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历史概括】二十世纪南非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南非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图库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图库 > 【南非历史概括】二十世纪南非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手机阅读

  【南非历史概括


  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南端,国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它是非洲大陆和世界上唯一由白人少数对黑人多数实行种族主义统治的国家。

南非国旗
南非国旗

  早在一千多年前,霍屯督人,布须曼人和班图人相继在这里定居。1652年,荷兰人侵入,建立开普殖民地。1795年英国人侵入,1806年夺占开普殖民地。荷裔布尔人被迫内迁,并于1852、1854年先后建立奥兰治和德兰士瓦两个共和国。以后争夺加剧,英布矛盾不断激化,1880-1881年、1899-1902年先后两次爆发大规模战争。最后,布尔人失败,英国人吞并了布尔人的两个共和国。1910年5月,英国将南非各殖民地合并成南非联邦,作为英国的自治领土。1961年5月,南非当局宣布成立南非共和国,退出英联邦。

  中文名称:南非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简 称:南非

  所属洲:非洲

  首 都:茨瓦内,开普敦,布隆方丹

  主要城市:约翰内斯堡,德班,伊丽莎白港等

  国庆日:1961年5月31日

  国 歌:《上帝保佑非洲》《南非的呐喊》

  国家代码:RSA

  官方语言:英语、阿非利堪斯语等11种

  货 币:兰特

  时 区:UTC+2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雅各布·祖马,副总统:卡莱马·莫特兰蒂

  人口数量:5591万(2016年)

  人口密度:46.1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祖鲁人、科萨人、阿非利卡人、英裔非洲人

  主要宗教:基督新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1219090平方公里

  GDP总计:2948.41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5274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27

  国际域名缩写:.za

  道路通行:靠左驾驶

  地理方位:南纬22度至35度东经17度33度之间

  人类发展指数:0.629(2012年)

  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

  中央银行:南非共和国储备银行

  政府代码:ZAF

  国 花:帝王花

  注 音:ㄋㄢˊ ㄈㄟ

  官 网:http://www.gov.za/

  1910年以来,南非当局先后颁布了350多项种族主义法律法令。非洲人和有色人的反抗斗争以及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制裁日益加强。70年代以来,南非当局被迫进行“改革”,对一些显然不合时宜的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做法加以变更。德克勒克总统1989年8月上台以来加快了“改革”步伐,继解除政治禁令、释放曼德拉之后,又相继废除和删改了200多项种族主义法律法令,同时与非洲人解放组织进行谈判,推进了南非的民主化进程。

南非首都
南非首都

  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度,在世界上属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2300美元。1990年,南非总人口约3900万。其中,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洲人分别约占77%、12%、8%、3%。黑人主要部族有祖鲁、哲豪萨、斯威士、茨威纳、苏陀、聪加、文达、恩达贝莱等。白人主要为荷裔阿非里卡人(约占65%)和英裔白人(约占35%)。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阿非里卡语。白人、有色人的大多数和黑人的60%信仰基督教;亚洲人的60%信仰印度教、20%信仰伊斯兰教;部分黑人信仰原始宗教。

  【二十世纪南非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02年《韦雷尼京和约》签署

  1899-1902年,英国殖民者与荷兰殖民者后裔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而爆发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布尔人伤亡惨重,最后因寡不敌众而放下武器,与英国人在韦雷尼京签订了《和约》。主要内容为:两个布尔人共和国变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同意尽快让布尔人自治;保存布尔人根据荷兰语而发展起来的阿非里卡语,规定其为第二种官方语言;英国赔偿300万英镑,并贷款100万英镑供布尔人重建家园和农场。《韦雷尼京和约》是英布殖民者相互妥协的产物。它的签订标志着英布殖民者在南非由争夺转向合作,从而揭开了他们共同统治、剥削和压迫南非非洲人的历史序幕。

  1904年第一批契约华工到达南非

  19世纪末,南非的采矿业迅速发展,采矿业尤其是金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由于矿工工资低微、工作繁重而艰辛、安全系数小,土著非洲人越来越不愿应招。英布战争结束后初期,矿工尤其是金矿工人大量走散,60%的金矿难于复工;而英国垄断资本家却急于利用英国开始直接统治德兰士瓦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德兰士瓦的金矿业,故而,劳动力问题更加紧迫。在此情况下,德兰士瓦殖民当局一面就近从莫桑比克招募契约劳工,一面派人到中国招募契约华工。1903年,德兰士瓦当局就招募华工专门制定《输入劳工法》,规定契约期限为3年,可以续约,期满后遣返。190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德兰士瓦殖民当局提交的招募华工的议案,随即与清政府交涉,迫使其协助招募华工。招募工作进展很快,但主要在广东、河北和山东省进行。1904年6月第一批契约华工即已到达南非,当年入境华工总计9668人。到1907年1月,在南非的契约华工数目达到高峰,为53846人。华工的到达,使德兰士瓦各金矿度过了劳动力不足的严重危机,从而带动金矿和整个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白人矿主的欺压和金矿卫生、安全条件较差,华工在南非的生活、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因此,华工到达南非后不久便自发地进行斗争,以致发生了一系列华人矿工怠工、破坏、袭击看守和警察、打死工头的反抗事件。1907年6月,德兰士瓦当局被迫宣布停止“输入”华工。其后,契约期满的华工陆续被遣返。到1910年,在南非的契约华工基本上全部回国。

  1906年祖鲁人起义失败

  英布战争结束后,布尔人统治阶级和英国统治阶级开始联合奴役南非非洲人。非洲人不仅被剥夺了公民权,而且承担了繁重的捐税负担,不满情绪日益高涨。1906年,纳塔尔政府规定,凡不纳茅屋税的成年非洲人男子每年必须交一英镑的人头税,从而引起祖鲁人的反抗。两名白人警察在反抗中被祖鲁人打死。殖民当局处死了12名参与这一事件的祖鲁人,结果激起祖鲁人全族的抗税斗争。斗争在北部地区爆发,后波及到图格拉河南部,几乎囊括了整个纳塔尔省。斗争从拒绝交纳人头税发展到暴力反抗,参加斗争的祖鲁人自发地拿起武器抗击殖民当局的军警。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严密的组织计划,起义很快被镇压。英国殖民政府调集5000人的军队,残杀了5000多名祖鲁人,逮捕了3000人。这是祖鲁人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抗。

  1906年甘地发动第一次不合作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非印度人反抗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斗争由自发转入自为,出现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局面。著名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甘地于1893年到达南非后不久即以律师身份从事政治活动,领导印度人的反抗斗争。1894年4月,甘地领导组成了南非印度人的第一个政治团体—纳塔尔印度人大会。这期间,他的非暴力思想逐步形成。1906年,甘地在德兰士瓦领导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德兰士瓦政府把通行证制度强加于印度人身上。印度人为抗议强迫登记而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示威游行,有许多印度人被捕。此后,甘地曾率印度人代表团到伦敦请愿,期望英国政府让步,但未能见效。回到南非后,又多次发动印度人有组织地拒绝服从其他种族歧视法律,但不采取暴力。甘地在南非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未能为印度人争得人权与自由,但它却对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所采取的消极抵抗策略和非暴力斗争形式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为非洲人组织所仿效。

  1910年5月31日南非联邦成立

  英布战争结束后,出于剥削和压迫南非非洲人的共同需要,英布统治者携手合作。英布在南非的各殖民地当局多次召开会议,谈判组成统一的殖民政府问题。1908年,开普殖民地、纳塔尔、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共和国联合召开了没有非洲人参加的国民会议,最终拟定了南非统一宪法草案,1909年经英国议会通过予以公布,称《南非联邦法案》。根据这部宪法,南非联邦于1910年5月31日宣告成立。南非联邦隶属于英帝国,由英国任命总督,联邦有自已的内阁和两院制议会,内政自主,但没有外交权。联邦的三个权力机构分设三处:行政权在比勒陀利亚、立法权在开普敦、司法权在布隆方丹。原开普、纳塔尔、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四块殖民地改组为联邦的四个省政府。在第一届联邦政府中,路易·博塔任总理,史未资将军身兼矿业、内务和国防三部部长,他们都是布尔人。同时,布尔人的南非党在议会的119个席位中占了66个,而英国人的联邦党仅占37个。布尔人在两个共和国灭亡后重新执掌了南非的统治权。

  南非联邦的成立是英布战争的必然结果,它使英布殖民主义者从争夺、火并走向妥协、联合,进而融为一体,巩固和加强了殖民主义政权,从而为英布殖民主义者对南非非洲人实行全面的种族主义统治创造了条件。

  1912年1月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成立

  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即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是南非第一个非洲人政治组织,现已成为南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非洲人的解放组织。

  20世纪初,南非非洲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确立起白人对非洲人实行压迫和奴役的法律制度,激起非洲人的愤怒。一批进步的非洲人知识分子于1912年1月在布隆方丹举行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决定成立经常性政治组织,在各省设立分会。1923年改名为非洲人国民大会。大会成立时选举约翰·杜贝为主席,所罗门·普拉戚耶为总书记。大会通过了具有鲜明民族主义意识的纲领,号召全体非洲人团结一致进行非暴力的合法斗争,宣布其斗争目标为“联合非洲各部族”,“保护土著居民利益”,直到消除种族歧视,取得自由与权利乃至参加议会。大会成立初期受各部落酋长影响较大,因而一直对英帝国政府及其在南非的殖民当局怀有幻想,斗争方式长期限于温和的请愿、上诉等。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非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超出合法斗争界限,出现罢工、抗税等激烈斗争,以曼德拉、西苏鲁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政治家也在这时加入非国大,促使它把广泛发动群众,实现非洲人“民族自决”纳入其政治纲领,从而将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1960年4月,非国大被南非当局宣布为非法后转入地下斗争,随即授命曼德拉领导组建起自已的武装力量—“民族之矛”,并于1961年12月16日发起武装斗争,从而宣告了非洲人有组织的暴力反抗的开始。此后,非国大在加强游击战争的同时,积极而广泛地联络在各条战线上坚持斗争的各阶层群众和上层进步人士,推动非洲人解放斗争不断高涨,并逐步形成各阶层、各群众团体联合斗争的新局面。非国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曼德拉、西苏鲁等一批领导人在武装斗争开始后即遭逮捕并被判处终身监禁,曼德拉直到1990年2月南非当局解除对非国大等组织的禁令后才获释出狱。目前,南非国内已形成以非国大为中心的爱国统一阵线。以非国大为首的非洲人各解放组织对废除种族主义制度、推进南非国内的民主化建设的进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12年白人工人运动兴起

