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扬的诠释风格,可以背谱指挥五十部歌剧 歌剧卡门 卡拉扬指挥

发布时间:2018-06-12 来源:流行音乐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流行音乐 > 卡拉扬的诠释风格,可以背谱指挥五十部歌剧 手机阅读

  只要您是活在本世纪的古典乐迷,即使没有买过、听过一次卡拉扬所指挥的唱片或音乐会,也一定会听过别人对他诠释风格的种种评论。姑不论您是否人 云亦云,我想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大家都承认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但是大家也都要对他发出某些负面的评论。对于卡拉扬本人而言,这些负面的评论根本不 值一提。然而,不论是乐评家或乐迷们,都因为透过对卡拉杨的批评而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这也是大家都承认的事实。

  形质之争

   一般而言,乐评对卡拉扬的评论最喜欢用“形胜于质”这句话来批评他。什么叫“形胜于质”呢?简单的说,就是说卡拉扬的指挥诠释外在的表现胜过内在的表 现。而卡拉扬的外在是什么?是精确、是细腻、是华丽、是精雕细琢、是起伏宽广的对比、是戏剧性的强弱变化、是感情的大放大收。而一般乐评们所希望的内在又 是什么?是沉潜、是内敛、是有节制的浪漫、是情感的细水长流、是朴素的忠于原谱。在此,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卡拉扬一生录制过八百张以上的唱片,指挥 现场音乐会或歌剧演出更是无人能及。难道这么多的演出经验不能让他的诠释具有内在的“质”吗?

   在传统的乐评观念里,一个指挥最好是一生就只专精于某几位作曲家的作品、最好是一生只录过少数几张唱片、最好是很少出现于现场音乐会中。因为这样才代表 着那些指挥有足够的时间在家里钻研总谱、研究作曲家的乐思,以及每次出现在音乐会时都能有充分的准备。这种观念原本无可厚非,本来物就是以稀为贵,天天山 珍海味也就不稀奇了。卡洛斯·克莱巴一向很少录制唱片,也不常出现在音乐会上,因此他的唱片很抢手,乐评也都倾向于他是“质胜于形”的指挥家。当然,他也 以怪脾气而让人头痛,有时唱片录好了却不准唱片公司出版,原因是他不满意。马友友有一段时间每年要演出三百场。对于一位演奏家而言,他大部分的时间是消耗 在交通与旅馆上,所以乐评认为这种频繁的演出对他会是严重的伤害。而他也有自知之明,后来就大幅减少演出场次。从这两个例子看来,无论是现场演出或者是录 制唱片,卡拉扬都远远超过其它的指挥。更有甚者,卡拉扬的演出曲目很广,歌剧不用说,光是管弦乐就从巴洛克的维瓦第到二十世纪的史特拉汶斯基。

   像这么忙的指挥会有时间来思考音乐吗?像曲目这么宽、这么杂的指挥能够有深沉的音乐内涵吗?还有,卡拉扬不仅是指挥音乐而已,他还有电影公司,拥有萨尔 兹堡复活节音乐节,他还有许多以他为名的基金会,他还要参加帆船大赛。他不仅要指挥,还要大小事情一把抓,管理公司业务。甚至,他还结过三次婚。这些,都 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而上帝给予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这么忙的人怎么能将音乐指挥得“质胜于形”呢?因此,结论是:卡拉扬是个伟大的指挥,但是他的诠释 “形胜于质”。

  可以背谱指挥五十部歌剧

  让我们暂且撇开卡拉扬的多产、曲目宽广与杂事缠身这些事实,让音乐的 归音乐,先从音乐的角度切入卡拉扬的音乐世界吧!以卡拉扬所受的音乐训练而言,是属于老式的扎实训练,也就是从指挥歌剧入手。众所周知,卡拉扬一出校门之 后,便在小城乌尔姆歌剧院担任指挥。1929年,他才21岁,就已经在萨尔兹堡音乐节指挥理查德·史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我们都知道,歌剧的指挥要比 一般的管弦乐更复杂、更巨大、难度更高。老一辈的名指挥几乎都是指挥歌剧出身,再跨入管弦乐的指挥。卡拉扬真正熬出头是在他五十岁以后,据他自己说他可以 背谱指挥五十部歌剧;甚至能在睡梦中突然被叫醒的情况下从五十部歌剧的任何一处开始指挥。

