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粪便清理方式,养猪场污水处理方法,养猪场污水处理设施 猪场猪舍粪便的清理

发布时间:2018-06-05 来源:图库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图库 > 猪舍粪便清理方式,养猪场污水处理方法,养猪场污水 手机阅读

  猪舍粪便清理方式

  人工清粪


  人工清粪就是靠人力利用清扫工具将猪舍内的粪便清扫收集,由人力清粪车运至舍外,再用机动粪车运到积粪场,或直接由人力清粪车运至积粪场。

  在采用高床网上饲养的分娩哺乳猪舍和保育猪舍中,人工清粪的粪沟结构见279页图。粪沟由斜面和平台两部分组成,平台横向有1%左右的坡度以利于猪尿和污水流入尿沟。猪的粪尿从漏缝地板落下后,尿流入尿沟中,粪则留在平台上,由人工利用刮板等工具将其收集在一起,然后运到舍外。猪尿和冲洗猪舍的废水则通过尿沟流到舍外的污水管道中,再经汇总后进行处理。为了便于操作和运输,需要留出1.0~1.2m宽的清粪通道,通道比漏缝地板低0.6~1.0m。

  在地面饲养的猪舍中,在猪栏内开一条宽0.8~1.0m、比地面低20~50mm的排泄沟,沟中设置1~2个沉淀井,井深500~800mm,井上铺设漏缝宽度较小(3~5mm)的漏缝地板,使其只能让猪尿和冲洗猪舍的废水通过,猪粪则留在上面。整列猪栏的沉淀井用管道连通,污水通过沉淀井和管道流到舍外,再经汇总后处理。沉淀井中沉淀的少量粪便等固体物定期掏出运走。排泄沟中及栏内其他地方的粪便由人工清扫收集后运走。在寒冷地区采用这种清粪方式需要在猪栏外侧留出清粪通道。在温暖地区可以不留清粪通道,而是在每个猪栏的墙上开一个排粪孔,将收集的粪便从排粪孔送到舍外,再由人力或机动清粪车运至积粪场。

  人工清粪只需用一些清扫工具和人力或机动清粪车,设备简单,投资少,节约用水,减少了污水排放,还可以做到粪尿分离,便于后序的粪便污水处理;其缺陷是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

  人工清粪粪沟结构示意图

  1.猪栏 2.漏缝地板 3.清粪通道

  4.尿沟 5.喂饲通道

  机械清粪


  利用机械设备(见清粪机)将粪便清出到舍外的清粪方式。机械清粪的优点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提高工效。据统计,使用机械清粪,清出猪粪和冲洗时间,每头猪从出生到上市仅需6min,而人工清粪则需94min,前者所用时间仅为后者的1/15。此外,机械清粪能及时地清除舍内粪便,使其保持较为清洁卫生的环境,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机械清粪与人工清粪一样,容易做到粪尿分离,减少冲洗用水量,便于后序的粪便污水处理。其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大,还要花费一定的运行维护费用;由于工作部件上黏满粪便,因此给维修工作带来不便。此外,清粪机工作时噪音较大,不利于猪的生长。

  水冲清粪


  水冲清粪就是在猪舍粪沟的一端设置自动冲水器(见自动冲水器),定时向沟内放水,利用水流的冲力将落入粪沟中的粪尿冲至总排粪沟。

  自流式清粪


  自流式清粪是将粪沟底部做成0.5%~1.0%的坡度,粪便在冲洗猪舍的水的浸泡和稀释下成为粪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端部的横向粪沟,再流向舍外的总排粪沟。根据所用设备的不同,自流式清粪可分为三种形式。

  截流阀式:主要由排污管道、截流阀、滑轮和配重等组成。在粪沟末端连接一个通向舍外的排污管道(直径为200~300mm),在排污管道与粪沟之间有一个截流阀。为了彻底清除粪便,通常采用U型粪沟。平时,截流阀将排污口封死。猪粪经猪舍冲洗水稀释成粪液。在需要排出时,将截流阀提起,粪液便通过排污管道排至舍外的总排粪沟。截流阀通常用不锈钢碗内浇注水泥而制成。不锈钢碗面直径一般为250mm。排污的时间间隔可根据粪沟的容积而定,一般为1~2周。时间间隔越短,越有利于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每次排污后,要向粪沟内灌50~100mm深的水,以利于粪便的稀释。

