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淮洲简历,寻淮洲生平经历故事,寻淮洲是什么军衔 谭余保简历生平经历

发布时间:2018-06-04 来源:情感故事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情感 > 情感故事 > 寻淮洲简历,寻淮洲生平经历故事,寻淮洲是什么军衔 手机阅读

  学生时代 忧国忧民

  寻淮洲,又名寻波,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民国元年农历七月十七) 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社港区莲溪乡黄狮塘一个贫农家庭里,父亲寻馀盛是位识字不多的忠厚农民,一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母亲胡聘秀是个慈祥和善、乐于助人的勤劳妇女,成天为家人的生计而操劳,为邻人的困难而分忧。寻淮洲的童年,是在军阀肆虐、列强横行、国难深重的岁月中度过的。寻淮洲的一家与千百万蒙受灾难的劳动人民的家庭一样,由于高额的地租,繁重的捐税,终年苦于耕作,不得温饱,入不敷出,负债累累。穷困的生活,使寻淮洲幼年发育受阻,体弱多病,无钱诊治,四岁犹不能独立行走,与同龄孩童相比,更显得矮小瘦弱。父母出于爱子情深,担心体弱的儿子日后难以胜任重活,于是节衣缩食,挣钱准备送儿读书,为将来另谋生路创造条件。一九二一年,寻淮洲九岁时,终于上了小学。

  寻淮洲发蒙甚晚,更体念到家境困难,自己就读不易,于是专心致志,刻苦攻读,加之领会敏捷,记忆力强,学业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受到师友称赞。为了减轻父母的辛劳,他在上学之余,还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寻淮洲从小喜欢听父亲、长辈讲爱国主义内容的故事。听后,他又把这些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给同学们听,在自己的心田里扎下爱国主义的根苗。父亲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常常要他在放学回家时背诵课文,他都能流利地背完。父亲为此十分喜悦。

  一九二五年,寻淮洲十三岁,进入莲溪乡高小读书。他擅长作文,尤喜文史,常常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看法。那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运动迅速高涨,反帝爱国的风暴遍及三湘四水,寻淮洲的思想认识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提高。他在《法兰西大革命》这篇作文中写道: “我国没有革命以前,欧洲早有一国,发生了一次革命。这次革命,是全世界由君主专制改为民主共和的第一次,这个国家,就是现在世界上五强里面的法兰西。”①文章反映出他从少年时代起,便开始思索着中国向何去处的问题。一九二六年,北伐军胜利地经过湖南,赵恒惕对湖南的残暴统治垮台了。胜利声中,寻淮洲写下了 《今年双十节有感》这篇作文,表示了对国民革命的祝贺,同时也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感情。他写道: 自武昌首义,民国诞生,“这十五年间,全国频年骚乱,天灾流行,水旱交至,群民失所,饿殍载道。到了民九、民十年以后,还发生了几次剧烈战争,都是那万恶的军阀和野心的武人,只图扩充自己的势力,增加自己的权利,不知以民生国域为计,弄得九万里神州没有净土,四百兆同胞没有安宁。”文章还发出“我国的人民,真是可怜极了”的感叹。在此,寻淮洲寄希望于人民的民主觉醒,期望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一九二六年九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派田波扬、潘心元等回到浏阳,成立了中共浏阳县委,领导浏阳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各乡的农会、工会、学联、妇联组织,如雷雨过后,春笋怒生。这一切,对于学生时代的寻淮洲走上正确的道路,发生了直接的影响。高小毕业前,他以《现在的我》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明确地表示: “我们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虫一样,春来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岁,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 由幼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空空过此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思] 吗?”因此,如果要做些事业,在学生时代,“对于学业上,应该猛力前进,求一些丰富的知识; 对于身体上,应该竭力锻炼,求一个强健的身体; 对于办事方面,更应该随时练习,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他在另外一篇《对于浏北学联应否加入的我见》的文章中,还大声地疾呼: “我国自海禁大开以来,每每受列强的胁迫、帝国主义的侵凌、强权的恐吓,几乎将要亡国了,”在这危急的时候,“对那黑暗的社会” ,“怎么可不负一番改造唤醒的责任呢?”就是这样,寻淮洲带着改造世界、建设新社会的强烈愿望,投入了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

  投身革命 展翅翱翔

  一九二七年初,寻淮洲上高小最后一个学期时,莲溪乡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组织,寻淮洲即被吸收加入了共青团。此时国民政府刚从广州迁到武汉,革命形势继续高涨,湖南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农村大革命。寻淮洲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查禁鸦片,禁止赌博,动员妇女剪发放足,破除封建迷信,等等。这些革命活动,立即引起反动阶级的不安,莲溪乡高小反动教员徐飘蓬秉承土豪劣绅的旨意出来干涉。寻淮洲对同学们说: “我们不要上他的当,这样反动的家伙,根本不能为人师表,我们不去听他的课。”徐飘蓬又气又羞,当听说寻淮洲要领着学生斗争他时,吓得赶紧溜走了①。

  浏阳的农民运动,在中共浏阳县委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有些地方的农民群众自动起来插标分田,开始进行土地革命,寻淮洲主动向党团组织要求参加斗争,组织分配他协助农民协会做宣传工作,他十分积极地担任这项任务,常在大小群众集会上,拿着土喇叭,爬到高桌上演讲。有时区里开会,也请他登台宣传。他的演讲,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受到群众欢迎。不久,寻淮洲高小毕业,被破例受聘到附近的下湖初小担任教员②。在教学时,他认真负责,关心同学,注意灌输革命思想,深受同学爱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紧接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 “马日事变”。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浏阳在中共县委书记潘心元的带领下,组织过几百农民进攻长沙。由于敌强我弱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主张由武汉政府解决,长沙附近各县农军被迫撤退。反动势力随即疯狂反扑,大肆清乡屠杀,三湘四水漂流着工农革命群众的鲜血。七月初,潘心元率领浏阳工农义勇队撤到湘赣边境,浏阳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社港区的反动势力也配合许克祥的军队到处抓人。原来被赶跑的反动教员徐飘蓬随着土豪劣绅还乡,在社港区团防局恶狠狠地说:“我要亲手杀了寻淮洲才甘心! ”

  寻淮洲的父亲是个农会干部,已经随一批革命同志转移了,寻淮洲也接到了转移的通知。临行时,他向母亲和未婚妻告别。母亲拉住寻淮洲的手,两眼含着热泪,哽咽地说: “儿啊! 你就在附近隐蔽下来,躲躲风浪,娘舍不得你离开呀! ”寻淮洲安慰母亲说: “我们要去平江参加武装部队,有了枪杆子才有力量打倒地主豪绅,才有打回来的希望,请母亲等待着这一天吧。”说罢扭身就走。他的未婚妻赶上前来,把自己缝制的手巾、袜子塞到他手里后,呜咽起来。寻淮洲安慰了几句,就匆匆离去。谁知这一走,便转战闽山赣水,最后血洒皖南。这次惜别竟成了与家人的永诀。

  寻淮洲走到离家三里的大洛坪,碰上了清乡队,他手无寸铁,撤腿想跑,已来不及了。清乡队把他押到大洛坪集镇上,关在一间民房里。看守他的是一个被抓来当兵的穷苦农民,曾经听过他的演说。寻淮洲从门缝里同他拉家常。当谈到地主豪绅的凶狠,穷人没有活路的时候,两人唏嘘起来。稍停,那人贴着门缝悄悄地说: “明天要把你押到社港团防局去,我看你还是今晚跑了,免得吃亏。”寻淮洲非常激动,又考虑不连累这人,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攀上屋梁,推开几行瓦,折断椽木,然后跳下来对那人说: “这样,他们就以为我是在深夜从屋顶上逃出去的。”

  脱险后,寻淮洲连夜往北向平江跑。他不敢走大路,沿着连云山绕了二百华里,终于到了长寿街。这时,浏阳工农义勇队正在这里休整待命。寻淮洲找到指挥苏先骏(后叛变) 和党代表潘心元,要求参加队伍。苏先骏见他只有十五岁,个子矮小,就说: “你还没有步枪高,还是留在平江参加地方工作吧! ”寻淮洲说: “我恨透了反动派,早已立志干武装,请允许我效命沙场吧! ”在旁的慕容楚强见寻淮洲决心大,就极力主张将他收下,潘心元也很感动,终于答应了。