  南非联邦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白人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在种族主义制度下,他们的就业条件和工资水平虽远远优于非洲人,但与白人上层相差仍很悬殊,生活贫苦。其中,物价高涨尤其令白人工人极为不满。1912-1914年,各地白人工人多次举行大罢工。1915年1月,为抗议铁路工会开除60名白人积极分子,白人铁路工人举行罢工。1915年3月15日开始总罢工。所有的矿场和工业最发达地区的生产、生活几乎全部瘫痪、给南非当局和白人业主以沉重打击。政府派军前往镇压。罢工工人曾试图进行街垒战,但在大炮和机枪的威胁下,最终屈服了。参加罢工的许多工会领导人被捕,10名罢工领袖被秘密押往英国。

  由于种族偏见,早期白人工人与非洲人工人之间不可能共同行动、相互支持,相反,白人工人存在着严重的特权思想、往往与白人业主沆瀣一气,歧视排挤非洲人工人。这也是早期工人运动发展慢、影响弱,并往往流产于萌芽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1912-1915年的白人工人大罢工,标志着白人工人运动的兴起。它表明,南非白人内部开始分化,南非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由种族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

  1913年《土著土地法》颁布

  1913年,南非联邦政府颁布《土著土地法》,从法律上确认了白人殖民者在历史上建立起来的土著保留地制度。

  南非联邦成立时,土地大部分为白人占领。非洲人拥有的土地仅占全部土地的8.84%,其中,80%的土地为分散在各省白人土地之中的“土著保留地”,占全部土地面积的7.13%。当时,除奥兰治省外,其他地区的非洲人均可自由购置土地。1913年土著土地法则规定,非洲人不得再在保留地以外购置或租用土地,以免其农庄和白人的农场混在一起,并保障雇佣劳动力来源;在白人农场租地的非洲人佃农,在租约期满后不得再以分成制租用土地,只能与白人订立契约而成为劳役佃农,否则必须离开白人农场。非洲人劳役佃农的契约期限一般为90天,他们以服劳役为代价从白人地主手中所得的报酬仅是几亩土地的使用权和短暂的放牧权,许多人劳役期满后为生计所迫仍然留在白人农场。从此,非洲人不仅被剥夺了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利,而且失去了迁徒的自由,成为被困着在白人农场上的廉价雇佣劳动力。

  《土著土地法》的颁布,确认了白人殖民者侵占非洲人土地的既成事实,便利了白人地主榨取非洲人劳动力,是南非白人统治者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重要步骤。

  1914年1月南非国民党成立

  1914年1月,激进的阿非里卡人政治家、将军詹姆士·赫尔佐格在布隆方丹创建了纯阿非里卡人的政党—国民党。1915-1924年成为南非联邦议会中的反对党。1924年6月第一次在大选中获得多数,同工党组成联合政府。1933年,同英裔白人政党南非党结成联盟在大选中一举获胜,获得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1934年12月,与南非党合并成统一党执政,赫尔佐格任总理,南非党领袖史末资任副总理。国民党内部的强硬派对此极为不满。以丹尼尔·马兰为首的一批人反对合并,退出国民党,另组“纯粹”国民党。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赫尔佐格主张中立,史末资主张参战,导致赫尔佐格辞职,史末资继任总理,赫尔佐格加入马兰的国民党。1948年,国民党在大选中获胜开始单独执政,直到现在。

  国民党的支持者是荷裔阿非里卡人。它一贯宣扬白人至上、维护白人种族特权和及其血统纯洁性的种族主义思想。它在1914年的成立宣言中即声称:“我们对待土著人之态度的基本原则,是上帝选民思想中的白人特权意识和对任何混淆种族界限企图的坚决反对”。故成立伊始,即主张在南非全境实行双重教育制度,强制使用两种语言。1924年参政后不久,即成功地使阿非里卡语与英语并列而为南非的官方语言。1948年成为执政党后,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法令,使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系统化、制度化,并推行“黑人家园”政策,强化了种族主义制度。1961年,南非改联邦为共和国后,国民党内部“顽固派”和“开明派”的斗争日趋激烈。1969年,以艾伯特·赫尔佐格为首的顽固派势力退出,另组建国民党。70年代以来,迫于国内外压力,国民党政府对种族主义政策进行了部分枝节性“调整”,引起保守势力的不满。1982年,艾德里斯·特鲁尼赫被开除出国民党后组建南非保守党。

  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联合委员会,下设省级代表大会、省委员会、区委员会及支部。现任党主席为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

  1914年9月阿非里卡人暴动

  1914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南非当局按英国殖民政府授意占领原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同年9月,在参加过英布战争的布尔人将军的领导下,约1万名阿非里卡人(由布尔人发展而来,另包括少数被同化了的法、德移民的后裔)举行武装暴动,反对南非当局占领西南非洲,以图恢复布尔人共和国。他们大多数是贫苦的阿非里卡人,其反抗斗争得到激进的阿非里卡人政治家、内阁成员赫尔佐格的幕后支持。暴动发生后,总理博塔和国防部长史末资立即派遣由阿非里卡人将领率领的军队前往镇压。暴动很快失败。其领导人约拜·福莱被捕后遭处决,但在阿非里卡人群众中被尊为烈士。博塔和史末资从此则被阿非里卡人视为叛徒而声名狼籍。

  1917年南非英美公司成立

  1917年,德国人后裔、南非钻石矿业巨头埃涅斯特·奥本海默创立金矿企业垄断组织—南非英美公司。公司成立时,几乎控制了兰德地区的黄金生产。以后,它以钻石业的雄厚资本作后盾,进一步向南非其他地区的金矿业扩展;在它的主持下,远西兰德、奥兰治各省区的金矿业纷纷发展起来。自50年代开始,该公司的势力不断向其他矿业渗透,先后控制铀、铂各矿的生产。到1980年,该公司已发展成为矿业领域跨行业的最大的垄断组织,控制了南非黄金生产的37%。如今,它的经营范围除矿业生产外,还有金融、保险等行业,年盈利额数亿美元。奥本海默家族因此成为南非最富有的家族,拥有资产近10亿美元。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该家族和英美公司的成员得以施展自已的政治抱负,许多人加入了南非进步党,在政府中担任要职。80年代以来,英美公司对海外投资不断增加,为南非政府改善对外关系、谋取外交上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8年9月“西班牙流感”袭击南非

  1918-1919年间,一场严重的流感病由西班牙逐渐向全世界传染,致死人口达200万。1918年9月,流感袭击南非。金伯束、特兰斯凯、西斯凯地区非洲人的病情尤为严重。据官方统计,南非在这次流感中死亡的人口多达139471人,其中白人11726名。后经有关方面研究考证,死亡人数实际上远远超过官方的统计数,仅非洲人死亡人口即在25万左右。这是现代南非史上第一次最大的自然灾害。

  1919年1月工商业工人联合会成立

  1919年1月,劳工领袖、马拉维出生的克雷门·卡达莱(1896-1951)领导组建工商业工人联合会。起初,参加联合会的主要是非洲人码头工人,后来,随着组织的发展,大批其他行业的非洲人工人及学生纷纷加入,联合会逐步成为具有政治色彩的广泛的工人组织。到1927年,其成员已遍布南非全境,人数达10万。20年代初,联合会的活动主要在城市地区,20年代中期逐步扩展到农村,非洲人农业工人在其成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联合会的斗争目标,一开始是要求增加工资,但收效不大。20年代末期,由于外有雇主和政府的限制,内有领导层的意见分歧和组织建设的不健全,联合会逐渐分裂。1930年,联合会在东伦敦组织了一次大罢工。罢工失败后,卡达莱被捕入狱,联合会亦被南非当局取缔,其后,仅有几个分支机构仍在活动。作为南非第一个全国性的非洲人工人组织,联合会在组织非洲人工人、争取经济权利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1年7月南非共产党诞生

  1909年,南非白人工人建立了自已的政党—南非工党。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工党发生分裂,反战的左翼分子脱党,于1915年9月另组南非国际社会主义联盟。其成员成份复杂,有费边主义者、工团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也有少数马克思主义者和亲马克思主义的人士。与其母体不同的是,联盟主张南非各种族工人团结一致,联合斗争。1921年7月,联盟和另外几个左翼组织合并,组成南非共产党,原联盟领导人威廉·亨利·安德鲁斯当选为第一任总书记。起初,南非共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保持着密切联系。不久,由于受部分主张将激进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融合在一起的党员的影响,南非共内部即出现了右倾思想,共产国际的指示在南非共当中无法得到执行。以后,随着大批非洲人被吸收入党,南非共才重新回到以工人阶级利益为己任、反对种族主义的正确轨道。1950年,南非当局颁布《镇压共产主义条例》,南非共沦为非法而被迫转入地下,组织发展极其缓慢。许多南非共产党员不得不转而加入非国大和其他政治组织开展活动。南非共领导人大多流亡国外。留在国内的南非共党员,在非国大领导的反种族主义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2月,南非共与非国大等组织一起被宣布为合法,从此,它又积极投身到南非国内的民主化建设事业中,成为南非国内民主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任主席乔·斯洛沃,他还是非国大执委会委员。

  1922年3月兰德起义

  1921年底,兰德地区的黄金生产出现危机,在35家金矿中,有15家金矿利润大减或亏损。矿业协会被迫宣布削减白人矿工工资并禁止非洲人矿工从事半技术性工作。白人矿工强烈不满,于1922年1月在白人矿业联合会的领导下举行抗议罢工。阿非里卡人矿工自动组成“突击队”,强制白人工人参加罢工并维持罢工秩序。1922年3月初,罢工的白人工人实际上控制了东兰德地区。当史末资政府派军前往镇压时,罢工工人拿起武器进行街垒战,最终归于失败。153人在街垒战中丧生,其中军人和警察72人。罢工领导人被捕,4人被处决。事后,矿业协会立即将削减白人矿工工资的决定付诸实施,并以低工资雇佣非洲人工人代替白人工人从事半技术性工作。白人工人通过阿非里卡人政党以拒绝支持史末资政府作为报复,从而导致史末资在1924年大选中失败。

  兰德起义是南非现代史上第一次白人工人起义。它的爆发表明,白人种族内部分化之势不可逆转;白人工人阶级日益觉悟起来,其与白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1926年“文明劳工”制度形成

  1924年,主要代表布尔人大资产阶级和大农场主利益的国民党在南非执政,颁布了一系列在劳动就业上歧视非洲人的法律法令,从而确立起所谓“文明劳工”制度。

  “文明劳工”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是: 1924年的《工业调解法》、1925年的《工资法》、《工矿法修正案》。根据这些法规,劳动被划分为“文明劳动”和“不文明劳动”。“文明劳动”即“生活相当于欧洲人水平的人所从事的劳动”;“不文明劳动”即“生活只相当于野蛮人或原始人水平的人所从事的劳动”,这些法规规定非洲人只能从事“不文明劳动”。而不能从事需要经过训练的技术性工作。法规禁止将火车司机、矿业技术人员的准任证发放给非洲人,并命令政府机关及一切私营企业,把非洲人从技术工作岗位上调走,而以白种工人替代。显然,“文明劳工”制度实质上就是对非洲人的就业歧视制度,它剥夺了非洲人选择职业的自由与权利。从此非洲人绝大部分被驱入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微的部门,完全丧失了从事技术劳动的机会。