  沉淀闸门式:在纵向粪沟的末端与横向粪沟相连接处设置闸门。此闸门应便于开启和关闭,关闭时密封要严密。在纵向粪沟的始端靠近沟底位置装有冲洗水管出口,以便在打开闸门时,放出的冲洗水能够有效地冲洗粪便。其工作过程是:首先将闸门严密关闭,打开放水阀向粪沟内放水,直至水深50~100mm。猪只排出的粪便通过其踩踏和人工冲洗经漏缝地板落入粪沟中,粪便在水的稀释作用下成为粪液。每隔一定时间打开闸门,同时放水冲洗,粪沟中的粪液便经横向粪沟流向舍外的总排粪沟中。粪液排放完毕后,关闭闸门,继续重复开始的过程。闸门可用木板、塑料板、玻璃钢板或经过防腐处理的钢板等材料制造。

  连续自流式:这种清粪方式与沉淀闸门式基本相同,不同点仅在于纵向粪沟末端以挡板闸门代替后者的闸门。平时,挡板闸门的挡板和闸门之间保持50~100mm的缝隙,其作用是使粪沟中的粪液能够连续不断地从此缝隙流到横向粪沟中,结果是加长了冲洗周期,使冲洗用水量减少。其工作过程是:首先向粪沟中灌水,直至挡板闸门中的缝隙有水流出为止。随着猪粪尿及冲洗猪舍用水的不断落入,粪沟内的粪液也不断地通过挡板闸门中的缝隙流向横向粪沟。当粪便将要装满粪沟时,沟内水分相对减少。为了能在打开挡板闸门时实现自流,应适当地关小闸门,使粪液中的水分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当粪沟始端粪液表面距漏缝地板约200mm时,打开挡板闸门,粪液便以自流状流向横向粪沟和总排粪沟中。在粪液流出时放入少量冲洗水冲洗粪沟内局部沉积的干粪。

  为了降低粪沟的深度,对于较长的猪舍(>60m),可将通向舍外的排污管道或横向粪沟建在猪舍的中间,使粪液从两端流向中间。

  自流式清粪示意图

  a.截流阀式 1.通向舍外的排污管道 2.截流阀 3.钢丝绳吊环 4.舍内粪沟横断面 5.漏缝地板

  6.钢丝绳 7.滑轮 8.配重 b.沉淀闸门式 1.放水阀 2.冲洗水管 3.纵向粪

  沟纵断面 4.漏缝地板 5.闸门 6.横向粪沟盖板 7.通向舍外的横向粪沟

  c.连续自流式 1.放水阀 2.冲洗水管 3.纵向粪沟纵断面 4.漏缝地板 5.闸门

  6.挡板 7.横向粪沟盖板 8.通向舍外的横向粪沟

  猪场污水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好氧性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一种方法。活性污泥是一种以菌胶团属的好氧性细菌和原生动物为主组成的微生物集团与污水中的有机、无机性悬浮物所构成的絮状体,具有极强的吸附和凝聚能力。在有氧的条件下,好氧性微生物对吸附在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在二次沉淀池中,活性污泥沉淀与已被净化的污水(称为处理水)分离。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此法还能除去污水中的酚、氰化物、硫氰化物和氨等污染物。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流程图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条件是:①污水中含有足够的易降解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②污水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能够与污水充分接触;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地排除剩余污泥,使处理设施内的污水中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⑤污水中没有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存在。

  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设施有曝气池、氧化沟等(见污水处理设施)。

  生物膜法


  是和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好氧性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当污水不断地流经暴露在空气中的物体表面时,污水中原有的或接种的微生物就在表面繁殖,逐渐形成一层生物膜。膜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源,在代谢过程中获得能量,并形成新的微生物体。生物膜的构造剖面如右图所示。

