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赏析 李龙眠画罗汉记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职场故事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职场 > 职场故事 > 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赏析 手机阅读

  这是一篇观画记(小品文)。作者记的《十八罗汉渡江图》栩栩如生,俨然一幅世情风俗画。观画有感,肯定了佛道即如人道,贬斥了俗人将佛神秘化的陋见。

  宋代画家李龙眠 (名公麟,字伯时) 画的 《十八罗汉渡江图》依据的是释迦牟尼派 16个阿罗汉常住人世、济渡众生的故事。阿罗汉本是修炼得道的僧人,这些罗汉原是一幅幅“梵相”(印度人面貌),共16人,传入中国后,经汉、唐、五代,不但面貌中国化了,而且人数也增加到18个。龙眠山人笔下的罗汉,既有世俗中国人的相貌举止,同时还保存着佛教直面世俗苦难的本意。这令黄淳耀先生看后深为感慨。

  罗汉渡江,是一次艰辛的修炼,但其 “举止语默”悉如常人。那伫足江边者,有的 “若将渡而无意” (毫无准备),有的 “凝立远望” (若有所思),有的跪下只脚在挽裤角 (从容准备),还有的在伸脚试水的深浅,可说写尽人们面临艰难时的心态。一旦下水,这一位提衣柱杖, 惊讶得嘴不能闭, 那一位头顶衣物的自顾往前䠀, 有人到了水中还回顾他人。老态龙钟的长者,则只能靠年轻人来背负,任其“若重不能胜者”。彼岸在望,就 “幸其将至”,庆幸不已。要登上岸,还得伛偻着用尽最后一把力。至于“已渡者”,终登彼岸,但毕竟未达修炼的终极目标(理想、真理总是相对的),其心态如何,读者可自去琢磨。原来罗汉修炼也如人生,竞争渡彼岸,艰辛无比,百人百性,情状各异。

  这种写实的风格,多少同写“丑”相联系。“方渡者”侧重记四个老者,那: “等眉覆颜,面怪伟,如秋潭老蛟”的相貌,那伛偻策杖的身姿,那“努其啄,缬纹皆见”的面部细节(还有一名已达彼岸者竟在挖鼻屎),能说不是在写“丑”?但外表是丑如俗人,内里却是佛心如镜,优游轩谷 (只是把三个童子累得够呛!)。写“丑”是为将普济众生的善行写得亲切可信。“丑”中包蕴着东方文化既重现实又重神韵的古拙苍怪的独特韵味。

  作者观画,纯是凭着真诚佛徒的慧眼而深悟其妙。他由罗汉“渡江艰辛乃尔”,联想到俗人将高僧说得天花乱坠、有如邪魔神怪(掷锡杖而飞行,乘木杯而渡水),认为这是一种妄见。不论学佛字道,都须求其本原,得其真髓,直面人生,万不可迷于 “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这可说是针对佛教中国化、世俗化中某种倾向发出的严肃批评。

  黄淳耀先生的确是位求真谛的佛徒。这位明末的抗清义士,生前进士及弟而不受官职,当清兵渡江,他挺身率乡里死守嘉定。城破,先生在城西僧舍自缢殉难。直面人生,历尽劫难,而得以 “涅槃”般的超然而去。

  今天读《李龙眠画罗汉记》,多数读者当不会去从中悟佛,但面对人生世态,更会联想无尽。那通向终极目标的“渡江”,不正是一个不尽追索和自我表现的历程吗?

推荐访问:李龙眠画罗汉记
推荐内容
扩展阅读文章

职场故事推荐文章

职场故事热门文章

职场故事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