  1939年9月4日南非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4日,南非议会通过参战决议。亲希特勒的赫尔佐格派辞职,亲英的史末资组成战时内阁,宣布站在英国方面参加大战。随即召集约35万人的军队开赴前线。其中非洲人军人约7万,他们被安排担任司机、厨师,从事挖掘战壕、修筑道路等勤务。参战的南非军队,2/3的人在埃塞俄比亚作战,后调往北非,死伤惨重。另有1/3的人曾被派往西西里岛与意大利军队作战。此外,南非军队还协同法军参加了占领马达加斯加岛的战争。战争期间,由于德军、日军曾节节胜利,加上国内法西斯分子活动猖獗,南非国民党在议会中坚持退出战争。后随着同盟国军事反攻的胜利,战争形势的改观,南非政府得以坚持参战直到大战结束。

  南非参加大战,使广大非洲人得到了解世界的机会,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觉悟,受到了锻炼,为战后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将南非的生产与战争需要联系起来,带动了制造业、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南非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1948年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开始形成

  南非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由白人少数对黑人多数实行种族主义统治的国家。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是在殖民时代形成的,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以来又不断发展,并且由于一系列种族主义的法律、法令的颁布得以法律化、制度化。其间,1948年代表阿非里卡人贵族利益的国民党上台后,公然全面地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并通过颁布一系列的种族隔离法,建立起系统的种族隔离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一、根据1950年的《人口登记法》、1951年的《集团住区法》(又称《种族隔离法》)、1957年的《特定住区法》而确定的种族分区居住制度。它把南非全国居民按肤色分为白种人、有色人和非洲人集团,规定各集团分区居住。非洲人未经许可,不得在城市的白人居住区占非土地、房屋等,即使在城市充当劳工的非洲人,也只能集中居住在由政府临时在城市郊区划出的棚户区内,其他非洲人都被赶到土地贫瘠、面积狭小的“保留地内”。结果,占南非人口70%以上的非洲人只拥有全国面积12.6%的土地,而占南非人口不到20%的白人却拥有全国面积87.6%的土地。另外,白人与有色人、非洲人的通婚也受到严格禁止,在教育、交通设施与公共场所的利用方面都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

  二、1952年颁布《通行证法》,确立了通行证制度。它规定,凡年满16岁的非白人必须随身携带由南非当局或白人雇主签发的各种通行证件,有身份证、居住证、迁移证、旅行证等等,多达六十几种。如证件不全,被检查者就要遭当局逮捕或罚款,或被送往矿山和农场从事强迫劳动。

  三、1950年颁布《镇压共产主义条例》、1962年颁布《普遍法修正案》(又称《反破坏法案》),强化法西斯专政。《条例》规定,禁止共产党人在公共团体和工会中担任职务;凡反对政府的党派、团体、集会、出版物或个人都可被宣布为“非法”,进而被取缔、禁止、逮捕、判处长期徒刑或高额罚款,或被驱逐出境。《修正案》规定,凡参加罢工、示威、违反市政条例、张贴政治标语、损坏公共财产、非法拥有爆炸物及非法进入任何地方或建筑物等,均为参加“破坏活动”,可判处至少5年徒刑直至死刑。1967年,南非当局在《修正案》基础上又颁布《反恐怖法案》,规定可以“危害法律和秩序”与“阴谋暴力推翻政府”的罪名,对任何被认为是嫌疑犯者进行逮捕或判刑。

  四、1959年颁布《班图自治法》,建立“黑人家园”制度。它规定在1973年以前,在非洲人“保留地”上建成由白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班图自治区”,内设“班图自治政府”和“班图议会”,然后逐步过渡到“独立”。非洲人被按其出身部落划归各个家园,并成为其公民。南非当局企图利用这种分而治之的办法,瓦解非洲人的团结和统一,同时借允许黑人家园“独立”的幌子,彻底剥夺非洲人享有南非公民各种权利的资格,从而使白人种族主义者永久占领并统治南非。至今,南非当局已人为拼凑起10个“黑人家园”,其中,特兰斯凯、博普塔茨瓦纳、文达和西斯凯已先后宣布“独立”,并成立了在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等各方面仍受南非白人当局控制的傀儡政权,但在国际上未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其余“黑人家园”仍处于“自治”阶段。

  五、1953年颁布《班图教育法》,1959年颁布《扩充大学教育法》,在教育上对非洲人实行歧视与隔离。这两部教育法规定,不同肤色的学生不得在同一所大学上课,非洲人学生不能接受与白人相同的课程教育。结果,不仅大多数学校砍掉了许多为非洲人开设的课程,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非洲人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机会。

  总之,通过上述一系列种族隔离法律、法令的颁行,南非白人种族主义当局不仅在政治、经济、文教乃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非洲人实行迫害,而且在地理上对非洲人实行隔离,并可肆意镇压非洲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正义斗争。因此,种族隔离制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南非非洲人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被剥夺殆尽的过程。

  1952年6月“蔑视不公正法”运动

  1952年,随着南非当局一系列种族隔离法的颁布,非洲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加强。非国大向南非总理发出通牒,要求废除各项种族隔离法,但遭拒绝。于是,非国大和南非“印度人大会”在当年6月共同发起“蔑视不公正法运动”。纳尔逊·曼德拉被指定为运动领导人。6月26日,运动从约翰内斯堡附近的工业中心和伊丽莎白港开始,迅速发展到全国各大城市。数以万计的黑人不顾白人当局的法律限制,从只准白人通过的入口走进车站、邮局和其他公共场所。当天夜里,曼德拉和一些黑人群众走上约翰内斯堡街头,向当局对黑人的宵禁令提出挑战。许多印度人也加入到黑人的斗争行列。当天,还有一些白人走进专供黑人出入的过道,对种族隔离表示抗议。在东开普地区,运动还深入到“土著保留地”和农村地区。运动一直持到1952年底,8500多人因蔑视种族隔离法律而遭逮捕、关押。曼德拉等领导人也被禁止参加群众集会并离开约翰内斯堡。

  这次运动对国民党政权是一次沉重打击。它改变了以往合法斗争方式,公开向当局的法律挑战,表达了人民群众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坚强决心。非洲人、印度人和部分白人在统一的领导下共同行动,是各种族政治组织团结一致,联合反抗种族主义统治的开端。非国大在发动和组织这场运动的过程中也空前壮大起来,其成员增加到10万之众。曼德拉以他卓越的领导和组织才干、大无畏的斗争勇气而赢得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久即被选为非国大德兰士瓦省主席。这次运动在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在曼德拉作为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的政治生涯中都是一个转折点。

  1955年6月26日自由宪章获得通过

  50年代初,南非国内开始出现非洲人、印度人和白人联合行动,共同反对种族隔离法律的新局面。50年代中期,非国大准备在此基础上掀起更大规模的多种族联合斗争,以迫使南非当局实行民主制度。1955年初,根据非国大的提议,非国大、有色人人民组织、印度人大会、(白人)民主人士大会四个组织发起“人民大会运动”,并组成“人民大会联盟”,决定广泛发动群众,召开全国人民大会,就未来南非民主建设制定章程。1955年6月26日,3000名各种族代表在约翰内斯堡附近集会,通过了著名的《自由宪章》。宪章指出,南非属于生活在这里的全体人民,各种族和民族集团享有同等权利,包括选举权、人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及占有财富和土地的权利。其中有些章节还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如“矿产资源、……银行和垄断工业转归全体人民所有”。这是南非人民(主要是非洲人)在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社会变革的目标。《自由宪章》勾画出了南非未来社会非种族主义、民主平等的蓝图。它的通过不仅为南非各族人民树立起反对种族主义制度、建设民主社会的统一旗帜,而且为以后各种族反种族主义政治组织之间的联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南非历史概括


  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南端,国土面积122万平方公里。它是非洲大陆和世界上唯一由白人少数对黑人多数实行种族主义统治的国家。

南非国旗
南非国旗

  早在一千多年前,霍屯督人,布须曼人和班图人相继在这里定居。1652年,荷兰人侵入,建立开普殖民地。1795年英国人侵入,1806年夺占开普殖民地。荷裔布尔人被迫内迁,并于1852、1854年先后建立奥兰治和德兰士瓦两个共和国。以后争夺加剧,英布矛盾不断激化,1880-1881年、1899-1902年先后两次爆发大规模战争。最后,布尔人失败,英国人吞并了布尔人的两个共和国。1910年5月,英国将南非各殖民地合并成南非联邦,作为英国的自治领土。1961年5月,南非当局宣布成立南非共和国,退出英联邦。

  中文名称:南非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简 称:南非

  所属洲:非洲

  首 都:茨瓦内,开普敦,布隆方丹

  主要城市:约翰内斯堡,德班,伊丽莎白港等

  国庆日:1961年5月31日

  国 歌:《上帝保佑非洲》《南非的呐喊》

  国家代码:RSA

  官方语言:英语、阿非利堪斯语等11种

  货 币:兰特

  时 区:UTC+2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雅各布·祖马,副总统:卡莱马·莫特兰蒂

  人口数量:5591万(2016年)

  人口密度:46.1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祖鲁人、科萨人、阿非利卡人、英裔非洲人

  主要宗教:基督新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1219090平方公里

  GDP总计:2948.41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5274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27

  国际域名缩写:.za

  道路通行:靠左驾驶

  地理方位:南纬22度至35度东经17度33度之间

  人类发展指数:0.629(2012年)

  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

  中央银行:南非共和国储备银行

  政府代码:ZAF

  国 花:帝王花

  注 音:ㄋㄢˊ ㄈㄟ

  官 网:http://www.gov.za/

  1910年以来,南非当局先后颁布了350多项种族主义法律法令。非洲人和有色人的反抗斗争以及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制裁日益加强。70年代以来,南非当局被迫进行“改革”,对一些显然不合时宜的种族歧视、种族隔离做法加以变更。德克勒克总统1989年8月上台以来加快了“改革”步伐,继解除政治禁令、释放曼德拉之后,又相继废除和删改了200多项种族主义法律法令,同时与非洲人解放组织进行谈判,推进了南非的民主化进程。