  当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氧就无法进入其内层,使内层处于厌氧状态,结果导致生物膜的附着力减弱。此时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生物膜开始脱落。随后物体表面又形成新的生物膜。如此循环往复,使流经生物膜的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脱落的生物膜最终在二次沉淀池中沉淀为污泥,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生物膜构造剖面示意图

  引自:陈坚.环境生物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利用生物膜处理污水的构筑物有好氧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见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备)。其基本流程见下图。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基本流程图

  厌氧发酵法


  也称沼气发酵法,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厌氧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厌氧发酵法处理污水的过程分为发酵、产氢和乙酸、产甲烷三个阶段(见生物学处理法)。

  厌氧发酵法处理污水的构筑物有厌氧生物滤池、沼气发生设备等(见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发生设备)。

  与好氧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发酵法具有如下特点:①不但能量需求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产生作为能源使用的沼气。沼气中含有50%~70%的甲烷,其热值为21 000~25 000kJ/m3。②污泥产量极低。这是因为厌氧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远远低于好氧性微生物的缘故。③可对好氧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

  但是,厌氧发酵法对温度、pH等环境因素更为敏感。厌氧性微生物可分为高温和中温两大类,其适宜的范围分别是55℃左右和35℃左右。当温度在10℃以下时,厌氧性微生物的活动能力非常低下。而好氧性微生物只要温度大于5℃,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产甲烷菌的最适宜pH范围也比好氧性微生物小。经厌氧发酵法处理后的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要比好氧法处理后高,一般不能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好氧性生物处理。

  猪舍粪便清理方式

  人工清粪


  人工清粪就是靠人力利用清扫工具将猪舍内的粪便清扫收集,由人力清粪车运至舍外,再用机动粪车运到积粪场,或直接由人力清粪车运至积粪场。

  在采用高床网上饲养的分娩哺乳猪舍和保育猪舍中,人工清粪的粪沟结构见279页图。粪沟由斜面和平台两部分组成,平台横向有1%左右的坡度以利于猪尿和污水流入尿沟。猪的粪尿从漏缝地板落下后,尿流入尿沟中,粪则留在平台上,由人工利用刮板等工具将其收集在一起,然后运到舍外。猪尿和冲洗猪舍的废水则通过尿沟流到舍外的污水管道中,再经汇总后进行处理。为了便于操作和运输,需要留出1.0~1.2m宽的清粪通道,通道比漏缝地板低0.6~1.0m。

  在地面饲养的猪舍中,在猪栏内开一条宽0.8~1.0m、比地面低20~50mm的排泄沟,沟中设置1~2个沉淀井,井深500~800mm,井上铺设漏缝宽度较小(3~5mm)的漏缝地板,使其只能让猪尿和冲洗猪舍的废水通过,猪粪则留在上面。整列猪栏的沉淀井用管道连通,污水通过沉淀井和管道流到舍外,再经汇总后处理。沉淀井中沉淀的少量粪便等固体物定期掏出运走。排泄沟中及栏内其他地方的粪便由人工清扫收集后运走。在寒冷地区采用这种清粪方式需要在猪栏外侧留出清粪通道。在温暖地区可以不留清粪通道,而是在每个猪栏的墙上开一个排粪孔,将收集的粪便从排粪孔送到舍外,再由人力或机动清粪车运至积粪场。

  人工清粪只需用一些清扫工具和人力或机动清粪车,设备简单,投资少,节约用水,减少了污水排放,还可以做到粪尿分离,便于后序的粪便污水处理;其缺陷是劳动强度大,生产率低。

  人工清粪粪沟结构示意图

  1.猪栏 2.漏缝地板 3.清粪通道

  4.尿沟 5.喂饲通道

  机械清粪


  利用机械设备(见清粪机)将粪便清出到舍外的清粪方式。机械清粪的优点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提高工效。据统计,使用机械清粪,清出猪粪和冲洗时间,每头猪从出生到上市仅需6min,而人工清粪则需94min,前者所用时间仅为后者的1/15。此外,机械清粪能及时地清除舍内粪便,使其保持较为清洁卫生的环境,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机械清粪与人工清粪一样,容易做到粪尿分离,减少冲洗用水量,便于后序的粪便污水处理。其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大,还要花费一定的运行维护费用;由于工作部件上黏满粪便,因此给维修工作带来不便。此外,清粪机工作时噪音较大,不利于猪的生长。

