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历史概括】二十世纪科特迪瓦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二十世纪大舞台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科特迪瓦历史概括】二十世纪科特迪瓦历史上发生过 手机阅读

  【科特迪瓦历史概括


  科特迪瓦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面积为332463平方公里。属热带气候。经济首都阿比让,人口200多万,是科特迪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西非金融、贸易中心。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

科特迪瓦国旗
科特迪瓦国旗

  中文名称:科特迪瓦共和国

  英文名称:Ivory Coast

  简 称:科特迪瓦

  所属洲:非洲

  首 都:亚穆苏克罗(行政首都)

  主要城市:阿比让(经济首都)

  国庆日:1960年8月7日

  国 歌:《阿比让之歌》

  国家代码:CIV

  官方语言:法语[3]

  货 币:西非法郎[3]

  时 区:UTC+0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阿拉萨纳·瓦塔拉、总理索罗·基格巴福里·纪尧姆

  人口数量:7023万(2016年)

  人口密度:74.5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阿肯族、曼迪族、克鲁族、沃尔特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国土面积:322463平方公里[3]

  水域率:1.4%

  GDP总计:361.65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1526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00225

  国际域名缩写:KT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

  人类发展指数:0.452(世界第171),低,2014年

  科特迪瓦1987年人口为1100万。全国有60个部族,4大族系:阿肯族系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曼迪族系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克鲁族系分布在西南部和中西部;沃尔特族系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人口24%信奉伊斯兰教,15%信天主教,其余信拜物教。

  科特迪瓦旧译象牙海岸,具有悠久的历史。17世纪中叶起,法国开始入侵,1893年全境被占领。1895年成为法属西非的一部分。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一个“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布独立,定名为象牙海岸共和国。

科特迪瓦首都:亚穆苏克罗(行政首都)
科特迪瓦首都:亚穆苏克罗(行政首都)

  科特迪瓦基本上是个农业国。经济作物占主要地位。1987年可可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咖啡占非洲第一、世界第四,棉花占非洲第三。1988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5%。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咖啡、棕榈油、棉花、木材等;主要进口机械设备、石油、交通工具、化学制品、电器和食品等。

  科特迪瓦奉行“和平、中立、对话和不结盟”政策,反对强权政治和外部势力干涉非洲事务;主张欧非合作和南北对话,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近年来,强调外交的“全方位”和“伙伴多样化”。

  【二十世纪科特迪瓦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10年阿贝人、巴乌莱—恩格拉人起义

  1895年,科特迪瓦成为法属西非的一部分。在法国入侵的过程中,遇到了科特迪瓦人民的顽强反抗。进入20世纪的时候,法国殖民者镇压了萨莫里领导的抵抗力量。处于严密军事控制之下的科特迪瓦平静了10年。1910年,阿贝人、巴乌莱—恩格拉人又发动起义,利用长矛和土枪给法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延缓了法国占领全科特迪瓦的进程。

  1915年法国完成对科特迪瓦的殖民占领

  17世纪30年代,法国殖民者到科特迪瓦经商,18世纪初设立贸易机构。此后,法国殖民者迫使为当地首领接受法的“保护”。使科特迪瓦逐步沦为法“保护地”。1893年10月法政府通过法令,确定科为法的自治殖民地。1895年被划入法属西非。自此,法国殖民者开始有计划地在科特迪瓦设立行政据点。先是建立孔城军区和图巴军区,后又逐步建立下列行政区;1896年建因代尼埃区;1898年建以科尔霍戈为中心的上班达马区; 同年建以瓦布凯为首府的巴乌莱区;1905年建塞格拉区;同年,建以达洛亚为首府的上萨散德腊军区;1908年建以达纳为司令部驻地的上卡瓦拉军区。1915年法国从沿海到内地完成了对科特迪瓦的殖民占领。

  1932年科与布基纳法索联合成为单一的政治经济统一体

  科特迪瓦在1932年与布基纳法索(原上沃尔特)联合成为一个单一的政治、经济统一体。劳力过剩的布基纳法索人在科特迪瓦日益扩大的企业里找到了工作,同时可以把现金、进口商品和食物带回到贫穷的家庭。两国结为统一体后,科特迪瓦与布基纳法索在社会和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47年9月4日,布基纳法索退出统一体,成为独立的殖民地实体,该统一体不复存在。

  1944年非洲农业工会诞生

  进入40年代以来,科特迪瓦深受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经济形势严峻,人民生活贫困。在这种情况下,乌弗埃-博瓦尼积极筹建和组织的“非洲农业工会”于1944年诞生了。“非洲农业工会”是科特迪瓦历史上第一个本地人工会组织。博瓦尼被选为工会主席。有些学者根据入会条件,将会名译为“非洲种植园主联合会”、“非洲农场主联盟”等等。非洲农业工会的建立,改善不公平的待遇和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等经济要求为主要目的,同时标志着科特迪瓦人的觉醒。在博瓦尼等人领导下,非洲农业工会带领群众为争取公平待遇而进行斗争,使呻吟在殖民统治下的民众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1946年4月30日博瓦尼建立象牙海岸民主党

