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历史简介】二十世纪印度尼西亚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二十世纪大海战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印度尼西亚历史简介】二十世纪印度尼西亚历史上发 手机阅读

  【印度尼西亚历史简介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有人居住,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属热带雨林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锡、铝矾土、镍和铜等。已探明的矿藏储量为:石油500亿桶,天然气73万亿立方米,煤225亿吨,此外,地热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15亿公顷。

印度尼西亚国旗
印度尼西亚国旗

  中文名称: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简 称:印度尼西亚、印尼

  所属洲:亚洲

  首 都:雅加达

  主要城市:泗水、万隆、勿加泗等

  国庆日:1945年8月17日

  国 歌:《伟大的印度尼西亚》

  国家代码:IDN

  官方语言:印度尼西亚语

  货 币:印尼盾

  时 区:UTC+7至UTC+9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佐科·维多多

  人口数量:2.611亿(2016年)

  人口密度:144.1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1904569平方公里

  水域率:4.85%

  GDP总计:9322.59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3570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62

  国际域名缩写:.id

  道路通行:靠左驾驶

  国 鸟:雄鹰

  国 花:毛茉莉

  人类发展指数:0.629(并列第121,中等2013年)

  基尼系数:0.368

  最大城市:雅加达

  国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

  华人族群:福建人、广东人

  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爪哇建立了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麻喏巴歇封建帝国。15世纪先后遭到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的入侵。1942年日本占领印尼。1945年8月17日印尼宣布独立。1954年8月10日宣布取消荷印联邦关系。1968年3月21日临时人民协商会议正式任命苏哈托为总统。1988年3月苏哈托第5次蝉联总统。苏执政20多年来,政局基本稳定。1985年以前的10多年,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均占印尼国民收入的60%以上。后来由于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以及受西方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经济出现困难。政府采取紧缩开支,扩大非石油产品生产和出口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印度尼西亚历史简介】二十世纪印度尼西亚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工业主要有采矿、原料加工、机械制造和装配、纺织业。橡胶、棕榈油和椰子产量居世界第十位。交通运输较为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在对外关系上,奉行独立自主和积极的外交政策,努力发展同各国特别是东盟成员国的友好合作,致力于不结盟运动,注重开展经济外交。已同93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十世纪印度尼西亚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08年印尼“崇知社”建立

  崇知社为印度尼西亚贵族知识分子于1908年创建的第一个政治组织。该组织主要成员为印尼知识分子,国家公务员、高等医科学校学生,他们多数出身于开明的、积极要求改革的贵族家庭。“崇知社”的建立深受印尼工人组织建立的影响。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中,印尼工人阶级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从1905年起纷纷建立各种工人组织。1905年成立“国家铁路工会、“邮政工会”,1907年成立“种植园工会”。此外,“崇知社”的建立与哇希丁、苏地罗、胡苏多医生的积极宣传有着直接的联系。“崇知社”提倡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教育制度,从而为印尼人在荷兰殖民政府谋求高级职务开辟道路。因此“崇知社”这个具有进步性质的组织,对于印度尼西亚民族运动的产生,印度西亚人民的民族觉醒,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12年东印度党建立

  东印度党为第一个由荷印混血儿组织和创建的实行进步政策,主张印度尼西亚独立的组织,创建于1912年。该党主要领导人为荷印混血儿通沃斯·德格尔、集普多·曼尼古苏摩博士和苏阿地·苏尔雅宁格勒。东印度党建立后积极开展各种进步活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荷兰殖民当局对此十分恐惧,于1916年9月6 日下令禁止该组织活动,并大肆逮捕组织领导人,使东印度党组织活动受到严重挫折。该组织创始人通沃斯·德格尔被勒令离开印度尼西亚,直到1912年证实该党实行改良主义政策之后,他才被准许重返印尼。

  1914年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成立

  该联盟是在反荷殖民统治期间,在印度尼西亚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进步组织,创立于1914年。该联盟积极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同印度尼西亚人民的革命运动相结合,组织并团结大批工会,与“技工学校教师联合会”、“土著典当职工联合会”、“鸦片专卖局工会”、“公共工程土著人员联合会”等工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为进一步加强工人间的团结,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为创建中央职工会做了大量的工作。该联盟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工作,在短时期内产生巨大的影响,培养了一大批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印度尼西亚革命领导人。

  1918年5月印尼激进同盟建立

  受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1918年5月,印度尼西亚各个政党联合建立了“激进同盟”。参加政党有“伊斯兰联盟”、“崇知社”、“英苏粦德”、“巴巽丹党”和“东印度社会民主党”。“激进同盟”的建立,加强了印度尼西亚各民族领导人间的团结合作,迫使荷兰当局于1916年12月制定了一项成立“国民议会”的法令。1918年5月“国民议会”举行第一次会议,5各印度尼西亚人成为“国民议会”的议员。

  1926-1927年印尼反荷民族起义

  印尼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民族大起义。1926年11月12日晚,雅加达和万丹爆发反荷武装起义,印尼共产党迅即建立各级起义委员会加以领导。次年元旦起义扩展至苏门答腊。荷兰殖民者在国际帝国主义支持下全力镇压。由于共产党执行“左”倾路线,加之力量对比悬殊,起义很快失败。2万人被捕,其中数千人被杀、被监禁或遭流放,所有进步工会被解散,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这次反荷民族起义虽然失败,但却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统治,鼓舞和推动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7年印尼国民党成立

