业市场的突破口。但就我近年来研究发现,关于排片,整个行业存在很大的误区。

  首先排片远不等于票房,高排片更不是高票房。当所有片方、发行方费劲一切努力去抢排片,甚至买排片时,很多时候都是徒劳的。并且从目前的整个市场环境来看,院线对排片也是有一些盲目,对大片过分的依赖,对小片严重的排挤,都造成了目前这种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在北美市场中,通常开画达到4000馆+的影片,便是现象级统治力影片,但最高的排片占比也没有超过四分之一,这也列在反垄断法里。然而在内地,没有任何东西制约,但凡是大片,动辄是40%起跳,甚至今年《速度与激情7》、《港囧》等现象级影片,几乎拿到了70%的比例,这绝对是盲目且不专业的做法,它严重影响了其他影片的空间和市场容量,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表现。当然,这是当下片方与院线共同缺乏常识的表现,也是积习多年的所谓的经验。这便是所谓的传统,但这种传统严重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均衡。

  排片与观众的关系

  中国电影早已经不是五年前,如今的银幕数早已超过了2万块,并且依然在逐步增加,它已经多到足够容纳三部大片生存,所以不能再用老观念去看待。打个比方,《复仇者联盟2》首日上映排片占比为63.5%,拿到1.84亿票房(不含午夜场),假设给它首日40%排片,它能拿多少票房?答案是不会比1.84亿少太多,即便有35%,相信票房数字变动依然不大。这个话题便回归到最核心的东西:排片是用来干嘛的,排出的场次供观众来消费,这里最终体现的是观众的数量,而不是排片的数量。你排了3万场,吸引了100万人观影,如果排2万场,同样会吸引100万人来观影,不是说你排到了6万、7万场,观众就会增加。这一点,想必有80%以上的从业者会本末倒置。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蚁人》在10月22日周四,拿到29.5%的排片,票房为2260万,在接下来的一天周五,排片来到了21.5%,跌了近30%,但票房却达到了3340万,较前一天有近50%的暴涨。这是我几乎每篇文章里都提到的跌排片不跌票房,因为观众是不需要你排10场或者5场的,跌了排片,但没有流失掉观众,没有能够有效拦截《蚁人》的分账片上映。排多少片,跟吸引多少观众基本没多少关系。所以当《复仇者联盟2》63.5%开画时,如果拿出20%的空间给其他影片,在自身受众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其他影片获得了空间资源,从而让市场更加均衡。

  改变排片改变不了票房

  正是很多人不懂得排片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才会做出这么不专业的表现,如今的影院资源多到已经允许我们排出更多的可能,一些类型片、小片应该获得该有的资源。对于大片来说,50%与30%没什么差别,但对小片来说,8%与2%却是天壤之别。当下几乎所有人都在“唯排片论”,对排片的争夺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热化,很多时候,真的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当然,对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还在逐步发展成熟阶段,观众对类型片的兴趣还在培养进化中,类型片确实该作为一种附属于主流商业片的选择。拿近期的神片《心迷宫》当例子,首日3.4%的排片,拿到120万票房,假设给它30%的排片,甚至更多,它能够吸引主流观众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不要试图通过改变排片来改变票房,即便真的能够改变,也是非常有限的,因为你改变排片,也改变不了观众,正如我上一篇所说,我所做的一切市场上的文章,都在围绕着观众。市场跟观众是最为公平的,他们的选择不会因为外在的改变而去改变。接下来,我与“一起拍电影”会陆续推出其他领域的市场分析,几乎都是打破传统的眼光,因为数据永远不会骗人,观众不会骗人,只有当你设身处地的去钻研时才会发现,市场真的不是圈里认为的这样。而“一起拍电影”接下来依然会将市场解体,打乱,然后重装,会在前期、剧本、档期等多个方面跟片方进行对接,改变市场游戏规则。放弃业内视角、放弃作者视角,真正成为观众视角,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推荐访问:全球票房排
推荐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电影频道推荐文章

电影频道热门文章

电影频道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