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麦隆历史概括】二十世纪喀麦隆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二十世纪大舞台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喀麦隆历史概括】二十世纪喀麦隆历史上发生过的大 手机阅读

  【喀麦隆历史概括


  喀麦隆共和国位于非洲西海岸的中部,西南濒临几内亚湾。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原。西部海岸边的喀麦隆山是西非最高峰,海拨4070米。南北方气候差异大,北方干燥炎热,南方潮湿。全国面积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1985年)。约有200多个部族。首都雅温得坐落在丘陵地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喀麦隆国旗
喀麦隆国旗

  中文名称:喀麦隆共和国

  英文名称:Republic of Cameroon

  简 称:喀麦隆

  所属洲:非洲

  首 都:雅温得

  主要城市:恩冈代雷、马鲁阿、贝尔图阿等

  国庆日:1972年5月20日

  国 歌:《集合歌》

  国家代码:CMR

  官方语言:法语、英语

  货 币:中非法郎

  时 区:UTC+1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保罗·比亚、总理:菲利蒙·杨

  人口数量:2344万(2016年)

  人口密度:50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卑格米人、200多个班图语部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国土面积:475442平方公里

  水域率:0.57%

  GDP总计:242.04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1033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237

  国际域名缩写:.cm

  道路通行:靠右行驶

  人类发展指数:0.493(2013年)

  中央银行:中非国家银行

  所属国际组织:英联邦、WTO、伊斯兰会议组织

  国家格言:和平、工作、祖国

  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52名

  公元5世纪起,喀麦隆境内先后形成了一些部落王国。喀曾遭到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和法国殖民主义相继侵入。1902年德国占领喀麦隆全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英分别占领喀麦隆东部和西部,1946年联合国将东、西喀麦隆继续交由法、英“托管”。由于喀麦隆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发展,1960年1月1日喀麦隆“法国托管区”获得独立,成立喀麦隆共和国。1961年,喀麦隆“英国托管区”的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组成喀麦隆联邦共和国。1972年5月20日改为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1月改为喀麦隆共和国。喀麦隆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政府部长、颁布法律和法令,必要时可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宣布紧急状态。总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总统缺位时,由议长代行总统职务。现任总统保罗·比亚。国民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主要负责讨论和批准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审议和通过法律草案。1992年3月,喀麦隆举行了自独立以来的首次多党制议会选举。保罗·比亚总统领导的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获国民议会的180个席位中的88席。国家元首担任国家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并直接任命法官。

首 都:雅温得
首 都:雅温得

  喀麦隆是农业国,农业人口占75%,农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主要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薯类、可可、咖啡、棉花等。工业主要有食品、纺织、造纸、化工、炼铝、炼油等。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4.6%。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47%,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石油、铝矾土、铀、黄金等。

  【二十世纪喀麦隆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84年4月10日喀麦隆人民联盟成立

  1948年4月10日,喀麦隆人民联盟成立。它是喀麦隆最早的民族主义组织。它的政治纲领是实现喀麦隆的独立和统一。1955年7月,人民联盟被法国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1956年人民联盟在总书记尼奥勃的领导下,发动了反法武装斗争。1958年9月尼奥勃牺牲后,该盟主席费利克斯·穆米埃继续坚持武装斗争。1960年喀麦隆独立后,人民联盟主张武装推翻阿希乔政权。同年11月,穆米埃在日内瓦遭暗杀。此后联盟内部发生分裂,力量大大削弱,组织起来的游击武装先后被政府军消灭。

  1955年5月喀麦隆“五月惨案”

  二次大战结束后,喀麦隆人民反抗英法殖民统治的斗争逐渐高涨。1955年4月22日,喀麦隆的“喀麦隆统一国民大会”、“喀麦隆人民联盟”、“喀麦隆工会联合会”、“喀麦隆民主妇女联盟”等所有民主团体发表一项联合声明,要求结束托管制度,建立主权国家。声明要求人民将以和平的方式行动,不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联合声明中这些愿望和要求不但没有实现,反而引起殖民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当局捣毁了“喀麦隆人民联盟”的办公室,枪杀了5000多名反抗者及当地居民,焚烧房屋,还逮捕了许多民主团体的领袖,如“喀麦隆人民联盟”书记奥多·乌蒂普、世界工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兼“喀麦隆工业联合会”总书记弗朗索瓦·伏索等。当局还宣布各进步人民团体非法。这就是喀麦隆历史上著名的“五月惨案”,也是喀麦隆殖民统治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1956年喀麦隆反法武装斗争兴起