  乌弗埃-博瓦尼创建非洲农业工会后,又于1946年4月30日组建了象牙海岸民主党。1946年10日18日,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的12个地方性政党的代表在巴马科举行大会,建立非洲民主联盟,象牙海岸民主党是该联盟的一个支部。领导成员多是代表象牙海岸新兴农业资产阶级的。成立初期,曾领导群众进行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遭到法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1950年后该党主张同法国妥协。1958年号召象牙海岸人民对“戴高乐宪法”投赞成票。科特迪瓦独立后,该党“为建设国家、巩固统一与和平、促进经济与社会进步而斗争”。1980年9月召开第7次代表大会,主题是“在稳定中变革,帮助农民,教育为发展服务”。这次代表大会对中央领导机构作了重大改组,取消了总书记一职,在政治局内建立9人执行委员会,协助党的主席进行工作。1985年10月召开了第8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为“成熟、连续、真理”而努力以及“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口号。

  1959年挫败阿格尼人自治要求

  科特迪瓦独立前后,部族首领活动频繁,特别是拥有特权的首领公开流露出分裂国家的意图。阿格尼人首先提出桑维地方自治。1959年,他们借口埃奥底莱人不履行家臣义务,兴师问罪,大动干戈,对阿比让当局的调停也置之不理,还派出代表团去巴黎要求法国予以支持,被法国政府拒绝。博瓦尼政府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事件,严厉惩治肇事者,逮捕了桑维王及其同伙29人,在阿比让组织公开审讯,一一定罪。凡是支持桑维王的其他酋长同时受到制裁,予以撤换,代之以忠于阿比让政府的人。博瓦尼政府挫败阿格尼人的自治要求,沉重打击了分裂分子和地方传统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领导。

  1960年11月博瓦尼出任共和国总统

  1960年8月科特迪瓦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博瓦尼于11月出任总统,并连任至今。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1905年10月18日生于亚穆苏克罗一个酋长家庭。就读于达喀尔师范学校和医科学校,1925年回国行医。1940年任亚穆苏克罗的酋长。1944年组建“非洲农业工会”,任总书记。1946年4月创建象牙海岸民主党,成为该党领导人。1946年9月组建“非洲民主联盟”,并任主席。此后,在国内多次领导罢工斗争,反对殖民统治。1958年-1959年4月任科特迪瓦议会议长。1959年4月任科特迪瓦政府总理。1959-1960年任法国政府部长级顾问。1960年11月起开始出任总统。1985年10月27日再次当选总统。在此期间,曾兼任过外交、内政、教育和农业部长等职,1963-1974年还兼任总理和国防部长。他是60年代初期涌现出来的享有威望的非洲领导人之一。对内主张“对话”,奉行和解的方针,以实现民族统一。重视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提出逐步实现干部“象牙海岸化”。对外主张扩大与不同制度国家的合作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反对“屈服于超级大国的压力和阴谋来发展经济”。谴责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主张在正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1960年11月3日第二部宪法诞生

  科特迪瓦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完全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为蓝本。1960年11月3日通过第二部宪法。基本特点是规定直接由普选产生共和国总统即政府首脑和作为立法机构的国民议会,实行严格分权制的总统制。它使立法和行政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拥有充分权力,能够在彼此不受牵制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根据宪法条文,共和国总统无权解散国民议会,国民议会也同样无权弹劾总统。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的成员任期5年;公民选举国家元首,批准他向国家提出的执政纲领;由公民选出的议会制定法规制度,确定行政机构必须遵循的施政方针。

  1962年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科特迪瓦独立后,没有象非洲其它国家那样急于实行国有化政策,而是公开宣布走资本主义道路。乌弗埃一博瓦尼在1962年新年文告中就科特迪瓦面临的任务阐述如下:“科特迪瓦的道路是渐进的,而不是革命。我们没有可以收归国有的工厂,但有可以建设工厂的条件;我们没有可以由国家接管的贸易,而必须自行组织贸易;我们没有可以分配的土地,却有可以开发的土地”。1965年9月他在民主党大会上重申:“科特迪瓦继续执行与国家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自由化政策”。科特迪瓦政策的主要倾向一直是在自由企业的基础上加快经济的发展,广泛吸收外国资本,尽力发展占全国90%以上人口所从事的的农业,国家积极参与本国的经济生活。