  不几天,浏阳工农义勇队接到通知,编为贺龙指挥的第二十军独立团,开赴江西参加南昌起义。行至江西永修县时,闻起义已提前于八月一日举行,起义部队已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去了。于是部队又折回湘赣边境活动。这时,卢德铭率领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也因没赶上参加南昌起义,来到湘赣边。两支部伍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名义驻下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称为第一团,驻修水; 浏阳工农义勇队称为第三团,驻铜鼓。寻淮洲是第三团第一营的战士,因为他年纪小,又有文化,能说会道,战士们都喜欢他,称他为“小参谋”。

  八月底,潘心元到安源去找组织联系,参加了张家湾军事会议。这次会议决定举行湘赣边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四个团。寻淮洲所在的第三团以浏阳工农义勇队为主,团长苏先骏、党代表潘心元 (未到任,由徐骐代理) ,参谋长何坚。

  一九二七年九月九日,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十一日,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在毛泽东领导下,在铜鼓起义。寻淮洲随部队从县城的肖家祠堂出发,向浏阳境内挺进,首战白沙镇告捷,消灭敌人的一支部队,解除了当地的地主武装。第二天,乘胜直取浏阳东门市,守敌一个营被我击溃,毙敌排长一名,敌向达浒逃跑,我军进占东门市。由于一团在长寿街失利,又由于苏先骏疏忽大意,不认真执行毛泽东严密警戒敌人的命令,致使敌军两个团迂回过来,分两路包围了我三团。敌人占领了羊牯脑制高点,架起重机枪扫射。一、三两营冒着敌人的火力,从羊牯脑两侧往上仰攻,以期夺取敌人的机枪阵地,打垮敌人的进攻。三营营长汤采芝身先士卒,多次率战士向敌阵冲锋,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部队撤离东门市,向东经白沙镇转移到上坪。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指示起义各团取小道往浏阳文家市集中。

  九月十九日,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齐集文家市,共一千五百余人。毛泽东当日黄昏到达,连夜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粤交界的山区进军,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九月二十二日,部队到达泸溪,遭到朱培德的特务营和保安团的伏击,再次受到损失。二十九日,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我军建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起义部队缩编为一个团,即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一、三两个营。寻淮洲编入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党代表何挺颖①。

  十月上旬。在毛泽东率领下,部队沿湘赣边南下,途经宁冈的砻市,酃县的十都、大院、水口等地,开展游击活动,扩大工农革命军的政治影响。十月二十三日,寻淮洲所在第三营在遂川县大汾镇,遭到反动地主武装肖家壁靖卫团的袭击,三营与团部的联系被割断。营长张子清将部队带到湘南桂东一带,一面开展游击活动,一面积极设法与毛泽东联系。这时,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湘南,三营与之取得联系,并得到武器弹药的援助。同年十二月底,寻淮洲随着部队回到茶陵,归还建制。这时,他担任代理排长职务。

  学生时代 忧国忧民

  寻淮洲,又名寻波,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民国元年农历七月十七) 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社港区莲溪乡黄狮塘一个贫农家庭里,父亲寻馀盛是位识字不多的忠厚农民,一向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母亲胡聘秀是个慈祥和善、乐于助人的勤劳妇女,成天为家人的生计而操劳,为邻人的困难而分忧。寻淮洲的童年,是在军阀肆虐、列强横行、国难深重的岁月中度过的。寻淮洲的一家与千百万蒙受灾难的劳动人民的家庭一样,由于高额的地租,繁重的捐税,终年苦于耕作,不得温饱,入不敷出,负债累累。穷困的生活,使寻淮洲幼年发育受阻,体弱多病,无钱诊治,四岁犹不能独立行走,与同龄孩童相比,更显得矮小瘦弱。父母出于爱子情深,担心体弱的儿子日后难以胜任重活,于是节衣缩食,挣钱准备送儿读书,为将来另谋生路创造条件。一九二一年,寻淮洲九岁时,终于上了小学。

  寻淮洲发蒙甚晚,更体念到家境困难,自己就读不易,于是专心致志,刻苦攻读,加之领会敏捷,记忆力强,学业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受到师友称赞。为了减轻父母的辛劳,他在上学之余,还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寻淮洲从小喜欢听父亲、长辈讲爱国主义内容的故事。听后,他又把这些故事绘声绘色地复述给同学们听,在自己的心田里扎下爱国主义的根苗。父亲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常常要他在放学回家时背诵课文,他都能流利地背完。父亲为此十分喜悦。

  一九二五年,寻淮洲十三岁,进入莲溪乡高小读书。他擅长作文,尤喜文史,常常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看法。那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群众运动迅速高涨,反帝爱国的风暴遍及三湘四水,寻淮洲的思想认识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提高。他在《法兰西大革命》这篇作文中写道: “我国没有革命以前,欧洲早有一国,发生了一次革命。这次革命,是全世界由君主专制改为民主共和的第一次,这个国家,就是现在世界上五强里面的法兰西。”①文章反映出他从少年时代起,便开始思索着中国向何去处的问题。一九二六年,北伐军胜利地经过湖南,赵恒惕对湖南的残暴统治垮台了。胜利声中,寻淮洲写下了 《今年双十节有感》这篇作文,表示了对国民革命的祝贺,同时也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感情。他写道: 自武昌首义,民国诞生,“这十五年间,全国频年骚乱,天灾流行,水旱交至,群民失所,饿殍载道。到了民九、民十年以后,还发生了几次剧烈战争,都是那万恶的军阀和野心的武人,只图扩充自己的势力,增加自己的权利,不知以民生国域为计,弄得九万里神州没有净土,四百兆同胞没有安宁。”文章还发出“我国的人民,真是可怜极了”的感叹。在此,寻淮洲寄希望于人民的民主觉醒,期望国民革命深入发展。

  一九二六年九月,中共湘区委员会派田波扬、潘心元等回到浏阳,成立了中共浏阳县委,领导浏阳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各乡的农会、工会、学联、妇联组织,如雷雨过后,春笋怒生。这一切,对于学生时代的寻淮洲走上正确的道路,发生了直接的影响。高小毕业前,他以《现在的我》为题,写了一篇文章,明确地表示: “我们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虫一样,春来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岁,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 由幼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空空过此一生,岂不是太无意识[思] 吗?”因此,如果要做些事业,在学生时代,“对于学业上,应该猛力前进,求一些丰富的知识; 对于身体上,应该竭力锻炼,求一个强健的身体; 对于办事方面,更应该随时练习,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他在另外一篇《对于浏北学联应否加入的我见》的文章中,还大声地疾呼: “我国自海禁大开以来,每每受列强的胁迫、帝国主义的侵凌、强权的恐吓,几乎将要亡国了,”在这危急的时候,“对那黑暗的社会” ,“怎么可不负一番改造唤醒的责任呢?”就是这样,寻淮洲带着改造世界、建设新社会的强烈愿望,投入了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

  投身革命 展翅翱翔

  一九二七年初,寻淮洲上高小最后一个学期时,莲溪乡建立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组织,寻淮洲即被吸收加入了共青团。此时国民政府刚从广州迁到武汉,革命形势继续高涨,湖南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农村大革命。寻淮洲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查禁鸦片,禁止赌博,动员妇女剪发放足,破除封建迷信,等等。这些革命活动,立即引起反动阶级的不安,莲溪乡高小反动教员徐飘蓬秉承土豪劣绅的旨意出来干涉。寻淮洲对同学们说: “我们不要上他的当,这样反动的家伙,根本不能为人师表,我们不去听他的课。”徐飘蓬又气又羞,当听说寻淮洲要领着学生斗争他时,吓得赶紧溜走了①。

  浏阳的农民运动,在中共浏阳县委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有些地方的农民群众自动起来插标分田,开始进行土地革命,寻淮洲主动向党团组织要求参加斗争,组织分配他协助农民协会做宣传工作,他十分积极地担任这项任务,常在大小群众集会上,拿着土喇叭,爬到高桌上演讲。有时区里开会,也请他登台宣传。他的演讲,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受到群众欢迎。不久,寻淮洲高小毕业,被破例受聘到附近的下湖初小担任教员②。在教学时,他认真负责,关心同学,注意灌输革命思想,深受同学爱戴。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紧接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 “马日事变”。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浏阳在中共县委书记潘心元的带领下,组织过几百农民进攻长沙。由于敌强我弱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主张由武汉政府解决,长沙附近各县农军被迫撤退。反动势力随即疯狂反扑,大肆清乡屠杀,三湘四水漂流着工农革命群众的鲜血。七月初,潘心元率领浏阳工农义勇队撤到湘赣边境,浏阳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社港区的反动势力也配合许克祥的军队到处抓人。原来被赶跑的反动教员徐飘蓬随着土豪劣绅还乡,在社港区团防局恶狠狠地说:“我要亲手杀了寻淮洲才甘心! ”

