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历史简介】二十世纪墨西哥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二十世纪大悬案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墨西哥历史简介】二十世纪墨西哥历史上发生过的大 手机阅读

  【墨西哥历史简介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的南部拉丁美洲的西北部,北邻美国,东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南濒太平洋,东南与危地马拉、伯利兹接壤。面积197.2546万平方公里,人口8300万(1987年)。全部居民中印欧混血种人占91.7%,印第安人占7.8%,白人占0.5%,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是墨西哥城。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墨西哥国旗
墨西哥国旗

  中文名称:墨西哥合众国

  英文名称: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

  简 称:墨西哥

  所属洲:北美洲

  首 都:墨西哥城

  主要城市:瓜达拉哈拉,蒙特雷,韦拉克鲁斯,普埃布拉,莱昂等

  国庆日:9月16日

  国 歌:《墨西哥人响应战争号召》

  国家代码:MEX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

  货 币:墨西哥比索

  时 区:UTC-6至UTC-8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

  人口数量:1.27亿(2016年)

  人口密度:65.6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印欧混血种人、印第安人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国土面积:1,972,550平方公里

  水域率:2.5%

  GDP总计:1.046万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8201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52

  国际域名缩写:.mx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国 花:仙人掌、大丽菊

  国 石:黑卓石

  国 鸟:雄鹰

  人类发展指数:0.756

  基尼系数:0.516

  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

  中央银行:墨西哥银行

  最大城市:墨西哥城

  注 音:ㄇㄛˋ ㄒㄧ ㄍㄜ

  墨西哥是拉美的文明古国,古代的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就发源于此。从16世纪起,墨西哥便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21年宣布独立,1824年建立共和国。独立后的墨西哥屡遭美国的侵略,丧失了一半以上的国土。1855年—1867年以民族英雄胡亚雷斯领导的“革新运动”、改革战争和反对外国干涉的战争狠狠打击了保守势力,后又经过1910年—1917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才走上了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1934—1940年卡德纳斯总统执政时期对国内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50年代,墨西哥的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53年至197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6%,70年代后期达8%。8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1986年仅为2%。此外,80年代爆发的结构性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1982年墨西哥的外债已突破800亿美元),进一步困扰着经济的发展。

  墨西哥是多山高原之国,全国土地一半以上高达海拔1000多米。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银、铜等。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4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迅速,并已超过农业。1975年工业产值2834亿比索,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5%。农业只有704亿比索,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198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84亿美元,人均2500美元,墨西哥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政局的稳定和石油工业的崛起。但国内贫富悬殊,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发展很不平衡。

  墨西哥实行联邦共和政体。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终身不得再任。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员任期6年,众议员任期3年,皆由选举产生。主要政党有革命制度党(执政党)、全国民主阵线、国家行动党、社会党等。贷币名称比索,1美元合2280比索(1988年)。

  墨西哥1972年2月14日与我国建交,此后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二十世纪墨西哥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01年2月5日墨西哥自由党成立

  墨西哥自由党是1910年革命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派组织的政党。1901年2月5日由弗洛雷斯·马贡等在圣路易斯波托西创建,当时称自由俱乐部联合会。同年3月改名为立宪自由党。1905年9月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开会,决定成立自由党组织委员会,并选举弗洛雷斯·马贡为主席。1906年7月1日,自由组织委员会发表党纲和告墨西哥人民宣言,号召推翻波菲利奥·迪亚斯暴政,禁止共和国总统、副总统和各州州长连选连任;限制教会权力,将教会和迪亚斯政府官员非法聚敛的财产收归国有;将大庄园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规定八小时工作制;禁止雇用不满十四岁的儿童等。该党与农民缺乏联系,只通过为数不多的党员和拥护者进行斗争。1906年9月,自由党在韦拉克鲁斯、库阿韦拉和塔巴斯科等州多次组织起义。由于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起义均在迪亚斯政权的镇压下遭到失败。后来该党逐渐消失。

  1905年贝尼托·华雷斯俱乐部成立

  华雷斯俱乐部是墨西哥革命前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马德罗领导的反对波菲利奥·迪亚斯政权的政治组织。1905年在圣佩德罗成立。该组织创办了《民主主义者报》和《新墨西哥报》,激烈抨击迪亚斯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在马格达莱纳湾问题上对美国一再妥协和让步的行径。该俱乐部的活动推动了全国反对迪亚斯运动的蓬勃发展。

  1907年马格达莱纳湾事件

  墨西哥波菲利奥·迪亚斯政府将马格达莱纳湾租让给美国激起国内人民强烈反对的事件。1907年6月,美国照会墨西哥政府,提出租借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地区马格达莱纳湾五年的要求。同年9月美、墨进行谈判,迪亚斯政府同意美国租用该湾三年。在11月4日墨西哥参议院批准政府的上述决定后,迪亚斯政府又于12月24日同意美国海军在1908年1—4月在该湾进行军事演习。迪亚斯政府此举激起墨西哥本国进步舆论和各阶层人民的愤慨和反对,从而爆发了这次黑西哥人民反政府事件。

  1909年5月墨西哥反对连任党成立

  反对连任党系墨西哥革命前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马德罗等创建的反对波菲利奥·迪亚斯政权的政党,1909年5月在墨西哥城成立,其口号是“实行有效选举,不得连选连任”。宗旨是通过反对迪亚斯第6次连任总统,推翻其近30年的独裁统治。该党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支部。主张国家总统、副总统、议员和各州州长均不得连选连任;抨击迪亚斯政府反动的对内政策;反对其庇护外国资本和出卖国家主权;拥护自由、民主;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10年4月,该党召开代表大会,提名马德罗为总统候选人。同年6月,马德罗被捕。10月4日,墨西哥议会宣布迪亚斯“当选”总统。当月6日,马德罗逃亡美国避难。在美期间,制定了《圣路易斯波托西计划》,再次提出该党主张,继续领导国内反迪亚斯的斗争。该党代表部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利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全国人民反对独裁的愿望。1911年5月,迪亚斯被迫辞职,流亡国外。7月,该党完成使命,被马德罗宣布解散。

  1901—1917年墨西哥革命

  从19世纪下半叶(1877年)起,墨西哥就处于波菲利奥·迪亚斯的统治之下。迪亚斯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为了吸引外资,除了给外国投资者种种优惠外,他还把国家的土地、矿山、石油等自然资源甚至海关都拱手让给外国资本家。在迪亚斯时期,大地主、内外大资本家、军阀大发横财,而广大中下层民众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农民,土地被剥夺,生活无着落,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

  20世纪初,新生的资产阶级由于不满迪亚斯的独裁开始组织起来,企图通过大选夺取权力。1910年6月资产阶级的代表弗朗西斯科·马德罗在大选前被迪亚斯投入监狱。10月6日马德罗逃往美国,号召全国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迪亚斯政权,革命于是开始。

  墨西哥革命分为四个阶段。从革命开始至1911年5月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苦难深重的农民积极响应马德罗的号召,到处起义,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农民军实力最强的是北方的弗朗西斯科·比利亚和南方埃米利亚诺·萨帕塔领导的军队。在农民军的打击下,1911年5月24日迪亚斯被迫交出政权,逃往欧洲。

  从迪亚斯垮台至1913年2月是革命的第二阶段。迪亚斯垮台后,马德罗掌握了政权。但是,由于马德罗不愿意解决农民所期待的土地问题甚至企图解散农民武装,引起农民的不满,失去了民众的支持。1913年2月旧政权的残余势力韦尔塔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2月22日马德罗被害。

  从马德罗革命失败至1914年7月是革命的第三阶段。马德罗被害后,韦尔塔血腥镇压革命,建立了军人独裁统治。但是,资产阶级在北部各省仍有一定的实力,以库阿辉拉州州长贝努斯提阿诺·卡朗萨为首的革命者不承认韦尔塔政权。他们自称宪法派,举起护宪的旗帜和韦尔塔斗争。同时,农民起义的烈火再度燃烧。1914年7月韦尔塔的军队战败,7月15日韦尔塔也被迫下台。

  韦尔塔垮台后,革命阵营内部的资产阶级和农民军进行了二年的内战。最后,以卡朗萨为首的资产阶级战胜了农民军,掌握了政权。1917年2月议会通过了一部具有进步意义和较为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1917年宪法,宣告革命结束。

  墨西哥革命是一次有广大民众参加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中,墨西哥人民两次挫败美国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墨西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12年3月奥罗斯科叛乱爆发

  墨西哥革命初期发生的反对马德罗政府的叛乱。1912年3月爆发,首领是帕斯夸尔·奥罗斯科。叛乱者代表企图复辟波菲利奥·迪亚斯政权统治时期的大地主、教权派、买办和上层军人的利益,反对马德罗的改良主义。政府派维多利亚诺·韦尔塔率领军队到北部地区镇压叛乱,弗朗西斯科·比利亚也积极参加了平叛活动。奇瓦瓦、索诺拉和库阿拉韦拉等州的叛军遭到重创。1912年5月叛乱平息,罗奥斯科败北逃往美国。