  1965年农业多样化政策的贯彻

  科特迪瓦独立后制定了1960-1970年十年发展计划,将优先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个十年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1965年,博瓦尼确立了:粮食自给,不需进口,能够出口国产品的体制”,贯彻农业多样化政策:把气候不调和世界价格跌落的危险尽可能地分散于多种产品;克服地区收入差别,使中北部成为谷物和水果的生产地;发展主粮作物的生产;为发展加工工业生产尽可能多地提供原料。农业多样化政策的贯彻,使科特迪瓦逐步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60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46.8%,尽管每年递增6.4%,到1969年第一产业仅占生产总值的32.3%,与此同时,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5.7%和13.1%,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由15.2%和38%上升到22.3%和45.4%。

  1975年9月10日-22日新闻部长访问南非

  科特迪瓦在外交关系方面,奉行“和平、中立、对话和不结盟”政策。它反对南非种族主义,主张同南非对话。继1974年南非总理巴尔塔萨尔·沃斯特访问科特迪瓦以后,1975年9月10日科特迪瓦新闻部长多纳-福洛戈受博瓦尼总统的民主党政治局的委托,作为“对话与和平”的使者对南非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此行的目的是促进非洲大陆人民之间的相互合作与谅解。南非政府非常重视一位西非内阁成员在比勒陀利亚进行的正式访问,认为这次访问是南非谋求同黑非洲缓和方面的一次突破。

  1976年5月6日批准南非航空公司使用阿比让机场

  经科特迪瓦政府的批准,南非航运公司在1976年5月5日夜里开始定期使用阿比让机场,作为约翰内斯堡-雅典航线往返途中的技术性停留点。这是1963年以来,一个黑非洲国家第一次正式向南非航空公司提供停留权。1975年9月,科特迪瓦政府本着南非沃斯特政府和黑非洲某些国家包括科特迪瓦奉行的缓和政策的精神,同意上述停留权,科特迪瓦政府批准南非飞机经停阿比让是科政府与南非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前奏。

  1977年7月20日政府进行重大改组

  科特迪瓦共和国总统乌弗埃-博瓦尼于1977年7月20日在阿比让公布了内阁的一次重大改组。9位部长被解职,其中有前经济和财政部长亨利·科南·贝迪埃,前计划部长穆罕默德·迪亚瓦拉、前农业部长阿卜杜拉耶·萨瓦多戈和前外交部长阿斯万·乌谢尔。有3名新人进入政府。政府成员由36人减到30人,作家贝尔纳·达迪埃任文化部长;科特迪瓦驻联合国常驻代表西梅翁·阿克任外交部长;农艺师德尼·布拉·卡农任农业部长。这次改组是在“清洗和反贪污腐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1978年1月10日法国总统德斯坦访问科特迪瓦

  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于1978年1月10日始对科特迪瓦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德斯坦在亚穆苏克罗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将积极地谋求建立支援非洲的特别基金会。两国政府联合公报中说,法国在非洲的政策原则是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确保一国的国内安全和政治选择的权利,通过合作促进发展和维护和平等原则。访问期间,博瓦尼会见了德斯坦总统。双方强调,使非洲免遭外国干涉的政策是该大陆的“最高利益”。德斯坦总统此行的目的是继续维持法国对非洲大陆的控制。

  1979年科特迪瓦“奇迹”

  60年代初,科特迪瓦宣布独立,同多数取得政治独立的非洲国家一样,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20多年来,科特迪瓦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创造了连续高速增长的“奇迹”。科特迪瓦独立时的年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到1979年猛增到1200美元,20年间增长近7倍。国民生产总值由5.6亿美元增至约90亿美元,增长16倍,其增长率20年持续保持在7.5%以上,居世界先进行列(这个速度高过所有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和美国,接近日本的水平)。政治上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有所提高。科特迪瓦被认为是“西非橱窗”,是创造了“非洲奇迹”和“非洲成功的典型”国家。

  科特迪瓦“奇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执行了稳定少变的经济政策,政府因地制宜贯彻了“先农业、后工业”、“生产多样化”的方针,既发展国营经济,又鼓励私营经济,对外资保证不实行“国有化”;大量引进和利用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等等。

  1980年80年代经济危机

  进入80年代,科特迪瓦陷入了经济危机。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下跌,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减少。连续几年的西非特大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科外债剧增,1970年为2.56亿美元,1980年增至54.69亿美元,1984年超过70亿美元;还本付息占出口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1970年为16.6%,1980年为24%,1984年达45%。为了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科特迪瓦政府对外要求延期偿还债务,对内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压缩行政预算,削减建设投资,减少进口,冻结工资,取消某些福利待遇。

  1981年2月二月学潮

  1981年科特迪瓦陷入经济危机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而此时政府不惜花费数亿美元巨资在亚穆苏克罗修建宫殿,为此大学生产生了不满情绪。自1981年2月份开始,阿比让大学率先发动学潮,很快发展到各大学、中学。政府关闭阿比让大学,命令半军事性的警察镇压首都学生的骚乱。博瓦尼总统还下令停止向示威学生发放每月金额在300美元以上的助学金,并禁止向支持示威学生的教师发放工资。大学被关闭了一个月。