南非首都
南非首都

  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度,在世界上属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2300美元。1990年,南非总人口约3900万。其中,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亚洲人分别约占77%、12%、8%、3%。黑人主要部族有祖鲁、哲豪萨、斯威士、茨威纳、苏陀、聪加、文达、恩达贝莱等。白人主要为荷裔阿非里卡人(约占65%)和英裔白人(约占35%)。官方语言为英语和阿非里卡语。白人、有色人的大多数和黑人的60%信仰基督教;亚洲人的60%信仰印度教、20%信仰伊斯兰教;部分黑人信仰原始宗教。

  【二十世纪南非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02年《韦雷尼京和约》签署

  1899-1902年,英国殖民者与荷兰殖民者后裔布尔人为争夺南非殖民地而爆发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战争。布尔人伤亡惨重,最后因寡不敌众而放下武器,与英国人在韦雷尼京签订了《和约》。主要内容为:两个布尔人共和国变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同意尽快让布尔人自治;保存布尔人根据荷兰语而发展起来的阿非里卡语,规定其为第二种官方语言;英国赔偿300万英镑,并贷款100万英镑供布尔人重建家园和农场。《韦雷尼京和约》是英布殖民者相互妥协的产物。它的签订标志着英布殖民者在南非由争夺转向合作,从而揭开了他们共同统治、剥削和压迫南非非洲人的历史序幕。

  1904年第一批契约华工到达南非

  19世纪末,南非的采矿业迅速发展,采矿业尤其是金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由于矿工工资低微、工作繁重而艰辛、安全系数小,土著非洲人越来越不愿应招。英布战争结束后初期,矿工尤其是金矿工人大量走散,60%的金矿难于复工;而英国垄断资本家却急于利用英国开始直接统治德兰士瓦的机会进一步发展德兰士瓦的金矿业,故而,劳动力问题更加紧迫。在此情况下,德兰士瓦殖民当局一面就近从莫桑比克招募契约劳工,一面派人到中国招募契约华工。1903年,德兰士瓦当局就招募华工专门制定《输入劳工法》,规定契约期限为3年,可以续约,期满后遣返。190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德兰士瓦殖民当局提交的招募华工的议案,随即与清政府交涉,迫使其协助招募华工。招募工作进展很快,但主要在广东、河北和山东省进行。1904年6月第一批契约华工即已到达南非,当年入境华工总计9668人。到1907年1月,在南非的契约华工数目达到高峰,为53846人。华工的到达,使德兰士瓦各金矿度过了劳动力不足的严重危机,从而带动金矿和整个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白人矿主的欺压和金矿卫生、安全条件较差,华工在南非的生活、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都没有保障。因此,华工到达南非后不久便自发地进行斗争,以致发生了一系列华人矿工怠工、破坏、袭击看守和警察、打死工头的反抗事件。1907年6月,德兰士瓦当局被迫宣布停止“输入”华工。其后,契约期满的华工陆续被遣返。到1910年,在南非的契约华工基本上全部回国。

  1906年祖鲁人起义失败

  英布战争结束后,布尔人统治阶级和英国统治阶级开始联合奴役南非非洲人。非洲人不仅被剥夺了公民权,而且承担了繁重的捐税负担,不满情绪日益高涨。1906年,纳塔尔政府规定,凡不纳茅屋税的成年非洲人男子每年必须交一英镑的人头税,从而引起祖鲁人的反抗。两名白人警察在反抗中被祖鲁人打死。殖民当局处死了12名参与这一事件的祖鲁人,结果激起祖鲁人全族的抗税斗争。斗争在北部地区爆发,后波及到图格拉河南部,几乎囊括了整个纳塔尔省。斗争从拒绝交纳人头税发展到暴力反抗,参加斗争的祖鲁人自发地拿起武器抗击殖民当局的军警。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严密的组织计划,起义很快被镇压。英国殖民政府调集5000人的军队,残杀了5000多名祖鲁人,逮捕了3000人。这是祖鲁人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抗。

  1906年甘地发动第一次不合作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南非印度人反抗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斗争由自发转入自为,出现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局面。著名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袖莫汉达斯·卡尔姆昌德·甘地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甘地于1893年到达南非后不久即以律师身份从事政治活动,领导印度人的反抗斗争。1894年4月,甘地领导组成了南非印度人的第一个政治团体—纳塔尔印度人大会。这期间,他的非暴力思想逐步形成。1906年,甘地在德兰士瓦领导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对德兰士瓦政府把通行证制度强加于印度人身上。印度人为抗议强迫登记而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示威游行,有许多印度人被捕。此后,甘地曾率印度人代表团到伦敦请愿,期望英国政府让步,但未能见效。回到南非后,又多次发动印度人有组织地拒绝服从其他种族歧视法律,但不采取暴力。甘地在南非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未能为印度人争得人权与自由,但它却对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所采取的消极抵抗策略和非暴力斗争形式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为非洲人组织所仿效。

  1910年5月31日南非联邦成立

  英布战争结束后,出于剥削和压迫南非非洲人的共同需要,英布统治者携手合作。英布在南非的各殖民地当局多次召开会议,谈判组成统一的殖民政府问题。1908年,开普殖民地、纳塔尔、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共和国联合召开了没有非洲人参加的国民会议,最终拟定了南非统一宪法草案,1909年经英国议会通过予以公布,称《南非联邦法案》。根据这部宪法,南非联邦于1910年5月31日宣告成立。南非联邦隶属于英帝国,由英国任命总督,联邦有自已的内阁和两院制议会,内政自主,但没有外交权。联邦的三个权力机构分设三处:行政权在比勒陀利亚、立法权在开普敦、司法权在布隆方丹。原开普、纳塔尔、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四块殖民地改组为联邦的四个省政府。在第一届联邦政府中,路易·博塔任总理,史未资将军身兼矿业、内务和国防三部部长,他们都是布尔人。同时,布尔人的南非党在议会的119个席位中占了66个,而英国人的联邦党仅占37个。布尔人在两个共和国灭亡后重新执掌了南非的统治权。

  南非联邦的成立是英布战争的必然结果,它使英布殖民主义者从争夺、火并走向妥协、联合,进而融为一体,巩固和加强了殖民主义政权,从而为英布殖民主义者对南非非洲人实行全面的种族主义统治创造了条件。

  1912年1月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成立

  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即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是南非第一个非洲人政治组织,现已成为南非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非洲人的解放组织。

  20世纪初,南非非洲人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确立起白人对非洲人实行压迫和奴役的法律制度,激起非洲人的愤怒。一批进步的非洲人知识分子于1912年1月在布隆方丹举行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决定成立经常性政治组织,在各省设立分会。1923年改名为非洲人国民大会。大会成立时选举约翰·杜贝为主席,所罗门·普拉戚耶为总书记。大会通过了具有鲜明民族主义意识的纲领,号召全体非洲人团结一致进行非暴力的合法斗争,宣布其斗争目标为“联合非洲各部族”,“保护土著居民利益”,直到消除种族歧视,取得自由与权利乃至参加议会。大会成立初期受各部落酋长影响较大,因而一直对英帝国政府及其在南非的殖民当局怀有幻想,斗争方式长期限于温和的请愿、上诉等。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非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超出合法斗争界限,出现罢工、抗税等激烈斗争,以曼德拉、西苏鲁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政治家也在这时加入非国大,促使它把广泛发动群众,实现非洲人“民族自决”纳入其政治纲领,从而将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1960年4月,非国大被南非当局宣布为非法后转入地下斗争,随即授命曼德拉领导组建起自已的武装力量—“民族之矛”,并于1961年12月16日发起武装斗争,从而宣告了非洲人有组织的暴力反抗的开始。此后,非国大在加强游击战争的同时,积极而广泛地联络在各条战线上坚持斗争的各阶层群众和上层进步人士,推动非洲人解放斗争不断高涨,并逐步形成各阶层、各群众团体联合斗争的新局面。非国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巨大的代价,曼德拉、西苏鲁等一批领导人在武装斗争开始后即遭逮捕并被判处终身监禁,曼德拉直到1990年2月南非当局解除对非国大等组织的禁令后才获释出狱。目前,南非国内已形成以非国大为中心的爱国统一阵线。以非国大为首的非洲人各解放组织对废除种族主义制度、推进南非国内的民主化建设的进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12年白人工人运动兴起

  南非联邦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白人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在种族主义制度下,他们的就业条件和工资水平虽远远优于非洲人,但与白人上层相差仍很悬殊,生活贫苦。其中,物价高涨尤其令白人工人极为不满。1912-1914年,各地白人工人多次举行大罢工。1915年1月,为抗议铁路工会开除60名白人积极分子,白人铁路工人举行罢工。1915年3月15日开始总罢工。所有的矿场和工业最发达地区的生产、生活几乎全部瘫痪、给南非当局和白人业主以沉重打击。政府派军前往镇压。罢工工人曾试图进行街垒战,但在大炮和机枪的威胁下,最终屈服了。参加罢工的许多工会领导人被捕,10名罢工领袖被秘密押往英国。

  由于种族偏见,早期白人工人与非洲人工人之间不可能共同行动、相互支持,相反,白人工人存在着严重的特权思想、往往与白人业主沆瀣一气,歧视排挤非洲人工人。这也是早期工人运动发展慢、影响弱,并往往流产于萌芽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1912-1915年的白人工人大罢工,标志着白人工人运动的兴起。它表明,南非白人内部开始分化,南非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由种族矛盾转化为阶级矛盾。

  1913年《土著土地法》颁布

  1913年,南非联邦政府颁布《土著土地法》,从法律上确认了白人殖民者在历史上建立起来的土著保留地制度。

  南非联邦成立时,土地大部分为白人占领。非洲人拥有的土地仅占全部土地的8.84%,其中,80%的土地为分散在各省白人土地之中的“土著保留地”,占全部土地面积的7.13%。当时,除奥兰治省外,其他地区的非洲人均可自由购置土地。1913年土著土地法则规定,非洲人不得再在保留地以外购置或租用土地,以免其农庄和白人的农场混在一起,并保障雇佣劳动力来源;在白人农场租地的非洲人佃农,在租约期满后不得再以分成制租用土地,只能与白人订立契约而成为劳役佃农,否则必须离开白人农场。非洲人劳役佃农的契约期限一般为90天,他们以服劳役为代价从白人地主手中所得的报酬仅是几亩土地的使用权和短暂的放牧权,许多人劳役期满后为生计所迫仍然留在白人农场。从此,非洲人不仅被剥夺了占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利,而且失去了迁徒的自由,成为被困着在白人农场上的廉价雇佣劳动力。

  《土著土地法》的颁布,确认了白人殖民者侵占非洲人土地的既成事实,便利了白人地主榨取非洲人劳动力,是南非白人统治者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重要步骤。