  1955年“五月惨案”后,喀麦隆的进行人民团体开始转入地下活动,组织喀麦隆人民进步游击战争。1956年7月,人民联盟总书记尼奥勃在萨纳加滨海地区发动武装起义,喀麦隆的巴米累克人和南方最发达地区的民族响应人民联盟的号召,举行了武装起义,并迅速扩展到杜阿拉、雅温得、埃博洛瓦、巴菲阿等地区。此后,在全国21个省中有11个省出现了游击活动。这种地下的武装斗争持续了数年之久,法国政府不得不从塞内加尔和上沃尔特调来部队组成讨伐军,在农村进行扫荡和屠杀。1958年9月尼奥勃被叛徒出卖遭杀害,人民联盟主席穆米埃也于1960年11月被法国特务毒死。此后,人民联盟领导的武装力量逐渐削弱,喀麦隆人民的武装斗争暂告结束。

  1960年喀麦隆独立

  1955年“五月惨案”后,喀麦隆人民联盟领导喀麦隆人民在全国各地发动武装起义,反对殖民统治。法国一面加紧镇压人民联盟及其领导的武装斗争,同时在喀麦隆推行“宪法改革”。1957年,法国同意喀麦隆成为国家,拥有较多的自治权。1958年2月,喀麦隆自治政府总理阿希乔同法国政府谈判,要求独立,法国政府被迫同意喀麦隆1960年1月独立。1959年3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承认喀麦隆在1960年1月独立。1960年1月1日,喀麦隆“法国托管区”宣告独立,成立喀麦隆共和国。1961年,喀麦隆“英国托管区”的南部与喀麦隆共和国合并,组成喀麦隆共和国。1972年5月20日改为喀麦隆联合共和国。1984年1月改为喀麦隆共和国。

  1966年喀麦隆民族联盟建立

  二次大战后,随着喀麦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斗争的不断发展,曾出现过近百个不同倾向的政治团体和政党。1958年2月,阿希乔出任东喀麦隆自治政府总理后,成立了喀麦隆联盟。1961年建立喀麦隆联邦共和国后,阿希乔于同年11月呼吁各政党在自由协商的基础上组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大党。1962年4月,喀麦隆联盟与西喀麦隆的喀麦隆民族民主党组成了“协调委员会”。1964年9月改为全国工作委员会,由阿希乔主持两党的合并工作。1966年6月,两党与西喀麦隆的喀麦隆人民全国大会党和喀麦隆统一大会党在雅温得开会,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党“喀麦隆民族联盟”。同年8月,以上四党各自宣布解散,9月1日正式建立了喀麦隆民族联盟。阿希乔当选为党的全国主席。1983年8月阿希乔辞去主席职务。同年9月,民族联盟举行第2次特别代表大会,选举保罗·比亚为党的主席。1985年3月,民族联盟改名为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喀麦隆民族联盟党章规定,民族联盟是人民的政治组织,最高理想是建立统一的喀麦隆民族,保证人民的充分发展,反对部族主义和一切政治分裂;对外奉行民族独立、不结盟和国际合作政策,把非洲的彻底解放定为奋斗目标,主张在地区集团的基础上实现非洲的统一。党章规定,凡年满18岁,接受联盟章程与内部条例,愿在联盟的一个基层委员会中参加活动并交纳盟费的喀麦隆人,都可成为联盟成员。联盟的机关报是《团结报》。

