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哥历史概括】二十世纪多哥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二十世纪大海战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多哥历史概括】二十世纪多哥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手机阅读

  【多哥历史概括


  多哥全称多哥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面积56600平方公里。人口353万(1990年),有40多个部族,主要为埃维族、米纳族等。官方语言为法语。居民中约50%信奉拜物教。首都洛美。全境地形狭长,南部为平原,中部为高原,北部为低高原。多礁湖。主要河流为莫诺河和奥蒂河。属热带气候,年均气温南部为27摄氏度,北部为30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600毫米。

多哥国旗
多哥国旗

  中文名称:多哥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Togo

  简 称:多哥

  所属洲:非洲

  首 都:洛美

  国庆日:1960年4月27日

  国 歌:《向你致敬,我的祖国》

  国家代码:TGO

  官方语言:法语

  货 币:西非法郎

  时 区:UTC+0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福雷·埃索齐姆纳·纳辛贝

  人口数量:761万(2016年)

  人口密度:139.8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埃维族

  主要宗教:拜物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56,785平方公里

  水域率:4.2%

  GDP总计:44.00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578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228

  国际域名缩写:.tg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注 音:ㄉㄨㄛ ㄍㄜ

  解放日:1960年1月13日

  资源以磷酸盐为主,还有石灰石、大理石、铁矿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米、高粱、豆类、山药、木薯、可可、咖啡、棉花、花生、油棕果。有练油、水泥、钢铁等少量重工业。主要出口磷酸盐、可可和咖啡,进口生产资料、食品和日用工业品等。农业是多哥的重要部门,全国农业人口75万,占全部劳动人口的80%。1984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4%。粮食从1982年以来实现自给。境内有铁路、公路、港口,有两个国际机场。

【多哥历史概括】二十世纪多哥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古代的多哥分布有许多独立的小国和部落。15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多哥沿海地带。1884年多哥沦为德国殖民地。一次大战后,东部和西部分别由法、英“托管”。1957年加纳独立时,西部多哥并入加纳。1958年,东部多哥自治,1960年独立,定名为多哥共和国。

  多哥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主张地区合作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十世纪多哥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02年11月21日多哥实行地籍制度

  经过长期准备,德国政府以皇帝诏书的方式于1902年11月21日在多哥推行地籍制度。皇帝诏书规定,任何非洲人的土地均必须登记入册,否则其使用权得不到法律保护。地籍制度在随后几年得到完善。1904年,德国政府规定非洲人未经登记的土地,没有总督的批准不得售与外国人;1910年,德皇再度下诏,规定无主的休闲土地经过调查和判决以后,得由保护国国库作为占用的对象,一般须由一名欧洲人通常是传教士作为其代表提出申请。登记土地必须按法规处理,习惯法不起作用。地籍制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但最重要的作用是借机侵占非洲人所有的土地,供殖民者使用。

  1907年9月20日殖民当局封锁多哥北部地区

  德国殖民者在占领多哥北部地区时,遇到了当地非洲人的激烈抵抗,因而对北部则实行封锁政策,禁止欧洲人进入,以避免与非洲人发生冲突,对南部实行直接统治。1907年9月20日德国殖民当局宣布对北部地区实行封锁。10月5日又下令索科德—巴萨里州和芒戈—延迪州为“封锁”区,未经总督批准,任何欧洲人不得进入,禁止商人和传教士在靠近非洲人的地方定居。由于德国各传教会坚决要求进入北部地区,1912年6月,德国殖民当局把索科德州向天主教传教会开放,延迪州向耶稣教传教会开放,但仍然禁止圣公会传教士在被认为已经伊斯兰教化的索科德的城市中心进行传教活动。