  1914年1月南非国民党成立

  1914年1月,激进的阿非里卡人政治家、将军詹姆士·赫尔佐格在布隆方丹创建了纯阿非里卡人的政党—国民党。1915-1924年成为南非联邦议会中的反对党。1924年6月第一次在大选中获得多数,同工党组成联合政府。1933年,同英裔白人政党南非党结成联盟在大选中一举获胜,获得议会中的大多数席位。1934年12月,与南非党合并成统一党执政,赫尔佐格任总理,南非党领袖史末资任副总理。国民党内部的强硬派对此极为不满。以丹尼尔·马兰为首的一批人反对合并,退出国民党,另组“纯粹”国民党。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赫尔佐格主张中立,史末资主张参战,导致赫尔佐格辞职,史末资继任总理,赫尔佐格加入马兰的国民党。1948年,国民党在大选中获胜开始单独执政,直到现在。

  国民党的支持者是荷裔阿非里卡人。它一贯宣扬白人至上、维护白人种族特权和及其血统纯洁性的种族主义思想。它在1914年的成立宣言中即声称:“我们对待土著人之态度的基本原则,是上帝选民思想中的白人特权意识和对任何混淆种族界限企图的坚决反对”。故成立伊始,即主张在南非全境实行双重教育制度,强制使用两种语言。1924年参政后不久,即成功地使阿非里卡语与英语并列而为南非的官方语言。1948年成为执政党后,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法令,使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系统化、制度化,并推行“黑人家园”政策,强化了种族主义制度。1961年,南非改联邦为共和国后,国民党内部“顽固派”和“开明派”的斗争日趋激烈。1969年,以艾伯特·赫尔佐格为首的顽固派势力退出,另组建国民党。70年代以来,迫于国内外压力,国民党政府对种族主义政策进行了部分枝节性“调整”,引起保守势力的不满。1982年,艾德里斯·特鲁尼赫被开除出国民党后组建南非保守党。

  国民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联合委员会,下设省级代表大会、省委员会、区委员会及支部。现任党主席为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

  1914年9月阿非里卡人暴动

  1914年,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南非当局按英国殖民政府授意占领原德属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同年9月,在参加过英布战争的布尔人将军的领导下,约1万名阿非里卡人(由布尔人发展而来,另包括少数被同化了的法、德移民的后裔)举行武装暴动,反对南非当局占领西南非洲,以图恢复布尔人共和国。他们大多数是贫苦的阿非里卡人,其反抗斗争得到激进的阿非里卡人政治家、内阁成员赫尔佐格的幕后支持。暴动发生后,总理博塔和国防部长史末资立即派遣由阿非里卡人将领率领的军队前往镇压。暴动很快失败。其领导人约拜·福莱被捕后遭处决,但在阿非里卡人群众中被尊为烈士。博塔和史末资从此则被阿非里卡人视为叛徒而声名狼籍。

  1917年南非英美公司成立

  1917年,德国人后裔、南非钻石矿业巨头埃涅斯特·奥本海默创立金矿企业垄断组织—南非英美公司。公司成立时,几乎控制了兰德地区的黄金生产。以后,它以钻石业的雄厚资本作后盾,进一步向南非其他地区的金矿业扩展;在它的主持下,远西兰德、奥兰治各省区的金矿业纷纷发展起来。自50年代开始,该公司的势力不断向其他矿业渗透,先后控制铀、铂各矿的生产。到1980年,该公司已发展成为矿业领域跨行业的最大的垄断组织,控制了南非黄金生产的37%。如今,它的经营范围除矿业生产外,还有金融、保险等行业,年盈利额数亿美元。奥本海默家族因此成为南非最富有的家族,拥有资产近10亿美元。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该家族和英美公司的成员得以施展自已的政治抱负,许多人加入了南非进步党,在政府中担任要职。80年代以来,英美公司对海外投资不断增加,为南非政府改善对外关系、谋取外交上的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8年9月“西班牙流感”袭击南非

  1918-1919年间,一场严重的流感病由西班牙逐渐向全世界传染,致死人口达200万。1918年9月,流感袭击南非。金伯束、特兰斯凯、西斯凯地区非洲人的病情尤为严重。据官方统计,南非在这次流感中死亡的人口多达139471人,其中白人11726名。后经有关方面研究考证,死亡人数实际上远远超过官方的统计数,仅非洲人死亡人口即在25万左右。这是现代南非史上第一次最大的自然灾害。

  1919年1月工商业工人联合会成立

  1919年1月,劳工领袖、马拉维出生的克雷门·卡达莱(1896-1951)领导组建工商业工人联合会。起初,参加联合会的主要是非洲人码头工人,后来,随着组织的发展,大批其他行业的非洲人工人及学生纷纷加入,联合会逐步成为具有政治色彩的广泛的工人组织。到1927年,其成员已遍布南非全境,人数达10万。20年代初,联合会的活动主要在城市地区,20年代中期逐步扩展到农村,非洲人农业工人在其成员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联合会的斗争目标,一开始是要求增加工资,但收效不大。20年代末期,由于外有雇主和政府的限制,内有领导层的意见分歧和组织建设的不健全,联合会逐渐分裂。1930年,联合会在东伦敦组织了一次大罢工。罢工失败后,卡达莱被捕入狱,联合会亦被南非当局取缔,其后,仅有几个分支机构仍在活动。作为南非第一个全国性的非洲人工人组织,联合会在组织非洲人工人、争取经济权利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1年7月南非共产党诞生

  1909年,南非白人工人建立了自已的政党—南非工党。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工党发生分裂,反战的左翼分子脱党,于1915年9月另组南非国际社会主义联盟。其成员成份复杂,有费边主义者、工团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也有少数马克思主义者和亲马克思主义的人士。与其母体不同的是,联盟主张南非各种族工人团结一致,联合斗争。1921年7月,联盟和另外几个左翼组织合并,组成南非共产党,原联盟领导人威廉·亨利·安德鲁斯当选为第一任总书记。起初,南非共与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保持着密切联系。不久,由于受部分主张将激进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融合在一起的党员的影响,南非共内部即出现了右倾思想,共产国际的指示在南非共当中无法得到执行。以后,随着大批非洲人被吸收入党,南非共才重新回到以工人阶级利益为己任、反对种族主义的正确轨道。1950年,南非当局颁布《镇压共产主义条例》,南非共沦为非法而被迫转入地下,组织发展极其缓慢。许多南非共产党员不得不转而加入非国大和其他政治组织开展活动。南非共领导人大多流亡国外。留在国内的南非共党员,在非国大领导的反种族主义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0年2月,南非共与非国大等组织一起被宣布为合法,从此,它又积极投身到南非国内的民主化建设事业中,成为南非国内民主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任主席乔·斯洛沃,他还是非国大执委会委员。

  1922年3月兰德起义

  1921年底,兰德地区的黄金生产出现危机,在35家金矿中,有15家金矿利润大减或亏损。矿业协会被迫宣布削减白人矿工工资并禁止非洲人矿工从事半技术性工作。白人矿工强烈不满,于1922年1月在白人矿业联合会的领导下举行抗议罢工。阿非里卡人矿工自动组成“突击队”,强制白人工人参加罢工并维持罢工秩序。1922年3月初,罢工的白人工人实际上控制了东兰德地区。当史末资政府派军前往镇压时,罢工工人拿起武器进行街垒战,最终归于失败。153人在街垒战中丧生,其中军人和警察72人。罢工领导人被捕,4人被处决。事后,矿业协会立即将削减白人矿工工资的决定付诸实施,并以低工资雇佣非洲人工人代替白人工人从事半技术性工作。白人工人通过阿非里卡人政党以拒绝支持史末资政府作为报复,从而导致史末资在1924年大选中失败。

  兰德起义是南非现代史上第一次白人工人起义。它的爆发表明,白人种族内部分化之势不可逆转;白人工人阶级日益觉悟起来,其与白人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1926年“文明劳工”制度形成

  1924年,主要代表布尔人大资产阶级和大农场主利益的国民党在南非执政,颁布了一系列在劳动就业上歧视非洲人的法律法令,从而确立起所谓“文明劳工”制度。

  “文明劳工”制度的法律依据主要是: 1924年的《工业调解法》、1925年的《工资法》、《工矿法修正案》。根据这些法规,劳动被划分为“文明劳动”和“不文明劳动”。“文明劳动”即“生活相当于欧洲人水平的人所从事的劳动”;“不文明劳动”即“生活只相当于野蛮人或原始人水平的人所从事的劳动”,这些法规规定非洲人只能从事“不文明劳动”。而不能从事需要经过训练的技术性工作。法规禁止将火车司机、矿业技术人员的准任证发放给非洲人,并命令政府机关及一切私营企业,把非洲人从技术工作岗位上调走,而以白种工人替代。显然,“文明劳工”制度实质上就是对非洲人的就业歧视制度,它剥夺了非洲人选择职业的自由与权利。从此非洲人绝大部分被驱入劳动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微的部门,完全丧失了从事技术劳动的机会。

  1939年9月4日南非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4日,南非议会通过参战决议。亲希特勒的赫尔佐格派辞职,亲英的史末资组成战时内阁,宣布站在英国方面参加大战。随即召集约35万人的军队开赴前线。其中非洲人军人约7万,他们被安排担任司机、厨师,从事挖掘战壕、修筑道路等勤务。参战的南非军队,2/3的人在埃塞俄比亚作战,后调往北非,死伤惨重。另有1/3的人曾被派往西西里岛与意大利军队作战。此外,南非军队还协同法军参加了占领马达加斯加岛的战争。战争期间,由于德军、日军曾节节胜利,加上国内法西斯分子活动猖獗,南非国民党在议会中坚持退出战争。后随着同盟国军事反攻的胜利,战争形势的改观,南非政府得以坚持参战直到大战结束。

  南非参加大战,使广大非洲人得到了解世界的机会,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觉悟,受到了锻炼,为战后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将南非的生产与战争需要联系起来,带动了制造业、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现代南非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1948年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开始形成

  南非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由白人少数对黑人多数实行种族主义统治的国家。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是在殖民时代形成的,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以来又不断发展,并且由于一系列种族主义的法律、法令的颁布得以法律化、制度化。其间,1948年代表阿非里卡人贵族利益的国民党上台后,公然全面地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并通过颁布一系列的种族隔离法,建立起系统的种族隔离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一、根据1950年的《人口登记法》、1951年的《集团住区法》(又称《种族隔离法》)、1957年的《特定住区法》而确定的种族分区居住制度。它把南非全国居民按肤色分为白种人、有色人和非洲人集团,规定各集团分区居住。非洲人未经许可,不得在城市的白人居住区占非土地、房屋等,即使在城市充当劳工的非洲人,也只能集中居住在由政府临时在城市郊区划出的棚户区内,其他非洲人都被赶到土地贫瘠、面积狭小的“保留地内”。结果,占南非人口70%以上的非洲人只拥有全国面积12.6%的土地,而占南非人口不到20%的白人却拥有全国面积87.6%的土地。另外,白人与有色人、非洲人的通婚也受到严格禁止,在教育、交通设施与公共场所的利用方面都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