  1973年喀麦隆“绿色革命”运动

  喀麦隆1960年独立前,在英、法殖民统治下,农业发展畸形。当时全国只种植供出口的经济作物,不发展粮食生产,使喀麦隆成为严重的缺粮国。独立后,喀麦隆政府开始注重发展粮食生产,但粮食的增长仍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大米、面粉。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阿希乔政府制定了“优先发展农业”的方针,全力以赴地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粮食生产,争取粮食自给。从1973年3月开始,喀麦隆全国掀起了发展农业的“绿色革命”运动。为了使“绿色革命”运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喀麦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一、在投资上保证优先发展农业。二、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和指导农业,通过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三、设立一些专门委员会和专业公司来协调和促进农业生产。四、稳定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的消费,政府号召青年下乡,在农村安家落户。由于贯彻了上述措施,通过几年的努力,喀麦隆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除了传统的粮食作物有较大发展外,细粮作物也有显著发展。到1976年喀麦隆粮食产量已达420万砘,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并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农业的生产布局也作了合理的调整,如北部省的热带草原,过去主要是畜牧区和产棉区,通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重要的产粮区。

  1979年10月喀麦隆北部冲突

  1979年10月20日,喀麦隆北部靠近乍得边界,距马卡里30多公里的阿拉伯村的村民,为反对地方当局拒绝向他们开放一所学校,与当局发生冲突。因为村民们为建这所学校付出了大量的钱财,而地方当局却要把学校改作他用。冲突发生后,政府派治安部队前来镇压,村民又同治安部队发生冲突,造成数百人死伤。另有大批的村民越过边界逃往乍得。

  1982年1月喀麦隆制定新经济发展计划

  1982年1月,喀麦隆国民议会制定了新的经济发展计划,此计划旨在使喀麦隆尽快地、更完全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建设。此计划把一些项目提到了重要位置,即发展工业,开发石油资源、矿山和森林,建造公路和铁路,发展旅游设施,以及在“使大家在2000年身体健康”的口号下改善医疗卫生工作。完成此计划中的所有发展项目将需要23亿美元,其中的60%将由公共部门资助,还有40%将由私营部门提供。阿希乔总统强调说,实现此计划的保证是,人民群众在相信国家制度和保证团结的前提下,坚持为争取一个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的坚强决心。

  1982年7月1日喀麦隆国际电讯公司收归国有

  1982年7月23日,喀麦隆邮电部长恩乔亚宣布,喀麦隆国际电讯公司从今年7月1日起已全部收归国有。根据总统法令,喀麦隆政府购回了一家法国电讯公司和一家英国电讯公司在喀麦隆电讯公司中占有的股份。喀麦隆采取这一行动,表明政府决心完全控制本国的电讯系统。喀麦隆国际电讯公司负责研究、建立和开设国际电话、电传和电报业务所必须的各种海底电讯系统和陆地、宇宙无线电系统。

  1982年11月保罗·比亚任总统

  1982年11月6日喀麦隆总统阿希乔宣布辞去喀麦隆联合共和国总统职务,同时宣布喀麦隆总理保罗·比亚为总统的法定接班人。阿希乔是在国内政局基本稳定,经济逐步发展的情况下宣布辞职的。关于他辞职的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是由于健康问题。自喀麦隆1960年获得独立以来,阿希乔一直担任共和国总统职务。他辞职后回到了他的故乡北方省。新总统保罗·比亚11月6日在国民议会宣誓就职。保罗·比亚1933年2月生于喀麦隆南部省贾—洛博州桑梅利乌县姆沃梅卡村。布颅族人。1956年留学法国,曾在巴黎大学法学院、巴黎政治学院等研究院学习。他从1967年起一直在喀麦隆总统府任职,1975年6月起担任政府总理。

  1983年8月喀麦隆破获一起“危害共和国”案

  1983年8月下旬,比亚总统宣布破获一起“危害共和国”案,逮捕了包括阿希乔的总管乌马鲁和副官萨拉图在内的一批官员,解除了当时总理迈加里的职务。阿希乔在比亚的要求下,在法国辞去了执政党—喀麦隆民族联盟主席的职务。9月,比亚当选为该党主席。其后,比亚在多次改组政府和清除以阿希乔为代表的北方势力的基础上,又对行政区和军区以及军、警、宪等要害部门进行了改组。1984年1月,比亚在提前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当选总统,掌握了全国的党、政、军大权。

