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纳历史概括】二十世纪加纳历史历史上的大事件 二十世纪大舞台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加纳历史概括】二十世纪加纳历史历史上的大事件 手机阅读

  【加纳历史概括


  加纳共和国位于西非,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属热带气候。人口为1390万(1987年)。面积239460平方公里。主要有4大部族:阿肯族、莫西—达戈姆巴族、埃维族、加—阿丹格贝族。各族均有自己的语言,英语为官方语言。居民中42.8%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38.2%信奉拜物教,12%信奉伊斯兰教。

加纳国旗
加纳国旗

  中文名称:加纳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Ghana

  简 称:加纳

  所属洲:非洲

  首 都:阿克拉

  主要城市:库马西、塔马利、特马

  国庆日:1957年3月6日

  国 歌:《上帝保佑我们的家园-加纳》

  国家代码:GHA

  官方语言:英语

  货 币:加纳赛地

  时 区:UTC+0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纳纳·阿库福-阿多

  人口数量:2821万(2016年)

  人口密度:124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阿肯族、莫西—达戈姆巴族、埃维族、加—阿丹格贝族

  主要宗教:基督教、拜物教、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238537平方公里

  水域率:4.61%

  GDP总计:426.90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1513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233

  国际域名缩写:.gh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格 言:自由和正义

  人类发展指数:0.541

  最大城市:阿克拉

  地理最高峰:峰杰博博山

  气 候: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注 音:ㄐㄧㄚ ㄋㄚˋ

  国 鸟:雄鹰

  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可可、木材和矿产品为加纳的三大经济支柱,在出口收入中占主要地位。矿产资源、主要有黄金、钻石、锰、铝钒土等。工矿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6%。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2%。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以种植可可为主,可可收入占历年财政收入的30%、外汇收入的60%。1985年粮食基本自给,交通运输比较发达,有西非最大人造海港特马港,年吞吐量350万吨。首都阿克拉有国际机场。此外,公路、铁路运输也很方便。

  加纳有悠久的历史。公元4世纪就建有古加纳王国。11世纪左右达到极盛时期。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纳海岸,掠夺黄金,沿海地区由此被称为黄金海岸。1844年,沿海被英国占领,1897年全境沦为英国殖民地。1957年黄金海岸宣布独立,改名加纳,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

  【二十世纪加纳历史历史上的大事件


  1898年—黄金海岸人民反对建立“森林保留地”

  英国殖民当局为了独占黄金海岸广大富饶的森林地区,企图用剥夺非洲人土地的办法建立所谓的“森林保留地”。这种做法遭到了非洲人的强烈反对。在“黄金海岸土著权利保障协会”的领导下,迫使英国政府放弃了这一企图。

  “黄金海岸土著权利保障协会”主要由部落酋长和非洲知识分子组成,于1898年在反对殖民地政府的土地议案的群众运动中诞生。殖民当局宣布“国内一切未被占领的土地”都是英王政府的财产,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该协会组织了大规模的抗议运动,使英国政府被迫撤销了该议案。

  在这次为时两年(1898—1900)的行动获得胜利之后,协会继续活动,时常发动类似的运动,反对政府的反非洲人政策,保卫非洲人的利益。但这个组织是一个改良主义组织,并没有提出推翻殖民统治的要求,它的目标是争取较好的生活条件。

  1916年黄金海岸第一部宪法颁布

  1916年,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并颁布了黄金海岸的第一部宪法。宪法规定黄金海岸设立一个立法会议,由12个官方成员和9个非官方成员组成。非官方成员全部由总督任命,他们以相等的人数分别代表欧洲人的商业界和银行界、非洲资产阶级、部落最高酋长。

  这个宪法反映了英国对黄金海岸殖民统治的一些特点,即竭力分化非洲居民中的富裕阶层,在他们之间挑拨离间,并以租让权和物质上的特权收买双方。

  1941年黄金海岸青年大会提出改革方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活跃起来。他们要求宪法改革和殖民地的自治机构非洲化。这一时期,非洲民族资产阶级从事政治活动的主要组织是黄金海岸青年大会,由约瑟夫·丹凯领导,自1937年开始活动。1941年,该组织拟订了一份改革方案,要求增加立法会议中的非官方成员,增加非洲人担任政府工作人员。但英国总督拒绝讨论改革。1942年,丹凯联合了几位律师制订了一份《宪法草案》,于1943年递交给来黄金海岸访问的英国殖民大臣,但仍旧受到冷遇,结果不了了之。