  对于卡拉扬惊人的记忆力,他的爱将小 泽征尔也做了证明。他说有时候他要指挥新曲目,便打电话去请教卡拉扬。他知道那个曲目卡拉扬已经很久没有指挥了,但是卡拉扬居然能够在电话中跟他逐一的讨 论细节。而在电话这头,小泽征尔却是拿着总谱在与卡拉扬讨论的。对于卡拉扬背谱的能力,小泽征尔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卡拉扬也曾告诉他如果要具有更深的指 挥功力,就非得朝指挥歌剧下功夫不可。而小泽征尔也指挥过几部歌剧,不过他承认与卡拉扬实在差别太远了。他说他诚心的称呼卡拉扬为大师。如果一个指挥很 忙,而他居然还能够背谱指挥那么多的歌剧与管弦乐,我们到底是要佩服他所下功夫之深?还是要说他没时间研究总谱呢?卡拉扬能够在五十多岁时就已经掌握全世 界最好的柏林爱乐与维也纳爱乐,难道这是靠“形胜于质”的指挥技俩得到的吗?

  只要您是活在本世纪的古典乐迷,即使没有买过、听过一次卡拉扬所指挥的唱片或音乐会,也一定会听过别人对他诠释风格的种种评论。姑不论您是否人 云亦云,我想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大家都承认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但是大家也都要对他发出某些负面的评论。对于卡拉扬本人而言,这些负面的评论根本不 值一提。然而,不论是乐评家或乐迷们,都因为透过对卡拉杨的批评而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这也是大家都承认的事实。

  形质之争

   一般而言,乐评对卡拉扬的评论最喜欢用“形胜于质”这句话来批评他。什么叫“形胜于质”呢?简单的说,就是说卡拉扬的指挥诠释外在的表现胜过内在的表 现。而卡拉扬的外在是什么?是精确、是细腻、是华丽、是精雕细琢、是起伏宽广的对比、是戏剧性的强弱变化、是感情的大放大收。而一般乐评们所希望的内在又 是什么?是沉潜、是内敛、是有节制的浪漫、是情感的细水长流、是朴素的忠于原谱。在此,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卡拉扬一生录制过八百张以上的唱片,指挥 现场音乐会或歌剧演出更是无人能及。难道这么多的演出经验不能让他的诠释具有内在的“质”吗?

   在传统的乐评观念里,一个指挥最好是一生就只专精于某几位作曲家的作品、最好是一生只录过少数几张唱片、最好是很少出现于现场音乐会中。因为这样才代表 着那些指挥有足够的时间在家里钻研总谱、研究作曲家的乐思,以及每次出现在音乐会时都能有充分的准备。这种观念原本无可厚非,本来物就是以稀为贵,天天山 珍海味也就不稀奇了。卡洛斯·克莱巴一向很少录制唱片,也不常出现在音乐会上,因此他的唱片很抢手,乐评也都倾向于他是“质胜于形”的指挥家。当然,他也 以怪脾气而让人头痛,有时唱片录好了却不准唱片公司出版,原因是他不满意。马友友有一段时间每年要演出三百场。对于一位演奏家而言,他大部分的时间是消耗 在交通与旅馆上,所以乐评认为这种频繁的演出对他会是严重的伤害。而他也有自知之明,后来就大幅减少演出场次。从这两个例子看来,无论是现场演出或者是录 制唱片,卡拉扬都远远超过其它的指挥。更有甚者,卡拉扬的演出曲目很广,歌剧不用说,光是管弦乐就从巴洛克的维瓦第到二十世纪的史特拉汶斯基。

   像这么忙的指挥会有时间来思考音乐吗?像曲目这么宽、这么杂的指挥能够有深沉的音乐内涵吗?还有,卡拉扬不仅是指挥音乐而已,他还有电影公司,拥有萨尔 兹堡复活节音乐节,他还有许多以他为名的基金会,他还要参加帆船大赛。他不仅要指挥,还要大小事情一把抓,管理公司业务。甚至,他还结过三次婚。这些,都 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而上帝给予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这么忙的人怎么能将音乐指挥得“质胜于形”呢?因此,结论是:卡拉扬是个伟大的指挥,但是他的诠释 “形胜于质”。

