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口地理分布与特色资源 回族人口分布图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回族人口地理分布与特色资源 手机阅读

  从元代开始,回回人的居住分布已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商人的贸易往来、回回军士的镇戍屯垦、手工业者的定居生产、官吏学者的宦游、宗教人士的传教活动以及反压迫斗争的流动迁徙。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清真大寺外景

  公元7世纪以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经海上香料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陆地丝绸之路由新疆、甘肃、青海等地进入; 而海上香料之路从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一带进入。由此,东南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以及内地开封等地,都有了回族的先民。蒙元时期,中西交通大开,许多穆斯林贵族、学者、工匠、商人以及宗教职业者入居中国,分散于全国各地。手工业、饮食业、运输业等商业活动流动性很强。所以,时至今日,只要是交通便利、人口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集镇,就有回族人口分布。

  北京牛街礼拜寺院景

  13世纪,随着蒙古军的西征,大批中亚、西亚的穆斯林分别编入“诸道回回军”或“西域亲军”,还有以族籍见称的“哈剌鲁军”“阿儿浑军”,等等。他们从成吉思汗西征结束时起,就不断被签发南下,参加灭西夏、金朝和南宋的战争,转战各地。这些人后来屯牧农垦于西北、西南及中原、江南等地。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河西,以及岭北行省的称海、五条河等地是主要的屯垦区,陕西也有回回的垦区。《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 年) 命回回人“忽撒马丁为管领甘肃、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斡端、可失合儿工匠千五十户屯田”。赛典赤·赡思丁父子任云南平章政事时,进入云南的回回人很多,其中许多为屯田人户。当时威楚(今云南楚雄)、武定、鹤庆、大理、曲靖、建昌、德昌、昭通、临安、中庆(今昆明) 诸路及永昌、仁德、腾冲等府设立了12个屯田机构。今河南、山东等地区也有众多回回军士屯田垦牧。早在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因回回将领曷思麦里率军伐金,驻军于怀(今河南沁县)、孟(今河南孟县),就有不少回回军士屯戍于当地。今开封、洛阳等地,元代也有回回屯田。①

  蒙古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各类工匠。在西征过程中对工匠多是俘而不杀,把他们挑选出来迁徙到东方,从事军需品和日用品的生产;战争停止后又把各族工匠集中起来进行手工业生产。东迁的回回工匠在数量上当然要比签发的回回军士少,但总数也相当可观。回回工匠到中国后,许多人被编入元朝政府及诸王贵族所属的官办手工业局,从事建筑、纺织、武器、皮革、制毡、金银器皿及酿造等业的劳作。《元史·哈散纳传》记载,窝阔台汗即位后,哈散纳统率阿儿浑军,并回回人匠3000户,驻于荨麻林(在今河北张家口),设局织造名曰“纳失失”的丝织品,同时还在弘州(今河北阳原) 设纳失失局,领有西域织绮纹工300余户,教习从中原各地来的各族工匠织造纳失失。至元十六年(1279年),调集两淮造回回炮①的新附军600人及蒙古、回回、汉、新附人能造炮者至大都,设置回回炮手都元帅府,后来又改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正三品。窝阔台汗时期,建造以万安阁为中心的和林城(亦称“哈剌和林”,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有不少回回工匠参加其事。据目击者法国使臣卢布鲁克所记,当年的和林城是一个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城内除富丽的宫殿外,还建造了许多官邸、仓库,并建有两个市区,一为回回市区,一为汉人市区,是商人、手工业者聚居营造之地,有各种宗教建筑,其中有回回礼拜寺两座。和林城的建筑役使各族工匠1500多人,历时10余年,其中回回工匠500多人。

  从元代开始,回回人的居住分布已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主要是:商人的贸易往来、回回军士的镇戍屯垦、手工业者的定居生产、官吏学者的宦游、宗教人士的传教活动以及反压迫斗争的流动迁徙。

  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清真大寺外景

  公元7世纪以后,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经海上香料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陆地丝绸之路由新疆、甘肃、青海等地进入; 而海上香料之路从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一带进入。由此,东南的广州、泉州、杭州、扬州,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以及内地开封等地,都有了回族的先民。蒙元时期,中西交通大开,许多穆斯林贵族、学者、工匠、商人以及宗教职业者入居中国,分散于全国各地。手工业、饮食业、运输业等商业活动流动性很强。所以,时至今日,只要是交通便利、人口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集镇,就有回族人口分布。