  寻淮洲的父亲是个农会干部,已经随一批革命同志转移了,寻淮洲也接到了转移的通知。临行时,他向母亲和未婚妻告别。母亲拉住寻淮洲的手,两眼含着热泪,哽咽地说: “儿啊! 你就在附近隐蔽下来,躲躲风浪,娘舍不得你离开呀! ”寻淮洲安慰母亲说: “我们要去平江参加武装部队,有了枪杆子才有力量打倒地主豪绅,才有打回来的希望,请母亲等待着这一天吧。”说罢扭身就走。他的未婚妻赶上前来,把自己缝制的手巾、袜子塞到他手里后,呜咽起来。寻淮洲安慰了几句,就匆匆离去。谁知这一走,便转战闽山赣水,最后血洒皖南。这次惜别竟成了与家人的永诀。

  寻淮洲走到离家三里的大洛坪,碰上了清乡队,他手无寸铁,撤腿想跑,已来不及了。清乡队把他押到大洛坪集镇上,关在一间民房里。看守他的是一个被抓来当兵的穷苦农民,曾经听过他的演说。寻淮洲从门缝里同他拉家常。当谈到地主豪绅的凶狠,穷人没有活路的时候,两人唏嘘起来。稍停,那人贴着门缝悄悄地说: “明天要把你押到社港团防局去,我看你还是今晚跑了,免得吃亏。”寻淮洲非常激动,又考虑不连累这人,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攀上屋梁,推开几行瓦,折断椽木,然后跳下来对那人说: “这样,他们就以为我是在深夜从屋顶上逃出去的。”

  脱险后,寻淮洲连夜往北向平江跑。他不敢走大路,沿着连云山绕了二百华里,终于到了长寿街。这时,浏阳工农义勇队正在这里休整待命。寻淮洲找到指挥苏先骏(后叛变) 和党代表潘心元,要求参加队伍。苏先骏见他只有十五岁,个子矮小,就说: “你还没有步枪高,还是留在平江参加地方工作吧! ”寻淮洲说: “我恨透了反动派,早已立志干武装,请允许我效命沙场吧! ”在旁的慕容楚强见寻淮洲决心大,就极力主张将他收下,潘心元也很感动,终于答应了。

  不几天,浏阳工农义勇队接到通知,编为贺龙指挥的第二十军独立团,开赴江西参加南昌起义。行至江西永修县时,闻起义已提前于八月一日举行,起义部队已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去了。于是部队又折回湘赣边境活动。这时,卢德铭率领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也因没赶上参加南昌起义,来到湘赣边。两支部伍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的名义驻下来,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称为第一团,驻修水; 浏阳工农义勇队称为第三团,驻铜鼓。寻淮洲是第三团第一营的战士,因为他年纪小,又有文化,能说会道,战士们都喜欢他,称他为“小参谋”。

  八月底,潘心元到安源去找组织联系,参加了张家湾军事会议。这次会议决定举行湘赣边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四个团。寻淮洲所在的第三团以浏阳工农义勇队为主,团长苏先骏、党代表潘心元 (未到任,由徐骐代理) ,参谋长何坚。

  一九二七年九月九日,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十一日,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在毛泽东领导下,在铜鼓起义。寻淮洲随部队从县城的肖家祠堂出发,向浏阳境内挺进,首战白沙镇告捷,消灭敌人的一支部队,解除了当地的地主武装。第二天,乘胜直取浏阳东门市,守敌一个营被我击溃,毙敌排长一名,敌向达浒逃跑,我军进占东门市。由于一团在长寿街失利,又由于苏先骏疏忽大意,不认真执行毛泽东严密警戒敌人的命令,致使敌军两个团迂回过来,分两路包围了我三团。敌人占领了羊牯脑制高点,架起重机枪扫射。一、三两营冒着敌人的火力,从羊牯脑两侧往上仰攻,以期夺取敌人的机枪阵地,打垮敌人的进攻。三营营长汤采芝身先士卒,多次率战士向敌阵冲锋,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部队撤离东门市,向东经白沙镇转移到上坪。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毛泽东指示起义各团取小道往浏阳文家市集中。

  九月十九日,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齐集文家市,共一千五百余人。毛泽东当日黄昏到达,连夜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粤交界的山区进军,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九月二十二日,部队到达泸溪,遭到朱培德的特务营和保安团的伏击,再次受到损失。二十九日,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在这里进行了我军建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起义部队缩编为一个团,即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一、三两个营。寻淮洲编入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党代表何挺颖①。

  十月上旬。在毛泽东率领下,部队沿湘赣边南下,途经宁冈的砻市,酃县的十都、大院、水口等地,开展游击活动,扩大工农革命军的政治影响。十月二十三日,寻淮洲所在第三营在遂川县大汾镇,遭到反动地主武装肖家壁靖卫团的袭击,三营与团部的联系被割断。营长张子清将部队带到湘南桂东一带,一面开展游击活动,一面积极设法与毛泽东联系。这时,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湘南,三营与之取得联系,并得到武器弹药的援助。同年十二月底,寻淮洲随着部队回到茶陵,归还建制。这时,他担任代理排长职务。

  保卫苏区 喋血苦战

  在开辟以罗霄山脉中段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寻淮洲所在的第三营,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转战湘赣边界南部地区,打了许多硬仗。一九二八年一月四日,他们与第一营配合攻打遂川县,在大坑地区打垮了肖家壁的靖卫团,占领了遂川城。翌日,营部要寻淮洲率领全排去城外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他们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帮助农民组织农会,并为部队筹到了一批粮款。

  同年二月,寻淮洲所部又由遂川开回茅坪集结,攻打宁冈新城。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击毙敌营长王国政、靖卫团长李树滋,活捉并处决了伪县长张开阳。这次战斗,寻淮洲排首先冲进新城,与伪靖卫团团部展开了激战,俘敌二十多人,缴枪十余支。就在这年春节,年仅十六岁的寻淮洲由于作战勇敢,经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介绍,在茅坪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①。

  三月上旬,前委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而取消,改组为师委,毛泽东任师长,何挺颖任师党委书记,张子清任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旋即调往湘南支援湘南暴动。寻淮洲随部队在资兴一带开展游击活动,当时,天气还很寒冷,部队动员了一些贫苦农民参军,寻淮洲把自己仅有的两件单衣拿出来送给新兵。四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农民自卫军向井冈山转移时,寻淮洲所部担任后卫掩护。敌三个团企图占领酃县县城,截击我军主力。寻淮洲等在团长张子清指挥下,抢先占领县城和城北高地,在城郊接龙桥一带阻击敌人。战斗中,张子清左脚骨被打断,影响了指挥。寻淮洲与战友一道,沉着应战,打退敌人连续十多次的冲锋。战斗坚持了数天,毙伤敌数百人,我军终于以少胜多,粉碎了敌人的截击企图,掩护了朱德、陈毅所率部队胜利到达宁冈,为实现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朱、毛会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两支部队胜利会师后,一九二八年五月四日,在宁冈砻市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下辖第十、十一、十二师。原秋收起义部队编为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团长由师长张子清兼,团党代表由师党代表何挺颖兼。他们委派寻淮洲担任红三十一团第三营的连长,寻淮洲开始有些犹豫,担心自己年龄轻,怕挑不起这副重担。张子清鼓励寻淮洲说: “你是个年轻的老兵,相信你是能够干得好的! ”不久,张子清因负伤逝世,寻淮洲失声痛哭,他决心铭记师长的叮嘱,认真学习军事,在革命战争中锻炼自己。

  一九二八年七月,赣敌十一个团乘我红军大队开赴湘南之机进攻永新。这时,寻淮洲正跟随毛泽东率领红三十一团在永新一带打游击,做群众工作。毛泽东常利用战斗空隙,向寻淮洲等红军干部讲述游击战争思想,使寻淮洲深受教育。这期间,部队紧密依靠群众,用化整为零、昼伏夜出的方法,与敌人周旋,抓住有利战机歼灭小股敌人,将敌人困在永新县城附近三十里内达二十五天之久。寻淮洲对游击战争思想心领神会,并在这次军事斗争中,表现得非常勇敢、机智和坚定。不久,因为红二十八团在湘南的战斗中失利,毛泽东亲率红三十一团主力支援,寻淮洲随部队再次转战湘南。值此时机,湘赣两省的敌人乘虚“会剿”井冈山。井冈山留守部队在何挺颖、陈毅安等指挥下,在黄洋界哨所凭险抵抗。军情紧急,寻淮洲受命星夜驰援,保卫了根据地。

  为了打破湘赣之敌对井冈山的围困、封锁,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柏露会议,决定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平江起义部队留守井冈山,他与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

  一九二九年一月十四日,寻淮洲随部队出发。二十四日,部队与赣敌三个团战于大余,因敌情不明,初战受挫。从三十一团调任二十八团党代表的何挺颖身负重伤,毛泽东甚为关切,嘱陈毅转告该团团长林彪,务必妥善照顾,安全转移。林彪只顾自己突围,置何挺颖于不顾,致何坠马牺牲。寻淮洲闻讯,满怀悲愤地说: “何党代表如在三十一团的话,我舍死忘生也要把他护理好,怎能让他坠马呢?! ”阶级的感情,战斗的友谊,使他潸然掉下了怨恨和惋惜的眼泪!