  1914年8月27日英法的第一次瓜分多哥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多哥是德国的殖民地。大战爆发后,英、法军队在多哥打败德国军队,占领多哥,开始了对多哥的瓜分。1914年8月27日,在阿塔克帕梅会议上,法军的马鲁瓦少校和英军的布赖恩特中校按照当时他们各自部队所占领的区域,对多哥进行了第一次瓜分,阿塔克帕梅当时未包括在内,后划归法国。由于法国人当时正忙于马恩河的战事,对瓜分无暇详加讨论。按照瓜分协议,英国人取得克路托州盛产可可的肥沃土地,包括霍城和克潘杜两个分州,以及首都洛美,亦即码头和三条铁路线的终点地区。划归法国的是芒戈、索科德、阿塔克帕梅和阿内乔等州,亦即物产贫乏、人口总数较多、当时交通运输十分不便的广大区域。

  1919年7月10日英法第二次瓜分多哥

  1919年7月10日英法两国签署《伦敦宣言》,规定了各自占领多哥的边界。法国接管了洛美州克路托的处于中央部分的分州和克特—克腊奇州的边远部分,连同耶盖在内的阿代勒的山区。而阿代勒的平原以及达迪阿西则划归英国。英国人仍保有可可生产区。英属多哥的经济价值(咖啡和可可)始终在法属地区的经济价值之上。英、法瓜分多哥的不平等格局是由当时英法的力量对比决定的。

  1920年8月11日公地制度建立

  法国占领多哥后,为抢夺非洲人的土地,建立了公地制度。根据1920年8月11日的法令,国家是无人使用和无主土地所有者;本地人未经共和国专员的批准,不得转让集体所有的土地。1922年法国殖民当局又对这一法令所规定的原则拟订了施行细则,规定公有土地分为三类:为法国国家利益而合法占有的土地;本地人进行耕种的、并在其上采集他们生存必需品和放养牲畜的乡村周围土地,本地人对这种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无人使用和无主的土地。

  1922年9月2日多哥1922年禁酒法令颁布

  法国委任统治当局于1922年9月2日发布命令,禁止各种性质的酒精以及掺有酒精的各种饮料进口、流通、出售和持有。早在1920年,多哥就已制定了地方性的禁酒法规,绝对禁止在阿塔克帕梅和芒戈等州出售酒精饮料和掺酒精或发酵剂的饮料。为了控制本地酿造的酒精,委任统治当局首先限制制造和运输用棕榈制作的各种饮料。1927年的法令又规定禁止棕榈酒的酿造、出售和流通。法国委任统治当局的禁酒法令主要是为了更多地剥削非洲人的劳动。

  1922年12月23日土地所有权法规颁布

  法国在废止德国法律制度的同时,于1922年12月23日宣布重新确定土地所有权归属,这意味着在德国统治时期合法取得的权利,即登记在地籍上的不动产所有人以及经过登记的其它实际权益的占有人,都可以利用临时条款保有他们的所有权。由于新制度手续太复杂,立界工作花费大,因此,法国1926年8月21日规定了一种比较适合当地情况的确认土地所有权的方式。新法规只适用于按照当地习惯法的标准而被占有的土地,只与非洲人有关。新制度手续简便,它包括一份登记申请书、一张简略的地图和就地进行公开勘查。

  新法令在1932年1月1日失效,1934年以后又重新实施。

  1933年1月洛美抗税运动

  多哥人民反抗殖民者的正义斗争。起因是殖民当局提高洛美市的捐税,群众对此不满,他们组织起来抗税。殖民当局逮捕了几位抗税运动的领导人,因而引起大规模的群众示威运动,总督被迫释放被捕的人。示威群众涌到监狱,迎接被释放的人。随后,愤怒的群众上街捣毁了一些殖民者的商店,占领了码头、邮电局和海关。最后殖民者进行武装镇压,以失败告终。