  北京牛街礼拜寺院景

  13世纪,随着蒙古军的西征,大批中亚、西亚的穆斯林分别编入“诸道回回军”或“西域亲军”,还有以族籍见称的“哈剌鲁军”“阿儿浑军”,等等。他们从成吉思汗西征结束时起,就不断被签发南下,参加灭西夏、金朝和南宋的战争,转战各地。这些人后来屯牧农垦于西北、西南及中原、江南等地。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河西,以及岭北行省的称海、五条河等地是主要的屯垦区,陕西也有回回的垦区。《元史》记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 年) 命回回人“忽撒马丁为管领甘肃、陕西等处屯田等户达鲁花赤,督斡端、可失合儿工匠千五十户屯田”。赛典赤·赡思丁父子任云南平章政事时,进入云南的回回人很多,其中许多为屯田人户。当时威楚(今云南楚雄)、武定、鹤庆、大理、曲靖、建昌、德昌、昭通、临安、中庆(今昆明) 诸路及永昌、仁德、腾冲等府设立了12个屯田机构。今河南、山东等地区也有众多回回军士屯田垦牧。早在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因回回将领曷思麦里率军伐金,驻军于怀(今河南沁县)、孟(今河南孟县),就有不少回回军士屯戍于当地。今开封、洛阳等地,元代也有回回屯田。①

  蒙古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各类工匠。在西征过程中对工匠多是俘而不杀,把他们挑选出来迁徙到东方,从事军需品和日用品的生产;战争停止后又把各族工匠集中起来进行手工业生产。东迁的回回工匠在数量上当然要比签发的回回军士少,但总数也相当可观。回回工匠到中国后,许多人被编入元朝政府及诸王贵族所属的官办手工业局,从事建筑、纺织、武器、皮革、制毡、金银器皿及酿造等业的劳作。《元史·哈散纳传》记载,窝阔台汗即位后,哈散纳统率阿儿浑军,并回回人匠3000户,驻于荨麻林(在今河北张家口),设局织造名曰“纳失失”的丝织品,同时还在弘州(今河北阳原) 设纳失失局,领有西域织绮纹工300余户,教习从中原各地来的各族工匠织造纳失失。至元十六年(1279年),调集两淮造回回炮①的新附军600人及蒙古、回回、汉、新附人能造炮者至大都,设置回回炮手都元帅府,后来又改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正三品。窝阔台汗时期,建造以万安阁为中心的和林城(亦称“哈剌和林”,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有不少回回工匠参加其事。据目击者法国使臣卢布鲁克所记,当年的和林城是一个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城内除富丽的宫殿外,还建造了许多官邸、仓库,并建有两个市区,一为回回市区,一为汉人市区,是商人、手工业者聚居营造之地,有各种宗教建筑,其中有回回礼拜寺两座。和林城的建筑役使各族工匠1500多人,历时10余年,其中回回工匠500多人。

  河南襄城县的南关清真寺礼拜殿 摄影:白学义

  元代,回回人的政治地位一般都比汉族人优越,故回回人在全国各地做官的很多。其中任职中书省的,世祖朝有妈妈、赛典赤·赡思丁、阿合马、阿里、阿里伯(别)、麦术丁、别都鲁丁、赛典赤(伯颜);成宗朝有赛典赤 (伯颜)、伯颜察儿、麦术丁、阿里、阿(合) 散、阿老瓦丁、木八剌沙、忽都不丁、迷儿火者;武宗朝有怯里木丁、法忽鲁丁、阿里、兀(乌) 伯都剌、忽都不丁;泰定帝朝有倒剌沙、乌(兀) 伯都剌、伯颜察儿;顺帝朝有买术丁、马某火者、陕西丁。供职于行中书省者,前后有66人,岭北、辽阳、河南、陕西、云南、四川、湖广、江浙等各省都有其广泛分布。若再加上在各路、府、县等供职的人,数量就更为可观了。通常这些官员大都带有家眷、仆从,也有回回百姓跟随,自然促进了回回向各地的迁徙。

  明清以来,由于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歧视和剥削政策,激起了回族人民的反抗和起义。特别是清顺治、乾隆、咸丰、同治年间,西北、云南各地回族纷纷起义,清廷在残酷镇压、屠杀之后,又实行僻地移民的驱赶政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回族又一次大规模流动。陕西残存的回族被迁移到甘肃平凉、静宁、会宁、定西及宁夏泾源一带,宁夏吴忠金积堡的回族被迁移到甘肃平凉、宁夏固原一带,宁夏固原回族数千人迁移到平凉的大岔沟。回族被迫迁离原来定居的地区,使其分布更加分散。

  尽管如此,回族还是有自己较集中的居住地区:西北和云南是回族主要的居住地区,其他地区回族居住虽然分散,但人们还是在大分散的客观形势下,尽量争取小的集中,在农村他们往往自成村落,在城镇则自成街道或居住在某个关厢,并形成围寺而居的居住格局。在内地的回民居住区,多分布在交通线上或靠近交通线,保持着与邻近地区的联系。

