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家白毓昆资料简介】白毓昆的生平经历怎么死的 杜甫的生平经历简介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革命家白毓昆资料简介】白毓昆的生平经历怎么死的 手机阅读

  白毓昆,字雅雨,号铣玉,辛亥革命时期滦州起义烈士。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生于1868年4月17日(清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祖父和父亲都是教师,祖父且在当地有一定名望。白童年进塾读书,十八岁补县学生。同年被江苏学政王先谦选拔到江阴南菁书院研读旧学及天文、算学、舆地、史论等。

【革命家白毓昆资料简介】白毓昆的生平经历怎么死的

  白毓昆于南菁书院结业后,“绝意仕途”。以后到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和澄衷学堂任教席。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白逐渐受到革命思想影响,觉得“不可不革命”[1]。他以“地理学救国”为志愿,专注中国地理学研究,并“以阐发民族观念为主旨”,自编教科书,由震东书局公开出版发行。由于白毓昆在地理学研究和教学中力求贯穿革命宗旨,成为当时一个颇负盛名的爱国地理学者。

  1908年秋,白毓昆接受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北洋法政学堂聘请,携家到了天津。白毓昆到津后,继续以地理学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1909年9月27日,他邀约张相文等发起成立“中国地学会”,并亲任编辑部长,于次年1月编辑出版《地学杂志》。该杂志通过对祖国地理山川的介绍,隐喻清政府的丧权卖国。又配合边界交涉事件绘制相应地图,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

  同时,白毓昆对清王朝“预备立宪”的欺骗宣传和立宪派的请愿活动不满,开始直接投入革命斗争。1910年,天津学界准备向清政府发起请愿,他认为是“与虎谋皮”,力加劝阻。随后,他结合志士,“谋革命益急”[2]。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白毓昆认为京师是“清室的根本”,如果“京师不动摇,则南军恐难持久”[3]。因此,积极主张在京津一带发动起义,以加速清王朝的灭亡。他先组织了“红十字会”,借以集众演说,进行革命宣传。接着,于10月—11月间同胡宪、凌钺等组成“天津共和会”,自任会长,作为密谋起义的“总机关”。在此期间,白毓昆在女会员的掩护下,奔走于北京、张家口之间,参与策划,输送炸弹,并广派会员分赴各地联络民团。“共和会”很快成为活跃在北方的一个重要革命团体。

  这时,驻防滦州的清军二十镇七十九标,由于统制张绍曾截留南运军火和通电要求“立宪”,被清政府逼迫离职,广大官兵极为愤懑,开始倾向革命。白毓昆立即把争取滦军起义作为“共和会”的主要活动目标,派会员凌钺等前去鼓动。凌等到滦后,“日夜宣传,不稍休息”,还专门组织了“敢死队”[4]。

  11月24日,湖北军政府全权代表胡鄂公,为组织北方响应起义,来到天津。白毓昆当晚与胡取得联系,次日即偕孙谏声等到胡处讨论滦军“响应革命事”。同时,白还向胡表示了他对汪精卫的愤慨,说汪与杨度组织“国事共济会”,就是与袁世凯“相济为奸”,“以杀我北京革命同志”[5]。随后,积极参加了胡鄂公发动起义的组织活动。12月2日,京津地区各革命团体代表在天津组成总指挥处,他被举为交通部长兼滦州指挥之一。14日,又与胡鄂公作为同盟会代表[6],同其他革命团体正式组成“北方革命协会”,宣布“以协助革命军北伐,崇奉孙先生之三民主义”为宗旨[7]。

  由于清政府和袁世凯的疯狂镇压,加之汪精卫又“使人四出阻止”,甚至诬蔑起义群众为“匪类”,革命党人这时在北方的起义、暴动计划迭告失败。白毓昆悲愤交加。为挽救革命,他决意策动滦军迅速起义,遂令其妻、子南归,于31日只身到了滦州。

  白毓昆在妻、子离津时,把发动滦州起义的“密函”亲手缝入其子内衣,让他面交沪军都督府钮永键。其计划是:革命军即由海道北上袭据山海关,断绝京奉铁路,然后会同滦州义军直捣北京。白到滦后,首先说服军警赞同起义,然后与二十镇七十九标一、二两营管带王金铭、施从云会商,并向下级官佐和士兵反复陈说利害。时王、施已倾向共和。1912年1月2日,滦军遂宣布独立,随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举王金铭为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白毓昆为参谋长。

  滦州起义发生后,袁世凯急调军队前往镇压。白毓昆不顾胡鄂公的阻拦,“必欲与清军一战”。4日晚,他同王金铭、施从云率军向天津进发。次晨3时与清军激战于雷庄。清军伪示停战议和,王、施不听部下劝阻,前往谈判,遂遭杀害。白毓昆带七八人乘间从小道冲出,走到古冶不幸被俘。

  白毓昆被捕后,在反动派面前,直言不讳自己是北方革命军参谋长,并慷慨陈词说:“吾为国充兵,吾自当为国死,今被逮,吾何讳为!”“我死不足惜,惟诸君今为满奴,异日且为外人牛马,痛何如之!”[8]受刑时,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令他跪下,他怒目瞪视,坚不下跪,说:“此身可裂,此膝不可屈,杀则杀之,何迫辱为!”[9]7日,壮烈牺牲。白毓昆就义前曾赋诗一首,最后四句为:“希望后起者,同气志相连。此身虽死了,主义永流传。”

  民国成立后,白毓昆烈士的遗骸归葬家乡狼山,参加葬仪者数千人[10]。

推荐访问:杜甫的生平经历简介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