  部队突围后,寻淮洲随主力转战闽粤赣边界至吉安、兴国一带。由于离开了根据地,给养没有保障,生活很是艰苦,有时连五分钱一天的菜金也筹措不到。寻淮洲为了鼓励战友们的革命斗志,经常带头唱起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创作的歌曲: “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部队深入敌后,饥寒交迫,在转战途中曾四战受挫。为了摆脱敌人的尾追,在隆冬大雪纷飞中,部队日行九十里。寻淮洲身单体瘦,还替伤病员扛着两支步枪,两只脚走起了血泡,鞋底磨穿了,血水渗过鞋袜,印在洁白的雪地上。

  临近年关,部队到了赣南瑞金。大年初一这天,与敌刘士毅部激战于瑞金北面的大柏地,直至次日中午才结束战斗。这场硬战,是红四军突围屡战受挫以来所打的一场翻身仗,全歼刘士毅部尾追的两个团,俘敌团长肖致平、钟桓以下八百余人,缴枪逾千,为进军赣南闽西打开了局面。战斗中寻淮洲率领全连勇猛冲锋,戮力杀敌,每人仅有的二十发子弹打光了,就用树枝、石头当武器。寻淮洲的左臂受了伤,鲜血顺着袖管流下来,战友们赶紧扶住他,要把他抬下火线。他推开战友们,从自己身上撕下一块布片包扎了一下,又把驳壳枪一挥,叫道: “冲啊! 跟我来! ”继续投入战斗,追歼敌人。

  红四军纵横驰骋在“赣水苍茫闽水碧”的广阔战场上,开辟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寻淮洲随部队转战南北,参加了三战闽西、九攻吉安的战斗。一九三○年春,闽西地方武装升编为主力红军,成立红十二军。红四军抽出了一部分干部去支援,寻淮洲奉命调到新组建的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百团担任营长。

  在第一次反“围剿”时,寻淮洲所在红三十四师第一百团,与红三军、红四军,奉命在黄陂、小布地区集结,待机歼敌。他召开全营誓师大会,号召战士们要英勇杀敌。按照总前委关于“撒开两手,诱敌深入” 的作战方针,寻淮洲同战友们一起自黄陂、小布星夜疾奔龙冈山区埋伏。拂晓时,骄横的敌人向我设伏的阵地走来。待敌人接近时,寻淮洲一声喊“打!” 红军战士立即奋起杀向敌人。敌人突然应战,慌作一团。激战到中午时,便将敌人打垮。敌人的第一次“围剿”为我粉碎。战后,寻淮洲因作战勇敢,指挥得力,提升为红三十四师第一百团团长。

  一九三一年三月,第二次反“围剿”开始。寻淮洲所部在瑞金北面的大柏地集结。四月下旬,向西北方向的东固、龙冈隐蔽,迫敌而居,待机歼敌。从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寻淮洲部与红三军、红四军一道,先后在富田、白沙、中村歼灭了大批进攻的敌军。五月二十七日,歼灭敌许克祥师一个团于广昌。战后,寻淮洲所在的红三十四师留守广昌。不久,他调到红三十五师任师长,此时,他才十九岁。

  一个月之后,红军开始了第三次反“围剿”。寻淮洲率红三十五师从闽西宁化出发,向西翻过武夷山,绕道千里,回到江西兴国地区集中。为了迷惑和吸引敌人,寻淮洲所部奉命在万安县东北方向活动,牵制了富田之敌第十一、十四两个师,配合主力在另一个方面歼灭敌人,从而粉碎了敌人的又一次反革命“围剿”。

  一九三二年七月,蒋介石又动员了数十万反动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反革命围剿。这次反革命“围剿”前后共八个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敌人调兵遣将向鄂豫皖、湘鄂西两个根据地大举进犯。中央苏区为了配合两地的反 “围剿”斗争,在军事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一九三二年六月,寻淮洲率红三十五师随一、五军团迅速由福建回师赣南,与红三军团会合,准备迎敌。那时自夸为“铁军” 的国民党广东军阀陈济棠部十八个团,向我赣南苏区进犯。七月,寻淮洲部在朱德、罗炳辉的指挥下,与兄弟部队一道,从信丰向西出击,在粤北南雄东部的水口圩和赣南漳水之滨的池江地区连打两仗。水口战役异常激烈,寻淮洲率战士们冲上去,用马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歼敌两个营,陈济棠的部队溃退。这两仗,有力地守卫了江西南线,使红军能够移师北上,策应了鄂豫皖、湘鄂西两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同年八月,为了进逼抚州,威胁南昌、九江,调动蒋介石部队分兵南下,以减轻鄂豫皖、湘鄂西的压力,寻淮洲奉命指挥红三十五师参加了乐安、宜黄战役。在战斗中,寻淮洲率部直捣敌后,牵制敌数师兵力,对反 “围剿”战争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为此,寻淮洲所部红三十五师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他本人也荣获二级列宁勋章。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利用战斗间隙,中央军委在瑞金召开干部会议,对部队进行整编和训练。刚满二十岁的寻淮洲,从红十二军的三十五师调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

  寻淮洲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了,但他仍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本色,生活同战士一般艰苦,常穿草鞋行军,很少骑马。他平易近人,与战士在一起谈笑风生。就在这次瑞金召开的军事干部会上,在一军团担任团政委的宋任穷和慕容楚强,听说有位浏阳的同乡是位年轻师长,很想认识一下。正说着,前面走来了一位挎手枪的战士模样的人,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他们以为是个警卫员。一眨眼,寻淮洲走到他们跟前,一眼就认出了五年前在平江长寿街支持自己入伍的慕容楚强,立即拉住他的手,激动地说:“怎么不认得我了? 我叫寻淮洲! 五年前我要求参加革命队伍,是你从中赞助,才将我收下的,真没想到在这里重逢啊! ”慕容楚强在秋收起义后,先回浏阳打游击,后到中央苏区,对这件事早已淡忘了。经寻淮洲一说,才恍然记起,哈哈大笑,热情的手握得更紧了①。

  一九三二年冬,蒋介石调集近五十万兵力,部署第四次反革命“围剿”中第二阶段的进攻。一九三三年二月初,敌分三路向中央苏区进犯。当时,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已统治了党中央,排斥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要求红军先发制人,攻打敌人重兵驻防的南丰。寻淮洲率红五师与一军团一道,于二月十二日强攻南丰不克,而敌陈诚部三路增援,企图合围红军主力于南丰城下。这时,在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下,二月十二日,“改强攻为佯攻” ,决心消灭增援之敌。寻淮洲部与兄弟部队向西转移到东韶、洛口、吴村地区,待机歼敌。从二月下旬到三月底的二十多天中,集中兵力打埋伏战,取得了黄陂、草台岗两战役的胜利,歼敌三个师,缴枪万余支,彻底打破了蒋介石的第四次反革命“围剿”。此后,中央苏区扩大到地跨湘、赣、闽、粤四省,并和闽浙赣区连成一片,红一方面军已发展到十万人。寻淮洲师已成为红军主力师之一。