  1915—1985年墨西哥土改

  墨西哥土改是墨西哥政府实行的分割大地产、把土地分给农民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长达七十年之久的土改进程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5—1920年)是开始阶段。1915年1月6日,卡朗萨政府首次颁布土地法,实行土改。土地法规定把剥夺农民的土地归还给原主。但此次土改并未正式实行。1917年宪法再次制定了分割大地产、把土地归还给农民,实行小土地所有制的土改原则和程序。但由于卡朗萨政府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的立场,土改仍未取得显著效果。1916—1919年期间,仅3.3万农民分得土地10.8万公顷。第二阶段(1921—1934年)是初步发展阶段。1924年和1933年开始执政的卡耶斯政府和罗德里格斯政府先后颁布法令、修改宪法并批准新的土地法典,加快了土改的进程。十三年中87万农民受益,共分得土地1065万公顷。第三阶段(1935—1970年)是加快发展阶段。1934年上台的卡德纳斯政府没收了大批大庄园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六年中政府共分配土地面积2000多万公顷,是前七年政府分配土地总面积2倍多。此后每届政府都根据无地农民的申请不断对其分配荒地。在这阶段,187.6万农民分得土地6939.6万公顷。第四阶段(1971—1985年)是基本完成阶段。埃切维里亚政府修改了宪法和土改法,并且成立了土改部,土改取得较大的进展。1977—1982年,波蒂修政府发布命令,对30万农民分配1570万公顷土地。德拉马德里政府执政前三年向8.8万农民分配土地269.8万公顷。在第四阶段,政府为68.5万农民分配土地3346.7万公顷。从1915—1985年,墨西哥实行土改,使350万农民共分得土地11388万公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无地农民的要求,改善了最贫困阶层的处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土改未为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是墨西哥农业发展中尚存的严重问题之一。

  1916年12月1日克雷塔罗制宪会议召开

  墨西哥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制宪会议。经过1914—1916年内战,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卡朗萨击败了萨帕塔、弗朗西斯科·比利亚领导的农民武装,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为使其政权合法化,1916年12月1日在克雷塔罗城召开全国制宪会议,着手制定新的宪法。会议中形成两派力量,一派是以卡朗萨为首的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温和派”;另一派是代表城市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民众利益的“激进派”。后者占有相当数量。会议重点讨论了革命的根本问题、墨西哥的外资地位及土地和劳工问题。会议否定了卡朗萨提出的宪法章案。1917年2月5日通过了以穆希卡将军和莫利纳·恩里克斯为首的“激进派”提出的新的宪法,即《一九一七年宪法》。

  1917年墨西哥1917年宪法延生

  1916年持续了六年的墨西哥革命进入了最后阶段。当时,虽然资产阶级在表面上已经控制了局势,夺取了革命领导权,但是,工人和农民的斗争并没有停止,旧势力复辟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巩固革命已取得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斗争指明方向,当年12月1日革命领袖卡朗萨在克雷塔罗城召开了制宪大会。与会代表近200人,其中,中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大会经过二个多月的激烈斗争,于1917年2月正式颁布了一部新宪法,史称1917年宪法。

  191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墨西哥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总统和议员由全国选举产生;总统任期六年,但不得连选连任;教育自由;公立学校、私立初、高级学校均不得带有宗教色彩;任何宗教团体均不得开办初等教育。宪法规定,墨西哥的土地和水源属于国家,国家有权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分配和征收;只有墨西哥人有权购置墨的土地、开发墨的资源;解散大土地占有制,发展中小土地占有制以及制定保护劳工利益的劳动立法。

  劳动立法规定:实行每周6日、每日8小时工作制,夜班7小时;保护童工和女工,男女同工同酬;确定以维护工人家庭生活、教育和娱乐为基础的最低工资;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工伤应予赔偿;不得无故解雇工人;工人有权参与分红等。

  墨西哥宪法体现了1910年革命的胜利成果,表达了人民反帝、反封和争取社会进步的共同愿望。它不仅是墨西哥历史上最进步的法典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法典之一。至今,墨西哥使用的仍然是这部法典。

  1919年萨帕塔遇害

  埃米利亚诺·萨帕塔(1879—1919),是墨西哥革命(1910—1917)时期著名的农民军领袖。他于1879年8月8日生于墨西哥南部莫雷洛斯州的一户贫苦农民之家,自幼就遭受过失去土地的痛苦。1910年墨西哥革命爆发后,萨帕塔联合了70多个贫苦农民揭竿而起,建立了墨西哥南方最早的革命武装。起义军袭击政府军,捣毁庄园,烧掉契约,夺回被强占的土地,杀死罪大恶极的地主,声势越来越大。1911年5月萨帕塔率领南方的农民军和北方比利亚领导的农民军一起击溃了迪亚斯政府的军队,推翻了迪亚斯长达30多年的独裁统治。

  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领袖马德罗企图和旧势力妥协,并强迫农民军放下武器,立即解散。马德罗还以一座庄园为代价诱使萨帕塔放弃革命立场,但都遭到萨帕塔的严词拒绝。萨帕塔的农民军在声明中,愤怒揭露了马德罗的背叛行径,宣布不再承认他为革命领袖,同时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不久,萨帕塔的军队发展到几万人,并曾一度攻占了首都,为墨西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萨帕塔坚定的革命立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嬴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却遭到资产阶级的仇视和恐慌。1919年取代马德罗之后的资产阶级领袖卡朗萨指使莫雷洛斯州的政府军头目贡萨雷斯要不惜一切代价除掉萨帕塔。贡萨雷斯接到命令后,便派他的部下瓜哈尔多上校写信给萨帕塔,伪装投降。瓜哈尔多让出十几个村庄并打死几十名官兵以表示“诚意”。萨帕塔相信了。4月10日,就在萨帕塔来到契纳梅卡庄园准备与瓜哈尔多见面时,预先埋伏好的政府军突然开火,萨帕塔及其随行人员全部遇难。

  萨帕塔牺牲后,成千上万的农民来到他的遗体前,向他表示决心忠于他的事业,为完成革命的任务而斗争。

  1923年12月6日韦尔塔叛乱

  墨西哥阿尔瓦罗·奥布雷贡政府时期发生的武装叛乱事件。墨西哥革命后,国内政治斗争激烈,1920年12月奥布雷贡执政后,为贯彻《1917年宪法》,没收了教会财产,并禁止宗教团体活动。此举引起国内教会反动势力的不满。1923年12月6日,代表大地主和教权派利益的阿道弗·德拉韦尔塔在韦拉克鲁斯城发动反政府武装叛乱,韦拉克鲁斯州的瓜达卢佩·桑切斯将军和格雷洛州的菲格罗亚将军先后呼应,叛乱在一日之内扩展到五个州。12月中旬,叛乱波及到七个州,国家大部分军队控制在叛乱者手中。奥布雷贡总统亲自指挥平乱。其间,卡德纳斯将军和哈拉将军起了重要作用。奥布雷贡政府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并从美国获得军事物资,于1924年初平息叛乱。

  1933年墨西哥国家金融公司成立

  墨西哥国家金融机构。1933年创建。主要业务:管理证券市场,促进对工业企业的投资,受托代表政府发行国家证券,参加与外国私人官方机构或政府间中长期货款谈判(包括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谈判)。设有董事会,由7人组成,其中4人由私人股票持有者推选,3人由联邦政府任命。联邦政府占有该公司51%的股份。总行设在首都墨西哥城。

  1934—1940年卡德纳斯执政

  拉萨罗·卡德纳斯1895年出生于墨西哥中部一个小店主的家庭。曾当过印刷工人。由于在1910—1917年的革命中作战有功,被任命为上校。1920年晋升为将军。1928年就任米乔阿肯州州长。在担任州长期间,卡德纳斯联系群众、支持农民运动,兴办学校,厉行节约、公正廉洁,处事果断,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

  1934年7月,在墨西哥经济不断恶化、阶段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深孚众望的卡德纳斯当选为总统。卡德纳斯上台后,主即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以缓和矛盾,恢复和发展生产。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1937年和1938年分别将被外资控制的铁路和石油工业收归国有,实行国有化;二、加快分地速度,深入进行土改。卡德纳斯时期共分配土地1800多万公顷,比前20年分配土地的总和还多一倍,大大促进了土改运动,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三、驱逐卡耶斯,重建执政党。卡耶斯是执政党国民革命党的领袖和墨西哥的实力派人物。但是,由于他反对改革,甚至阴谋策动叛乱,卡德纳斯毅然将他驱逐出国。此后,卡德纳斯又改组执政党。新党称墨西哥革命党,其群众基础比以前更加广泛;四、支持工农运动,发展群众组织;五、改革教育,广办学校,等等。在对外政策上,卡德纳斯执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和平外交政策。

  卡德纳斯的改革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为墨西哥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40年7月卡德纳斯任期结束,经过大选,开始了阿维拉·卡马乔统治时期。

  1937年6月27日墨西哥铁路国有化

  1937年6月27日,卡德纳斯政府对外资控制的铁路实行国有化。这是二次大战前夕墨西哥民主反帝运动中为限制打击外国垄断资本所采取的重大经济措施之一,也是为了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加紧发展本国铁路运输业的一项重要行动。国有化的主要内容是以墨西哥政府分期付款赔偿外国资本的条件,把美、英、法修建和经营的2.47万公里铁路收归国有。1938年5月1日,政府将国有化的铁路交给本国铁路工会令其负责、监督、组织、管理和改善经营。国有化使墨西哥铁路运输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二战后政府忽视铁路而重视公路建设。由于投资不足,铁路发展缓慢,铁路运输业地位下降。