  回族比较集中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两个自治州,甘肃张家川,青海门源、化隆,新疆焉耆,河北大厂、孟村六个回族自治县,呼和浩特回民区、开封顺河区、郑州管城区、洛阳廛河区4个县级回民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地处中国西北的东部,是中国唯一的省级建制的回族自治区。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回族人口2190979人,占宁夏总人口的34.77%。国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宁夏具有丰富的光热、土地、水和矿产资源。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397公里,水流较缓,两岸沟渠纵横,是宁夏主要灌溉水源,引黄自流灌溉690万亩,是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和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宁夏已探明矿产50多种,尤以煤炭资源优势明显,煤炭探明储量居全国第6位,具有分布广、品种全、煤质好、埋藏浅等特点,且构造简单,易于开采。除煤炭外,宁夏石膏储量居中国首位,分布广,矿床厚,便于机械开采,主要产地有中卫县干塘、小红山,同心县贺家口子等。此外还有水泥石灰岩、玻璃石英砂岩、黏土、芒硝、重晶石、燧石、硅石、石油、铜、铁、磷、盐等矿产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物产丰富,土特产品很多,其中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最为有名,被称为红、黄、蓝、白、黑“宁夏五宝”。宁夏旅游资源丰富,雄浑的大漠风光,塞上江南新天府的美景,神秘的西夏历史文化,浓郁的回乡风情和醇厚的黄河文化,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黄河上游祁连山和西秦岭山脉的交会部位。自治州现有人口200.01万人,回族在临夏州境内的总人口约64.67万。州内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其人口占全州人口的 56.4%。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属高原浅山丘陵区,平均海拔2000米。基本特征是:1/3面积为河谷川塬地区,1/3 面积是黄土干旱山区,1/3面积为高寒阴湿地区。资源丰富,尤以水利资源和旅游资源称著。年平均降雨量537毫米。境内河流纵横,有黄河、洮河、湟水及其支流大夏河、牛津河、广通河、三岔河、冶木河等30多条。黄河自西入境横贯北部,流长102公里,洮河流经州界东部边沿92公里,大夏河自西南流经临夏盆地58公里,还有其他河流和季节性山溪。矿藏资源中,已发现矿物计7大类35种,主要有黑色金属:铁、锰、铬、钒、钛;有色金属:铜、铅、锌、钨、钼、锑;贵金属:金、银、铂;冶金辅助原料:耐火黏土、白云岩、石灰岩、硅石、萤石;燃料矿产:煤、泥炭;化工原料:磷、盐、钾长石、方解石、蛇纹岩、重晶石;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石膏、水泥原料、砖瓦黏土、饰面大理石;花岗岩铸石原料:玄武岩、辉绿石、沸石、硅灰石。旅游资源丰富,有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各类文化遗址;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的国宝彩陶王也出土于临夏,故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炳灵寺石窟是沿古丝绸之路寻胜访古的旅游热点之一,刘家峡水库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水库,素有“高峡平湖”之称。黄河三峡的奇异风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积石关传述大禹“导河自积石”的典故。穆斯林群众相对聚居,伊斯兰文化特色较为浓郁,各式清真寺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特色于一体。“河州花儿”浪漫传奇,是民族民间文艺珍奇瑰宝。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于1955年3月,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古代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州域总面积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0.08万,其中回族17.21万人(2004 年)。自治州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是富庶的天山山地,中部为广袤的冲积平原,北部为浩瀚的沙漠盆地。北部区域为横亘南部的天山的北坡,习惯称之为“天山北坡”。州域境内有冰川1319条,面积1033平方公里。除季节性河流外,有常年河流57条,年径流量25.5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17.3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4.05亿立方米。草场面积约6880万亩。有可耕地1057万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宜并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糖料、油料、西甜瓜等各类水果。矿产资源富集,主要有煤炭、石油、石灰岩、芒硝、石墨、碧玉等5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250亿吨,已探明石油储量1.5亿吨,天然气储量300亿立方米。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著名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高山湖泊天池,有始建于汉代的西域历史名城北庭都护府遗址,有距今3000年历史的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原始生殖崇拜岩画,有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发掘地、东方最大的古森林化石群及鸣沙山、原始胡杨林等人文和自然奇观。

  总之,回族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分布特点,决定了回族在中华大地上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分享着不同时空中所处的当地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因此回族的地理分布与特色资源也表现出丰富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特征。

推荐访问:回族人口分布图
扩展阅读文章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