  1985年80年代中期经济回升

  自陷入经济危机以来,科特迪瓦政府为复兴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努力发展粮食生产,力争粮食自给的同时,调整了工业发展战略,扩大出口,强调提高劳动和资本生产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投资范围,简化程序,给外国投资者以更多方便。同时修改普通法税制,增加进口附加税,建立出口补贴等。这些措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到1985年,科特迪瓦经济增长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停止。由于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可可年产量约50万吨,咖啡27万吨,籽棉21万吨。丰收的喜悦增添了科特迪瓦人民摆脱经济危机的信心和希望。1985年,科特迪瓦经济增长率达4.9%,开始走出经济低谷。

  1986年2月2日科以复交

  1986年2月,科特迪瓦政府公开宣布恢复同以色列中断了13年的外交关系,并决定在耶路撒冷建立大使馆。这一决定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阿盟部长理事会第86次会议作出决定,要求阿盟成员国断绝同科特迪瓦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以抗议科特迪瓦在耶路撒冷建立大使馆。后经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同博瓦尼的电话会谈,科特迪瓦愿意修正它在耶路撒冷设立大使馆的决定,将使馆迁至特拉维夫。导致科以复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科政府认为13年过去了,中东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戴维营协定签订以后,埃及收复了全部被占领土,并于1980年首先同以色列复交。因而科政府认为与以复交已不存在政治障碍,同时科特迪瓦在经济上亦有求于以色列。

  1987年经济再度受阻

  对科特迪瓦来说,1987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它既没有回到70年代末期那经济奇迹般发展的岁月,也没有重蹈80年代初期严重经济危机的覆辙,而是在连续2年经济复苏之后,骤然遭受国际市场原料价格暴跌的猛烈冲击,出口收入锐减,出口收入损失5300亿非洲法郎,经济发展再度受阻。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3%。

  1987年5月25日,科特迪瓦政府宣布因农产品价格下跌,收入减少,已无力偿还所欠外债。1987年科特迪瓦到期外债为7.5亿美元,外债总额为80亿美元,仅利息就达11.8亿美元。这是科特迪瓦自独立26年以来第一次在债务问题上违约。

  【科特迪瓦历史概括


  科特迪瓦共和国位于非洲西部。西与利比里亚和几内亚交界,北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与加纳相连,南濒几内亚湾。面积为332463平方公里。属热带气候。经济首都阿比让,人口200多万,是科特迪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西非金融、贸易中心。政治首都亚穆苏克罗。

科特迪瓦国旗
科特迪瓦国旗

  中文名称:科特迪瓦共和国

  英文名称:Ivory Coast

  简 称:科特迪瓦

  所属洲:非洲

  首 都:亚穆苏克罗(行政首都)

  主要城市:阿比让(经济首都)

  国庆日:1960年8月7日

  国 歌:《阿比让之歌》

  国家代码:CIV

  官方语言:法语[3]

  货 币:西非法郎[3]

  时 区:UTC+0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阿拉萨纳·瓦塔拉、总理索罗·基格巴福里·纪尧姆

  人口数量:7023万(2016年)

  人口密度:74.5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阿肯族、曼迪族、克鲁族、沃尔特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国土面积:322463平方公里[3]

  水域率:1.4%

  GDP总计:361.65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1526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00225

  国际域名缩写:KT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

  人类发展指数:0.452(世界第171),低,2014年

  科特迪瓦1987年人口为1100万。全国有60个部族,4大族系:阿肯族系分布在中部和东南部;曼迪族系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克鲁族系分布在西南部和中西部;沃尔特族系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官方语言为法语。全国人口24%信奉伊斯兰教,15%信天主教,其余信拜物教。

  科特迪瓦旧译象牙海岸,具有悠久的历史。17世纪中叶起,法国开始入侵,1893年全境被占领。1895年成为法属西非的一部分。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一个“自治共和国”。1960年8月7日宣布独立,定名为象牙海岸共和国。

科特迪瓦首都:亚穆苏克罗(行政首都)
科特迪瓦首都:亚穆苏克罗(行政首都)

  科特迪瓦基本上是个农业国。经济作物占主要地位。1987年可可产量占世界第一位,咖啡占非洲第一、世界第四,棉花占非洲第三。1988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5%。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主要出口可可、咖啡、棕榈油、棉花、木材等;主要进口机械设备、石油、交通工具、化学制品、电器和食品等。

  科特迪瓦奉行“和平、中立、对话和不结盟”政策,反对强权政治和外部势力干涉非洲事务;主张欧非合作和南北对话,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近年来,强调外交的“全方位”和“伙伴多样化”。