  二、1952年颁布《通行证法》,确立了通行证制度。它规定,凡年满16岁的非白人必须随身携带由南非当局或白人雇主签发的各种通行证件,有身份证、居住证、迁移证、旅行证等等,多达六十几种。如证件不全,被检查者就要遭当局逮捕或罚款,或被送往矿山和农场从事强迫劳动。

  三、1950年颁布《镇压共产主义条例》、1962年颁布《普遍法修正案》(又称《反破坏法案》),强化法西斯专政。《条例》规定,禁止共产党人在公共团体和工会中担任职务;凡反对政府的党派、团体、集会、出版物或个人都可被宣布为“非法”,进而被取缔、禁止、逮捕、判处长期徒刑或高额罚款,或被驱逐出境。《修正案》规定,凡参加罢工、示威、违反市政条例、张贴政治标语、损坏公共财产、非法拥有爆炸物及非法进入任何地方或建筑物等,均为参加“破坏活动”,可判处至少5年徒刑直至死刑。1967年,南非当局在《修正案》基础上又颁布《反恐怖法案》,规定可以“危害法律和秩序”与“阴谋暴力推翻政府”的罪名,对任何被认为是嫌疑犯者进行逮捕或判刑。

  四、1959年颁布《班图自治法》,建立“黑人家园”制度。它规定在1973年以前,在非洲人“保留地”上建成由白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班图自治区”,内设“班图自治政府”和“班图议会”,然后逐步过渡到“独立”。非洲人被按其出身部落划归各个家园,并成为其公民。南非当局企图利用这种分而治之的办法,瓦解非洲人的团结和统一,同时借允许黑人家园“独立”的幌子,彻底剥夺非洲人享有南非公民各种权利的资格,从而使白人种族主义者永久占领并统治南非。至今,南非当局已人为拼凑起10个“黑人家园”,其中,特兰斯凯、博普塔茨瓦纳、文达和西斯凯已先后宣布“独立”,并成立了在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等各方面仍受南非白人当局控制的傀儡政权,但在国际上未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其余“黑人家园”仍处于“自治”阶段。

  五、1953年颁布《班图教育法》,1959年颁布《扩充大学教育法》,在教育上对非洲人实行歧视与隔离。这两部教育法规定,不同肤色的学生不得在同一所大学上课,非洲人学生不能接受与白人相同的课程教育。结果,不仅大多数学校砍掉了许多为非洲人开设的课程,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非洲人被剥夺了上大学的机会。

  总之,通过上述一系列种族隔离法律、法令的颁行,南非白人种族主义当局不仅在政治、经济、文教乃至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非洲人实行迫害,而且在地理上对非洲人实行隔离,并可肆意镇压非洲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正义斗争。因此,种族隔离制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南非非洲人作为国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被剥夺殆尽的过程。

  1952年6月“蔑视不公正法”运动

  1952年,随着南非当局一系列种族隔离法的颁布,非洲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加强。非国大向南非总理发出通牒,要求废除各项种族隔离法,但遭拒绝。于是,非国大和南非“印度人大会”在当年6月共同发起“蔑视不公正法运动”。纳尔逊·曼德拉被指定为运动领导人。6月26日,运动从约翰内斯堡附近的工业中心和伊丽莎白港开始,迅速发展到全国各大城市。数以万计的黑人不顾白人当局的法律限制,从只准白人通过的入口走进车站、邮局和其他公共场所。当天夜里,曼德拉和一些黑人群众走上约翰内斯堡街头,向当局对黑人的宵禁令提出挑战。许多印度人也加入到黑人的斗争行列。当天,还有一些白人走进专供黑人出入的过道,对种族隔离表示抗议。在东开普地区,运动还深入到“土著保留地”和农村地区。运动一直持到1952年底,8500多人因蔑视种族隔离法律而遭逮捕、关押。曼德拉等领导人也被禁止参加群众集会并离开约翰内斯堡。

  这次运动对国民党政权是一次沉重打击。它改变了以往合法斗争方式,公开向当局的法律挑战,表达了人民群众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坚强决心。非洲人、印度人和部分白人在统一的领导下共同行动,是各种族政治组织团结一致,联合反抗种族主义统治的开端。非国大在发动和组织这场运动的过程中也空前壮大起来,其成员增加到10万之众。曼德拉以他卓越的领导和组织才干、大无畏的斗争勇气而赢得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久即被选为非国大德兰士瓦省主席。这次运动在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史上,在曼德拉作为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的政治生涯中都是一个转折点。

  1955年6月26日自由宪章获得通过

  50年代初,南非国内开始出现非洲人、印度人和白人联合行动,共同反对种族隔离法律的新局面。50年代中期,非国大准备在此基础上掀起更大规模的多种族联合斗争,以迫使南非当局实行民主制度。1955年初,根据非国大的提议,非国大、有色人人民组织、印度人大会、(白人)民主人士大会四个组织发起“人民大会运动”,并组成“人民大会联盟”,决定广泛发动群众,召开全国人民大会,就未来南非民主建设制定章程。1955年6月26日,3000名各种族代表在约翰内斯堡附近集会,通过了著名的《自由宪章》。宪章指出,南非属于生活在这里的全体人民,各种族和民族集团享有同等权利,包括选举权、人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及占有财富和土地的权利。其中有些章节还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如“矿产资源、……银行和垄断工业转归全体人民所有”。这是南非人民(主要是非洲人)在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中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社会变革的目标。《自由宪章》勾画出了南非未来社会非种族主义、民主平等的蓝图。它的通过不仅为南非各族人民树立起反对种族主义制度、建设民主社会的统一旗帜,而且为以后各种族反种族主义政治组织之间的联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1959年泛非主义者大会组成

  50年代,随着多种族联合斗争形势的发展,非洲人国民大会发生分裂。1959年4月6日,一批激进的非洲民族主义者脱离非国大,另立“泛非主义者大会”。著名的非洲民族主义领袖罗伯特·索布克韦当选为第一任主席。

  该组织反对非洲人与白人和印度人的政治联合,不赞成“多种族主义”的口号。它认为,南非非洲人应该为非洲民族的解放而奋斗,南非非洲人的解放斗争是全非洲人解放斗争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主张把白人殖民者“赶下海去”。故自成立伊始,即坚持采取激烈的斗争方式,发动武装行动,直至在南非建立起“非种族的、非洲主义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1961年成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波戈”,开始反种族主义的暴力斗争。1960年4月与非国大等组织一起被南非当局宣布为非法后,泛非大会一直在地下坚持斗争。其间,它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友好关系,在开罗、阿尔及尔、达累斯萨拉姆设立了办事处,并得到非统组织和联合国的承认,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1990年2月南非政治解禁后,开始在国内公开活动,恢复国内组织。1990年12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了以马奎图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并确定了继续斗争,推进制宪谈判,建设民主、不分种族的新南非的新的战略方针。在目前南非民主化建设向制宪议会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泛非大会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1960年3月21日沙佩维尔惨案

  50年代末期,南非国内黑人反抗斗争日渐高涨。城镇地区群众暴动此伏彼起,黑人群众杀死警察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此形势下,泛非主义者大会于1960年3月21日发起了“反通行证法”运动。泛非大会领导人罗伯特·索布克韦身先士卒,不携带通行证,到警察局门前自愿被捕。成千上万的黑人把通行证放在家里,到警察局门前示威。韦雷尼京市周围工业区内的黑人城镇沙佩维尔镇全体动员起来。一万多群众围住警察局。政府派军动用催泪弹、飞机都未能驱散人群,反而更加激起愤怒。最后警察向手无寸铁的示威群众开枪,打死69人,打伤180人,造成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其他黑人城镇也爆发了类似的群众示威,并接连出现警察枪杀和平示威群众的事件。白人当局还宣布实行紧急状态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搜捕。几千名黑人运动积极分子被捕入狱。随后,南非政府又颁布《非法组织法令》,于4月8日宣布取缔非国大和泛非大。非洲人有组织的反抗斗争从此转入地下。

  1961年6月博塔任南非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1961年5月南非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彼得·威廉·博塔出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博塔1916年1月12日出生于奥兰治保罗鲁克斯区的一个布尔人农场主家庭。早年在奥兰治自由邦大学学习法律,后中途退学,专门从事政治活动。1936年加入国民党,并组建开普省国民党分部。1946年任国民党青年团第一书记并负责国民党的宣传工作。1948年协助国民党主席马兰竞选总理成功,被选为众议员。1948-1958年任国民党开普省首席书记,1966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开普省主席。1978年9月当选为国民党主席。从1958年4月起,历任政府农村发展、公共工程和有色人事务部部长,国家安全部长、国防部长和内阁总理等职。1961年6月始任南非共和国总统。1984年9月,南非实施新宪法,改任南非共和国第一任执行总统,兼任政府总理。1989年2月因患中风住院而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1989年8月辞去国家总统职务。

  博塔的政治主张比较“开明”。他在执政后期多次宣称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国内外反种族主义斗争不断高涨的新形势;同时对一些显然不合时宜的种族主义做法加以调整;然而,对待黑人解放运动,一直采取严酷镇压的政策,直到80年代中期以后才有“和解”的姿态。

  1961年“民族之矛”建立

  40年代末至50年代,随着国民党上台执政及其一系列种族隔离政策的推行,南非白人政权更加法西斯化,非洲人解放运动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非国大领导层自50年代初已开始就是否进行暴力反抗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以曼德拉为首的青年政治家在分析当时南非国内形势的基础上,预言非国大有可能失去合法斗争的条件,主张转入武装斗争。1960年4月,非国大被南非当局取缔而转入地下,大批领导人和战士被捕。在此形势下,非国大执委会经过讨论终于采纳了曼德拉等人的主张,决定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民族之矛”。曼德拉任第一任总司令。1962年12月16日,组成后的“民族之矛”发动第一批武装袭击行动,宣告了非国大领导的非洲民族解放斗争由非暴力反抗向暴力反抗的转折。此后,随着“民族之矛”一系列袭击活动的展开,南非当局的镇压也日益加强。1962-1963年,曼德拉、西苏鲁等一大批非国大和“民族之矛”的领导人被捕入狱,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损失惨重,武装斗争低落。70年代后期,“民族之矛”加强了武装袭击,并组织游击战争,射杀白人种族主义官员和警察,同时在邻近的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建立训练基地,培训非洲人战士。80年代以来,南非当局在镇压国内反抗、搜捕“民族之矛”领导人和战士的同时,又派兵侵入邻国袭击民族之矛的训练基地。直到1990年2月南非当局宣布解除党禁之后,“民族之矛”指挥部才随非国大总部迁回国内,其活动转为合法化。