  1983年11月国民议会通过新法律草案

  1983年11月1日至18日喀麦隆国民议会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选举总统和总统候选人条件的新的法律草案。法律草案规定,共和国总统在休假、逝世、辞职时,由总理行使共和国总统职权,一旦必要,可以决定提前进行总统选举,并承认其普选的合法性。法律草案还对总统候选人的条件进行了改革,即非合法政党推荐的人士可以参加总统竞选,条件是在国内居住5年并有广泛的代表性,这种代表性包括由国内10个省的500名人士签字担保,这些人士分别是国民协会、市政委员会、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和上流社会的传统首领。

  1984年2月28日喀麦隆军事法庭判处前总统阿希乔死刑

  1984年2月28日,喀麦隆军事法庭宣判前总统阿希乔死刑,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喀麦隆军事法庭是2月23日开庭对身在国外的阿希乔和其他有关人进行公开审判的。据喀麦隆政府特派员提出的起诉,阿希乔因1983年6月策划危害国家安全的阴谋而犯有颠覆罪和阴谋杀人罪。与被告阿希乔犯有同样罪名的两名军官也同样被判处死刑。在这次公开审判中,喀麦隆军事法庭还接受了政府特派员提出的对前总理迈加里和前武装部队国务部长阿布杜拉耶·迈卡诺等人进行的起诉,理由是迈加里等人参与了去年企图推翻政府的阴谋,同样犯有颠覆罪。喀麦隆军事法庭对阿希乔等人判处死刑,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喀麦隆南北方各种势力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1984年4月6日喀麦隆发生未遂政变

  1984年4月6日,雅温得发生兵变。喀麦隆共和国卫队中属于北方省籍的一批军人包围和袭击了总统府及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并占领了电台和机场,封锁了边境,宣布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企图推翻比亚政府。经过近两天的激战,在忠于比亚总统的政府军的反击下,政变终告平息,比亚政府重新控制了局势。此次政变造成70多人死亡。50多人受伤,另有1000多叛乱者被俘。现政府指责前总统阿希乔是这次政变的根源。此次政变表明,以前总统阿希乔为代表的北方势力与以现总统比亚为代表的南方势力之间在国内许多重大问题上有较深的矛盾,并在不断地激化。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比亚政府如何对待阿希乔及其代表的北方势力,将关系着喀麦隆政局的安危。

  1984年6月喀麦隆制定新投资法

  1984年6月,喀麦隆制定了新投资法。这标志着喀麦隆在利用外资和国内资本发展民族经济的进程中又步入一个新阶段。新投资法的基本经济目标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一、优先发展地方原材料加工业;二、发展重工业以带动中间工业和资本货物工业的发展;三、重视发展中、小型企业;四、加强国家对战略工业部门的指导和干预;五、重新调整工业布局。喀麦隆政府希望新投资法的颁布将有助于国内市场的竞争,以求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对地方工业的保护,并通过国内外资本的自由竞争,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而免除对购买地方原材料的税收,则是为鼓励工业部门依靠本国资源而采取的必要保护措施。

  1985年3月喀麦隆民族联盟易名

  1985年3月,喀麦隆民族联盟在巴门达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把喀麦隆民族联盟改名为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四大根据比亚总统提出的“民族复兴”纲领修改了联盟章程,规定联盟的任务是,把喀麦隆建成一个自由主义的经济与有计划的发展相结合,并扎根于非洲集体主义之中的“集体自由主义”社会,造就有发明才能的、真诚的和关心他人的一代新人;建设一个民主、强大、有权威和充分发挥公民才智的国家。联盟是致力于国家建设事业的工具,必须遵守宪法,承认国家至上,实行“民主化、发展经济和对外更加开放”的政策。联盟提出的口号是团结—进步—民主。全国代表大会决定联盟的总体行动,制定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针,选举全国主席和中央委员。联盟主席是保罗·比亚。