  【二十世纪科特迪瓦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10年阿贝人、巴乌莱—恩格拉人起义

  1895年,科特迪瓦成为法属西非的一部分。在法国入侵的过程中,遇到了科特迪瓦人民的顽强反抗。进入20世纪的时候,法国殖民者镇压了萨莫里领导的抵抗力量。处于严密军事控制之下的科特迪瓦平静了10年。1910年,阿贝人、巴乌莱—恩格拉人又发动起义,利用长矛和土枪给法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延缓了法国占领全科特迪瓦的进程。

  1915年法国完成对科特迪瓦的殖民占领

  17世纪30年代,法国殖民者到科特迪瓦经商,18世纪初设立贸易机构。此后,法国殖民者迫使为当地首领接受法的“保护”。使科特迪瓦逐步沦为法“保护地”。1893年10月法政府通过法令,确定科为法的自治殖民地。1895年被划入法属西非。自此,法国殖民者开始有计划地在科特迪瓦设立行政据点。先是建立孔城军区和图巴军区,后又逐步建立下列行政区;1896年建因代尼埃区;1898年建以科尔霍戈为中心的上班达马区; 同年建以瓦布凯为首府的巴乌莱区;1905年建塞格拉区;同年,建以达洛亚为首府的上萨散德腊军区;1908年建以达纳为司令部驻地的上卡瓦拉军区。1915年法国从沿海到内地完成了对科特迪瓦的殖民占领。

  1932年科与布基纳法索联合成为单一的政治经济统一体

  科特迪瓦在1932年与布基纳法索(原上沃尔特)联合成为一个单一的政治、经济统一体。劳力过剩的布基纳法索人在科特迪瓦日益扩大的企业里找到了工作,同时可以把现金、进口商品和食物带回到贫穷的家庭。两国结为统一体后,科特迪瓦与布基纳法索在社会和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47年9月4日,布基纳法索退出统一体,成为独立的殖民地实体,该统一体不复存在。

  1944年非洲农业工会诞生

  进入40年代以来,科特迪瓦深受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经济形势严峻,人民生活贫困。在这种情况下,乌弗埃-博瓦尼积极筹建和组织的“非洲农业工会”于1944年诞生了。“非洲农业工会”是科特迪瓦历史上第一个本地人工会组织。博瓦尼被选为工会主席。有些学者根据入会条件,将会名译为“非洲种植园主联合会”、“非洲农场主联盟”等等。非洲农业工会的建立,改善不公平的待遇和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等经济要求为主要目的,同时标志着科特迪瓦人的觉醒。在博瓦尼等人领导下,非洲农业工会带领群众为争取公平待遇而进行斗争,使呻吟在殖民统治下的民众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1946年4月30日博瓦尼建立象牙海岸民主党

  乌弗埃-博瓦尼创建非洲农业工会后,又于1946年4月30日组建了象牙海岸民主党。1946年10日18日,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的12个地方性政党的代表在巴马科举行大会,建立非洲民主联盟,象牙海岸民主党是该联盟的一个支部。领导成员多是代表象牙海岸新兴农业资产阶级的。成立初期,曾领导群众进行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的斗争,遭到法国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1950年后该党主张同法国妥协。1958年号召象牙海岸人民对“戴高乐宪法”投赞成票。科特迪瓦独立后,该党“为建设国家、巩固统一与和平、促进经济与社会进步而斗争”。1980年9月召开第7次代表大会,主题是“在稳定中变革,帮助农民,教育为发展服务”。这次代表大会对中央领导机构作了重大改组,取消了总书记一职,在政治局内建立9人执行委员会,协助党的主席进行工作。1985年10月召开了第8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为“成熟、连续、真理”而努力以及“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口号。

  1959年挫败阿格尼人自治要求

  科特迪瓦独立前后,部族首领活动频繁,特别是拥有特权的首领公开流露出分裂国家的意图。阿格尼人首先提出桑维地方自治。1959年,他们借口埃奥底莱人不履行家臣义务,兴师问罪,大动干戈,对阿比让当局的调停也置之不理,还派出代表团去巴黎要求法国予以支持,被法国政府拒绝。博瓦尼政府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事件,严厉惩治肇事者,逮捕了桑维王及其同伙29人,在阿比让组织公开审讯,一一定罪。凡是支持桑维王的其他酋长同时受到制裁,予以撤换,代之以忠于阿比让政府的人。博瓦尼政府挫败阿格尼人的自治要求,沉重打击了分裂分子和地方传统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领导。