  水冲清粪


  水冲清粪就是在猪舍粪沟的一端设置自动冲水器(见自动冲水器),定时向沟内放水,利用水流的冲力将落入粪沟中的粪尿冲至总排粪沟。

  自流式清粪


  自流式清粪是将粪沟底部做成0.5%~1.0%的坡度,粪便在冲洗猪舍的水的浸泡和稀释下成为粪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端部的横向粪沟,再流向舍外的总排粪沟。根据所用设备的不同,自流式清粪可分为三种形式。

  截流阀式:主要由排污管道、截流阀、滑轮和配重等组成。在粪沟末端连接一个通向舍外的排污管道(直径为200~300mm),在排污管道与粪沟之间有一个截流阀。为了彻底清除粪便,通常采用U型粪沟。平时,截流阀将排污口封死。猪粪经猪舍冲洗水稀释成粪液。在需要排出时,将截流阀提起,粪液便通过排污管道排至舍外的总排粪沟。截流阀通常用不锈钢碗内浇注水泥而制成。不锈钢碗面直径一般为250mm。排污的时间间隔可根据粪沟的容积而定,一般为1~2周。时间间隔越短,越有利于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每次排污后,要向粪沟内灌50~100mm深的水,以利于粪便的稀释。

  沉淀闸门式:在纵向粪沟的末端与横向粪沟相连接处设置闸门。此闸门应便于开启和关闭,关闭时密封要严密。在纵向粪沟的始端靠近沟底位置装有冲洗水管出口,以便在打开闸门时,放出的冲洗水能够有效地冲洗粪便。其工作过程是:首先将闸门严密关闭,打开放水阀向粪沟内放水,直至水深50~100mm。猪只排出的粪便通过其踩踏和人工冲洗经漏缝地板落入粪沟中,粪便在水的稀释作用下成为粪液。每隔一定时间打开闸门,同时放水冲洗,粪沟中的粪液便经横向粪沟流向舍外的总排粪沟中。粪液排放完毕后,关闭闸门,继续重复开始的过程。闸门可用木板、塑料板、玻璃钢板或经过防腐处理的钢板等材料制造。

  连续自流式:这种清粪方式与沉淀闸门式基本相同,不同点仅在于纵向粪沟末端以挡板闸门代替后者的闸门。平时,挡板闸门的挡板和闸门之间保持50~100mm的缝隙,其作用是使粪沟中的粪液能够连续不断地从此缝隙流到横向粪沟中,结果是加长了冲洗周期,使冲洗用水量减少。其工作过程是:首先向粪沟中灌水,直至挡板闸门中的缝隙有水流出为止。随着猪粪尿及冲洗猪舍用水的不断落入,粪沟内的粪液也不断地通过挡板闸门中的缝隙流向横向粪沟。当粪便将要装满粪沟时,沟内水分相对减少。为了能在打开挡板闸门时实现自流,应适当地关小闸门,使粪液中的水分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当粪沟始端粪液表面距漏缝地板约200mm时,打开挡板闸门,粪液便以自流状流向横向粪沟和总排粪沟中。在粪液流出时放入少量冲洗水冲洗粪沟内局部沉积的干粪。