  1938年3月18日墨西哥石油国有化

  石油国有化是墨西哥政府反对外国垄断组织、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权益、发展本国石油工业的重大措施。长期以来,美、英等国石油垄断组织不仅操纵了墨西哥石油工业,而且扶值傀儡,掠夺土地,残酷剥削广大劳动人民。为摆脱外国垄断组织的经济剥削和维护国家主权,1938年3月18日卡德纳斯政府宣布将美、英17家石油公司的全部石油工业收归国有,其资本分十年偿还。此举遭到美、英帝国主义的激烈反对。他们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压力等措施,力图迫使墨西哥政府收回成命。国内反动势力也煽动怠工、焚烧油井,破坏国有化。5月21日又爆发了塞迪略叛乱。然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墨西哥政府同国内外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38年5月13日墨西哥与英国断绝外交关系,继而又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政府依靠人民募捐设立了特别基金,偿还外国公司的资本,同时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将石油出售给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政府将国有化的外国公司的全部资产交给“墨西哥石油股份公司”经营管理。石油国有化取得了胜利。

  1938年5月21日塞迪略叛乱

  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时期国内反动势力发动的反对石油国有化的叛乱,1938年5月21日爆发,由代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塞迪略将军策动。叛军从美国石油垄断组织获得经费和武器,同时得到墨西哥教权派团体和法西斯德国的支持。塞迪略的军事顾问之一是德国军官。叛乱遭到墨西哥人民的反对,从一开始就陷于孤立状况。卡德纳斯总统亲临圣路易斯波托西平叛,叛乱迅速即被粉碎。塞迪略潜逃深山,次年被政府军击毙。

  1942年6月墨西哥加入反希特勒同盟

  墨西哥政府和人民一贯支持苏联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941年6月,墨西哥政府发表声明遣责希特勒侵略苏联;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墨西哥与轴心国国家断绝外交关系;1942年1月,与美国签定墨、美共同防御混合委员会协议支持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三次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上,由墨西哥倡议通过了《建议与轴心国断绝贸易和金融关系的经济声援决议》和《关于生产战略物资的决议》等。同年5月22日,墨西哥阿维拉·卡马乔政府对德、意、日宣战,6月14日声明拥护联合国关于成员国不得与轴心国单独媾和或缔结停战协定及有义务利用本国一切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对法西斯侵略者作战的决议。此后墨西哥正式加入了反法西斯的战斗。墨西哥的参战引起了政府内外政策的变化,国内各种力量的对比也发生了变化。在进步力量的强烈要求下墨西哥加强了与苏联的联系,两国于1942年11月19日交换公使并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

  1942年11月19日墨西哥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

  1924年8月4日,墨西哥与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成为拉美国家中第一个与苏联建交的国家。但是随着帝国主义和拉美一些国家发动反苏运动,1930年1月墨西哥政府与苏联断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苏联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有了重大发展。1942年11月19日墨与苏复交。此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墨苏之间在外交关系、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加强。此间,墨西哥埃切维里亚和波蒂略总统相继出访苏联,两国议会之间的联系也不断顺利发展。两国签定了一系列贸易、科技与文化协定和计划。两国还通过举办展览会、互派留学生等途径进行文化、艺术及体育交流,更增进了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1944年9月2日墨西哥社会主义同盟成立

  墨西哥社会主义同盟于1944年9月2日成立。这是一个旨在把共产党和自命为“无党派马克思主义者”合并组成“工人阶级统一政党”的政党,其成员基本是知识分子。盟章中没有规定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只声称奋斗目标是工业化,宣布墨西哥“工业革命”开始,号召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及其政府领导下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要求工人阶级与企业主合作,放弃罢工斗争。墨西哥共产党拒绝了参加该盟的要求。

  1953年9月墨西哥—人民中国友好协会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墨西哥人民为推动墨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成立了三个墨中友好协会: 1953年9月成立了墨西哥—人民中国友好协会;1965年1月成立了墨西哥人民之友协会;1978年9月又成立了墨西哥大学界—人民中国之友协会。三个友协对中国都非常友好,与中国对外友协、中国驻墨西哥使馆和中国在墨工作与学习的科技人员、记者、教授、留学生等联系密切,为促进墨中两国关系发展和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与相互了解做了大量工作和贡献。

  【墨西哥历史简介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的南部拉丁美洲的西北部,北邻美国,东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南濒太平洋,东南与危地马拉、伯利兹接壤。面积197.2546万平方公里,人口8300万(1987年)。全部居民中印欧混血种人占91.7%,印第安人占7.8%,白人占0.5%,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是墨西哥城。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墨西哥国旗
墨西哥国旗

  中文名称:墨西哥合众国

  英文名称:The United States of Mexico

  简 称:墨西哥

  所属洲:北美洲

  首 都:墨西哥城

  主要城市:瓜达拉哈拉,蒙特雷,韦拉克鲁斯,普埃布拉,莱昂等

  国庆日:9月16日

  国 歌:《墨西哥人响应战争号召》

  国家代码:MEX

  官方语言:西班牙语

  货 币:墨西哥比索

  时 区:UTC-6至UTC-8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

  人口数量:1.27亿(2016年)

  人口密度:65.6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印欧混血种人、印第安人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国土面积:1,972,550平方公里

  水域率:2.5%

  GDP总计:1.046万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8201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52

  国际域名缩写:.mx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国 花:仙人掌、大丽菊

  国 石:黑卓石

  国 鸟:雄鹰

  人类发展指数:0.756

  基尼系数:0.516

  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制

  中央银行:墨西哥银行

  最大城市:墨西哥城

  注 音:ㄇㄛˋ ㄒㄧ ㄍㄜ

  墨西哥是拉美的文明古国,古代的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就发源于此。从16世纪起,墨西哥便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21年宣布独立,1824年建立共和国。独立后的墨西哥屡遭美国的侵略,丧失了一半以上的国土。1855年—1867年以民族英雄胡亚雷斯领导的“革新运动”、改革战争和反对外国干涉的战争狠狠打击了保守势力,后又经过1910年—1917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才走上了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1934—1940年卡德纳斯总统执政时期对国内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50年代,墨西哥的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53年至197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6%,70年代后期达8%。8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1986年仅为2%。此外,80年代爆发的结构性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1982年墨西哥的外债已突破800亿美元),进一步困扰着经济的发展。

  墨西哥是多山高原之国,全国土地一半以上高达海拔1000多米。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银、铜等。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4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迅速,并已超过农业。1975年工业产值2834亿比索,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8.5%。农业只有704亿比索,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198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84亿美元,人均2500美元,墨西哥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政局的稳定和石油工业的崛起。但国内贫富悬殊,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发展很不平衡。

  墨西哥实行联邦共和政体。总统由直接选举产生,任期6年,终身不得再任。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参议员任期6年,众议员任期3年,皆由选举产生。主要政党有革命制度党(执政党)、全国民主阵线、国家行动党、社会党等。贷币名称比索,1美元合2280比索(1988年)。

  墨西哥1972年2月14日与我国建交,此后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发展,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二十世纪墨西哥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01年2月5日墨西哥自由党成立

  墨西哥自由党是1910年革命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派组织的政党。1901年2月5日由弗洛雷斯·马贡等在圣路易斯波托西创建,当时称自由俱乐部联合会。同年3月改名为立宪自由党。1905年9月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开会,决定成立自由党组织委员会,并选举弗洛雷斯·马贡为主席。1906年7月1日,自由组织委员会发表党纲和告墨西哥人民宣言,号召推翻波菲利奥·迪亚斯暴政,禁止共和国总统、副总统和各州州长连选连任;限制教会权力,将教会和迪亚斯政府官员非法聚敛的财产收归国有;将大庄园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规定八小时工作制;禁止雇用不满十四岁的儿童等。该党与农民缺乏联系,只通过为数不多的党员和拥护者进行斗争。1906年9月,自由党在韦拉克鲁斯、库阿韦拉和塔巴斯科等州多次组织起义。由于脱离广大人民群众,起义均在迪亚斯政权的镇压下遭到失败。后来该党逐渐消失。

  1905年贝尼托·华雷斯俱乐部成立

  华雷斯俱乐部是墨西哥革命前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马德罗领导的反对波菲利奥·迪亚斯政权的政治组织。1905年在圣佩德罗成立。该组织创办了《民主主义者报》和《新墨西哥报》,激烈抨击迪亚斯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在马格达莱纳湾问题上对美国一再妥协和让步的行径。该俱乐部的活动推动了全国反对迪亚斯运动的蓬勃发展。