  1960年11月博瓦尼出任共和国总统

  1960年8月科特迪瓦共和国宣布独立后,博瓦尼于11月出任总统,并连任至今。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1905年10月18日生于亚穆苏克罗一个酋长家庭。就读于达喀尔师范学校和医科学校,1925年回国行医。1940年任亚穆苏克罗的酋长。1944年组建“非洲农业工会”,任总书记。1946年4月创建象牙海岸民主党,成为该党领导人。1946年9月组建“非洲民主联盟”,并任主席。此后,在国内多次领导罢工斗争,反对殖民统治。1958年-1959年4月任科特迪瓦议会议长。1959年4月任科特迪瓦政府总理。1959-1960年任法国政府部长级顾问。1960年11月起开始出任总统。1985年10月27日再次当选总统。在此期间,曾兼任过外交、内政、教育和农业部长等职,1963-1974年还兼任总理和国防部长。他是60年代初期涌现出来的享有威望的非洲领导人之一。对内主张“对话”,奉行和解的方针,以实现民族统一。重视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提出逐步实现干部“象牙海岸化”。对外主张扩大与不同制度国家的合作关系,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反对“屈服于超级大国的压力和阴谋来发展经济”。谴责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主张在正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1960年11月3日第二部宪法诞生

  科特迪瓦共和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完全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为蓝本。1960年11月3日通过第二部宪法。基本特点是规定直接由普选产生共和国总统即政府首脑和作为立法机构的国民议会,实行严格分权制的总统制。它使立法和行政在各自职权范围内拥有充分权力,能够在彼此不受牵制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根据宪法条文,共和国总统无权解散国民议会,国民议会也同样无权弹劾总统。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的成员任期5年;公民选举国家元首,批准他向国家提出的执政纲领;由公民选出的议会制定法规制度,确定行政机构必须遵循的施政方针。

  1962年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科特迪瓦独立后,没有象非洲其它国家那样急于实行国有化政策,而是公开宣布走资本主义道路。乌弗埃一博瓦尼在1962年新年文告中就科特迪瓦面临的任务阐述如下:“科特迪瓦的道路是渐进的,而不是革命。我们没有可以收归国有的工厂,但有可以建设工厂的条件;我们没有可以由国家接管的贸易,而必须自行组织贸易;我们没有可以分配的土地,却有可以开发的土地”。1965年9月他在民主党大会上重申:“科特迪瓦继续执行与国家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自由化政策”。科特迪瓦政策的主要倾向一直是在自由企业的基础上加快经济的发展,广泛吸收外国资本,尽力发展占全国90%以上人口所从事的的农业,国家积极参与本国的经济生活。

  1965年农业多样化政策的贯彻

  科特迪瓦独立后制定了1960-1970年十年发展计划,将优先发展农业作为第一个十年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1965年,博瓦尼确立了:粮食自给,不需进口,能够出口国产品的体制”,贯彻农业多样化政策:把气候不调和世界价格跌落的危险尽可能地分散于多种产品;克服地区收入差别,使中北部成为谷物和水果的生产地;发展主粮作物的生产;为发展加工工业生产尽可能多地提供原料。农业多样化政策的贯彻,使科特迪瓦逐步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60年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46.8%,尽管每年递增6.4%,到1969年第一产业仅占生产总值的32.3%,与此同时,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5.7%和13.1%,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由15.2%和38%上升到22.3%和45.4%。

  1975年9月10日-22日新闻部长访问南非

  科特迪瓦在外交关系方面,奉行“和平、中立、对话和不结盟”政策。它反对南非种族主义,主张同南非对话。继1974年南非总理巴尔塔萨尔·沃斯特访问科特迪瓦以后,1975年9月10日科特迪瓦新闻部长多纳-福洛戈受博瓦尼总统的民主党政治局的委托,作为“对话与和平”的使者对南非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此行的目的是促进非洲大陆人民之间的相互合作与谅解。南非政府非常重视一位西非内阁成员在比勒陀利亚进行的正式访问,认为这次访问是南非谋求同黑非洲缓和方面的一次突破。

  1976年5月6日批准南非航空公司使用阿比让机场

  经科特迪瓦政府的批准,南非航运公司在1976年5月5日夜里开始定期使用阿比让机场,作为约翰内斯堡-雅典航线往返途中的技术性停留点。这是1963年以来,一个黑非洲国家第一次正式向南非航空公司提供停留权。1975年9月,科特迪瓦政府本着南非沃斯特政府和黑非洲某些国家包括科特迪瓦奉行的缓和政策的精神,同意上述停留权,科特迪瓦政府批准南非飞机经停阿比让是科政府与南非之间建立外交关系的前奏。