  威震东线 卓著战功

  一九三三年四月,蒋介石将十九路军调到闽西进攻红军。十九路军来势很凶,接连占去我连城、新泉等苏区重镇,严重地威胁中央苏区的安全。七月,中央军委下令,以红三军团 (缺红六师)为主,组成东方军,入闽作战。寻淮洲受东方军指挥部之命,率领红五师从江西的头陂出发,向福建进军。七月五日抵宁化以西地区,执行收复连城、新泉苏区,开辟闽北新苏区的任务①。

  入闽的第一仗,就是拔除宁化县的泉上土堡。它是宁化到归化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堡墙高二丈五尺,厚约二丈,驻有绰号“闽北王”的卢兴邦师的第三○七团,还有周围四个县的地主武装四百余人,并储备了大批粮食、食盐,是一个负隅顽抗的反动堡垒。这个钉子不拔除,东方军就不能完成任务。七月九日,敌三○九团从清流增援泉上。东方军在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下,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红四师在离泉上三十里的延祥设伏,全歼三○九团。红五师包围泉上,决定采取坑道作业的方法进行爆破。寻淮洲令李天佑的第十三团东进,歼灭归化守敌一个营,解放了归化城。这个胜利,为攻克泉上土堡创造了有利条件。七月十九日拂晓,寻淮洲又亲自指挥白志文的第十五团,完成了坑道作业,把土硝装在棺材内,推进坑道,一声巨响,炸开土堡围墙,我红军战士冒着弥漫的硝烟,勇猛冲入堡内,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干净利落地全歼守敌第三○七团及地主武装。延祥和泉上两战共歼敌一千二百余人,毙旅、团长各一人,营长二人,缴获步枪一千一百余支,迫击炮两门,机枪七挺,驳壳枪六十支;此外,还俘获了敌县长二人,地主、恶霸三百余人,缴获大批现款、粮食、食盐等物资,取得入闽第一仗的重大胜利。

  东方军入闽首战告捷,为开辟新苏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可是,当时“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人,把红军三大任务缩小为单纯打仗,不是让部队深入发动群众,巩固新区,却匆忙地命令部队去收复连城。连城守敌是十九路军的七十八师区寿年部,辖两旅六团,配有炮、工、辎重、特务等直属分队,总兵力约万余人,全系德国装备,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是国民党部队中战斗力较强的一个师。加之连城敌军筑有坚固的野战工事,易守难攻。在瑞金遥控指挥的代理中央军委主席项英,不顾这些实际情况,却按地图位置指令寻淮洲师由北向南进攻。前线指挥员彭德怀根据寻淮洲等的报告,立即亲赴前线作实地观察,认为这一打法是错误的,将会陷部队于被动地位,主张不打连城,而打区寿年师驻朋口的黄康营,以便调动连城、莒溪之敌出援,在运动中歼敌主力。彭德怀将意见电告周恩来、朱德转项英,要求改变原来作战方案,几经争论,才获批准。七月二十八日,东方军一部主力向朋口、莒溪发起进攻,一部主力包含寻淮洲师担负着牵制连城敌人和打击增援部队的任务。朋口、莒溪打响,不出所料,连城敌四六六团钟经瑞部来援。寻淮洲指挥第十三团在二十九日晨抢占了朋口东侧的高山,控制制高点,敌人也来争夺。寻淮洲指挥部队迂回敌后,前后夹击,全歼敌四六六团,然后乘胜回师围攻朋口、莒溪之敌,又全歼黄康营。八月一日。东方军所属四个师于连城东面的下堡胜利会师,热烈庆祝建军六周年。庆祝会上,彭德怀、袁国平先后讲话,鼓励全军指战员继续英勇作战,争取更大的胜利,并转达了中央军委表彰寻淮洲部在战斗中成绩卓著的特别嘉奖令。寻淮洲在会上代表红五师全体指战员表示,决心创造新的战绩来回报中央军委的嘉奖。

  一九三三年九月,寻淮洲师随东方军总部转战到延平(今南平市)的西芹,待机歼灭来自沙县的援敌。驻沙县的敌六十一师,是十九路军最精锐部队,敌六十一师企图以部分兵力抢占西芹,掩护其主力增援延平。寻淮洲奉命率部连夜出发,截击来犯之敌。九月十八日晨,寻部与敌六十一师第三六六团郑为辑部在木芹山遭遇。该处是茅草丛生的大荒山,为了抢占制高点,红十三团战士不顾一夜行军的疲劳,奋勇抢占主峰。敌人也拚命争夺这个山头,战斗十分激烈,双方在山顶上展开肉搏。我红军战士勇猛冲杀,终于把敌人打垮,并乘胜追击数十里。号称十九路军中战斗力最强、有胜无败的“铁军”三六六团,乃被我东方军寻淮洲指挥的红十三团全部歼灭,开创红军一个团的兵力在运动中歼敌一个团的新战绩①。此役充分表明东方军指战员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斗精神,以及寻淮洲的坚毅果断、机动灵活的指挥才能。

  一九三三年秋,当东方军在闽西、闽中频繁作战、连续取得胜利时,蒋介石又调动五十万兵力,分四路向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人,震惊于黎川失守,命令东方军立即返回江西,企图收复黎川。接着,为了对付敌人的进攻,中央军委决定从第一、三军团中调出部分主力师,扩建成几个新的军团。十月中旬,寻淮洲指挥的三军团红五师,在鹰潭附近的贵溪县上清宫,与红十一军合编成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军团政委肖劲光 (后为乐少华) ,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红七军团下辖第十九、三十四师,仍归东方军指挥。

  一九三四年一月三日,东方军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发布“向东突击动作的命令”,开始了东方军第二次入闽作战。一月四日,三军团由头陂出发,于十日到达沙县东二十里的富口地区待机。寻淮洲率红七军团的十九师、三十四师也先后从泰宁南进到三明市地区配合行动。十一日,我东方军围沙县城,并在沙县东三十公里的青州击溃由延平来援之敌第四师,毙敌团长二人,营长四人,消灭敌二百余人,取得第二次入闽的初战胜利。与此同时,寻淮洲指挥的红十九师、红三十四师,在三明市附近,以少胜多,歼敌一个旅,并奇袭永安城,乘胜攻占尤溪县,缴获卢兴邦的一个兵工厂。此后,寻淮洲把这个兵工厂的机器运返瑞金,为红军修理武器,翻造子弹,对支援反“围剿”斗争作出了贡献。不久,因敌情变化,苏区的泰宁、建宁军事吃紧,红三军团奉命撤回广昌,留下寻淮洲的红七军团留守沙县。到此,东方军两次入闽作战便告结束。

  东方军全体指战员英勇作战,艰苦奋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打了很多胜仗,歼灭了大量敌人,打开了一些城镇,扩大了政治影响,扩充了红军,筹集了大量军用物资和生活物资,这个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而寻淮洲作为东方军的一位青年指挥员,先后直接指挥红五师、红七军团,两次入闽,英勇杀敌,威震东线,战功卓著。在一九三四年一月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在缺席 (仍在前线作战) 的情况下,被选为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先遣抗日 转战千里

  由于党内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继续统治着中央,贯彻 “左”的军事指导方针,使得我军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节节失利,到一九三四年夏,中央苏区从原来纵横各近千里,缩小到纵横各三百余里。内困外扰,国难当头,形势极为险恶。七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发出了 《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命令红军“不辞一切艰难,以最大的决心,派遣抗日先遣军北上抗日。”①

  抗日先遣军由红七军团组建。一九三四年七月二日,红七军团由福建的连城地区,返回瑞金待命。抵瑞金时,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和共产国际军事代表李德接见了军团的指挥员寻淮洲、乐少华、刘英、粟裕等人,并宣布了由红七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命令,先遣队仍保持军团体制,寻淮洲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治委员,曾洪易为随军的中央代表,共同组成红七军团军政委员会; 刘英、粟裕继续分别担任军团的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①。先遣队的行动任务是: 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支援皖南休宁、祁门、石台、歙县的农民暴动。

  接受任务后,寻淮洲召集军团全体干部,通宵达旦地研究敌我力量、制定作战计划和进行政治动员。由于红七军团在东线连续作战,部队消耗很大,只剩下四千人。于是,在苏区突击补充了两千新兵,以此六千兵力 (非战斗人员约两千)编成三个师,有长短枪一千三百支以及少量轻重机枪和三门迫击炮,还有宣传品三百担、物资二百担。总的情况是武器不足,物资缺乏,战斗人员不够精干②。