  1907年马格达莱纳湾事件

  墨西哥波菲利奥·迪亚斯政府将马格达莱纳湾租让给美国激起国内人民强烈反对的事件。1907年6月,美国照会墨西哥政府,提出租借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地区马格达莱纳湾五年的要求。同年9月美、墨进行谈判,迪亚斯政府同意美国租用该湾三年。在11月4日墨西哥参议院批准政府的上述决定后,迪亚斯政府又于12月24日同意美国海军在1908年1—4月在该湾进行军事演习。迪亚斯政府此举激起墨西哥本国进步舆论和各阶层人民的愤慨和反对,从而爆发了这次黑西哥人民反政府事件。

  1909年5月墨西哥反对连任党成立

  反对连任党系墨西哥革命前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马德罗等创建的反对波菲利奥·迪亚斯政权的政党,1909年5月在墨西哥城成立,其口号是“实行有效选举,不得连选连任”。宗旨是通过反对迪亚斯第6次连任总统,推翻其近30年的独裁统治。该党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支部。主张国家总统、副总统、议员和各州州长均不得连选连任;抨击迪亚斯政府反动的对内政策;反对其庇护外国资本和出卖国家主权;拥护自由、民主;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10年4月,该党召开代表大会,提名马德罗为总统候选人。同年6月,马德罗被捕。10月4日,墨西哥议会宣布迪亚斯“当选”总统。当月6日,马德罗逃亡美国避难。在美期间,制定了《圣路易斯波托西计划》,再次提出该党主张,继续领导国内反迪亚斯的斗争。该党代表部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利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全国人民反对独裁的愿望。1911年5月,迪亚斯被迫辞职,流亡国外。7月,该党完成使命,被马德罗宣布解散。

  1901—1917年墨西哥革命

  从19世纪下半叶(1877年)起,墨西哥就处于波菲利奥·迪亚斯的统治之下。迪亚斯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为了吸引外资,除了给外国投资者种种优惠外,他还把国家的土地、矿山、石油等自然资源甚至海关都拱手让给外国资本家。在迪亚斯时期,大地主、内外大资本家、军阀大发横财,而广大中下层民众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尤其是农民,土地被剥夺,生活无着落,几乎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

  20世纪初,新生的资产阶级由于不满迪亚斯的独裁开始组织起来,企图通过大选夺取权力。1910年6月资产阶级的代表弗朗西斯科·马德罗在大选前被迪亚斯投入监狱。10月6日马德罗逃往美国,号召全国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迪亚斯政权,革命于是开始。

  墨西哥革命分为四个阶段。从革命开始至1911年5月是第一阶段。这一时期,苦难深重的农民积极响应马德罗的号召,到处起义,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农民军实力最强的是北方的弗朗西斯科·比利亚和南方埃米利亚诺·萨帕塔领导的军队。在农民军的打击下,1911年5月24日迪亚斯被迫交出政权,逃往欧洲。

  从迪亚斯垮台至1913年2月是革命的第二阶段。迪亚斯垮台后,马德罗掌握了政权。但是,由于马德罗不愿意解决农民所期待的土地问题甚至企图解散农民武装,引起农民的不满,失去了民众的支持。1913年2月旧政权的残余势力韦尔塔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2月22日马德罗被害。

  从马德罗革命失败至1914年7月是革命的第三阶段。马德罗被害后,韦尔塔血腥镇压革命,建立了军人独裁统治。但是,资产阶级在北部各省仍有一定的实力,以库阿辉拉州州长贝努斯提阿诺·卡朗萨为首的革命者不承认韦尔塔政权。他们自称宪法派,举起护宪的旗帜和韦尔塔斗争。同时,农民起义的烈火再度燃烧。1914年7月韦尔塔的军队战败,7月15日韦尔塔也被迫下台。

  韦尔塔垮台后,革命阵营内部的资产阶级和农民军进行了二年的内战。最后,以卡朗萨为首的资产阶级战胜了农民军,掌握了政权。1917年2月议会通过了一部具有进步意义和较为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1917年宪法,宣告革命结束。

  墨西哥革命是一次有广大民众参加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中,墨西哥人民两次挫败美国的武装干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墨西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912年3月奥罗斯科叛乱爆发

  墨西哥革命初期发生的反对马德罗政府的叛乱。1912年3月爆发,首领是帕斯夸尔·奥罗斯科。叛乱者代表企图复辟波菲利奥·迪亚斯政权统治时期的大地主、教权派、买办和上层军人的利益,反对马德罗的改良主义。政府派维多利亚诺·韦尔塔率领军队到北部地区镇压叛乱,弗朗西斯科·比利亚也积极参加了平叛活动。奇瓦瓦、索诺拉和库阿拉韦拉等州的叛军遭到重创。1912年5月叛乱平息,罗奥斯科败北逃往美国。

  1915—1985年墨西哥土改

  墨西哥土改是墨西哥政府实行的分割大地产、把土地分给农民的资产阶级民主改革。长达七十年之久的土改进程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15—1920年)是开始阶段。1915年1月6日,卡朗萨政府首次颁布土地法,实行土改。土地法规定把剥夺农民的土地归还给原主。但此次土改并未正式实行。1917年宪法再次制定了分割大地产、把土地归还给农民,实行小土地所有制的土改原则和程序。但由于卡朗萨政府站在地主资产阶级的立场,土改仍未取得显著效果。1916—1919年期间,仅3.3万农民分得土地10.8万公顷。第二阶段(1921—1934年)是初步发展阶段。1924年和1933年开始执政的卡耶斯政府和罗德里格斯政府先后颁布法令、修改宪法并批准新的土地法典,加快了土改的进程。十三年中87万农民受益,共分得土地1065万公顷。第三阶段(1935—1970年)是加快发展阶段。1934年上台的卡德纳斯政府没收了大批大庄园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六年中政府共分配土地面积2000多万公顷,是前七年政府分配土地总面积2倍多。此后每届政府都根据无地农民的申请不断对其分配荒地。在这阶段,187.6万农民分得土地6939.6万公顷。第四阶段(1971—1985年)是基本完成阶段。埃切维里亚政府修改了宪法和土改法,并且成立了土改部,土改取得较大的进展。1977—1982年,波蒂修政府发布命令,对30万农民分配1570万公顷土地。德拉马德里政府执政前三年向8.8万农民分配土地269.8万公顷。在第四阶段,政府为68.5万农民分配土地3346.7万公顷。从1915—1985年,墨西哥实行土改,使350万农民共分得土地11388万公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无地农民的要求,改善了最贫困阶层的处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土改未为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创造必要的条件,这是墨西哥农业发展中尚存的严重问题之一。

  1916年12月1日克雷塔罗制宪会议召开

  墨西哥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制宪会议。经过1914—1916年内战,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卡朗萨击败了萨帕塔、弗朗西斯科·比利亚领导的农民武装,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为使其政权合法化,1916年12月1日在克雷塔罗城召开全国制宪会议,着手制定新的宪法。会议中形成两派力量,一派是以卡朗萨为首的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温和派”;另一派是代表城市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民众利益的“激进派”。后者占有相当数量。会议重点讨论了革命的根本问题、墨西哥的外资地位及土地和劳工问题。会议否定了卡朗萨提出的宪法章案。1917年2月5日通过了以穆希卡将军和莫利纳·恩里克斯为首的“激进派”提出的新的宪法,即《一九一七年宪法》。

  1917年墨西哥1917年宪法延生

  1916年持续了六年的墨西哥革命进入了最后阶段。当时,虽然资产阶级在表面上已经控制了局势,夺取了革命领导权,但是,工人和农民的斗争并没有停止,旧势力复辟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巩固革命已取得的成果,并为以后的斗争指明方向,当年12月1日革命领袖卡朗萨在克雷塔罗城召开了制宪大会。与会代表近200人,其中,中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大会经过二个多月的激烈斗争,于1917年2月正式颁布了一部新宪法,史称1917年宪法。

  191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有:墨西哥实行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总统和议员由全国选举产生;总统任期六年,但不得连选连任;教育自由;公立学校、私立初、高级学校均不得带有宗教色彩;任何宗教团体均不得开办初等教育。宪法规定,墨西哥的土地和水源属于国家,国家有权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进行分配和征收;只有墨西哥人有权购置墨的土地、开发墨的资源;解散大土地占有制,发展中小土地占有制以及制定保护劳工利益的劳动立法。

  劳动立法规定:实行每周6日、每日8小时工作制,夜班7小时;保护童工和女工,男女同工同酬;确定以维护工人家庭生活、教育和娱乐为基础的最低工资;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工伤应予赔偿;不得无故解雇工人;工人有权参与分红等。

  墨西哥宪法体现了1910年革命的胜利成果,表达了人民反帝、反封和争取社会进步的共同愿望。它不仅是墨西哥历史上最进步的法典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法典之一。至今,墨西哥使用的仍然是这部法典。

  1919年萨帕塔遇害

  埃米利亚诺·萨帕塔(1879—1919),是墨西哥革命(1910—1917)时期著名的农民军领袖。他于1879年8月8日生于墨西哥南部莫雷洛斯州的一户贫苦农民之家,自幼就遭受过失去土地的痛苦。1910年墨西哥革命爆发后,萨帕塔联合了70多个贫苦农民揭竿而起,建立了墨西哥南方最早的革命武装。起义军袭击政府军,捣毁庄园,烧掉契约,夺回被强占的土地,杀死罪大恶极的地主,声势越来越大。1911年5月萨帕塔率领南方的农民军和北方比利亚领导的农民军一起击溃了迪亚斯政府的军队,推翻了迪亚斯长达30多年的独裁统治。