  1977年7月20日政府进行重大改组

  科特迪瓦共和国总统乌弗埃-博瓦尼于1977年7月20日在阿比让公布了内阁的一次重大改组。9位部长被解职,其中有前经济和财政部长亨利·科南·贝迪埃,前计划部长穆罕默德·迪亚瓦拉、前农业部长阿卜杜拉耶·萨瓦多戈和前外交部长阿斯万·乌谢尔。有3名新人进入政府。政府成员由36人减到30人,作家贝尔纳·达迪埃任文化部长;科特迪瓦驻联合国常驻代表西梅翁·阿克任外交部长;农艺师德尼·布拉·卡农任农业部长。这次改组是在“清洗和反贪污腐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1978年1月10日法国总统德斯坦访问科特迪瓦

  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于1978年1月10日始对科特迪瓦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德斯坦在亚穆苏克罗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法国将积极地谋求建立支援非洲的特别基金会。两国政府联合公报中说,法国在非洲的政策原则是尊重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确保一国的国内安全和政治选择的权利,通过合作促进发展和维护和平等原则。访问期间,博瓦尼会见了德斯坦总统。双方强调,使非洲免遭外国干涉的政策是该大陆的“最高利益”。德斯坦总统此行的目的是继续维持法国对非洲大陆的控制。

  1979年科特迪瓦“奇迹”

  60年代初,科特迪瓦宣布独立,同多数取得政治独立的非洲国家一样,当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争取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20多年来,科特迪瓦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创造了连续高速增长的“奇迹”。科特迪瓦独立时的年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到1979年猛增到1200美元,20年间增长近7倍。国民生产总值由5.6亿美元增至约90亿美元,增长16倍,其增长率20年持续保持在7.5%以上,居世界先进行列(这个速度高过所有欧洲国家以及加拿大和美国,接近日本的水平)。政治上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有所提高。科特迪瓦被认为是“西非橱窗”,是创造了“非洲奇迹”和“非洲成功的典型”国家。

  科特迪瓦“奇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执行了稳定少变的经济政策,政府因地制宜贯彻了“先农业、后工业”、“生产多样化”的方针,既发展国营经济,又鼓励私营经济,对外资保证不实行“国有化”;大量引进和利用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等等。

  1980年80年代经济危机

  进入80年代,科特迪瓦陷入了经济危机。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下跌,科特迪瓦国家收入减少。连续几年的西非特大干旱,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科外债剧增,1970年为2.56亿美元,1980年增至54.69亿美元,1984年超过70亿美元;还本付息占出口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1970年为16.6%,1980年为24%,1984年达45%。为了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科特迪瓦政府对外要求延期偿还债务,对内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压缩行政预算,削减建设投资,减少进口,冻结工资,取消某些福利待遇。

  1981年2月二月学潮

  1981年科特迪瓦陷入经济危机以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而此时政府不惜花费数亿美元巨资在亚穆苏克罗修建宫殿,为此大学生产生了不满情绪。自1981年2月份开始,阿比让大学率先发动学潮,很快发展到各大学、中学。政府关闭阿比让大学,命令半军事性的警察镇压首都学生的骚乱。博瓦尼总统还下令停止向示威学生发放每月金额在300美元以上的助学金,并禁止向支持示威学生的教师发放工资。大学被关闭了一个月。

  1985年80年代中期经济回升

  自陷入经济危机以来,科特迪瓦政府为复兴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努力发展粮食生产,力争粮食自给的同时,调整了工业发展战略,扩大出口,强调提高劳动和资本生产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投资范围,简化程序,给外国投资者以更多方便。同时修改普通法税制,增加进口附加税,建立出口补贴等。这些措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到1985年,科特迪瓦经济增长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停止。由于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可可年产量约50万吨,咖啡27万吨,籽棉21万吨。丰收的喜悦增添了科特迪瓦人民摆脱经济危机的信心和希望。1985年,科特迪瓦经济增长率达4.9%,开始走出经济低谷。

  1986年2月2日科以复交

  1986年2月,科特迪瓦政府公开宣布恢复同以色列中断了13年的外交关系,并决定在耶路撒冷建立大使馆。这一决定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阿盟部长理事会第86次会议作出决定,要求阿盟成员国断绝同科特迪瓦的外交和经济关系,以抗议科特迪瓦在耶路撒冷建立大使馆。后经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同博瓦尼的电话会谈,科特迪瓦愿意修正它在耶路撒冷设立大使馆的决定,将使馆迁至特拉维夫。导致科以复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科政府认为13年过去了,中东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戴维营协定签订以后,埃及收复了全部被占领土,并于1980年首先同以色列复交。因而科政府认为与以复交已不存在政治障碍,同时科特迪瓦在经济上亦有求于以色列。

  1987年经济再度受阻

  对科特迪瓦来说,1987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它既没有回到70年代末期那经济奇迹般发展的岁月,也没有重蹈80年代初期严重经济危机的覆辙,而是在连续2年经济复苏之后,骤然遭受国际市场原料价格暴跌的猛烈冲击,出口收入锐减,出口收入损失5300亿非洲法郎,经济发展再度受阻。1987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3%。