  1963年南非被驱逐出国际体坛

  自50年代起,南非当局即禁止不同种族之间的体育竞赛,对各种族的体育运动实行分别管理。在南非非种族奥委会的呼吁下,国际奥委会于1963年决定,自1964年起禁止南非参加奥运会。到60年代末,南非政府对外体育联系全部中断。1976年,国际业余体育联合会将南非开除出会。至此,南非在国际体坛已无立锥之地。此后,南非政府被迫逐步改变体育政策、允许黑人与白人开展竞赛活动。70年代末以后,南非体育运动缓慢向种族一体化发展。国际社会对南非的体育制裁逐渐放松。1981年,南非橄榄球队访问新西兰,1982年,英国板球队访问南非,南非与国际社会的体育联系开始恢复。1991年,国际业余体育联合会重新接纳南非为会员国。随后,南非的网球、板球、足球等项目已相继分别获各世界专项体育组织批准,开始参加在世界各地举行的赛事。1992年4月24-25日,非洲统一运动会第二阶段比赛在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举行。这是南非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运动会,也是它自1976年被国际业余体联开除后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国际运动会。它标志着南非已经重返世界体坛。南非体育界目前正积极备战1992年7月25日-8月10日南非参加了在巴赛罗那举办的第25届奥运会。

  1963年10月-1964年4月利沃尼亚审判

  1962年8月,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领袖、非国大及“民族之矛”领导人曼德拉,因组织和领导武装反抗活动而被捕入狱。接着,保安警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搜捕,于1963年7月12日在约翰内斯堡郊外利沃尼亚地方曾经是“民族之矛”指挥部的一所房子中逮捕了西苏鲁和另外8名非国大及“民族之矛”领导人,并缴获了一大批可以作为罪证的文件资料,这就是所谓的利沃尼亚案件。当时正在狱中的曼德拉被作为第一号要犯列入同一案件。南非当局宣称要对案犯起诉并进行公开审判。非国大及被捕者家属请来英国王室法律顾问布拉姆·费舍尔和另外4名律师,由他们组成实力强大的辩护团,准备竭尽全力在审判中为曼德拉等人洗涮罪名。然而,曼德拉和他的同志们则表示,他们对这次审判的法律较量不感兴趣,而决定把它作为一场政治斗争。

  白人法庭自1963年10月起先后数次进行公开审判。曼德拉作为第一号被告获准做法庭申辩。白人当局关注的是“民族之矛”所从事的暴力斗争。由于叛徒告密,政府了解到曼德拉与“民族之矛”的关系,但并未掌握确凿证据。由此而提出对曼德拉等人的指控有四条:召集和训练人员使用炸药,准备游击战争,通过破坏活动,进行暴力革命;企图在外国军事力量入侵南非时与之协调、呼应;推动共产主义目标的实现;请求并接受外国同情者的资助。事前,辩护团律师曾建议曼德拉拒绝承认自己参与了破坏活动计划的制定工作。曼德拉没有同意。他表示,既然“民族之矛”要接受审判,既然他是它的领导人,他不愿意通过法律的细微区别而开脱自己。因此,他在法庭上大义凛然,严正申明自己和被告同伴无罪,并就对他们的指控逐一予以驳斥。

  1964年4月,在法庭对曼德拉进行的最后一次审判,他发表了长达4小时的著名的法庭声明—《我准备献出生命》。他坦陈自已在非国大和“民族之矛”中的领导责任;同时对起诉人提出的非国大是在外国势力和共产党影响下发动武装斗争的指控给予了严厉驳斥。他说,“我过去所做的一切,都是由于我是人民的一员和他们的领导人,是由于我自己在南非的经历和我为之骄傲的非洲人的背景,而不是由于外面的人可能说过什么”。接着,他郑重地正告法庭:“一切和平抗议的渠道都关闭之后我们才决定采取暴力方式进行政治斗争。这是政府留给我们的唯一选择”。最后,曼德拉表示了他为非洲人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在我的一生中,我已经把自已献给了非洲人民争取生存权利的斗争……”。如果有必要,我准备为这个理想献出生命”。这一番表白,震撼着法庭上所有有良知的人的心灵。发言结束后,法庭上出现了比热烈掌声更具感染力的沉默,长达30秒钟,随后公众席上又传出深深的叹息和妇女们的抽泣。

  在曼德拉之后,西苏鲁、姆贝基作为辩护的主要证人也作了抨击白人当局种族主义的精彩的发言。

  1964年6月12日,白人法庭宣布曼德拉等人犯有重大叛国罪,起诉人指控的罪名全部成立,曼德拉等所有被告最后被判处终身监禁。

  利沃尼亚案的被告们免于死刑,是非洲人为捍卫民族权利和尊严而斗争的一次胜利,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反对种族主义斗争的胜利。

  1976年6月16日索韦托学生暴动

  1974年底,南非当局规定,黑人中小学校一半的课程要用阿非里卡语授课。为此黑人教员和学生都要从头学习阿非里卡语。这不仅会增大黑人学生掌握知识的困难,降低黑人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极大地伤害了黑人的民族感情,因而激起黑人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强烈反抗。1976年6月,约翰内斯堡西南郊黑人城镇索韦托的学生和家长要求当局取消在黑人学校用阿非里卡语授课的决定,但遭拒绝。于是索韦托的中学生组织“南非学生运动”决定上街游行,以示抗议。6月16日清晨,索韦托城15000多名10-20岁的学生上街示威,提出“打倒阿非里卡语!”、“阿非里卡语是压迫者的语言!”等口号,公开要求政府取消用阿非里卡语授课的规定。警察向学生队伍投放催眼弹,并向孩子们开枪,100多人被打死。勇敢的学生们前赴后继,并以石块还击警察,进而烧毁黑人地方政府建筑物,焚烧白人警车,打死一名白人警察,捣毁任何象征种族主义统治的东西。索韦托学生代表委员会还号召全国各地的学生“罢课、示威、暴动”;学生家长也组织“学生家长协会”,举行抗议;500名中学教师集体辞职声援学生。几十万非洲人和有色人工人举行罢工,抗议当局镇压学生。全国范围内的群众反抗浪潮持续到1977年底。

  索韦托学生暴动是南非种族矛盾的总爆发,是黑人反抗斗争由合法斗争转向暴力反抗的集中体现。南非当局被迫于1976年7月5日宣布取消在黑人学校用阿非里卡语授课的决定。这是黑人运动迫使白人当局做出让步的开始。

  1983年11月1983年新宪法出笼

  自1910年南非联邦成立以来,南非当局共颁行了两部宪法。70年代末80年代初,南非当局迫于国内国际反种族主义斗争加强的形势,宣布宪法改革。1983年11月举行了仅有白人参加的“全国公民投票”,正式制定“新宪法”。新宪法并未改变过去两部宪法的种族主义的实质。第一,继续剥夺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的公民权利。前两部宪法只承认白人享有选举权。新宪法将黑人排除在现存体制之外,规定其公民权“在他们各自的家园中实现”。有色人和亚洲人名义上享有选举权—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变革,表现为在议会中除白人议院外,另设有色人和亚洲人议院,但其议席的法定数额分别只及白人议席的1/2和1/4,并且其权限范围仅限于本种族的“内部事务”。因此,有色人和亚洲人实际上只能算是次等公民。第二,白人的统治地位仍一如既往。新宪法规定,白人在议会和内阁中的议席数目仍占绝对多数,甚至有权投票决定有色人和亚洲人的选举事宜。第二,新宪法改总理内阁制为总统内阁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改变了过去总理握有实权的状况。新宪法改变了总统过去由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的办法,规定总统由专门的选举团选举产生。选举团成员由白人、有色人、亚洲人议院分别推选,各种族人数比例与其议席比例相同。

  新宪法不仅援引过去的种族主义法律概念,而且继续承认过去的整套种族主义法令法规,故自实施以来不仅遭到国内黑人和有色人种的强烈抵制和反对,而且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1984年图图获诺贝尔和平奖

  1984年10月16日,挪威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决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南非黑人主教图图,以表彰他和平结束种族隔离而进行的努力。

  黑人主教德斯蒙德·姆皮洛·图图1931年10月7日出身于南非德兰士瓦省一个黑人教师家庭。曾就读于比勒陀利亚班图中学、班图师范学院和南非大学。青年时代当过教师。1962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神学院深造,回国后进入宗教界,在南非和莱索托的一些大学神学院任教多年,因才华出众脱颖而出。1972年至1975年任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神学教育基金会副理事。1975年至1976年任南非约翰内斯堡英国圣公会第一任黑人教长。1977年至1978年在莱索托王国任主教。1979年至1984年任南非教会理事会秘书长。1985年2月起任南非约翰内斯堡英国圣公会第一位黑人主教。曾先后获得美英大学的神学硕士、法学博士等名誉学位。

  图图主教始终不渝地反对违背基督教义的种族隔离政策,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和平”。他认为,只有彻底废除种族隔离政策,才能防止南非出现流血的种族冲突。他主张用非暴力手段制止南非白人当局对黑人的种族压迫,并领导南非教会用和平方式反对种族隔离政策,为南非非洲人民族解放事业、南非社会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84年10月16日被挪威诺贝尔奖金评定委员会授予198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1985年12月南非工会大会成立

  1979年,南非当局解除对非洲人组织工会的禁令。非洲人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形成全国范围内联合斗争的势头。1985年12月,南非非洲人组成全国性的工会联盟—南非工会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万名非洲人工人参加了这一组织。工会大会一成立即提出了鲜明的政治目标,要求南非当局在6个月内取消通行证法,保安部队从黑人城镇撤出,释放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并表示在未来南非变革中拒绝接受比实行一人一票更低的任何政治条件。非洲人工会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即形成全国性的联合,充分显示出非洲人工人运动的生命力。工会大会的成立不仅标志着非洲人工人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且表明非洲人工人阶级在南非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985年底英联邦“名人小组”调解南非危机

  1985年底,以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为首的英联邦七位著名政治家组成“名人小组”,赴南非进行长达半年的调查、访问,试图促进南非黑白人对话,和平解决南非国内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但未见效。1986年6月初,“名人小组”发表关于南非问题的调查报告,提出了政治解决南非危机的和平计划。该调查报告认为,南非政府事实上不准备就根本改革进行谈判,不准备支持建立真正的民主结构,不愿结束白人统治。南非政府是个四分五裂的政府,它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如果继续坚持种族隔离政策而不进行根本性的政治改革,这个国家将被摧毁。对黑人和其他种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南非当局认为自己可凭借实力实行无限期的镇压。但是,黑人领导人认为,如国际社会不能实行有效压力,他们将加强暴力斗争。因此,南非有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如果想避免流血,唯一的选择是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