  一九三四年七月六日晚,在寻淮洲、乐少华等率领下,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踏上征途。他们出赣南,向闽西,经过长汀、连城、永安县境,攻克大田,抵尤溪以东,进入闽中地区。沿途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山高水险,森林密布,道路崎岖。福建山区的天气多变,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大雨倾盆。战士们风餐宿露,冒雨行军,还时有战斗发生。特别是在雨后,山间小路泥泞难走,宿营无屋,席地而卧,山间黑夜,蚊子特多,使红军战士彻夜难眠。寻淮洲心里十分焦急。他想起了一个家乡的土办法,叫战士点燃艾草堆,驱散蚊虫,解决睡眠问题。在行军作战中,寻淮洲从不骑马。他的战马“转到卫生队服役了。”他迈开能征惯战的双腿,带领先遣队疾进。战士们且战且走,爬山涉水,已经十分疲劳了,一当坐下来休息,便立即入睡。寻淮洲见状,很心疼战士,因此,每次催促队伍起程,从不大声呼唤。有时用一只橡皮小鸟,在战士耳旁边,捏得吱吱作响,把战士从梦中唤醒①。

  寻淮洲率先遣队进入闽中后,突破的第一道防线是强渡闽江。闽江是福建境内一条大河,可通小火轮,是敌人在福州、南平之间的主要运输线。先遣队抢渡闽江,是在罗炳辉率领的红九军团的掩护和配合下实现的②。为了配合先遣队北上抗日,中央军委命令红九军团从江西石城苏区出发,专程护送七军团东渡闽江。闽江上游有个号称“铁城”的南平,它南面的尤溪口和樟湖坂之间,是福州和南平中间的一个三角地带,敌人武装力量在这一带活动频繁。红九军团迅速占领这个地区,控制了樟湖坂,这就切断了敌人闽江上下游的联系,确保了红七军团左翼的安全。寻淮洲指挥七军团与九军团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船只和竹排不够,会游泳的红军战士扶着砍来的竹木,首先泅水过江,抢占了敌滩头阵地。终在一九三四年八月一日于闽江下游的横田和水口之间顺利渡过了闽江。

  先遣队渡闽江后,按原来计划,应由古田、庆元、遂昌,直接北上浙西,再到达中央指定的目的地皖南。但中央军委突然改变原计划,电令寻淮洲部占领水口,威胁并相机袭取福州。八月一日,部队改变行军方向,继续东进。在进占水口之后,红七军团在水口镇召开“八一”建军节的纪念大会。寻淮洲向部队正式宣布: 对外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的名义活动,对内仍称红七军团。会上对北上行动和攻打福州进行了政治动员,红七军团全体指战员,以高昂的战斗热情,整装待发。出发前,寻淮洲收到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等红星军功章一枚。

  先遣队在闽中突然出现,国民党反动当局异常惊慌,忙调遣闽东敌八十七师王敬久部布防福州,又将正在湖北整训的敌四十九师海运驰援。围攻中央苏区的敌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闻讯,急从漳州飞往福州“视察”,为部下打气。福州南濒闽江,城墙高大,工事坚固,城内外驻有两个团和一些炮兵、工兵、海军陆战队,城郊还有飞机场,且敌已沿江设防,碉堡林立,戒备森严。八月二日,寻淮洲率部队从水口向福州开进,黄昏时遭到敌机袭击,我伤亡近百人。从水口到福州城约八十公里,红军冒着敌机的轮番轰炸和沿途敌碉堡的密集火力,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夺取,到八月七日才抵福州的西北近郊。当晚发起攻城,经一昼夜激战,占领了敌军一些阵地和城北关主要街道。但是,寻淮洲这支善于游击战的野战部队,由于缺乏攻城经验和攻坚手段,围攻三昼夜不下,遂自动撤出战斗。八月九日,部队向闽东的桃源地区转移。敌八十七师一个团跟踪追来。红七军团后卫部队与敌激战一夜一天,打的是阵地战,虽击毙许多敌人,有所缴获,我军也伤亡不少,形成对峙局面。为了摆脱敌人的纠缠,我军再次主动撤出战斗。

  桃源战斗结束,部队继续向闽东挺进。由于远离根据地,物资供应得不到保障,指战员们常常饿着肚子行军打仗。时值八月,天气酷热,伤病员增至八百人,而部队缺医乏药,仅能弄到一些清凉油、仁丹,碘片算是难得的好药了。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寻淮洲与战士同甘共苦。当他发现有人情绪低落时,就耐心开导: “我们先遣队北上抗日,为的是挽救国家危亡,支援皖南暴动,解放劳苦大众。我们红军战士,十有八九都是贫苦的劳动者。这次北上行动,也是为了我们自身的解放呀! 吃苦、牺牲、忍饥、受热,在我们有革命理想的红军战士面前,算得了什么? ! ”更重要的是,他很注重言传身教,处处对战士体贴关心,有时,还帮助炊事班生火做饭,鼓舞了战士们的思想情绪和战斗意志。

  部队过了连江,与叶飞、阮英平、范式人等领导的闽东游击区取得了联系,在地方党组织的帮助下,困难有所缓和。寻淮洲对地方党的领导人十分尊重,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时闽东同志要求红七军团拿下罗源县,以便打通宁德与连江之间几块游击区的联系。寻淮洲马上派出侦察小分队,对罗源县城的敌情和地形作了详细调查,然后部署兵力,改原来阵地战的打法为奇袭战术,全歼守敌保安十一团第三营及县警备队共一千余人,活捉敌县长和营长,缴枪数百支。这次胜利满足了地方党和群众的愿望。当地群众杀猪宰羊慰劳部队,伤病员也得到了妥善的安置。红七军团因前段战斗伤亡较重,在这里补充了一批新战士。为了帮助地方发展武装力量,寻淮洲决定把缴获的几百支枪送给地方党组织,留下来的伤病员,后来大都成为闽东独立师的骨干力量。

  一九三四年八月十六日,寻淮洲率部离开闽东游击区,沿着闽浙边境继续北上,向闽北前进。他指挥红七军团长途奔袭,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于八月下旬攻克福安县西北的穆阳镇,歼敌数百人。接着在浙西南击溃敌一个保安团,并攻克了庆元县城。部队乘胜进军,势如破竹,又在竹口打垮了敌浙江省保安纵队两个团的阻截,俘敌两百余人,缴步枪数百支,轻机枪十余挺,迫击炮两门。不到半月,连胜三仗,红七军团的军威大振。部队在战斗中缴获甚多,物资上也得到了补充。到九月初,部队进入了闽北苏区的古楼游击区。

  由老党员黄道领导的、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是闽浙赣苏区的一部分,各方面工作有一定的基础。寻淮洲、粟裕、刘英等主张利用苏区有利条件作短暂休整,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 同时,寻找机会给尾追之敌四十九师以有力的打击。这些切合时宜的意见,是寻淮洲等人根据长期游击战争的经验提出来的,却遭到了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央代表曾洪易和政委乐少华的坚决反对。为此,寻淮洲要求请示中央军委。而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当时还抱着“左”倾军事指挥方针不放,把寻淮洲这种切合实际的战略措施指责为“游击主义”,复电竟批评说它“恰合敌人企图” 。

  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到达闽北苏区时,为时已近两个月,远远超过了中央规定一个多月到达皖南的限期。先遣队本应向皖南急进,然而,中央军委却再次来电,根本不提北上皖南的任务,反而电令红七军团去浙西执行两项“中心任务”: 一是破坏进攻我赣东北红十军及闽北苏区的敌人后方; 二是在闽浙赣边境广泛展开游击战争,创造新的苏区。

  一九三四年九月九日,红七军团奉命离开闽北向浙西前进。浙江是蒋介石的老巢,反革命的社会基础深厚,而且保安团组织严密,实力较强,交通线和通讯线路纵横交织,不利红七军团开展活动。可是,中央军委不顾这些实际情况,多次来电批评红七军团“对保安团畏惧其截击是不对的” 。对此,曾洪易、乐少华只知道机械地执行,按中央军委在地图上规定的时间、地点、路线、里程进军,使部队极其被动。敌人日益加紧围追和堵截,部队差不多天天要打遭遇战、掩护仗,而在白区作战的困难远远大于苏区,失去了后方依托,伤员很难安置。寻淮洲动员指战员说: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为人民打仗,一定要照顾好伤病员同志,无论如何不能把伤员丢下”。红军战士出于深厚的阶级感情,自动组合起来,每三个战士照顾一位重伤病员,由两个人抬,一人替换,这样长距离抬着走,部队的战斗力受到了削弱。尽管如此艰难困苦,红七军团指战员仍然顽强地深入敌后,在龙泉、浦城、玉山、江山、兰溪、衢县破坏敌人交通线,攻击车站,炸毁桥梁,给敌人以很大威慑。但部队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行军作战,虽然寻淮洲指挥红七军团勇敢拚搏,取得了一些战斗的胜利,却未能摆脱被动困境。