  1987年5月25日,科特迪瓦政府宣布因农产品价格下跌,收入减少,已无力偿还所欠外债。1987年科特迪瓦到期外债为7.5亿美元,外债总额为80亿美元,仅利息就达11.8亿美元。这是科特迪瓦自独立26年以来第一次在债务问题上违约。

  1987年7月地区信息中心建成

  科特迪瓦早在70年代初就开始抓信息事业,拿农业来说,科特迪瓦的可可、咖啡等农作物产量、进出口状况及国际市场行情的最准确的数字,都在农业部长办公室的电脑里。1987年7月,非洲唯一的一个接通欧美、日本和中东的科技信息中心在阿比让建成并投入使用。科特迪瓦的科技人员随时可以与世界各地的同行及一些国际组织进行学术交流,交换科技情报与资料,这个信息中心投入使用对科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1987年12月制定振兴农业新纲领

  1987年12月,科特迪瓦政府制定振兴农业新纲领。新纲领的主要精神是优先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同时进一步发展传统出口作物的生产,使农业生产多样化。

  在粮食生产方面,1987-1990年期间,科特迪瓦要着重研究稻谷、玉米和大豆的生长;引进良种,建立高产试验田和示范田。政府重点发展中、小农业企业,并使之多样化,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能力,为农产品增值,从而减少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国家将从资金、人员和技术方面扶植和鼓励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将采取措施,促进国内外的私人资本大量投入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储存等领域,以发挥私人资金的积极作用。在发展传统出口作物方面,要通过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扩大出口,并保证广大农民的收入。

  在农业生产多样化方面,政府的方针是发挥本国在商品流通、气候和土质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利用欧洲经济共同体、世界银行和法国财政援助,继续大量引进和发展多样化出口经济作物,诸如油棕、椰子、橡胶、棉花、香蕉和甘蔗等,使这些产品为国家赢得稳定和更多的出口收入。

  科特迪瓦自独立以来以农立国,每年用于农业部门的预算达20%,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收入的60%以上。政府制定的这一振兴农业新纲领将会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使生产向现代化方面发展,并进而实行粮食自给,以农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989年开展青年返乡运动

  科特迪瓦是个农业国,但是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科的农业劳动力短缺和农民老化的现象十分严重,90%的农民都超过了35岁,且多采用传统方式耕作,谈不上使用农业机械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此同时,城市却存在大批知识青年滞留的问题。面对这一突出的矛盾,科政府又继续了70年代初就开始过的在农村安置城市青年的尝试,在全国开展了青年返乡运动。政府在大力宣传和反复灌输“回乡光荣、务农高尚”的同时,在中部和北部地区拨出1万多公顷的可耕地供安置青年用。政府每年要拿出3万公顷的土地,才能满足青年们的需求,政府还准备在8个主要农业区设立8个信息和接待中心,向青年提供咨询和服务。对每个有志返乡青年,国家将分给5公顷左右的土地,发给承包奖金,并以优惠条件发放装备和开发贷款,他们还将接受农业技术培训,免费得到良种,产品的销售也获得国家的保证。1988年初,科特迪瓦还成立了“全国安置青年返乡委员会”,几乎所有的部长和政界、财界的领导人都是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科特迪瓦议会决定再拨出13亿西非法郎支援农业,其中绝大部分将作为培训和安置返乡青年的专款。

  1990年瓦塔拉计划

  1990年是科特迪瓦经济上非常困难的一年。面对困难的经济形势,科政府在1990年3月宣布了一系列的紧缩措施,但是这些措施引起了人们的不安和不满,出现了科独立30年来最严重的社会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科政府在4月份决定停止执行上述各项措施,成立了以西非国家中央银行总裁瓦塔拉为主席的稳定和振兴计划部际协调委员会,由瓦塔拉牵头制定并实施新的稳定和振兴经济计划。“瓦塔拉计划”重点是取消降低工资的措施,创造就业机会,减少公共财政开支(将公共部门预算减少25%),改善海关和税务部门的税收效益(而不是增税)以增加国家收入,打击偷、漏税,严惩贪污受贿。根据这个计划通过紧缩等措施来稳定经济的时间将持继一两年,逐步使科特迪瓦经济走向振兴和发展之路。“瓦塔拉计划”自1990年6月1日实施后,已取得初步成效。在金融信誉方面,这个计划使科特迪瓦开始重新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国际金融组织和一些国家已向科特迪瓦提供近5.8亿美元的贷款,使科特迪瓦能着手偿还到期未付的内债,这对改善科特迪瓦金融状况,稳定经济形势有一定的作用。瓦塔拉已于1990年11月7日被博瓦尼总统任命为科特迪瓦总理并兼任经济财政部长。

推荐访问:二十世纪大舞台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