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人徐霞客探险的故事,成就一项事业必须冒着巨大的风险 千古奇人徐霞客作文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千古奇人徐霞客探险的故事,成就一项事业必须冒着巨 手机阅读

  岐村的村角落里,有一座古色古香的老祠堂,这祠堂是村里孩子们读书的私塾。老师是位不苟言笑的秀才,手里总拿着根竹子做的戒尺。

  在私塾里上课时,如果有谁不好好念书,或者思想开小差,老秀才立即扬起戒尺,敲打着桌子。偶尔,戒尺也会落在学生白嫩的手心里,所以这些学生对老秀才是又敬又怕。

千古奇人徐霞客探险的故事 成就一项事业必须冒着巨大的风险

  徐霞客并不害怕那高扬起来的戒尺,他总是笑嘻嘻地低头看书——桌子上总放着本《论语》,不过那只是掩饰。而压在《论语》下面的,是本《水经注》——老师口中的闲书,看了没用,要打手心的。

  老秀才对徐霞客是又爱又生气。爱的是他出口能诵,提笔成章,在同年龄的小伙伴中,徐霞客的成绩是最优秀的。如果能用心读圣贤之书,将来前途无可限量。可是,为什么又生气呢?老塾师是恨铁不成钢。因为他认为徐霞客的聪明没有用在正经的地方。

  这不,老秀才在台上摇头晃脑地讲授《论语》,徐霞客在台下眉飞色舞地看书。老师见到他那全神贯注的样子,悄悄地走过去,冷不丁地伸手夺过徐霞客看的书。果然,那是本闲书。

  老师当然非常生气,手里的戒尺敲得震天响,他脸色严峻地训斥了徐霞客,没收了那本《水经注》。当同学们放学后,老师留下徐霞客,罚他背诵刚刚讲过的《论语》,“背不出来就不许回家!”老塾师气鼓鼓地说。不料,老师没有想到,这可一点儿也难不倒徐霞客,他一口气把《论语》背得滚瓜烂熟,连老师都暗暗吃惊。不一会儿,徐霞客顽皮地朝老师作了个揖,又蹦又跳地跑出了学堂。

  第二天,上学的路上,小伙伴们围住了徐霞客,“弘祖,快说说,你昨天看的是什么有趣的书?”他们七嘴八舌地问。徐霞客说:“那是北魏人郦道元著的《水经注》。”“《水经注》?讲什么的?”众人问。

  “《水经》是本古代的地理书,传说是汉代桑钦或晋代郭璞写的,记述天下之河流水道,但比较简单。北魏郦道元在《水经》的基础上,除了找古籍证明外,还实地考察,写了这本《水经注》。除了介绍水道以外,还介绍了河流经过地方的风土人情等……”一说到书,徐霞客便眉飞色舞起来。

  但身边一位年纪较大的同学不以为然地说:“读这些闲书有什么用呀,将来考科举,做八股文,靠的还是四书五经,这才是真学问。”

  “何谓真学问?一个读书人连天下山川之形势都一无所知,难道能说有真学问?”徐霞客反驳道。他的心里早已经有了远大的志愿,那就是——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前人没有涉足的地方,做一个探险家。

  光阴荏苒,徐霞客整日埋头于文学、历史、地理图志、地方志一类的书籍之中,不知不觉已经19岁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他发现,古人写的书并不完全可靠,有的书内容过于简单模糊,令人困惑。而那些地理书籍,多半讲疆域沿革、风土人情一类的事,对山川自然风貌总是含糊其辞,一笔带过。不同的书上内容互相矛盾,错漏百出,还有的记载,明显地说明作者并没有实地考察,只是道听途说,或者干脆抄袭前人的著作,以讹传讹。

  所以徐霞客暗下决心,一定要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通过实地考察,纠正前人记载的错误,澄清事实的真相,使人们对祖国的河山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这才是探险的根本目的。

  公元1613年,徐霞客26岁。此时他已经外出考察5年了。5年的时间,将他从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打磨成沉稳的青年了。此刻,他正走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身边两个随从,皆是轻装简行。

  这条羊肠小道通往浙江雁荡山。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山志中有“荡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荡来”之说。徐霞客这番登山,就是为了考证这个说法。

  虽说山风习习而来,但盛夏烈日仍然是酷热难耐,徐霞客等人走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那个叫雁荡的大湖据说是在山顶,路还长着呢。

  之前徐霞客也雇了向导。但一听是去雁荡,向导立刻推脱道:“徐先生,这个雁荡可高着呢,我最多给您指下路,可上不去啊。”

  见向导这种畏缩的态度,徐霞客只是微微一笑,道:“那就麻烦您画下地图吧。”拿着那张简陋的地图,他拄着根树枝削成的拐杖就上山了。

  果然,山路十分崎岖,走了半天才过了一个山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更别说有湖了。其中一个随从用手擦着汗说:“先生,怕是走错路了吧。要不然,都已经到顶了,怎么没看见湖呢?”