  1944年颁布《土著当局条例》和《土著法庭条例》

  英国殖民当局为了利用和限制加纳酋长的势力,于1944年颁布了《土著当局条例》和《土著法庭条例》。根据前者规定,土著当局在被殖民当局同意后可以成为地方政府机构;殖民当局有权将“土著当局”的权力授予任何一名殖民官员。“土著法庭条例”规定,只有受命于英国总督才得设立“土著法庭”,“土著法庭”的裁判权受总督限制,殖民政府甚至可以推翻法庭的判决。“土著当局”对法庭的权限及在法庭组成事宜上受总督监督,并由总督指定首席法官。

  这两项改革其实都是促退而不是促进民主和独立。

  1946年3月29日伯恩斯宪法颁布

  此宪法是英国驻黄金海岸(加纳)总督伯恩斯主持制定的,故有此名。它取代了1925年的旧宪法,使黄金海岸成为英属非洲殖民地中第一个非洲人在立法会议中占多数的殖民地。此宪法规定,立法会议除议长(总督或其副手)外,由30名成员组成,其中有18名由选举产生的非洲人代表,其余的12名中,6名是当然议员,还有6名由总督任命。

  此宪法无疑有其进步意义,但行政权依然掌握在殖民官员手里,行政会议是任命的,其官员必须执行总督的指令,即使立法会议反对,也必须执行。因此,这部宪法遭到人民的反对。

  1947年8月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成立

  《伯恩斯宪法》实施一年后,1947年8月,黄金海岸青年大会总书记丹凯和几位青年知识分子联合了几名酋长会议的成员,组织了一个新的政党—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该党号召人们反对《伯恩斯宪法》,采取各种合法的和宪法的手段,以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政府的领导和控制权掌握在非洲人民和他们的酋长手里。但是,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的领导软弱无力,组织分散,没有战斗力。该党的行动方向摇摆不定,在依靠酋长遭到失败后,又不相信群众,把时间都消磨在空洞的宣言上,这一局面直到丹凯从英国请回恩克鲁玛担任总书记之后才有所改观。然而,随着斗争的继续,由于在争取黄金海岸独立的日期和行动方式上,丹凯等党的领导人与恩克鲁玛发生冲突,最终导致恩克鲁玛于1949年退出该党,另组人民大会党。

  1948年1月26日抵制欧货运动

  战后的黄金海岸,货物短缺,物价飞涨。外国垄断公司不断抬高进口货的价格,黑市猖獗,人民生活困难,怨声载道。酋长们要求物价管制,但英国殖民当局与垄断公司串通一气,并没采取行动控制物价上涨。在这种情况下,1948年1月26日,殖民地人民在阿克拉酋长尼·克瓦贝纳·博内三世领导下,发起抵制欧货运动。抵制运动似燎原之火迅速蔓延全国。殖民当局不得不出面调停,迫使进口商作出让步。抵制运动于是结束。但人民的愤怒情绪并没有平息,因为物价并没有马上降下来。群众的愤怒情绪又在随后的退伍军人大示威中表现出来。

  1948年2月28日退伍军人大示威

  1948年2月,在阿克拉爆发了一场退伍军人的示威运动,起因是退伍军人对物价飞涨、生活用品短缺、就业困难的不满日益强烈。2月28日,退伍军人同盟组织了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加入退伍军人行列的还有许多群众,他们径直向政府大厦前进。警察前来阻拦,与群众发生冲突,警察开枪,打死打伤数人。愤怒的群众进入市区抢掠和烧毁了几家欧洲人的商店,占领了中心监狱并释放了囚犯。第二天,库马西等城镇也发生了类似的示威游行,这表明非洲人对殖民统治的反抗。