  可以背谱指挥五十部歌剧

  让我们暂且撇开卡拉扬的多产、曲目宽广与杂事缠身这些事实,让音乐的 归音乐,先从音乐的角度切入卡拉扬的音乐世界吧!以卡拉扬所受的音乐训练而言,是属于老式的扎实训练,也就是从指挥歌剧入手。众所周知,卡拉扬一出校门之 后,便在小城乌尔姆歌剧院担任指挥。1929年,他才21岁,就已经在萨尔兹堡音乐节指挥理查德·史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我们都知道,歌剧的指挥要比 一般的管弦乐更复杂、更巨大、难度更高。老一辈的名指挥几乎都是指挥歌剧出身,再跨入管弦乐的指挥。卡拉扬真正熬出头是在他五十岁以后,据他自己说他可以 背谱指挥五十部歌剧;甚至能在睡梦中突然被叫醒的情况下从五十部歌剧的任何一处开始指挥。

  对于卡拉扬惊人的记忆力,他的爱将小 泽征尔也做了证明。他说有时候他要指挥新曲目,便打电话去请教卡拉扬。他知道那个曲目卡拉扬已经很久没有指挥了,但是卡拉扬居然能够在电话中跟他逐一的讨 论细节。而在电话这头,小泽征尔却是拿着总谱在与卡拉扬讨论的。对于卡拉扬背谱的能力,小泽征尔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卡拉扬也曾告诉他如果要具有更深的指 挥功力,就非得朝指挥歌剧下功夫不可。而小泽征尔也指挥过几部歌剧,不过他承认与卡拉扬实在差别太远了。他说他诚心的称呼卡拉扬为大师。如果一个指挥很 忙,而他居然还能够背谱指挥那么多的歌剧与管弦乐,我们到底是要佩服他所下功夫之深?还是要说他没时间研究总谱呢?卡拉扬能够在五十多岁时就已经掌握全世 界最好的柏林爱乐与维也纳爱乐,难道这是靠“形胜于质”的指挥技俩得到的吗?

  多而精

  对 于演奏曲目宽广而无法专精于狭隘的范围这件事,上面的例子也已经替卡拉扬做了说明。他不是宽广而浮滥,反而是宽广而深入。或许,一般乐迷会因为卡拉扬专精 的曲目太多,而误认为他没有专精,这样的说法其实是不公平的。以指挥贝多芬的交响曲而言,一般乐评推崇托斯卡尼尼的忠于原谱、福特万格勒的浪漫、贝姆的深 沉富哲思。此外,克伦贝勒、华尔特、克莱巴的许多个别交响曲也都各有特色。可是,许多人可能忘了卡拉扬从1950年代开始到1980年代,总共完成了四套 的贝多芬全本交响曲。以这样的成绩,您能够说他钻研贝多芬不深吗?

  卡拉扬一生总共演出六次理查德·史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他不仅 指挥,还自任舞台监督、导演之职。换句话说,他所指挥的歌剧一切都是由他包下的。对于歌手演员的要求,他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一切要以音乐为本。为什么?因 为歌剧里的任何剧情、动作细节都是由音乐来驱动的。也因此,他对歌手们的舞台演出非常严格,任何的妆扮与动作都要合于音乐与剧情。他常常告诉歌手们要怎么 演:一切细节都在总谱中,你只要仔细研究过总谱,就知道应该要怎么演。在《玫瑰骑士》中,他甚至要求歌手摔玻璃杯的时间都要与音乐紧紧扣住,否则就失去音 乐进行至此的意义。或许,正因为他对任何一个细节都要求有完美的表现,使得人们误解他只着眼于精确,而忽略了音乐的本质。可是,从他对贝多芬交响曲的深 入、多次钻研;从他对歌剧中要求一切要以音乐为本的做法中,您怎能说他“形胜于质”呢?

  背谱指挥

   对于背谱指挥,卡拉扬有着他自己合乎情理的解释。他认为临场视谱指挥是不对的,照他的比喻,那就好像一个人驾车经过陌生危险的路段。能够将车子控制得好 不出事情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去享受沿途美好的景致。唯有将谱上的一切都熟滥于心,到达闭着眼睛都能开车的熟悉地步,这样才能享受到窗外的景致;也 就是将自己的诠释情感完全发挥出来。不论视谱指挥者的用意在于用提醒细节;或是对总谱不熟悉,总之,一个指挥站在指挥台上既要翻谱视谱、又要进行肢体表 演,他的脑子里还会有多少空间来将自己的感受诠释传达给乐团、听众呢?唯有事前将一切牢记于心,指挥时心无旁骛的指挥,这样才真正能够让音乐感动自己、感 动乐团与感动听众。对于卡拉扬的这种坚持,您能说他是“形胜于质”吗?