  革命取得初步胜利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领袖马德罗企图和旧势力妥协,并强迫农民军放下武器,立即解散。马德罗还以一座庄园为代价诱使萨帕塔放弃革命立场,但都遭到萨帕塔的严词拒绝。萨帕塔的农民军在声明中,愤怒揭露了马德罗的背叛行径,宣布不再承认他为革命领袖,同时继续坚持革命斗争。不久,萨帕塔的军队发展到几万人,并曾一度攻占了首都,为墨西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萨帕塔坚定的革命立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嬴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却遭到资产阶级的仇视和恐慌。1919年取代马德罗之后的资产阶级领袖卡朗萨指使莫雷洛斯州的政府军头目贡萨雷斯要不惜一切代价除掉萨帕塔。贡萨雷斯接到命令后,便派他的部下瓜哈尔多上校写信给萨帕塔,伪装投降。瓜哈尔多让出十几个村庄并打死几十名官兵以表示“诚意”。萨帕塔相信了。4月10日,就在萨帕塔来到契纳梅卡庄园准备与瓜哈尔多见面时,预先埋伏好的政府军突然开火,萨帕塔及其随行人员全部遇难。

  萨帕塔牺牲后,成千上万的农民来到他的遗体前,向他表示决心忠于他的事业,为完成革命的任务而斗争。

  1923年12月6日韦尔塔叛乱

  墨西哥阿尔瓦罗·奥布雷贡政府时期发生的武装叛乱事件。墨西哥革命后,国内政治斗争激烈,1920年12月奥布雷贡执政后,为贯彻《1917年宪法》,没收了教会财产,并禁止宗教团体活动。此举引起国内教会反动势力的不满。1923年12月6日,代表大地主和教权派利益的阿道弗·德拉韦尔塔在韦拉克鲁斯城发动反政府武装叛乱,韦拉克鲁斯州的瓜达卢佩·桑切斯将军和格雷洛州的菲格罗亚将军先后呼应,叛乱在一日之内扩展到五个州。12月中旬,叛乱波及到七个州,国家大部分军队控制在叛乱者手中。奥布雷贡总统亲自指挥平乱。其间,卡德纳斯将军和哈拉将军起了重要作用。奥布雷贡政府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并从美国获得军事物资,于1924年初平息叛乱。

  1933年墨西哥国家金融公司成立

  墨西哥国家金融机构。1933年创建。主要业务:管理证券市场,促进对工业企业的投资,受托代表政府发行国家证券,参加与外国私人官方机构或政府间中长期货款谈判(包括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谈判)。设有董事会,由7人组成,其中4人由私人股票持有者推选,3人由联邦政府任命。联邦政府占有该公司51%的股份。总行设在首都墨西哥城。

  1934—1940年卡德纳斯执政

  拉萨罗·卡德纳斯1895年出生于墨西哥中部一个小店主的家庭。曾当过印刷工人。由于在1910—1917年的革命中作战有功,被任命为上校。1920年晋升为将军。1928年就任米乔阿肯州州长。在担任州长期间,卡德纳斯联系群众、支持农民运动,兴办学校,厉行节约、公正廉洁,处事果断,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

  1934年7月,在墨西哥经济不断恶化、阶段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深孚众望的卡德纳斯当选为总统。卡德纳斯上台后,主即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以缓和矛盾,恢复和发展生产。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1937年和1938年分别将被外资控制的铁路和石油工业收归国有,实行国有化;二、加快分地速度,深入进行土改。卡德纳斯时期共分配土地1800多万公顷,比前20年分配土地的总和还多一倍,大大促进了土改运动,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三、驱逐卡耶斯,重建执政党。卡耶斯是执政党国民革命党的领袖和墨西哥的实力派人物。但是,由于他反对改革,甚至阴谋策动叛乱,卡德纳斯毅然将他驱逐出国。此后,卡德纳斯又改组执政党。新党称墨西哥革命党,其群众基础比以前更加广泛;四、支持工农运动,发展群众组织;五、改革教育,广办学校,等等。在对外政策上,卡德纳斯执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和平外交政策。

  卡德纳斯的改革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为墨西哥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40年7月卡德纳斯任期结束,经过大选,开始了阿维拉·卡马乔统治时期。

  1937年6月27日墨西哥铁路国有化

  1937年6月27日,卡德纳斯政府对外资控制的铁路实行国有化。这是二次大战前夕墨西哥民主反帝运动中为限制打击外国垄断资本所采取的重大经济措施之一,也是为了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加紧发展本国铁路运输业的一项重要行动。国有化的主要内容是以墨西哥政府分期付款赔偿外国资本的条件,把美、英、法修建和经营的2.47万公里铁路收归国有。1938年5月1日,政府将国有化的铁路交给本国铁路工会令其负责、监督、组织、管理和改善经营。国有化使墨西哥铁路运输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是,二战后政府忽视铁路而重视公路建设。由于投资不足,铁路发展缓慢,铁路运输业地位下降。

  1938年3月18日墨西哥石油国有化

  石油国有化是墨西哥政府反对外国垄断组织、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权益、发展本国石油工业的重大措施。长期以来,美、英等国石油垄断组织不仅操纵了墨西哥石油工业,而且扶值傀儡,掠夺土地,残酷剥削广大劳动人民。为摆脱外国垄断组织的经济剥削和维护国家主权,1938年3月18日卡德纳斯政府宣布将美、英17家石油公司的全部石油工业收归国有,其资本分十年偿还。此举遭到美、英帝国主义的激烈反对。他们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压力等措施,力图迫使墨西哥政府收回成命。国内反动势力也煽动怠工、焚烧油井,破坏国有化。5月21日又爆发了塞迪略叛乱。然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墨西哥政府同国内外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38年5月13日墨西哥与英国断绝外交关系,继而又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政府依靠人民募捐设立了特别基金,偿还外国公司的资本,同时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将石油出售给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政府将国有化的外国公司的全部资产交给“墨西哥石油股份公司”经营管理。石油国有化取得了胜利。

  1938年5月21日塞迪略叛乱

  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时期国内反动势力发动的反对石油国有化的叛乱,1938年5月21日爆发,由代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塞迪略将军策动。叛军从美国石油垄断组织获得经费和武器,同时得到墨西哥教权派团体和法西斯德国的支持。塞迪略的军事顾问之一是德国军官。叛乱遭到墨西哥人民的反对,从一开始就陷于孤立状况。卡德纳斯总统亲临圣路易斯波托西平叛,叛乱迅速即被粉碎。塞迪略潜逃深山,次年被政府军击毙。

  1942年6月墨西哥加入反希特勒同盟

  墨西哥政府和人民一贯支持苏联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1941年6月,墨西哥政府发表声明遣责希特勒侵略苏联;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墨西哥与轴心国国家断绝外交关系;1942年1月,与美国签定墨、美共同防御混合委员会协议支持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三次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上,由墨西哥倡议通过了《建议与轴心国断绝贸易和金融关系的经济声援决议》和《关于生产战略物资的决议》等。同年5月22日,墨西哥阿维拉·卡马乔政府对德、意、日宣战,6月14日声明拥护联合国关于成员国不得与轴心国单独媾和或缔结停战协定及有义务利用本国一切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对法西斯侵略者作战的决议。此后墨西哥正式加入了反法西斯的战斗。墨西哥的参战引起了政府内外政策的变化,国内各种力量的对比也发生了变化。在进步力量的强烈要求下墨西哥加强了与苏联的联系,两国于1942年11月19日交换公使并正式恢复了外交关系。

  1942年11月19日墨西哥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

  1924年8月4日,墨西哥与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成为拉美国家中第一个与苏联建交的国家。但是随着帝国主义和拉美一些国家发动反苏运动,1930年1月墨西哥政府与苏联断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苏联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有了重大发展。1942年11月19日墨与苏复交。此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墨苏之间在外交关系、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加强。此间,墨西哥埃切维里亚和波蒂略总统相继出访苏联,两国议会之间的联系也不断顺利发展。两国签定了一系列贸易、科技与文化协定和计划。两国还通过举办展览会、互派留学生等途径进行文化、艺术及体育交流,更增进了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1944年9月2日墨西哥社会主义同盟成立

  墨西哥社会主义同盟于1944年9月2日成立。这是一个旨在把共产党和自命为“无党派马克思主义者”合并组成“工人阶级统一政党”的政党,其成员基本是知识分子。盟章中没有规定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只声称奋斗目标是工业化,宣布墨西哥“工业革命”开始,号召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及其政府领导下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要求工人阶级与企业主合作,放弃罢工斗争。墨西哥共产党拒绝了参加该盟的要求。

  1953年9月墨西哥—人民中国友好协会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墨西哥人民为推动墨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成立了三个墨中友好协会: 1953年9月成立了墨西哥—人民中国友好协会;1965年1月成立了墨西哥人民之友协会;1978年9月又成立了墨西哥大学界—人民中国之友协会。三个友协对中国都非常友好,与中国对外友协、中国驻墨西哥使馆和中国在墨工作与学习的科技人员、记者、教授、留学生等联系密切,为促进墨中两国关系发展和增进两国人民友谊与相互了解做了大量工作和贡献。