  1946年奥林匹欧建立多哥统一委员会

  当多哥像其它法国殖民地一样成立托管地议会时,多哥的温和民族主义者奥林匹欧组织了多哥统一委员会。多哥统一委员会原是法国专员组织的一个文化团体,旨在帮助统治当局对非洲知识分子施加影响。奥林匹欧提出该党的目标是把相互隔离的、散居在3个不同殖民地(英属多哥兰、法属多哥兰、黄金海岸)的埃维部落统一为一个单一的、独立的“埃维国”。法国殖民者感到埃维运动威协着他们的殖民统治,便停止支持多哥统一委员会。

  随着多哥以及西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具有温和的民族主义倾向的多哥统一委员会内部不断发生分裂,最终削弱了它的战斗力。但多哥统一委员会所倡导埃维运动却对多哥现代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为多哥民族解放运动培养了许多杰出的领导人。

  1946年6月9日全埃维会议成立

  多哥南部地区的埃维居民有40多万人,占多哥总人口的1/3以上。在德国人占领时期,埃维人就对分割他们传统地区的行为感到愤怒。1949年1月31日,黄金海岸埃维联合主义联合会总书记查普曼致电联合国,要求把整个埃维地区交给英国托管。随后,15个埃维团体,其中有些是法属多哥埃维人,向黄金海岸政府送交一份关于统一埃维地区的决议案。

  1946年6月9日,查普曼在阿克拉召集埃维集团的若干成员及联合会的成员开会,同时组织了代表两个多哥和黄金海岸的埃维人的“全埃维会议”,旨在“设立一个机构,负责协调和领导埃维人的行动,为埃维地区统一于一个政府之下而努力”。查普曼被选为“全埃维会议”总书记。该组织出版《埃维快报》,成立了三个机构:埃维中央委员会、埃维工作委员会的埃维总基金会。该组织发起了请愿运动。1947年4月1日,第一份请愿书要求举行全民投票选择单一的政府,以实现埃维地区的统一。另一份请愿书则明确要求把埃维地区的单一政府委托给英国。附在上述文件中的英属地区酋长请愿书,均要求把法属多哥并入英属多哥和黄金海岸。这实际上反映了英国企图收回帕利梅富饶的可可地区和洛美的设备,即港口以及首都的意图。

  但当主张埃维人统一的多哥统一委员会在选举中获胜、埃维问题被提到国际会议上讨论时,英法之间又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恢复协商,并在1947年提出向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共同的备忘录。备忘录建议设立多哥事务常设咨询委员会,由两个多哥的政府代表共同担任主席;该委员会可包括两个托管地区的人民代表,并有一个由两国政府委派的常设秘书处。

  联合国托管理事会深受领地议会主席奥匹欧演说(1947年12月)的影响而作出了有利于全埃维会议的决议,它承认埃维运动是正当的,建议“考虑采取措施以满足埃维人民在请愿书中提出的愿望,派出代表团就地调查埃维问题。

  但黄金海岸和法属多哥政府发表的共同声明却认为:埃维地区太小,不可能建立一个可以合理发展的国家;两个多哥的埃维人只是少数,不可能为满足居民中的少数人而改变两个多哥的政治法规。

  咨询会议失败后,1952年又建立了多哥事务混合委员会,但混合会议中主张维持现状的意见占了上风。

  随着黄金海岸和多哥走向自治,在公民投票的基础上,英属多哥并入黄金海岸,法属多哥成为自治共和国。埃维问题随之不了了之。

  1946年12月13日法国对多哥实行托管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金山宪章》建立了国际托管制。根据宪章第19条,法英缔结了一项协议,法国对多哥实行托管。该协议于1946年12月13日经联合国大会批准。

  托管制与战前的委任统治制有明显的区别,托管明确规定了政治目标:考虑到多哥的特殊情况和有关居民自由表示出来的愿望,帮助他们逐步具备管理自己的能力。

  托管协议规定法国有义务鼓励扩大有代表性的民主机构,并在时机成熟时进行协商,以使人民能够对他们的政治制度自由地发表意见。法国有责任在下列问题上向多哥的地区代表大会征求同意:基本的公共工程和有关机构的组织;专卖、公益机构或混合经济组织的创设;多哥同邻近地区建立海关、税收或行政上的同盟或联盟,并在多哥和这些地区设立共同办事机构。