  1948年6月沃森报告

  黄金海岸人民的大规模的抗议示威运动震动了英国统治者。英国政府委派以艾肯·沃森为首的委员会调查事件的起因并提出改革建议。1948年6月,沃林委员会提出的报告声称,殖民当局在群众“骚乱”期间采取的行动是完全正当的。同时报告也批评了黄金海岸殖民政府,列举了造成群众不满的若干原因。如可可危机、高昂的生活费用、退伍军人的处境艰难、《伯恩斯宪法》的缺陷、待遇优厚的主要职位集中在欧洲人手里、可可收购过于集中、政府对酋长的过分袒护、没有实践公务员非洲化的诺言等。沃森报告还提出了几项弥补这些缺陷的建议,主要有改造地方当局的组织机构、制订一部新的法规来取代1946年《伯恩斯宪法》。殖民政府同意沃森报告中草拟新宪法的建议,但反对改革地方行政组织,反对以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取代酋长会议。

  1949年6月12日人民大会党成立

  在英帝国主义的拉拢下,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右翼领导人表示支持英国殖民当局提出的“宪法改革”。于是,统一大会党发生分裂。1949年6月,以恩克鲁玛为首的一派从统一大会党中分裂出去,宣告成立人民大会党,要求立即实行自治。其纲领主张采取“非暴力的积极行动”,“以一切合乎宪法的手段”为“立即实行完全的自治”进行斗争。该党在1951年2月大选中获胜,恩克鲁玛组织自治政府。1957年3月加纳独立后,该党成为执政党,直至1966年恩克鲁玛政权被推翻。该党对内主张中央集权,保持全国统一,巩固民族独立,尽快完成经济和社会建设,创立一个适合加纳情况的“社会主义”国家,消灭剥削,人人平等。对外,坚持反帝、反殖、反对种族主义,奉行不结盟和非洲统一政策,支持非洲民族解放运动。1961年4月,恩克鲁玛宣布,加纳工会大会、加纳农业合作社联合理事会、加纳全国合作社理事会,加纳妇女全国理事会都是人民大会党的组成部分。1964年初,加纳政府修改宪法,规定该党是加纳唯一的全国性政党。1966年2月,加纳发生政变,军政府宣布取缔该党。

  1949年10月库西宪法草案公布

  1949年10月公布的库西宪法草案,规定立法议会的84名议员中,非洲人占75名,其中38名由直接选举产生,政府中的若干部长由非洲人担任,但是,外交、国防、财政、司令等大权由英国人部长掌握,而且英国总督对立法议会通过的任何法律和一切重要决定拥用否决权。因此,这个宪法草案遭到加纳广大人民的反对。以恩克鲁玛为首的人民大会党要求立即给予自治,反对只是进行“宪法改革”,并发动了群众斗争。

  1950年全国总罢工

  1950年1月在人民大会党和工会大会的领导下,开始了黄金海岸全国总罢工和抵制英货的行动,斗争目标是争取黄金海岸立即实现自治。总罢工开始后,各城市的商店接着举行罢市,黄金海岸全国的经济生活陷于停顿状态。广大群众参加了运动,到处有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野蛮镇压,发生流血冲突。恩克鲁玛等人在斗争中被捕,人民大会党机关报被查封。

  1961年9月强制储蓄事件

  由于恩克鲁玛推行的超出国力的工业化建设,加纳财政状况日趋恶化。1961年7月的财政预算提出提高价格、增加统收和强制储蓄的措施。随后,工资也被冻结。1961年9月4日,政府决定从工人工资中强制扣除5%作储蓄。这一行动引起工人总罢工。罢工从塞康蒂—塔克拉迪的铁路和码头工人中开始,6—7日扩展到阿克拉市公共汽车工人中,18日,阿克拉的石油和汽车工人也开始罢工。政府采取了镇压措施,9月22日罢工结束。

  1966年2月24日恩克鲁码政权垮台

  1966年2月24日,加纳军警发动政变,推翻恩克鲁玛政府,成立“全国解放委员会”。人民大会党和议会被解散,政党遭取缔。4月5日,军政府取消了1951年开始实行的“临时拘留令”,解散了恩克鲁玛统治时期建立起来的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

  恩克鲁玛政权的垮台与其经济、政治政策不当有密切的关系。他在加纳大力推行国营企业和集体农庄,实行僵硬的计划经济,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大搞工业化建设,随意压低农产品价格;强制人民进行储蓄;政治上搞一党制专权,压制其它党派活动,对持不同政见的人士进行拘捕。恩克鲁玛的这些政策和做法使加纳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人民不满情绪日益增加,因而1966年的政变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尽管如此,恩克鲁玛仍不失为加纳乃至非洲现代历史中的杰出人物,他为加纳的独立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奋斗了一生。