  为了降低粪沟的深度,对于较长的猪舍(>60m),可将通向舍外的排污管道或横向粪沟建在猪舍的中间,使粪液从两端流向中间。

  自流式清粪示意图

  a.截流阀式 1.通向舍外的排污管道 2.截流阀 3.钢丝绳吊环 4.舍内粪沟横断面 5.漏缝地板

  6.钢丝绳 7.滑轮 8.配重 b.沉淀闸门式 1.放水阀 2.冲洗水管 3.纵向粪

  沟纵断面 4.漏缝地板 5.闸门 6.横向粪沟盖板 7.通向舍外的横向粪沟

  c.连续自流式 1.放水阀 2.冲洗水管 3.纵向粪沟纵断面 4.漏缝地板 5.闸门

  6.挡板 7.横向粪沟盖板 8.通向舍外的横向粪沟

  猪场污水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好氧性微生物处理污水的一种方法。活性污泥是一种以菌胶团属的好氧性细菌和原生动物为主组成的微生物集团与污水中的有机、无机性悬浮物所构成的絮状体,具有极强的吸附和凝聚能力。在有氧的条件下,好氧性微生物对吸附在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在二次沉淀池中,活性污泥沉淀与已被净化的污水(称为处理水)分离。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此法还能除去污水中的酚、氰化物、硫氰化物和氨等污染物。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流程图

  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基本条件是:①污水中含有足够的易降解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②污水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能够与污水充分接触;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地排除剩余污泥,使处理设施内的污水中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⑤污水中没有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存在。

  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设施有曝气池、氧化沟等(见污水处理设施)。

  生物膜法


  是和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好氧性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当污水不断地流经暴露在空气中的物体表面时,污水中原有的或接种的微生物就在表面繁殖,逐渐形成一层生物膜。膜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源,在代谢过程中获得能量,并形成新的微生物体。生物膜的构造剖面如右图所示。

  当生物膜达到一定厚度时,氧就无法进入其内层,使内层处于厌氧状态,结果导致生物膜的附着力减弱。此时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生物膜开始脱落。随后物体表面又形成新的生物膜。如此循环往复,使流经生物膜的污水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脱落的生物膜最终在二次沉淀池中沉淀为污泥,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生物膜构造剖面示意图

  引自:陈坚.环境生物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利用生物膜处理污水的构筑物有好氧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见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设备)。其基本流程见下图。

  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基本流程图

  厌氧发酵法


  也称沼气发酵法,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污水的方法。厌氧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厌氧发酵法处理污水的过程分为发酵、产氢和乙酸、产甲烷三个阶段(见生物学处理法)。

  厌氧发酵法处理污水的构筑物有厌氧生物滤池、沼气发生设备等(见污水处理设施和沼气发生设备)。

  与好氧性生物处理相比,厌氧发酵法具有如下特点:①不但能量需求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产生作为能源使用的沼气。沼气中含有50%~70%的甲烷,其热值为21 000~25 000kJ/m3。②污泥产量极低。这是因为厌氧性微生物的增殖速率远远低于好氧性微生物的缘故。③可对好氧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

  但是,厌氧发酵法对温度、pH等环境因素更为敏感。厌氧性微生物可分为高温和中温两大类,其适宜的范围分别是55℃左右和35℃左右。当温度在10℃以下时,厌氧性微生物的活动能力非常低下。而好氧性微生物只要温度大于5℃,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产甲烷菌的最适宜pH范围也比好氧性微生物小。经厌氧发酵法处理后的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要比好氧法处理后高,一般不能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因此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好氧性生物处理。


  猪场污水处理设施

  曝气池


  采用人工增氧利用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生物池(图)。由曝气机向池内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氧化分解后,污水流入二次沉淀池。沉淀的污泥一部分排出,一部分作为活性污泥再被引回到曝气池。处理后的澄清液被用来冲洗猪舍或排放掉。

  曝气池的形状有长方形、圆形等,池深一般3~5m。根据污水的流量,曝气池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多个池子串联使用。

  曝气池

  1.污水进水管 2.初次沉淀池 3.曝气机 4.曝气池 5.出液管

  6.二次沉淀池 7.出水管 8.剩余污泥排放管

  9.活性污泥回流管

  氧化沟


  也叫循环式曝气池。它是一个长的环形沟(图),在离污水入口不远处安装滚筒式翻液轮。翻液轮浸入水中70~100mm,以80~100r/min的转速转动,不断地打击液面,从而使空气充入污水中,污水在沟内循环流动。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再经二次沉淀池净化处理后即可排放。沉淀的污泥一部分定期清除,一部分作为活性污泥流回氧化沟。