  有关多哥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法国拥有和委任统治时相同的权力。托管的行政监督首先由托管理事会负责。联合国大会和托管理事会审查托管国呈送的报告,并审查托管国对托管理事会提出的问题所作出的回答。

  1951年9月“朱万多”成立

  1951年9月,成立了一个名叫“朱万多”的青年组织。这个组织是多哥统一委员会的左翼,其政治纲领和实际上代表埃维人利益的多哥统一委员会有明显的差别。“朱万多”拒绝部落政策,认为埃维运动的目标是陈旧过时的愿望,它要争取国家的独立,而不是统一埃维部落。

  当多哥统一委员会以1951年举行的法国国民议会重选议员和1952年举行的托管地议会选举中,接连落后于“多哥进步党”和“北方酋长与人民联盟党”之后,“朱万多”内部的两翼也已经形成。好战的、激进的一派由埃德松领导,温和的右翼由桑托斯领导。

  1958年,奥林匹欧的多哥统一委员会在大选中获胜,奥林匹欧出任总理,组织政府。他掌权后,态度发生变化,从批评法国政府到同法国合作,不再认为宣布独立是很紧迫的任务。“朱万多”的年轻领导人开始起来反对奥林匹欧的机会主义政策,责备奥林匹欧不把精力放在为党和国家制定一个政治行动纲领,不同正在开展的非洲统一运动取得联系等。“朱万多”呼吁政府尽一切努力来建立全体多哥人的战斗团结。

  由于奥林匹欧没有响应这个呼吁,“朱万多”不久发生公开分裂,其领导人之一桑托斯从政府中辞职,不久,奥林匹欧宣布他的党和“朱万多”断绝关系,“朱万多”本身也发生分裂,力量受到削弱。

  1952年奥林匹欧组建“多哥人民运动”

  1952年,奥林匹欧组建多哥的第三个政党“多哥人民运动”。另外两个党是多哥统一委员会和多哥进步党。

  奥林匹欧于1902年生于多哥首都洛美市,埃维族人,天主教徒。父亲原籍巴西。本人系大资本家兼大种植园主。1922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获商学士学位。1926年归国后在英资的尤尼莱佛集团非洲联合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分公司的副总经理和总经理职务。1941年参与创建多哥统一委员会,任主席。1942年因有“亲戴高乐和亲共”嫌疑,被维希政府软禁于达荷美(今贝宁)的朱古。二战后回到多哥,1946年当选为第一任多哥领地议会主席。1958年4月在举行的选举中,多哥统一委员会取得多数席位,他出任总理。1959年1月任洛美市市长。1960年4月多哥独立,1961年4月当选总统,1963年1月在军事政变中被刺身亡。

  1956年8月30日多哥成为自治共和国

  在英国同意黄金海岸自治后,法国考虑到黄金海岸和西非英镑区所保持的优势地位的影响,感到让多哥仅仅享有法国海外属地的地位是困难的,于是加快了多哥走向自治的准备工作。1956年8月30日,多哥宣布为自治共和国。9月10日,格鲁尼茨基被授权担任内阁总理,9月18日,他向立法会议推荐了第一届政府成员。立法会议通过新共和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多哥人》。9月21日,法国海外部长宣布多哥自治共和国正式成立。

  多哥自治共和国与法国关系密切,是法兰西共同体的成员国,外交、国防由法国代管,立法和行政权力归多哥。1960年4月27日,多哥取得独立,从法国手中收回了国家主权,但仍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