  1953年9月9日墨中友协成立

  墨中友协于1953年9月9日在墨西哥著名政治活动家、前海军部长哈拉将军的积极倡导下成立。成立后,两国民间往来日益增多。哈拉将军作为墨中人民友好的使者两次访问中国;中国经济贸易代表团1963年出访墨西哥,在墨西哥城举办了中国经贸展览会,马特奥斯总统及政府官员前往参观。墨中两国政府民间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1972年2月14日墨中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使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66年2月19日墨西哥劳工大会成立

  墨西哥劳工大会是影响较大的全国性工会联合会组成的协商性劳工组织,1966年2月19日在政府推动下成立。该会最高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会议。常设机构为全国理事会,主席由各联合会主席轮流担任,任期半年。理事会下设十三个专门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劳工大会的主要会员组织有:墨西哥劳工联合会、工农革命联合会、国家工作人员工会联合会、墨西哥区域工人联合会、革命工人联合会、墨西哥铁路工人工会、墨西哥共和国全国矿业和冶金工人工会、联邦劳工联合会、墨西哥电力工会、墨西哥石油工人工会等。劳工大会宣称“工人运动尊重法律”“要在法律范围内为争取工人阶级最好的待遇而斗争,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

  1968年墨西哥学潮

  1968年,墨西哥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学潮,这是60年代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和国民收入分配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趋势不断加强的结果;也是1965—1966年墨西哥7万工人罢工运动的继续。1968年7—9月,学生运动高涨,罢课大学生超过17万人。学生提出的民主与政治要求得到了广大居民阶层的支持,而政府则对学生民主运动加强镇压。10月2日,大学生为要求大学自治权利在首都墨西哥城市中心示威游行,在特拉特洛尔科广场遭到军队的射击,造成流血事件,数十人死亡,许多学生受伤。还有不少人被逮捕。声势浩大的学潮被镇压了,但它对墨西哥当局的内外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0—1976年执政的埃切维里亚政府一上台就表示将进行一系列的社全经济改革,以改善广大民众的生活状况,缓和阶段矛盾。

  1970年墨西哥国家科学技术理事会成立

  墨西哥国家科学技术理事会1970年成立,系墨西哥最高科学领导机构。该理事会直接受墨西哥总统领导,由政府、企业和大专院校三大系统代表共同组成,主任由总统的科技顾问兼任。理事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全国科研规划,贯彻国家的科技政策协调各方面的研究活动,把全国的科研力量尽可能集中到国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各种研究课题上,同时负责执行墨西哥同其他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双边和多边科技交流协定。理事会下设各种学科的科技委员会,由理事会协调总局领导。下属各机构有:科学发展助理局、技术发展助理局、人才培养助理局、国际事务助理局、法律事务局、情报局、出版局、地方科技代表处、驻外科技参赞处,等等。理事会的经费由国家拨款提供,每年预算约增长5.5%,年科研经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左右。理事会的领导人经常代表政府率科技代表团出访其他国家,签定科技合作协定。该理事会主任和秘书长曾四次率团访华,中墨双方召开了八次科技合作混合委员会会议。理事会对促进中墨两国及墨西哥与其它国家间的科技合作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0—1976年埃切维里亚总统执政

  1970—1976年,路易斯·埃切维里亚·阿尔瓦雷斯任墨西哥总统。埃切维里亚是在60年代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和阶级矛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开始执政的,他上台后在继续前几届政府加强墨西哥大资产阶级地位的政策同时,也着手缓和国内阶级矛盾以消除60年代工人罢工和学潮带来的消极影响。为此,埃切维里亚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例如1970年制定《劳动法》,1971年实施《新土地法》,1972年《社会救济法》,1973年《外国投资法》等。政府还调整了对外政策,进一步加强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和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埃切维里亚总统访问了苏联和中国。1973和1974年,与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建交。1975年,墨西哥同经互会签署了经济、科技合作协定,在莫斯科成立了“墨西哥—经互会混合委员会”建立科技、渔业、外贸等方面的混合机构。70年代,墨西哥政府积极倡导拉美地区的区域合作,主张把美洲国家组织变成解决拉美社会经济紧迫问题的机构,呼吁停止对巴的经济和政治封锁。1974年7—8月,埃切维里亚总统出访了厄瓜多尔、秘鲁、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等国,1975年同委内瑞拉倡议建立了没有美国参加的新的组织一拉美经济体系。埃切维里亚政府为促进南南合作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七十年代墨西哥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埃切维里亚总统本人也在第三世界各国人民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1972年2月14日墨中建交和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1953年9月,墨中友好协会成立;1959年,墨西哥卡德纳斯总统访华。此后,两国文化、新闻、经贸等方面代表团及友好人士经常互访,进一步推动了墨中人民友谊和两国关系的发展。1971年10月5日,墨西哥埃切维里亚政府在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支持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2月14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与墨西哥代表在纽约签署了两国建交公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3年4月,墨西哥埃切维里亚总统访华,与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切会见。1978年10月,洛佩斯·波蒂略总统又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间,并获得成功。同年,姬鹏飞副委员长率中国人大代表团访问墨西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是,1981年10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有二十二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即“南南谈判”)。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率团出席;会后赵总理应洛佩斯·波蒂略总统的邀请,对墨西哥进行了正式友好的访问。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政府总理访问拉美国家,对促进中墨和中一拉之间新的友好合作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交后两国在经贸往来、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诸方面都得到了加强和迅速发展。

  1973年4月,两国签定了贸易协定,并成立了中墨经贸混合委员会。两国多次举办各种经贸展览会,互派专家、学者和留学生。目前,中国方面有贸促会、五矿、化工、中港公司等在墨西哥设立代表处、分公司和合资公司,进行经济开发和投资设厂。在中墨科技合作方面,两国政府签定了“1973—1974年度文化、科技交流项目换文”,规定双方在水稻、淡水养鱼、海盐生产、铜硫矿业等方面合作、交流。1975年9月9日签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墨西哥合众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到1991年,中墨科技合作混合委员会共举行了八次全议,执行了127个项目,交流达312人次。1978年双方签定了《文化交流协定》和《旅游协定》,1980年又签定了《交换电视节目协定》。通过举行各种文化展览会、电影周和中国新闻、出版界同墨西哥友好人士合作共同创办西班牙文杂志《中国之船》等,大大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关系。

  1973年4月墨西哥埃切维里亚总统访华

  1973年4月,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墨西哥埃切维里亚总统访华。这是中墨建交后第一位墨西哥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访问中国。总统访华期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同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见和谈话。周总理还亲自陪他到中国各地参观访问,并为“墨西哥历代文化艺术展览”剪彩。中墨双方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中说,“(埃切维里亚)总统的访问和两国领导人的直接会谈,为两国友好关系开辟了新的更加广阔的前景”。埃切维里亚总统对中国的首次访问获得圆满成功。

  1978年10月墨西哥波蒂略总统访华

  1978年10月,墨西哥洛佩斯·波蒂略总统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是第二位墨西哥总统访问中国。叶剑英、李先念等我国领导人会见了波蒂略总统,中墨两国政府签定了双边《文化协定》和《旅游合作协定》等。访华期间,波蒂略总统在北京大学接受了该校援予的“北京大学名誉教授”荣誉称号并且向该校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作为回报他向北京大学赠送了一批墨西哥图书,其中包括他自己创作的一部小说和一批理论专著。为欢迎波蒂略总统访华,中国方面翻译出版了他的作品《羽蛇》。

  1981年10月赵紫阳访问墨西哥

  1981年10月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出席了在墨西哥坎昆举行有22个国家元首或首脑参加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又叫“南南谈判”)。会议后应墨西哥波蒂略总统邀请对墨西哥进行了正式友好的访问。这是中国政府总理第一次出访拉美国家,对推动中墨和中拉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在墨期间,赵紫阳总理会见了三个墨中友好组织的负责人。10月26日,墨西哥联邦区举行隆重仪式,向赵紫阳总理赠送了墨西哥城金钥匙和金城徽。墨西哥波蒂略总统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了赵紫阳总理的访问。

  1981年11月7日墨西哥统一社会党成立

  墨西哥统一社全党于1981年11月7日由墨西哥共产党、墨西哥人民党、社会主义革命党、社会主义行动和团结运动及政治行动运动等五个左派政党组织合并而成,拥有基层组织八百多个,党员人数达十八万,墨西哥共产党是促成该党建立的主要倡导者。在该党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党的原则宣言、行动纲领和临时党章。指导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目标是“建立顺应历史发展、符合墨西哥实际的社会主义”,口号是“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在国际上支持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坚持独立,反对外来干涉,不服从任何外国势力”。1982年7月该党获得联邦众议院比例代表制选举中的十七个席位。1983年1月,由巴勃罗戈麦斯率领的该党代表团应中共中央邀请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两党正式建立友好关系。近些年来两党关系发展顺利。