  克瓦米·恩克鲁玛于1909年生于加纳西南部恩济马的恩克罗富尔村。他是特威族人,信天主教,早年曾在阿克拉师范学校、林肯大学林肯神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获教育硕士、哲学硕士学位。后在林肯大学等几所黑人大学任讲师。曾在美国组织美国和加拿大非洲学生联合会,任主席,开始政治活动。1945年6月至1947年11月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格雷法学院深造。此间曾任西非学生联合会副主席、西非国民大会秘书处秘书长、黄金海岸工会主席。他参加了在曼彻斯特召开的第五届泛非大会。大会讨论发表了由他起草的《告殖民地人民宣言》,号召殖民地人民组织起来结束殖民主义统治。1947年回国,任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总书记。1948年因领导群众要求自治,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两个月后获释。后又因反对黄金海岸统一大会党的政策,主张“立即自治”而被免去党的总书记职务。1949年6月他创建人民大会党,任主席。1950年1月,他领导全国总罢工和抵制英货运动,要求立即自治,再次被捕。1957年2月人民大会党在黄金海岸举行的第一次大选中获胜,他被释放出狱,任政府事务领导人。1952改称总理,兼任建设部长。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独立,改国名为加纳。他继续担任总理。1960年7月1日成立共和国,当选首任总统。1965年6月再度当选,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人民大会党总书记、国防军最高统帅、外交部长、重工业和轻工业部长、加纳科学院院长等职。1966年访问中国时,国内发生政变,遂流亡几内亚。1972年因病在罗马尼亚逝世。

  1969年8月16日加纳第二共和国成立

  1966年2月的政变宣告了加纳第一共和国的灭亡。军政权表示有条件时将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恢复文官统治。1968年1月,军政府宣布成立制宪议会。196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第二共和国宪法,标志着第二共和国成立。随后,举行全国大选,以布西亚为首的进步党击败了其他政党,在选举中获胜。布西亚出任政府总理。布西亚政府执行自由经济政策,削减国营企业。修改《侨民法》,赶走大批尼日利亚,多哥等国侨民,造成与邻国关系紧张。1972年1月,陆军上校阿昌庞发动政变,推翻布西亚政府,取缔进步党,第二共和国灭亡。

  1972年1月13日救国委员会接管政权

  1972年1月13日,陆军上校阿昌庞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布西亚文官政府,成立救国委员会,阿昌庞任主席。1975年10月,成立一个7人最高军事委员会作为司法和行政机构,救国委员会成为执行机构。阿昌庞取消最高法院,使货币升值42%,取消部分外债,限制外资对商业活动的控制,要求外国公司将其股份的30%—50%卖给加纳人。1977年以后,加纳经济状况逐渐恶化,通货膨胀严重,粮食短缺,生产严重下降,造成群众生活困难,引起广泛的抗议示威活动。1978年7月5日,阿昌庞被迫辞职,由弗雷德里克·阿库福将军接替他的职务。

  1979年5月—6月4日罗林斯两次发动军事政变

  70年代以来,加纳经济状况每况愈下,财政赤字庞大,通货膨胀严重,工人罢工风潮迭起。动荡的政治、经济形势也引起以罗林斯为首的下级军官的不满。

  罗林斯于1947年6月22日出生于阿克拉,父亲是苏格兰人,母亲是加纳埃维族人。他在中学毕业后于1967年8月应征入伍,后到空军士官学校学习。1969年获空军中尉军衔。1978年晋升为空军上尉。1979年5月,他率领一批下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政变失败后被捕并被判处死刑。6月4日,他被营救出狱后,再次发动政变,推翻以阿库福为首的最高军事委员会,成立武装部队革命委员会并任主席。9月,武装部队革命委员会把国家权力移交给选举产生的文人总统利曼。11月,他被解除军职并被迫从军队中退役。利曼政府上台后,无所作为。罗林斯失望之余重新投入政治,经常出入学生和青年集会,发表演说,揭露政府的腐败,并在1981年再次通过政变执掌政权。