  1986年4月28日喀麦隆电台罢工事件

  1986年4月28日,喀麦隆电台记者和职工因对工资和福利待遇不满而罢工半天,使广播节目中断7个多小时。比亚总统下令追查责任。此事件是由电台编辑部内议论喀麦隆电视台组织和工作条例引起的。4月27日,比亚总统签署法令,决定成立喀麦隆电视局,规定电视台为商业性国营企业单位,财务上独立核算。这样造成了电台和电视台职工之间工资级别和福利待遇上的巨大差距。电台的职工认为电台工作最辛苦,是国家最主要的新闻机构,但待遇最低。28日上午,电台职工在议论时不满情绪越来越高,随即自动停止播音,并准备给总统写信反映他们的要求。下午,雅温得市警察署长闻讯赶到电台,并调来警察,强制电台人员复工。29日,总统决定撤销电台台长科科的职务。

  1986年8月22日尼奥斯火山湖喷发毒气

  1986年8月22日夜间,位于喀麦隆西北部的尼奥斯火山湖突然喷发毒气,沿湖1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和他们的畜禽遭到毒气的严重侵害。据联合国救灾协调专员办事处29日宣布的数字,毒气喷发共造成1746人中毒身亡。据接近现场的救护小组的人士说,这种毒气可能是湖里冒出的硫磺酸酐气,这种毒气是由空气和水扩散的。到26日火山已停止喷发毒气,附近地区的灾情已得到控制。但受灾地区的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是幸存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1986年11月20日喀麦隆进行国家机构重大改革

  1986年11月20日,喀麦隆总统宣布对国家机构进行重大改革,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改革后,把一部分权力和审批权下放给部长。在此之前,所有重大问题都要总统审批,有关部长没有决定权。因此总统府就出现了一个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要等数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得到审批。改革后,总统只审批主要的问题。内阁将成为有效的政府高级协调机构,以减轻总统的负担。部长们应在内阁经常很有规律地开会,研究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的重大问题,由从总统府总秘书处中分离出来的政府总秘书处负责内阁会议的准备工作和内阁作出的决定的贯彻执行。另外,由从政府机关内外挑选出的知名人士组成总统办公室,其任务是给国家元首提出建议,在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充当总统的参谋。改革后,喀麦隆的行政管理效率有所提高。

  1987年6月29日喀麦隆首次大幅度削减预算

  1987年6月29日,喀麦隆国民议会通过了比亚总统提出的1987—1988年度国家预算。比亚总统称这个预算为“财政紧缩预算”。这是喀麦隆继多年来不断增加预算后,首次大幅度削减预算。其原因是,喀麦隆的初级产品跌价、出口收入减少,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新预算收支平衡,总额为6500亿非洲法郎,比上一个年度的8000亿非洲法郎减少18·7%。新的预算是建立在几个必要条件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必要条件是:优选扶持农村发展和交通设施的建设,采取严厉措施来制止危机的加剧,整顿税收以便更好地执行有关规定。这种削减预算是喀麦隆在不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情况下,为克服国家经济困难而采取的诸多措施中的一部分。

  1992年3月1日举行首次多党制议会选举

  1992年3月1日,喀麦隆按一轮名单投票制进行了自1962年独立以来的首次多党制议会选举。在喀麦隆具有合法地位的68个政党中,有32个政党参加了这次选举,竞争国民议会的180个席位。喀麦隆全国人口约1200万,其中401万合法选民报名参加选举,实际投票人数为243万,投票率为60.59%。来自法国、加拿大、英国、瑞士、意大利和摩纳哥等国的50多名国际观察员在部分选区观察了选举情况。3月9日,全国投票总核查委员会宣布了最后的选举结果:保罗·比亚总统领导的执政党—喀麦隆人民民主联盟在全国49个选区共获88个席位;喀麦隆最早的反对党—喀麦隆人民联盟在25个选区获18个席位;“保卫共和民主运动”在极北省的2个选区获6个席位。以上4个党没有一个获得绝对多数。这次议会选举标志着喀麦隆一党制的终结和“多党民主”的开端,对喀麦隆政局将产生较大影响。

推荐访问:二十世纪大舞台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