  卡拉扬曾说过他最崇拜的指挥有二位,一位是托斯卡尼尼; 另一位就是福特万格勒。有趣的是,托斯卡尼尼并不喜欢卡拉扬,因为他是纳粹。而福特万格勒更是千方百计阻挠卡拉扬冒出头。而卡拉扬对于托斯卡尼尼与福特万 格勒的诠释也多有讽刺。例如,他说福特万格勒的指挥是模糊出名的(相对于精确),这点连被他指挥过的维也纳爱乐或柏林爱乐团员也承认。有个笑话是说团员们 通常只要从福特万格勒出现在舞台侧边时就开始数拍子,到了某拍时大家一齐开始演奏就错不了。反正大家也不清楚他第一拍的落点在哪里。而对于托斯卡尼尼出名 的忠于原谱呢?卡拉扬认为那简直就是笑话。首先,他认为在速度上根本没有忠于原谱这件事,再来,他认为既然要有指挥,那么音乐的诠释就是指挥消化过总谱后 的情感表现,而不是原谱上那些死的音符。

  何谓忠于原谱

  先说第一件,他曾经为此而在自己名下的基金会里做过科 学的分析与测试。有一次,他以几乎同样的时间(只差二秒,这是所有接受同样测试者误差最小的)指挥完同一首作品,可是听众却认为二者大不相同。这打破了谱 上所计音符速度时值的精确价值。事实上,指挥或演奏时音符的时值根本不是数字的(一刀二断),而是模拟的(连续的)。例如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韵味就出在那有 一点拖的时值。如果没有这个拖字诀,就失去了原来的韵味,而这种托字诀是无法在记谱的时值上表现出来的。

  再说第二件,指挥者根本无从得 知作曲者心中真正的意图,任何的表情记号都可以有上千种以上的不同诠释。如果要忠于原谱,那么到底要忠的是谱上什么东西?或曰要忠的并不是谱上死板的速度 与表情记号,而是作曲者的个性、企图与作曲的背景时代精神。如果忠于原谱是如此,那么卡拉扬早已做得很彻底了。

  诠释就是内心情感的反映

   卡拉扬的指挥诠释风格是什么?一言以蔽之,除了基本的作曲家个性、企图与时代背景之外,就是他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的反映。否则,他也不会有二套马勒第 九,也不会有四套贝多芬九大;更不会在与EMI/维也纳爱乐(1956年版)合作过那套经典之作的《玫瑰骑士》之后,在1980年代又录了他认为最得意的 DG/维也纳爱乐版。在内在的质上,这就是卡拉扬的诠释。而在外在的形上呢?当然就是美丽、精致、精确、精雕细琢等等等大家熟知的风格。这些外在的风格不 必专门举例说明,因为在他众多的唱片中这些特点俯拾皆是。

  在艺术品的欣赏上,我们可以容纳朱铭的大块斧劈粗犷之美;同时也会对精雕细 琢、浑然天成的翠玉白菜赞叹不已。而在音乐的指挥诠释上,我们竟然会对精雕细琢、浑然天成的卡拉扬发出批判之声。或许,批评本身的存在并不是为了音乐诠释 的对与错,而是在于达到玩弄文字的乐趣,以及因批评而产生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满足感。果真如此的话,那也真不能怪卡拉扬一向就对乐评嗤之以鼻。

  赫伯特·冯·卡拉扬简介:

   赫伯特·冯·卡拉扬(德语: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1928年首次登台指 挥,从此在指挥舞台上活跃了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 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亿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钢管,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 部分现代乐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卡拉扬面临不少的压 力,无知者与嫉妒者对于卡拉扬的批评声也是络绎不绝的。 [责编/尘沙]

推荐访问:歌剧卡门 卡拉扬指挥
扩展阅读文章

流行音乐推荐文章

流行音乐热门文章

流行音乐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