  1963年1月13日多哥军事政变

  1963年1月13日,多哥发生军事政变,以埃亚德马和博佐莱为首的前法国士兵围攻总统府,击毙了总统奥林匹欧,建立了以格鲁尼茨基为首的新政府。

  这次政变的原因:一是奥林匹欧代表南方少数部族的利益,推行歧视北方各部族的政策;二是奥林匹欧政府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冻结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对可产品课以重税;三是奥林匹欧实行集权统治,禁止执政党以外的任何政党活动,禁止洛美大主教出版书籍,剥夺北方、南方酋长们的权力,这些做法引起人民和各反对党派的强烈不满,削弱了奥林匹欧政府的社会基础。但是,政变的直接原因是奥林匹欧对多哥前法国士兵的态度激怒了这些退伍兵,使他们起来反对现政府。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后遣散了它的非洲人部队,有几百名多哥雇拥兵回到了多哥。这批人回国后没有工作,曾派代表去见奥林匹欧,要求扩充多哥的只有250人的军队,以便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奥林匹欧虽答应扩充军队,却不打算使用这些前法国士兵,这引起了退伍士兵的愤怒,于是在埃亚德马等人的组织下,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奥林匹欧政权。政变是多哥部族矛盾和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

  1967年1月13日埃亚德马上台执政

  1967年1月13日,多哥武装部队参谋长埃亚德马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格鲁尼茨基政府,接管国家权力。

  埃亚德马1936年生于多哥北部拉马卡拉市郊皮亚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属卡布列族。曾就读于家乡的教会学校,1953年加入法国军队,先后在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尼日尔、法国和贝宁等地服役。1962年9月返回多哥。1963年参加推翻奥林匹欧政权的军事政变,1965年任军队参谋长。1969年11月创建多哥人民联盟,任主席,1972年1月当选总统,连任至今。

  埃亚德马对内强调国家统一、国内和平和民族团结。在执政期间,埃亚德马十分重视酋长的作用,实行了一条团结酋长、实现民族和解的新政策。他把传统的尊长制同现政权的统治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基层的乡、村,实行酋长与行政机构合二为一。各部族酋长制下的传统仪式、节日、宗教活动等均予保留并加以扶植,他认为这是多哥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埃亚德马十分重视民族经济的发展。1974年他把外资控制的磷酸盐矿收归国有。在他的倡议下,多哥开展了“绿色革命”,并在80年代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80年代以来,在他的领导下,多哥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建议,实行经济结构调整,整顿国营企业,关闭长期亏损的国营企业,把一些企业出售或租给外国公司;重视农业发展;紧缩开支,努力实现收支平衡。经过几年的努力,多哥的经济增长较快,财政状况也明显好转。

  埃亚德马总统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国际活动家。1980年4月他冒险亲赴战火纷飞的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在哈布雷和古库尼之间进行调解。1988年根据乍得、利比亚要求和解的意愿,埃亚德马派遣特使居中穿梭调解,终于促使乍、利双方于10月3日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埃亚德马由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他还调解了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的矛盾,使双方重归于好。

  埃亚德马总统由于调解了多起非洲国家之间的军事对峙、领土争端、边界纠纷以及种种纠葛和误会,为非洲和平与安宁做出了贡献,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与尊敬。自1980年以来,他选后荣获七次国际和平奖,被誉为和平使者。

  1969年11月30日多哥人民联盟成立

  1969年8月,埃亚德马总统宣布要成立“一个广泛的运动,使全体多哥人民聚集在一个民族熔炉中”。同年11月30日多哥人民联盟正式成立,埃亚德马任主席,埃德姆·科乔任总书记。1971年11月,联盟召开一大,通过了纲领和章程。章程规定,凡遵守和执行联盟纲领和章程,参加基层支部活动的多哥成年公民均可加入联盟。90%以上的多哥成年人加入了联盟。联盟纲领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发展经济。其基本主张是:反对地方主义和部族主义;军队参与国家各级政权;国家领导经济建设,发展国营经济,但不实行全部国有化,鼓励发展私营企业;发展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字,奉行现实主义的对外政策,走国际合作与和平的道路,使多哥成为对话和国际协商的场所。