  氧化沟

  1.污水入口 2.初次沉淀池 3.翻液轮 4.氧化沟

  5.二次沉淀池 6.放液口 7.活性污泥回流管

  好氧生物滤池


  一种利用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设施(图)。主要由布水器、滤料和排水系统等组成。

  好氧生物滤池

  1.旋转布水器 2.滤料 3.集水沟

  4.总排水沟 5.渗水装置

  引自:陈坚.环境生物技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工作原理:在滤池内设置固定的滤料,当布水器将污水自上而下喷向滤池时,污水不断与滤料接触,因此微生物就在滤料表面生长繁殖,逐渐形成生物膜。生物膜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从污水中吸收有机物作为营养源,在代谢过程中获得能量,并形成新的微生物机体,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当生物膜形成并达到一定厚度时,氧就无法进入生物膜内层,造成内层的厌氧状态,使生物膜的附着力减弱。此时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生物膜开始脱落,脱落的生物膜变成污泥。随后在滤料上又会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循环,使污水得以净化。

  滤料是生物膜赖以生存的载体,应具备如下特征:①能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大量的表面积。②能使污水以液膜状态均匀分布其表面。③有足够大的孔隙率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通过孔隙流到池底。④适合于生物膜的形成及黏附,且既不被微生物分解,又不抑制其生长。⑤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不易破碎变形。⑥价廉,以降低基建投资。常用的滤料有碎石、卵石、炉渣、交叉流型滤料、纤维滤料等。

  生物接触氧化池


  一种同时利用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处理污水的设施(图),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者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滤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附着于滤料表面,部分则呈絮状的活性污泥悬浮生长于水中。滤料及其上附着的生物膜均淹没于水中,因此又被称为淹没式生物滤池。污水由进水管经布水装置自下而上均匀地流过氧化池,同时进气管将压缩空气充入污水中为好氧性微生物的繁殖提供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在滤料上形成生物膜,生物膜长至一定厚度后,靠近滤料壁的微生物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充入的空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成为活性污泥。在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的共同作用下,污水得到净化。部分活性污泥在池内沉淀后由排泥管排出。净化后的污水和水中的活性污泥一起由上部的出水渠经出水管进入二次沉淀池,在此泥水得以分离。

  生物接触氧化池

  1.稳定水层 2.出水渠 3.滤料 4.出水 5.池体

  6.格栅支架 7.布水装置

  8.排泥 9.进水 10.布气装置 11.空气

  引自:李震中.畜牧场生产工艺与畜舍设计.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主要特点是:①滤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都高于曝气池和好氧生物滤池,因此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②不需要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③对污水水质和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④污泥产量较低。

  厌氧生物滤池


  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设施(图)。与好氧生物滤池不同的是,厌氧生物滤池是密闭的,污水水位高于滤料层,滤料处于淹没状态,因此使得厌氧微生物得以生长繁殖。

  厌氧生物滤池的工作原理是:当污水流经滤料层时,厌氧微生物附着在滤料层上,并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使得有机物得到分解,并产出甲烷和二氧化碳,于是污水得以净化。

  根据水流方向,厌氧生物滤池分为升流式和降流式两大类。为了将水均匀地分布于全池和收集所产生的沼气,在厌氧生物滤池中还应设置布水系统和沼气收集系统。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布水系统位于池底,污水由布水系统引入滤池后均匀地向上流动,通过滤料层与其上的厌氧生物膜接触,净化后的污水从池上部的出水管流出,池顶部设有沼气收集管。降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布水系统位于滤料层以上,污水自上而下均匀地流过滤料层,出水管位于池的下部。实践表明,在相同的水质条件和水力停留时间下,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COD去除率高于降流式。因此,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厌氧生物滤池一般都是升流式的,池的截面为圆形,直径6~26m,池高3~13m。