  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大地震

  1985年9月19日晨7时19分,墨西哥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中在盖雷罗和米却阿肯两州,波及莫雷洛斯、墨西哥、普韦布拉、奥阿萨卡、特拉斯卡拉和哈利斯科等州。墨西哥城是重灾区,全市1000多幢楼房受损,700多幢倒塌;死亡3500人,伤者4万,4000人下落不明,无家可归者达30万人之多,是墨西哥历史上罕见的大灾难。震后当晚,德拉马德里总统颁布命令,宣布政府正常工作停止3天,成立救灾委员会、急救中心和食品供应站等,并组成士兵、警察、红十字会员、学生和工人大约5万人的救灾队伍。总统本人取消原定的联合国之行,领导救灾工作,视察灾区。墨西哥政府很快制定了全国复兴计划,在建设住宅、医院、学校和恢复公用事业的同时,动员社会广开财源优先发展灾区急需的项目。在全国重建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之下,墨西哥恢复和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首都秩序井然,灾民妥善安置,商店照常营业,居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联合国呼吁各国尽其所能对墨西哥给于支持,粮农组织提供了紧急粮食援助,国际奥委会捐款10万美元,世界各国都不同数量地提供了赠款物资、医药、设备等。中国政府捐款20万美元现金,红十字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分别致电墨西哥红十字委员会、墨西哥劳工大会、工人联合会和工农革命联合会等表示慰问,并捐款5万美元帮助墨西哥的救灾活动。

  1986年5月31日世界杯足球赛在墨西哥举行

  1986年5月31日,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墨西哥城阿斯特克体育场开幕。这是继1968年夏季奥运会和1970年世界杯足球赛后在墨西哥举行的第三次世界体育盛会。墨西哥是唯一举办两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国家,政府和人民都引以自豪,举国上下在克服1985年大地震造成巨大破坏和因世界油价下跌蒙受数十亿美元损失的困难情况下,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德拉马德里总统亲任大赛荣誉主席,并充当墨西哥国家足球队一号队员;国家布署了3—4万警察负责保卫安全工作;政府和国家足协拨款整修体育场馆;赛区分布在全国各地。大赛的吉祥物是拟人化的“绿色辣椒”(Pique),长着弯曲的胡须,戴着传统的墨西哥宽边草帽,穿着红、白两色球衣笑容可掬地依在一个特大的足球上。参赛球队共24支,除东道主墨西哥队和上届冠军意大利队直接参赛外,其余名额分配是:欧洲12.5个,大洋洲0.5个,南美洲4个,中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1个,亚洲地区2个,非洲地区2个。经过激烈角逐,阿根廷队最后捧走“雷来特杯”,获得本届足球赛冠军,联邦德国队获亚军,法国队第3名,比利时队第4名,巴西和墨西哥队分别为第5和第6名。整个大赛历时一个月,最后获得圆满成功。

  1989年7月墨西哥与美国达成减债协议

  1989年7月,根据布什政府提出的“布雷迪计划”,墨西哥政府与国际私人银行就减债问题达成原则协议。协议对墨西哥所欠的530亿美元的公共债务提出三种解决办法:一以旧债券换取墨政府发行的新债券的方式,把债务削减35%,新债券以市场利率收息;二、以债务面值换取新债券,以6.25%的固定利率收息(相当于现市场利率的60%);三,在今后四年内向墨提供相当于债务25%的新货款。墨五百家债权银行可任选上述办法之一种。墨财政部副部长古里亚在3月份宣布,经重新安排后,估计墨可从国际商业债权银行减少公共债务150亿美元。并在当年可取得新贷款59亿多美元,墨西哥之所以成为“布雷迪计划”的第一个受益国,是因为:墨是美国近邻,美在墨有巨额投资,墨又是美第三大出口市场,墨的稳定与发展对美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墨在国内采取的经济调整措施也收到较好效果,国际金融组织较为满意。

  1990年帕斯获诺贝尔文学奖

  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 )获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于1914年出生在墨西哥城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律师,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时期担任过农民领袖萨帕塔的外交特使。帕斯从小喜爱读书,后来同诗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十几岁开始作诗,19岁就发表了诗集《野生月亮》。

  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帕斯置身反法西斯斗士行列,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后出任法国、印度、日本、瑞士等国的外交使节,还在英国和美国的大学科研中心工作过,结识了聂鲁达、萨特、加缪等著名人物。他们一起切磋诗歌艺术、探讨人类命运,考察政治和文学、诗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他确立了自己的诗题创作原则:将“纯诗题”和“社会诗题”结合起来,将诗人的个性和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从此他的艺术开始由自我向无我升华。

  《太阳石》创作于1951年。它标志着诗人进入鼎盛时期。《太阳石》是一首长诗,以阿兹台克太阳历石碑为题材,借颂扬阿兹台克族太阳历石碑,赞扬了辉煌的古代文化,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无限激情,以及对生活和美好理想执着的追求。《太阳石》问世后,轰动国际诗坛,被认为是当今世界诗歌创作中的杰作,诗人打破时空的限制,用蒙太奇的技巧和象征手法将现实、历史、神话、梦幻、回忆、憧憬全部融于一体性,把千百种事物、人物、形象、事件记于笔端,显示了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和激越奔放的情感。

  帕斯又是杰出的散文家和文论家。他的文论《弓与琴》(1956年)、《深思熟虑》(1979年)已成为拉美和西语文论中的经典作品。

  帕斯30岁时获德国古根海姆奖,后又获得拉美和西语国家诗人所能获得的几乎所有文学大奖,如1979年的墨西哥金鹰奖、1980年的奥林约利茨特利西语文学奖以及1963年的比利时第六届国际诗歌大奖和1977年的西语文学评论奖。1981年又获得西班牙语国家的最高文学奖一塞万提斯奖。1990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对帕斯的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充满激情,有着多方面、多层次广阔视野,渗透着可感知的智慧和完美真诚的人道主义”其作品成功地“将拉美大陆的史前文化、西班牙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融为一体”。

  1990年5月14—16日杨尚昆主席访问墨西哥

  应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于1990年5月14—16日对墨西哥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这个国家。访问期间,杨尚昆主席与萨利纳斯总统就中墨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了会谈。陪同杨主席访问的吴学谦副总理与墨方索拉纳外长进行工作会谈。杨主席一行还出席了墨企业家国际事务委员会为其举行的午餐会,接见了华侨、华人和墨中友好组织的代表,接受了墨一电视台和报纸记者的采访,看望了中国大使和驻墨机构的工作人员。杨尚昆主席此次对墨访问,进一步加深和推动了中墨两国的友好关系。

  1990年10月2—4日智利总统艾尔文访问墨西哥

  1990年10月2—4日,智利总统艾尔文应萨利纳斯总统的邀请对墨西哥进行了访问。这是自1973年智利发生军事政变两国外交关系受挫后智总统首次访墨,这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意义重大。两国总统举行了会谈,双方就发展经贸关系和加强经济、文教和缉毒等方面的合作广泛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一些协议。双方同意在4至8个月内两国签定“经济互补协定”。协定的基本精神是:一、范围广泛,除个别产品需要再谈判外,可包括全部产品;二、双方规定共同最高税额;三、两国在1994年12月31日前达成关于两国自由贸易的协定。双方发表的联合公报称,本协定在拉美贸易关系中有所创新,并为两国自由贸易开辟新的前景。此外,两国还签订了有关金融、科技、文教、渔业、引渡、合作缉毒等六项协议。

  1990年10月5—10日萨利纳斯总统出访拉美六国

  1990年10月5日—10日,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出访了玻利维亚、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委内瑞拉和洪都拉斯。墨同玻、阿、乌、巴、洪五国分别签署了三十项协议或议定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经济技术合作、生态环境保护、植物卫生检疫、共同缉毒和交换服刑罪犯等。其间,萨利纳斯还参加了里约集团第四次会议。会议就能源、反毒、美洲事业计划、自由贸易协定和乌拉圭回合等问题,进行讨论。墨总统在拉美一体化协会提出的十点建议被里约集团会议最后文件采纳,作为加强和改造拉美一体化协定的战略方针。墨强调要把拉美一体化从政治愿望变成经济现实;墨与美国、加拿大谈判自由贸易协定不妨碍墨的拉美主义立场,墨的市场向拉美开放,同时,萨利纳斯还与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总统在加拉加斯举行了“三国会议”。三国决定在“圣何塞条约”体系内,当石油价格上升到每桶21美元(原为20美元)时,其30%的石油款可不付现金而作为低息货款向中美洲地区投资。“三国会议”还提出加速经济合作的“五点建议”,如连接三国水电和天然气管道系统,三国在1991年第一季度前制定出具体措施取消进口限制和确定最高关税,三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协调行动等。

  1991年2月5日墨、美、加开始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1991年2月5日,墨西哥、美国、加拿大三国首脑同时宣布将开始进行自由贸易协定三边谈判,以尽快建立起一个有3.6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产值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墨总统萨利纳斯认为,谈判至少需要一年时间;签约后也需一段过渡时期,以解决墨与美、加由于发展水平差距带来的问题。三国谈判将包括消除资产、服务、投资流通中的障碍,并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解决争端的机制等内容。2月9日,第三届美、墨贸易投资年会在美国达拉斯举行,会议就墨、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前景进行了讨论。2月14—15日,墨、美、加三国贸易部长在阿卡布尔科开会,就三国自由贸易协定起草等事项进行商讨和准备,为以后双边和三方会谈奠定了基础。