  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是制定和指导联盟活动方针的机构。政治局是联盟的领导机构,位于政府之上,领导和监督全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政治局委员由主席指定,中央委员由主席推荐,全国代表大会由选举产生,联盟的口号是“统一—和平—团结”。联盟的机关报是《新征途》。

  1974年1月24日萨拉卡瓦飞机事件

  磷酸盐是多哥第一位的大宗出口物资,控制了磷酸盐公司,就基本控制了多哥的外汇收入。1960年多哥独立时,磷酸盐公司虽然名义上收归国有,但多哥政府只占1%的股份。1967年,在埃亚德马总统执政后,多哥政府强烈要求增加多哥的股份,每年争一次,多哥的股份就增加一点。1974年当多哥的股份增加到50%时,发生了萨拉卡瓦飞机事件。1月24日,埃亚德马总统乘专机去北方的卡拉视察,座机突然在萨拉卡瓦上空爆炸,但埃亚德马总统幸免于难。埃亚德马回到首都洛美后,下令将磷酸盐矿全部收回国有。

  1974年2月2日“经济解放日”

  多哥盛产质量好的磷酸盐,已探明的储量为一亿六千万吨,居世界第七位。但长期以来,磷酸盐矿一直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为增加经济收入并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多哥政府在1974年2月2日把原来由外资控制的磷酸盐公司收归国有,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大大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多哥政府决定把每年的2月2日定为“经济解放日”。

  现在,磷酸盐在多哥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地位,年产量达到40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苏联和摩洛哥。

  1977年多哥推行“绿色革命”

  在埃亚德马总统的倡导下,多哥政府在1977年发起声势浩大的“绿色革命”,优先发展农业生产,并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头项任务,决心在五年内实现粮食自给。

  为确保“绿色革命”的成功,政府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增加农业投资,鼓励农民垦荒,扩大播种面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兴修水利,严禁烧荒,防止水土流失,提倡和推广畜耕,选用良种,向农民提供化肥和农药等等,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经过几年的努力,1981年至1984年粮食产量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终于在1984年做到粮食自给,并有少量余粮出口支援邻国。1985年、1986年粮食生产仍然取得好成绩。

  多哥政府在连续三年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实现粮食稳定、持久地自足、改善人民食品结构和增加粮食出口的新战略。

  1982年,多哥政府宣布“绿色革命”的第二阶段重点是发展畜牧业,实现肉类自给。

  1982年11月26日多哥经济危机

  多哥人民联盟中央委员会在1982年11月26日举行会议并公布决议:为克服世界经济危机给多哥造成的困难,多哥将继续执行稳定国家行政开支的政策,整顿企业和增设民族团结税。

  近年来,多哥的主要出口产品磷酸盐滞销,可可和咖啡的国际市场价格猛跌,使多哥的财政收入蒙受重大损失。为克服困难,多哥政府决定:凡在国家和私营部门工作的人员应交纳本人工资的5%作为民族团结税。自由职业者也要交纳民族团结税。同时加强对准国营部门的管理,根据需要把准国营部门中的企业改为私营企业,并关闭亏损企业。把新的投资集中使用于生产效益最高的部门,继续开展重视农业的宣传运动,以支持粮食自给和出口的政策。

  1982年12月6日多哥解散亏损国营企业

  为了发展民族经济,独立后的多哥建立了一批国营企业。但长期以来,由于“吃大锅饭”企业管理水平低下,这些企业亏损严重,每年国家要用大量财政开支进行补贴。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多哥人民联盟第6次全国会议在1982年12月6日决定将一批国营企业解散或转为私营。会议决定解散的企业有: 多哥水果公司。多哥盐业公司、城郊运输公司、全国中小型企业促进中心、多哥机械设备开发公司和贝宁公司。多哥公路运输公司将转为私营。会议还决定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多哥人民联盟作出的有关振兴国营企业的财政状况的决议。

  多哥对国营企业实行调整改革,重视私营经济的发展,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这种转变对多哥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推荐访问:二十世纪大海战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