  大多数厌氧生物滤池在中温条件(35℃左右)下运行。为节约加温所需能量,也可在常温下运行,但会使处理效率下降。

  厌氧生物滤池

  a.升流式 b.降流式

  1.导气管 2.出水管 3.滤料 4.进水管

  厌氧—好氧二级污水处理系统


  利用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联合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设施。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处理系统,经过厌氧处理后,除去一部分或大部分有机物,并将某些有机物转化为易被好氧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后,再进入好氧系统进行进一步好氧分解处理,从而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实践表明,这种处理系统效率高,效果好,并能够节省动力消耗。

  酸化池


  一种利用厌氧发酵法处理污水的设施,也称水解池、厌氧消化池。用于对可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降解。它与厌氧生物滤池和沼气发生设备(见沼气发生设备)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不设沼气收集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动力及操作方便等特点。适合于只要求净化污水而不回收沼气的养猪场作为初级污水处理设施。

  酸化池由池体、浮渣收集漏斗、进水管、布水管、排泥管等组成(图)。在上、下两层排泥管上均安装有阀门,以完成上层的浮渣和底层污泥的排出。

  污水经初次沉淀池沉淀后,由进水管和两根布水管进入酸化池。每根布水管均有两排出水孔,其出水方向分别与池底部的斜面垂直,这样能显著改善布水效果。污水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经厌氧发酵后,大部分有机物被降解,使其初步净化。净化后的污水由出水管排出后再进一步处理。在降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污泥(污泥由微生物细胞和一些有机质结合而成)和浮渣(浮渣由一些轻的有机质组成)。污泥主要分布在底层,浮渣飘浮在上层,污泥和浮渣分别由底层和上层的排泥管排出后再作处理。

  酸化池

  1.池体 2.浮渣收集漏斗 3.进水管 4.布水管

  5.排泥管 6.出水管

  人工湿地


  一种经过人工精心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人工湿地一般作为养猪场污水的二级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

  1.湿地Ⅰ 2.湿地Ⅱ 3.湿地Ⅲ

  4.湿地Ⅳ 5.缓冲沟

  --→ 水流方向

  人工湿地由缓冲沟和4级面积大小相近的湿地组成(图)。每级湿地由碎石床、水生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组成生物处理系统。每级湿地均铺有500mm厚的碎石床。Ⅰ~Ⅳ级湿地内的碎石粒径分别为40~50mm、30~40mm、20~30mm和10~20mm,碎石粒径逐渐减小是与流经Ⅰ~Ⅳ级湿地的污水有机物逐渐减少、水质逐步改善相适应的。同一级湿地内的碎石粒径大小应相近,每级湿地的碎石床面应该相当平整。耐高浓度有机物质性能的水生植物栽种在碎石床内。

  经酸化池初步处理的污水依次渗流经Ⅰ~Ⅳ级湿地,在碎石床上形成生物膜,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降解,同时水生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从而使得污水得以净化。另外,碎石床也是一种高效率的过滤器,使富含悬浮物的污水流经人工湿地后水质明显变清,这种物理作用在人工湿地运行初期更显得重要。

  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后的渗流方向是单向的:湿地Ⅰ→湿地Ⅱ→湿地Ⅲ→湿地Ⅳ,使污水被逐级处理。水流方向由设在缓冲沟,或湿地Ⅰ与湿地Ⅱ、湿地Ⅲ与湿地Ⅳ的间隔墙上的出水口高度控制。

  在人工湿地中设置缓冲沟的作用是:①控制各级湿地的进出水位高度,是人工湿地成为自流式的湿地;②污水在缓冲沟内接受太阳辐射,起到氧化和杀菌作用。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筛选原则是:①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并耐高浓度有机物污水;②根系发达;③应尽量采用多种植物混合种植。

  人工湿地处理养猪场污水的特点是:①出水水质好;②运行费用低;③管理方便,维护容易;④占地面积小;⑤不产生恶臭,很少有蚊蝇孳生;⑥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还能收获优质的青饲料。

推荐访问:猪场猪舍粪便的清理
扩展阅读文章

图库推荐文章

图库热门文章

图库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