  在南非期间,“名人小组”会晤了狱中的曼德拉,访问了卢萨卡非洲人国民大会总部,并与南非总统博塔进行了会谈。它和平解决南非危机的努力虽未成功,但对推动南非国内民主力量争取和平变革的斗争仍具有积极意义;它所发表的报告不仅有助于国际社会对南非问题真相的了解,而且在动员世界各国加强对南非当局的制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9年9月14日德克勒克当选南非总统

  1989年8月14日,南非前总统博塔宣布辞职,内阁成员一致推选国民党主席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任代总统,9月14日议会正式选举他为总统。

  德克勒克1936年3月18日生于约翰内斯堡的一个政治世家。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当过议员,姑姑嫁给了前政府总理约·斯瑞敦(1954-1958年在职)。早年毕业于波切夫斯特鲁姆大学。1961-1972年间从事律师工作,并担任过波切夫斯特鲁姆大学法律教授。1972年当选议员后,全心身投入政界。1975年任国民党德兰士瓦省新闻官。从1978年起,先后任政府的邮电、社会福利和抚恤金部长,体育和娱乐部长,矿业、能源和环境计划部长,内政部长及国民教育部长。1982年当选为国民党德兰士瓦省主席。1989年2月接替辞职的博塔,任国民党主席,1989年8月起任国家总统。

  德克勒克继任后,一方面在国内推进博塔时代已经开始的“改革”,解除对反种族隔离组织的禁令,释放黑人解放运动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废除种族隔离法律,并与非洲人解放组织对话,在政治解决南非问题上取得重大成绩,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欢迎;另一方面,积极与世界各国改善关系,争取国际社会放松对南非的制裁,改变其在国际上的孤立处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德克勒克因此而成为世界注目的著名人物。1992年2月与曼德拉双双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和平奖。

  1990年2月11日著名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曼德拉获释

  1990年2月11日,被南非当局于1964年6月判处终身监禁,度过了27年囹圄生活的非洲人解放运动领袖、非国大前领导人纳尔逊·曼德拉无条件获释出狱。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身于南非东部特兰斯凯“保留地”首府乌姆塔塔一个滕布人贵族家庭。童年时代由于经常听部族长老讲故事,知道了许多非洲民族英雄抗击白人侵略者的英雄事迹,幼小的心灵立下了作一个有益于非洲民族之人的宏伟志向。20岁时入南非当时唯一的黑人大学—黑尔堡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学位。大学三年级时因组织学生罢课,抗议校方削减学生代表委员会权力而被勒令退学。1944年,经西苏鲁介绍与坦博一起加入非国大,开始步入政治舞台。不久即与西苏鲁、坦博等青年政治家一起组成非国大“青年联盟”,1950年当选为“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初任全国志愿者总指挥,组织发起“蔑视不公正法运动”;11日当选为非国大德兰士瓦省主席;12月当选为非国大全国副主席。1956年12月因组织多种族联合反抗运动而被捕,1961年3月被宣布因“指控不能成立”而获释。1958年6月,曼德拉与温妮结婚。从此,温妮投身于他所领导和从事的非洲人民族解放事业之中。1961年12月16日,领导“民族之矛”战士发起武装袭击活动,将非洲人民族解放运动推进到暴力反抗的新阶段。1962年8月被捕入狱。1964年6月与西苏鲁、姆贝基等非国大领导人一起被判处终身监禁。面对南非当局玩弄的“有条件释放”新把戏,曼德拉毫不妥协退让,坚持无条件释放的一贯原则。1985年2月,他发表了致南非人民的公开信。他声明自己决不出卖非洲人民的利益以苟且偷生,由于国内外的压力及曼德拉等人在狱中不屈不挠的斗争,南非当局不得不逐渐改变政策,开始为无条件释放曼德拉悄悄做准备。1989年7月,曼德拉被从狱中召至总统官邸与博塔总统会晤。1989年12月,曼德拉又被召至总统府与德克勒克总统举行会谈。他坚持非洲人解放组织在走到谈判桌前必须取得合法地位,与白人当局平等对话。曼德拉取得了德克勒克总统的谅解。1990年2月,德克勒克总统相继宣布解除对非国大、泛非大、南非共产党等组织的禁令、无条件释放曼德拉。走出牢门的曼德拉此时已是华发满鬓、年过七旬的老人。但他的坚强斗志和领导才干丝毫不减当年,被委以非国大副主席的重任。1991年7月,曼德拉当选为非国大主席。

  曼德拉的一生是为非洲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的一生。他的非凡经历、顽强意志和超人的才干一直是世人传颂的佳话。他的一生实际上是现代南非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缩影,他本人则成了非洲人民族解放的象征。

  1990年南非黄金生产发生严重危机

  南非是世界上第一大黄金生产国和出口国。一个多世纪以来,南非生产黄金累计约4万吨,占人类历史上黄金总产量的2/5。70年代中期以来,南非黄金产量持续下降,年产量由1970年的1000多吨降到1990年的603吨,为最低点,它在世界黄金总产量中的比重也由过去的80%下降到30%左右。随着产量下降,黄金产值在南非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16.3%下降到1990年的7.2%。黄金出口创汇占国家外汇收入总额的比重也由过去的50%下降到1990年的30%。黄金生产利润大减,金矿亏损日益严重。1990年,共有9家金矿出现收支赤字,3家金矿停产关闭。许多金矿为摆脱困境大批解雇黑人矿工,加重失业问题。1987年以来,金矿工人失业人数已逾10万。1991年,收支赤字、停产关闭的金矿数目和失业金矿工人都在增加。造成南非黄金生产这场严重危机的原因,除了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暴跌的因素之外,还有南非国内金矿生产成本高涨;原有金矿老化、采金率下降,而新金矿投产不久、产量偏低等因素。南非现有黄金矿藏2万吨、目前有关方面还在组织开发新金矿,并积极改进开采方法、提高冶炼技术。同时,据有关方预计,国际市场黄金价格经过目前的低位徘徊之后将缓慢回升。因此,南非黄金生产的前景仍然乐观。

  1990年因卡塔自由党成立

  因卡塔自由党的前身是“祖鲁民族文化解放运动”,1990年7月改为现名。

  1974年,祖鲁人酋长、夸祖鲁黑人自治家园首席执行长官曼戈苏图·布特莱齐创立祖鲁民族文化解放运动。它宣称,通过政治和文化运动促进非洲人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维护非洲人的民族尊严,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起初,该组织只吸收祖鲁族人,从1977年起向所有非洲人开放,但仍以祖鲁人为核心。1980年,已有注册成员30多万,是南非当时最大的黑人组织。自1978年开始成为夸祖鲁黑人自治家园的执政党。该组织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非暴力斗争原则,与非国大在国内反抗斗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分歧。非国大被取缔后,它力图取代其在南非国内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斗争中的政治地位。为此,曾暗中与南非当局合作,接受南非当局的赞助。激进派的黑人民族主义者称它为分裂主义、部族主义并与白人敌对势力相勾结的反动组织。作为南非第二大黑人政治组织,因卡塔在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建设民主的新南非的斗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举世公认的。

  1991年10月3日内丁·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1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文学院宣布将1991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南非白人女作家内丁·戈迪默,以表彰她的著作对反种族歧视斗争所起的推动作用。戈迪默获奖,不仅打破了25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由男性作家垄断的局面,而且是南非作家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得最高荣誉奖。

  戈迪默1923年11月20日出生于南非德兰士瓦省约翰内斯堡的靠山小镇斯普斯。父母是犹太人移民。她从小就喜欢读书、思考,9岁时开始写一些诗歌和小故事,并发表在当地报纸的儿童专栏上。15岁时,在约翰内斯堡的一家周刊上发表第一篇成熟的短篇小说《明天再来》。1946年入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1948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面对面》。1950年开始在美国刊物上发表作品。1952、1953年,她的短篇小说集《毒蛇的温柔声音》和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相继在美国出版,从而确立起她在南非作家中的重要地位。

  戈迪默以创作为生。40多年来,平均每隔一年就有一部新作问世。自1961年起屡获欧美文学大奖。她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揭露种族隔离制度的危害和歌颂反种族隔离的斗争。主要作品除已述之外,还有:《公民的女儿》、《陌生的世界》、《中产阶级的社会》等。她在这些作品中“以直接了当的方式描述了在环境十分复杂情况下的个人和社会关系。她既自觉地关心政治,却也不容许政治侵犯她的写作。她的文学作品,深入考察了历史的过程,同时又有助于历史的进程”。这是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对她的评价。

  1991年12月20-21日民主南非大会召开

  1991年12月20-21日,南非19个政党与组织及南非政府的400多名代表和顾问,在约翰内斯堡的世界贸易中心举行了“民主南非大会”。联合国、英联邦和非洲统一组织的100多名观察员应邀与会。大会的主要议题是:为建立一个团结、没有种族歧视和民主的南非而制定一部新宪法的基本原则问题;在过渡时期成立一个临时政府;选举产生一个制宪议会问题;以及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时间表。大会的宗旨是,通过讨论,消除分歧,统一认识,为南非准备一部能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新宪法。大会开得很顺利,并取得了积极成果。17个政党与组织共同签署了《意向宣言》,确立了制定南非新宪法的基本原则:实行多党民主政治制度,定期举行全民投票选举和建立比例代表选举制度。会议还决定成立5个工作小组,其主要任务是,创造自由参与政治的气氛,就国际社会在过渡时期的作用,基本宪法原则、制定机构及进程、过渡政府,以及将四个已“独立”的黑人家园并入南非,执行民主南非大会决议等求同存异,并向1992年召开的民主南非大会第二次大会汇报其工作进展及成果。

  民主南非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南非的民主改革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它是南非有关各方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晶。

  1992年南非白人公决

  1992年3月17日,南非举行了白人参加的公民投票,以决定是否赞成政府继续推进政治改革和制宪谈判进程。在近280万白人选票中,赞成票占69%,是反对票的两倍多。参加这次投票的地区有15个,其中只有保守党在德兰士瓦北部的心脏地区—彼得斯堡投反对票的人占多数,反对票率为57.1%。开明的沿海城市德班投赞成票的人最多,赞成票率为84.9%。开普敦的赞成票率居第二位,为84.7%。这一结果,是坚持改革的德克勒克政府的胜利。它结束了南非只有白人参加投票的表决制度,清除了南非制宪谈判的重大障碍,标志着南非朝着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建立一个无种族歧视社会的新时代迈出了重要一步。

推荐访问:南非历史事件
推荐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图库推荐文章

图库热门文章

图库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