  1979年大清扫运动

  “大清扫”运动是罗林斯第一次执政期间的最重要的活动。这项活动的矛头主要是针对军队内部贪污腐败的高级军官。

  长期的军人统治使一些高级军官爬上了政府高位。他们利用职权,侵吞公款,挥霍浪费,破坏了加纳的经济,在加纳人民和下级官兵中引起了强烈不满。因此,罗林斯上台后,立即开展了严厉打击贪官污吏的“大清扫”运动。其主要措施有:命令自1966年以后上台的三届军政权的重要官员申报房产、土地及其他财产;冻结81名高级军官和11名大商人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财产;对破坏国家经济和抢掠国家财产的人进行秘密审讯;处决了阿昌庞、阿库福等8名前政府要员。“大清扫”运动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得到加纳人民的普遍支持。但由于措施过于严厉,也受到加纳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和某些外国势力的强烈非难。随着利曼政府的上台,“大清扫”运动夭折了,加纳的贪污腐败之风又一次大肆泛滥。

  1979年9月24日闪电式交权

  1979年6月罗林斯发动政变之时,正值加纳大选进入关键时期。加纳人民深受长期动乱之苦,尤其痛恨军人统治,希望恢复文官执政。因此,罗林斯上台伊始就面临如何对待大选和是否恢复文官统治的问题。罗林斯坚决主张,一旦大选揭晓,立即移交政权。因此,9月24日,大选刚揭晓,罗林斯立即将政权移交给新当选的希拉·利曼总统,被称为闪电式交权。

  罗林斯上台执政仅仅三个月零10天,就自愿地交出了政权。人们曾将希望寄托在文官政府身上,但利曼政府的所作所为却令他们大失所望。罗林斯执政期间虽短,但他的“大清扫”运动和整顿市场秩序的行动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1年12月31日临时全国保卫委员会成立

  1981年12月31日,罗林斯再次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利曼政府,结束了加纳第三共和国的历史。政变后成立了临时全国保卫委员会,罗林斯任主席。罗林斯执政后发表声明,宣布中止宪法;解除总统、副总统及所有部长的职务;解散议会;取消国务委员会;禁止一切政党活动,成立最高权力机构临时全国保卫委员会,并在基层广泛成立人民保卫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成立公共法庭审判有贪污行为的前政府官员。罗林斯政府还宣布了自己的一系列政治主张。1982年5月政府发表“政策纲领序言”,规定加纳现阶段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向更加合理的国家制度过渡的初级阶段。民族斗争的目的是改变新殖民地的结构,打破外国垄断,实现经济真正独立,确保人民行使自己的权力。1983年政府宣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不适合加纳国情”,“将根据本国实际走自己的路”。1984年3月,罗林斯表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临时全国保卫委员会,通过选举成立有代表性的人民会议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同年将人民保卫委员会易名为保卫革命委员会,规定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经济发展事业。

  1983年加纳开始经济复兴计划

  70年代以来,加纳经济状况逐渐恶化,财政赤字庞大,通货膨胀严重,债台高筑。1982和1983年连续遭受严重干旱,1983年百万侨民被尼日利亚驱赶回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1983年上半年,加纳政府决定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开始执行以振兴传统出口业和改革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的三年经济恢复计划。主要措施包括:货币贬值;调整物价;提高可可和粮食收购价格;取消对石油产品的补贴;鼓励外资;实行贸易自由化,控制进口,鼓励出口创汇;调整利率;利用国际双边和多边贷款大力修复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1984年以来,加纳经济状况有明显好转。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为5.3%。通货膨胀率由1984年的40%下降到1985年12%。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加纳从1987年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三年经济复兴计划,并实行经济改革。1985年7月,军政府制订了投资法,并成立了投资中心,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家投资。为鼓励出口,从1987年起取消出口许可证制,简化出口手续,并将商人外汇留成由20%提高到35%。开放了私人黄金和钻石交易,打击走私活动,增加外汇收入。将亏损的国营企业转卖给私人经营,对保留的国营企业实行经营合同制。

  加纳几年来的经济成就已赢得国际经济界人士的好评,对众多非洲国家来说,也提供了可取的经验。

  =

推荐访问:二十世纪大舞台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