  九月十三日,红七军团攻占江山县的清湖镇,歼敌一个营。接着,强渡江山河,在大陈地区,打破敌人七个连的进攻,并一度攻入常山县城,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正当红七军团艰苦转战浙西的时候,九月十七日,军委又来电指示: 在未执行军委给予的破坏敌后任务前,禁止继续北进;隔两天,又电令寻淮洲务必以遂安为中心,于皖边各县开展游击战,建立新的苏区。寻淮洲在军团干部会议上,再一次指出军委的这个指示是完全脱离实情的。他具体地分析了遂安地区的政治条件和自然条件,认为它位于新安江上游,距杭州二百公里,虽属山区,但地处衢江、兰江、新安江的三角地带,江水深,轮船能通建德、兰溪,且有公路干线与横贯东南境地的浙赣铁路相联,显然地形不利我军机动作战; 加之地瘠民贫,又没有群众基础,部队给养困难; 特别是我军面临严重的敌情,敌四十九师、浙江保安第一、二纵队和补充第一旅王耀武部,加紧对我追击,企图断我去路,合击我军。面对这种情况,部队要在此立足是困难的。最后,寻淮洲恳切地说: “我军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为了避免全军覆灭,我宁愿接受中央军委的处分,也不能再执行这个指示了,应立即向皖赣边转移。”

  九月三十日,寻淮洲挥师向西,抵婺源县北的段莘地区,得知皖南几个县的暴动早已失败,干部群众上山游击。他听取了皖赣特委和游击队领导人的意见,率部继续西进,抵达黎痕地区,并先后在查湾、流口、鸦桥、黎痕等地打了几个胜仗。皖赣苏区地方党热情地欢迎主力红军,给红七军团补充了五百名新战士。部队经过困难之后,开始出现好的转机。

  在此,军团领导人看到皖赣边和皖南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群众基础,确比前段经过的浙赣边、浙西要优越,更加坚定了在这里建立新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决心,为此,寻淮洲向中央军委提出三条建议: (一) 红七军团在皖赣地区打游击,配合当地党和游击队,争取在休宁、婺源、祁门一带歼灭尾追之敌; (二) 将部队整编为四个营,精简机构,充实连队,以便机动灵活作战; (三)在敌严重进攻、追击、围堵的情况下,允许七军团能机动、自主地解决作战有关问题。但是,这些正确的建议被“左”倾机会主义的领导者束之高阁,未获批准。①

  十月十五日,中央军委来电,命令寻淮洲率部队转移到闽浙赣苏区休整补充。军团领导人又一次进行细致的研究,仍深信在皖赣边开展游击战争是适宜的、有利的,进至闽浙赣苏区必须经浮梁、德兴之间几道敌人封锁线,对我军不利。于是,向中央军委发电指出,如果仍北上皖南,则不如不去闽浙赣苏区,而以七军团主力向皖南游击区活动,即以雷湖、柯村为中心的石棣、太平、祁门、休宁等县活动为好。十八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这一方案。寻淮洲等感到十分欣慰,以为部队将有新的发展了。可是,事隔三天,中央军委又电令红七军团去闽浙赣苏区整顿补充。寻淮洲只好率部队突破敌人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重溪地区。

  这时,作为中央随军全权代表的曾洪易,看见先遣队自出发以来,艰苦转战,部队极度疲劳、减员过半; 特别是闻知中央红军主力已作战略大转移,于是认为中国革命将会失败,前途无望了。公然在干部中散布失败悲观情绪,主张放弃武装斗争,转入秘密的地下活动,甚至他提出要求离开部队。曾的错误观点,受到了寻淮洲等人极为严肃的批评①。后来曾洪易果然离队逃跑,到南京向国民党自首告密,成为可耻的叛徒②。

  红七军团自瑞金出发到进入闽浙赣苏区,先后转战闽、浙、赣、皖四省数十县,历时四个月,行程三千二百里。这期间,它虽然遭受王明“左”倾错误指导和曾洪易、乐少华的直接干扰,但是,在寻淮洲的指挥下,广大指战员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马不停蹄,连续作战,深入敌人心腹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牵制敌人的兵力,支援了中央红军主力作战略大转移。他们用鲜血写下的这一段战斗历史,已成为红军斗争史中英勇悲壮的一页。

  血洒皖南 永垂青史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初,寻淮洲率领红七军团到达重溪地区后,受到了苏区革命群众的热情欢迎。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从一九二七年开始领导创建的,曾经多次粉碎过敌人的“围剿”而坚持下来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十一月四日,方志敏接到中央军委的电令,立即偕同省委、省苏维埃、省军区和新十军的领导人,从葛源北上,赶了五十里路来到重溪,看望和慰问红七军团的战友们。苏区的革命群众,用尽可能筹集到的物资来慰劳七军团的亲人,并且热情地称呼这支转战千里、以运动游击战著称的人民子弟兵为 “老十军” (原闽浙赣的红十军改编为红十一军,编入红七军团) 。红七军团的广大干部和战士,回到了苏区怀抱,四个月来的艰辛劳累,顿时一扫而光,战斗情绪迅速地振奋起来。

  根据中央军委十一月四日的命令,方志敏会同七军团的领导人,研究了两军合编的问题①。红七军团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以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在德兴县重溪共同组建了红十军团,共有兵力六千余人。原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和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分别编为第二十师、二十一师。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任命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 (后被捕牺牲)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寻淮洲任第十九师师长、聂洪钧任师政委、刘英任师政治部主任、王如痴 (后被捕叛变) 任师参谋长。闽浙赣军区的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军区司令员,曾洪易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粟裕任军区参谋长。这时,中央苏区在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成立了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十一月四日中央军委的电令中还明确指示,红十军团和闽浙赣军区今后接受中央军区的指挥①。

  在军团干部的调整问题上,寻淮洲两次受到了 “左”倾宗派主义干部政策的打击。在红七军团时,寻淮洲虽为三人领导核心之一,但实权被曾洪易、乐少华把持;组成红十军团时,仍保留了乐少华的军团政委职务,却把军团长寻淮洲降为师长。面对这种处境,寻淮洲胸怀坦荡,从不计较,决心带领红十九师,去夺取新的胜利。

  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寻淮洲率领红十九师,按整编后规定的任务,从怀玉山和德兴县东北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向浙皖赣边进发。红十九师的突然出动,出乎敌人意料。敌浙江保安纵队副指挥蒋志英率两个团尾追过来。寻淮洲充分发挥我军打运动战的特长,在芳村地区部署兵力,给予尾追之敌以坚决的打击。敌军大败,蒋志英负伤逃回常山县城。接着,寻淮洲又指挥红十九师经上方镇,突破敌补充第五旅的防线,强渡新安江,逼近昌化县,其先头部队到达杭州西部五十公里的临安县,震动了杭州。随后,寻淮洲率部转向皖南,经过歙县、绩溪附近,一举攻克旌德县城,再由泾县、宣城之间北上,渡过青弋江,威胁芜湖。在这段时间内,红十九师摆脱了曾洪易、乐少华的干扰,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广大地区内机动作战,主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充分地发挥了寻淮洲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正当寻淮洲率领红十九师开展游击性运动战取得成效的时刻,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军区根据敌人对闽浙赣苏区的“围剿” 日益严重的情况,命令红十军团指挥部立即率二十、二十一师向北转到外线,同寻淮洲师会合,在开化、遂安、衢县、常山之间集结兵力,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造浙皖赣新苏区。为了统一领导,中央军区决定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为主席,随红十军团行动; 又调粟裕任军团参谋长,刘英任军团政治部主任。此时,寻淮洲考虑的不是自己被排除在军政委员会之外的问题,而是把整个红十军团集中在一起打运动战是否恰当的问题。诚然,寻淮洲当时对军事战略转变问题还缺乏全面认识,也从来没想过把一个大的军团改编为游击队。但他回顾近四个月来先遣队的作战,结合自己过去在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斗争的体验,已经逐步感觉到,部队处于孤军深入白区,远离根据地,面对优势敌人的堵截追击的情况下,必须在军事行动的指导方针上有所改变。他还认识到,红七军团整编为第十九师以后,自己在浙皖赣边指挥作战,打得灵活机动,进退自如,局面正在开始好转。如今,中央红军主力已经转移,敌人重兵加紧对闽浙赣苏区“围剿”,在这种严重形势下,中央军区不采取分散游击的方针,反而把长于打游击战的红十军和地方武装同长于游击性运动战的红七军团合编,组成大兵团活动,集中打大规模的运动战,其后果会是怎样呢?寻淮洲一面带着自己没有解答的疑问,一面率部按指定的时间、地点,干十二月十日在黄山东南的汤口地区与二十、二十一师会合。