千古奇人徐霞客探险的故事 成就一项事业必须冒着巨大的风险

  徐霞客也热得满脸通红,衣服被汗浸透了,贴在身上,风一吹就显得有点冷。他打了个哆嗦,拿着地图看了看,说:“似乎要再翻过一个山头呢,看看是不是在前面。”

  前行就是悬崖,似乎没有路了,主仆三人于是驻了脚。只见那悬崖高耸入云,怪石嶙峋。见眼前无路,徐霞客就仔细观察,发现悬崖下面似乎有个小小的平台。

  “莫非那里有条小路?”徐霞客沉吟道。“即使有路,要怎么下去呢?”一个随从问。“我们不是还有带绳子么?”原来,为了探险顺利,徐霞客未雨绸缪,还准备了布绳子。

  谁料到,绳子还不够长,没办法,他们只能把腰带等布带子全拆了下来,绑成一条长长的绳子。

  徐霞客把绳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山风吹得他的衣衫猎猎作响,好容易才降到了平台上,却发现这是个死路,底下悬崖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

  绳子在粗糙的岩石上磨着,很快地,临时加固的布条被磨开了花。但徐霞客没有注意到,仍然用手拽着向上爬。突然间,那布带子啪嗒一下,断了开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觉得绳子一轻的徐霞客,条件反射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就这样险挂在山崖上。

  好半天,他才喘出一口气来。还好,手上仍然抓着那根惹祸的绳子。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缘,终于爬上了崖顶。

  等到了崖顶,他才发现,整个后背都湿透了。看着脚底下的深渊,两个随从后怕地拍着胸口说:“还好没有掉下去,否则就粉身碎骨了。”“先生,我们还是回去吧。”但徐霞客仍然摇摇头,继续找路去了。对于生死,他本已置之度外。只要能考察出结果,他便感到心满意足。

  这次游雁荡山并没有考察出什么结果。到了晚上,徐霞客不顾浑身疲累,也不管白天的险死还生,仍然摊开纸笔,在昏暗的烛光里写起了游记。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最后一次考察。

  在艰辛而充满乐趣的搜奇访胜之中,徐霞客度过了青壮年时代。转眼已是两鬓染霜,年过半百。这期间,他专程游览了各地的名山胜迹,如江苏的太湖,山东的泰山、孔陵、孟庙,浙江的天台山、雁荡山,安徽的白岳、黄山,江西的庐山,福建的武夷山、九鲤湖,河南的嵩山,陕西的华山,湖北的武当山,广东的罗浮山,山西的恒山、五台山等。51岁以后,他又万里远游,开始对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的石灰岩地貌进行了长期的考察。临行前,他嘱咐妻儿道:“你们就当我已经不在人世了,自己好自为之。”表示了自己献身科学的决心。

  徐霞客从22岁开始旅行考察,在3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弃家别舍,耗尽积蓄,常年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历尽了千难万险。他曾失足掉进急流之中,险些丧命;他曾3次绝粮,不得不空腹而行;他曾两度遇盗,财物被抢劫一空……但是,任何艰难险阻,都不曾动摇过他考察祖国山川的坚强意志。直到公元1640年,他卧病不起,才被人用轿抬回家乡。第二年,就离开了人世。

  徐霞客一生行程数万里,把汗水撒在了大半个中国的土地上。他的心血,凝成了一部不朽的巨著——《徐霞客游记》。这部游记是徐霞客30余年旅行考察的真实记录。他不仅用优美的文字生动、准确、详尽地记载了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而且对一些自然地理现象作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科学论断和解释,揭示出不少合乎科学的自然规律,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被人称为“古今游记第一”。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也赞叹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令人遗憾的是,这部游记未能在徐霞客在世时编订成册。后来,由于清兵南下,徐霞客的儿子及大部分亲人都不幸遇难,游记手稿在战乱中遗失了。直到135年之后,他的后人多方寻求,终于找到手稿残本,经过校订,刊刻问世。全书凡20卷,40万字,仅为原著的六分之一。

  入选理由:

  成就一项事业必须冒着巨大的风险。

  阿离之言

  现在很流行户外活动,你要是没出门旅游过几次,简直不好意思对别人说你热爱大自然。舒舒服服玩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是不少人的愿望。但是,要说中国第一旅游高手,那还是徐霞客。

  这个男人,在古代没有水泥路、汽车、飞机的艰苦条件下,走遍了祖国,并且还写了一本书。当然,那本书可不像现在的某些旅游手册一样,只说风土人情、景点介绍、门票价格。《徐霞客游记》这本奇书,身兼科普作品和文学散文两大特点。

  探险家的出现,是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首先,他必须对这个世界有足够的好奇心;其次,他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再者,好的经济条件也很重要。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万万不能。如果徐霞客不是家境小康,那么他要么削尖脑袋当官去,要么种田赚钱糊口,哪里能这样闲适地走遍祖国大江南北?

  但是,一个有钱的,有好奇心的健康男人,就能成为探险家么?答案是否定的,他还需要有耐性。传闻说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数十年如一日,这就是耐性。

  还有就是运气。虽说运气一词虚无缥缈,但以古代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医疗卫生等现实情况来说,一个探险家想死还是很简单的事情。徐霞客一生遇险数次,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雁荡山历险。从悬崖坠下,如非运气,他早已粉身碎骨。

  据历史上记载,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年是51岁,但还是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地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当然,所有的艰辛对他来说都是值得,因为那是他的理想。能为自己的理想奉献出一生的人都值得敬重,并且足够幸福。徐霞客是幸运的。

推荐访问:千古奇人徐霞客作文
扩展阅读文章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