  1991年7月18—19日首届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召开

  1991年7月18—19日,首届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城举行。此次会议是由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倡议并于头年10月向伊比利亚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各国首脑发出邀请而召开的,其目的是利用语言文化传统上的共同性来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以适应九十年代的挑战。拉美十九个西、葡语国家元首、西班牙国王和首相、葡萄牙总统和总理与会。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和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苏亚雷斯以及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作为观察员也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了拉美地区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重大问题以及建立国际新秩序和拉美国家同西、葡的关系等问题,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并签署了《瓜达拉哈拉声明》。声明决定成立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常设机构,并使之制度化。拉美舆论称此次会议“具有历史意义”。

  伊比利亚美洲包括欧拉两大陆二十一个国家,幅员辽阔,人口近5亿,有一定政治、经济实力。他们首次聚会共议相关问题及国际大事具有重要意义。

  1992年1月16日萨尔瓦多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在墨西哥城签署和平协议

  1992年1月16日,萨尔瓦多政府与游击队组织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在墨西哥城查普尔特佩克公园的城堡中签署了历史性的和平协议,从而宣告了持续十二年内战的结束。签字议式在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主持下进行。加利致词赞扬和平协议为萨尔瓦多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参加签字仪式的墨西哥、哥伦比西、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委内瑞拉八国总统以及西班牙首相签署的共同声明认为,和平协议签署不仅有利于萨尔瓦多的和平与稳定,而且对中美洲及整个拉丁美洲都有深远意义。萨尔瓦多和平协议最后文本长达117页,其主要内容是,从2月1日协议生效之日起,双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开始全面停火;政府军在两年内由目前的6.3万多人减少到3.1万多人;1992年7月—11月全部解散由美国训练的五个快速反应营;组建一支由游击队参加并参与领导的全国警察部队;游击队在1992年10月31日前完成非武装化过程,作为政党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改革国家现有选举机构与司法体制,进行土地改革,等等。参加和平协议签字议式的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美国国务卿贝克、古巴外交部长马尔米耶卡也出席了仪式。

  1992年4月22日瓜达拉哈拉发生瓦斯大爆炸

  1992年4月22日,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瓜达拉哈拉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大火燃烧72小时,致使190人丧生,1470人受伤,1124所房屋、450家商店和600辆汽车被毁,一些城市基础设施也遭到破坏,物质损失达2万多亿比索(3050比索合1美元)。这一严重事故震动了整个墨西哥。事故发生的当天,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即赶赴现场视察处理。据墨西哥总检察院查明,一些企业随意将易燃易爆物质排放到城市下水道系统是引发瓦斯爆炸的直接原困。现九名事故责任者已被捕,他们是瓜达拉哈拉市市长恩里克·道和哈利斯科州城市和农村发展秘书梅西亚·杜兰,以及四名墨西哥石油公司设在当地炼油厂的负责人和三名市供水局的负责人。为防止此类恶性事故再次发生,萨利纳斯总统指示城市发展和生态部、石油公司、交通和邮电部、联邦区等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并要求内政部会同各州制定一项全国恶性事故预警计划。城市发展和生态部长科罗西奥宣布立即在全国实行9项预防恶性事故措施,其中包括对全国50座主要城市的环境危险点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价,对企业进行生态安全检查,监督企业立即制定防灾措施等。

  1992年5月6日国际渔业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市召开

  1992年5月6日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了国际渔业会议,有64个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出席了会议。

  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出席了闭幕会。会议发表了《坎昆声明》,它将成为联合国起草捕鱼法的基础。声明称,各国“应该提高对海洋生物学、领海及远海渔业资源的富有、分布和浮动情况的科学认识”,各国应保护海岸潮湿地区,重视人工捕鱼,开展各方面的合作,以“制定有效的措施,确定在远海进行责任捕鱼”。会议承认“关税壁垒影响了国际渔业产品贸易”,必须“根据正在进行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和责任捕捞原则”促进渔业产品贸易。文件把“责任捕捞”这一概念确定为“以与环境协调的方式持久地利用渔业资源;使用无损于生态体系和资源的方法捕鱼;满足卫生标准和使用的贸易方法要能使消费者得到高质量的产品”。会议还呼吁各国尽快解决现有的分岐,以召开政府间的远海渔业会议。会议要求联合国通过粮农组织制定国际捕鱼法,并把今后十年规定为发展责任捕鱼的十年。

  1992年5月14日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十五大召开

  1992年5月14日,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墨西哥城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2500名。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一、改变党的指导思想。革命制度党长期一直以“革命民族主义”为指导思想,此次代表大会正式确认“社会自由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社会自由主义”是萨利纳斯总统1992年3月在建党六十三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的,它以兼顾发展与社会公正为内容。该党十五大强调,党支持将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作为政府工作的两大中心环节。二、调整党的组织结构,近年来,反对党力量的发展对革命制度党的执政地位构成一定威胁。为适应新的形势,扩大社会基础,争取广泛支持,必须改变党内体制,加强地方组织的作用。但因受到党内权力集团的抵制,仅作了部分机构的调整:在该党三大部中,只取消了人民部,改由全国公民阵线和地方区人民运动取代;而工人部和农民部仍然保留,二部达成“工农盟约”协调两部工作,使之互相牵制。三、选举新的领导班子,42岁的原萨卡特卡州州长博雷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38岁的特拉斯卡拉州州长帕雷德斯当选为总书记。这是该党近年来最年轻的领导班子。

  1992年6月墨西哥各界强烈反对美国单方面决定修建损害墨利益的运河

  1992年6月21日,墨西哥两院议员、各政党及社会组织代表纷纷发表讲话,一致遣责美国无视墨西哥主权,单方面决定在靠近墨西哥边境的科罗拉多河上游修建一条长80余公里的引水运河。认为美国的决定违反了两国1944年签署的“边界地区用水条约”以及1973年补充条约的有关规定,此举将对墨边境地区的农业带来严重危害。据墨农业及生态专家称,该运河一旦修成将严重影响墨下加利福尼亚州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用水。由于方圆7000平方公里的墨西加利谷地大部分地下水来自地处墨境内的科罗拉多河段,运河的修建,将使这里的121口深井贫水,1.35万顷良田不复存在,2700名劳动者失业,农业年收入损失将达8100万美元。但美国边境水资源委员会的官员则说:“美国政府认为,运河的水是美国领土上的水,按1944条约,美有权采取他认为必要的蓄水措施”。对此,墨各界要求墨总统直接向美总统提出抗议,制止美一再侵犯墨主权以邻为壑的行径。

  1992年6月墨政府强烈抗议美国非法绑架墨西哥医生

  1992年6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关于美可将外国刑事嫌疑犯从其本国领土上绑架到美国受审的裁决,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该裁决是针对一名墨西哥妇科医生温贝托·阿尔瓦雷斯·马查因作出的,他被指控涉嫌1985年在墨西哥杀害一名美国人,因而被美国毒品管制局的人员于1990年2月绑架到美国受审。对于美国最高法院的决定,墨西哥外交部立即表示强烈抗议,并决定暂停墨西哥与美国的一切反毒品合作,要求重新谈判两国间的引渡条约问题。6月19日,墨西哥政府照会美国国务院,要求美国政府立即释放被绑架的墨西哥医生温贝托·阿尔瓦雷斯·马查因。美国总统布什6月19日宣布美国不会派人到国外捉拿每一个得罪美国的人。早在阿尔瓦雷斯·马查因医生被绑架的1990年,墨西哥当局就曾数次向美国提出抗议,并要求将绑架墨西哥医生的美国毒品管制局两名特工人员引渡到墨西哥受审,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亦曾向访墨的美国副总统奎尔表示了同样的态度。

  1992年《被埋藏的镜子》问世

  墨西哥杰出的小说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生于巴拿马城,是一位外交官的儿子,从小就喜好文学和艺术,后来潜心研究墨西哥和拉丁美洲历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58年富恩特斯的第一部小说《空气清新的地方》问世,小说生动地描绘了1910年革命前墨西哥的文化传统,受到普遍的重视。四年后,他的另一部小说《克鲁斯之死》出版,从此一举成名,并与哥伦比亚的加布里埃尔·马尔克斯和秘鲁的马里奥·洛萨一起被誉为当今拉美文学的三巨将。

  最近在美洲发现五百周年之际,富恩特斯的新著《被埋藏的镜子》又付梓出版。这部新作针对西方某些学者完全无视伊比利亚美洲的文化传统,认为拉美文化对美洲文明的发展没什么贡献的观点,以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地描绘了美国、欧洲和拉丁美洲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从而说明伊比利亚美洲与北美一样,不但有着同样悠久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而且对新大陆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巨大贡献。

  《被埋藏的镜子》问世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了美国和拉美各国的畅销书,不少读者,尤其是中产阶级美藉拉丁美洲人争相购买富恩特斯的新著。英国广播公司已将这部书摄制成了长达五小时的电视系列片,将于八月份在美国全国播放。

推荐访问:二十世纪大悬案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