  红十军团三个师会合后,在皖南打的第一仗,就是谭家桥战役。当时,敌调集了由顾祝同指挥的五个正规师、两个独立旅、四个保安团,还有宣城一带的反动地方武装近十万人,分成三路,自北而南,向汤口扑来,企图一举歼灭我军。十二月十三日,红十军团沿着屯溪至青阳县的公路向北转移,经过乌泥关进抵黄山东麓的太平县谭家桥地区。

  军团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这段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打伏击。具体部署是: 皖南游击大队从左右两旁吸引牵制敌人,红军主力由乌泥关起始,沿公路两侧从南到北,按十九、二十、二十一师的顺序设伏。寻淮洲的第十九师是军团战斗力较强的一个师,配置在上峰,除以一个连的兵力控制乌泥关制高点外,主要兵力部署在乌泥关以北,与二十、二十一师的阵地依次衔接;第二十一师以一个营构筑工事坚守谭家桥正面,待敌补充第一旅通过乌泥关进入我设伏地域后,即行封锁乌泥关口,断敌退路,并阻击可能增援之敌。

  十二月十四日上午九时,敌补充第一旅进入设伏地区,我军突然发起攻击。预先毫无准备的敌人顿时惊惶失措,陷入被动状态。担任敌前卫之第二团,在我军猛烈冲击下,一片混乱,抱头回窜,团长被我军打伤,战场形势对我极为有利。但是,第十九师在部署兵力时,没有将主力配置在乌泥关以北,而是摆到乌泥关以南去了。乌泥关以南是悬崖陡壁,战斗打响后,火力施展不开。而敌人抓住这个时机,重新调整了部署,集中力量攻我战斗力较弱的二十、二十一师,置我十九师于不顾。第二十、二十一师是游击部队改编,指战员虽奋力反击,但因不长于打阵地战,很快陷于被动。第十九师主力“以有用之兵,置于无用之地”,增援不及,致使公路两旁我方的阵地被敌人冲垮。接着,敌以数倍于我的兵力争夺乌泥关制高点,原由第十九师一个连控制的六三○高地被敌夺去,战局开始逆转,形成胶着局面。

  为了扭转战局,寻淮洲率部向敌人发起反攻。阵地上的枪声、炮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山石被打得粉碎,树枝在硝烟中纷飞。敌人居高临下,处在有利地位,我军多次冲锋,均被敌火力压回来。战斗从上午打到黄昏,激战了八个钟头,仍无进展。在此严峻时刻,寻淮洲亲自带一个排争夺制高点。他冒着弹雨,手执盒子枪,站在距敌几百米的坡地上指挥战斗。战士们见师长亲临火线,顿时增添了巨大的勇气和力量,一个猛攻,把乌泥关的制高点重新夺了回来! 可是,寻淮洲却腹部中弹,负了重伤,昏倒在地。他忍着剧痛,又顽强地支起身子,手指前方,命令部队: “抓住时机,向北突围! ”

  寻淮洲的伤势很重,战士们做了一个临时担架,抬着他从枪林弹雨中闯了出来,迅速向北转移。此时,敌军也打得精疲力竭,伤亡很大,无力对我追击了。我军转移到皖南泾县的茂林地区福官墩时,寻淮洲因流血过多,昏迷不醒。军医虽奋力抢救,终因药物和医疗条件有限,不幸逝世。在他停止呼吸前,口里还在反复地念着: “北上抗日……北上……抗日! ” 不满二十三岁的红军将领寻淮洲牺牲了! 指战员泣不成声,把他安葬在潘村马蚁山脚下的约事岗。

  第二天,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营来搜山,挖开了寻淮洲烈士的坟墓,割去头颅,向国民党南京反动政府请赏去了。当地革命群众不忍烈士遗骸暴露,冒着生命危险,又重新掩埋,修复坟墓。

  方志敏对寻淮洲的牺牲十分痛惜。他怀念战友,对寻淮洲作了高度评价: “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同志,因伤重牺牲了! 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导员。他指挥七军团,在两年之间,打了许多有名的胜战,缴获敌枪六千余支,轻重机枪三百余架,并缴到大炮几十门,他还只有二十四岁①,很细心学习军事学,曾负伤五次。这次打伤了小肚,又因担架颠簸牺牲了! 当然是红军中一个很大的损失! ”②

  一九三八年五月,陈毅奉党中央向东发展的指示,率新四军第一支队深入敌后,挺进苏南,创建抗日革命根据地。途经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专程爬上陡峭的蚂蚁山,拜谒了寻淮洲烈士墓地,并在墓前吟诗说: “十年内战后,国共合作又。回念旧时人,潸然泪沾袖。”他还提出要重修寻淮洲烈士陵墓,亲自写了碑文,由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录书。碑文是:

  寻淮洲同志,湖南浏阳人,农家子。参加民十五年中国大革命,由农民自卫军追随毛泽东同志转入红军第四军,任战斗员、排、连、营长之职,屡功晋升至红七军团军团长,民廿三年冬,随方志敏率抗日先遣队转战皖南,谭家桥之役负伤,至茂林镇伤重不救身死。寻同志为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著称; 毕生为革命利益奋斗到底,在在足为抗日战士楷模。民二十七年夏,新四军出发东线杀敌,道经茂林,为修治墓道立碑,以示不忘,且为完成其遗志而奋斗。目前抗日斗争已成为全国人民之神圣事业,国共两党由过去之对立变为亲密合作,一致对外,前线战局,日益发展,全部胜利可期,中华民族独立之基础已奠,谨以此告慰寻同志。新四军全体指战员,应更进一步以东线胜利,驱逐日寇,回答先烈,庶几无愧!

  陈毅 谨志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十五日

  新四军第一支队全体指战员敬立①

  注释

  ①寻淮洲作文本存浏阳县档案馆。

  ①②访寻淮洲哥哥寻淮玉及其家乡人民的记录。

  ①张启龙、王俊民等的回忆。

  ①访问宋任穷的谈话记录。

  ①宋任穷、慕容楚强的回忆。

  ①李志民: 《东方军的英勇战斗和经验教训》 ,见《革命回忆录》(4)第6页。

  ①见《中共党史资料》 1982年第4辑第37页。

  ①《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版第155—156页。

  ①②粟裕: 《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新华月报》 1981年第8 期。

  ①访问李志民谈话记录。

  ②涂通今: 《红九军团护送先遣队北上抗日》。

  ①粟裕: 《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①邵式平、汪金祥: 《闽浙赣(赣东北)党史》。

  ②方志纯: 《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

  ①《方志敏传》,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①陈丕显: 《赣南三年游击战争》,载《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 2辑。

  ①这里是按我国习惯的虚岁计算的。

  ②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①安徽省军区编: 《新四军在安徽》。

  参考文献

  一、走访宋任穷、王首道、李志民、粟裕、张启龙、李贞、慕容楚强等老同志,以及寻淮洲的亲属、好友的谈话记录。

  二、参阅过的文献书刊有:

  1. 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

  2. 粟裕: 《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

  3. 李志民: 《东方军的英勇战斗和经验教训》。

  4. 涂通今: 《红九军团护送先遣队北上抗日》。

  5. 陈丕显: 《赣南三年游击战争》 。

  6. 胡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

  7. 邵式平、汪金祥: 《闽浙赣(赣东北)党史》。

  8. 刘英: 《北上抗日与坚持浙闽边三年斗争的回忆》 。

  9. 方志纯: 《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 。

  10. 韩荣璋、肖裕声、杜魏华:《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匪剿”战争始末》。

  11.安徽省军区: 《新四军在皖南》 。

推荐访问:谭余保简历生平经历

情感故事推荐文章

情感故事热门文章

情感故事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