  1927年,在印尼万隆读书总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民党。主要成员有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公务员、知识分子、以及印尼共产党,该党领袖为苏加诺。国民党思想基础是民族主义,它坚持向印尼人民灌输民族意识,拒绝同荷兰殖民者合作。1928年7月举行了国民党代表大会并通过了党纲,表示要把所有争取印度尼西亚民族独立的组织联合起来。此后国民党在农村中广泛展开工作,同工人特别是同万隆军火工厂的工人建立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为后来印尼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与组织基础。

  1933年2月4日“七省号”军舰水兵起义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印度尼西亚对外贸易剧减,整个国民经济趋于恶化。荷兰殖民当局税收猛增,工人、职员和军人的工资却一再削减,引起极大民愤。1932年12月29日,泗水港海员700余人举行集会,反对降低工资。荷兰殖民当局采取欺骗和镇压的两面政策,宣布停止减薪,又命令支持海员的“七省号”战舰驶往苏门答腊,以分裂海员的力量。1933年1月2日,“七省号”战舰从泗水出航,殖民当局立即宣布降低海员工资的4%。泗水海员强烈抗议,进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当“七省号”水兵们得悉殖民当局在泗水野蛮镇压海员时,遂于同年2月4日,在开往古达拉维途中起义。参加起义的有荷藉和印尼藉水兵。起义者控制了军舰并向泗水返航。殖民当局闻讯后,派遣海、空军向“七省号”进行野蛮轰击。2月10日,双方在巽他海峡相遇,经过激烈战斗,起义失败。起义者死伤30人,殖民政府对被捕的164名起义者共判处715年徒刑。“七省号”战舰的起义,又一次激发了印度尼西亚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浪潮,是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重新高涨的标志。

  1944年1月26日自由印度尼西亚运动

  “自由印度尼西亚”运动1944年1月26日在穆加达建立,是印尼共产党的一个地下组织,秘密代号为“红牛”。该组织主要是在铁路员工中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并与其他秘密团体建立了广泛联系。在其领导下,1944年起印尼铁路工人加强怠工、破坏铁路等活动,阻止将粮食运往爪哇以外的日本占领区,为抗日和民族解放发挥了作用。

  1945年5月印尼研究委员会成立

  在印度尼西亚抗日民族解放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日本军事局势恶化。1945年5月,日本当局被迫批准在印度尼西亚成立一个研究宣布独立准备工作委员会(简称“研究委员会”)。1945年6月,该委员会起草了一份未来印度尼西亚国家基本大纲。研究委员会中的民主派为印度尼西亚国家的发展确立了民族和民主的原则,摒弃了日本企图强加给印度尼西亚人的君主法西斯观念和理论。研究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进程。

  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八月革命

  1945年8月发生的印度尼西亚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8月14日,日本投降,印尼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空前高涨。在共产党人推动下,17日苏加诺在雅加达宣读了独立宣言,宣告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全国迅即掀起反帝斗争高潮,各地纷纷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高呼“一旦独立,永远独立!”等口号。工人阶级和各阶层人民自己起来解除日军武装,夺取政权。18日各政党、社团领袖召开“印尼独立筹备委员会”,通过宪法草案,推选苏加诺为共和国总统。八月革命结束了荷兰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和日本法西斯3年多的占领,标志着印尼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的到来。

  1945年8月18日印尼临时宪法获批准

  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后,独立筹备委员会批准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临宪法文本。该宪法宣布印尼完全独立,并以民族主义、人道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信教自由五大原则为建国基础。同时还宣布国家要对生产的要害部门、土地、水域和自然资源进行监督。此外,还规定了人民的劳动权利等。

  1945年8月18日苏加诺任印尼共和国总统

  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宣布成立。次日,印度尼西亚独立筹备委员会选举苏加诺为共和国总统。苏加诺(1901-1970) 1901年6月6 日生于东爪哇的句里达,曾就读于万隆工学院并获学士学位。他长期从事反对荷兰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先后创建过印度尼西亚民族党、印度尼西亚政党联盟和印度尼西亚党等,并担任这些党的主席。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中,他多次遭到迫害和逮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占了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坚持开展争取印尼独立的斗争。日本投降后,1945年6月,苏加诺首次提出建国5项基本原则:信奉真主、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社会公平。1945年8月苏加诺当选为印尼共和国总统后,9月印尼就遭到英荷殖民军的进攻。在抗荷民族战争中,他领导印尼人民最终取得胜利,于1950年建成统一的印尼共和国,此后一直任总统,直到1965年“9.30”事件。苏加诺在国内提出过“有指导的民主”以及“民族主义、伊斯兰宗教、共产主义三者合作”的思想纲领,并坚持反帝反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对1955年的万隆会议作出了重大贡献。1967年3月12日他被撤销总统职务。1970年6月21日在雅加达愤懑病逝。

  1945年9月29日英荷军队雅加达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波茨坦会议上英美达成协议,将印度尼西亚划归东南亚战区,由英军负责受降。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其在印尼的利益,同时减轻军事负担,决定支持荷兰殖民者在二战后重返印尼。1945年9月29日,克里斯蒂森将军率领的首批英军在雅加达登陆,之后立即释放了被日本监禁的荷军战俘及荷印殖民军战俘,编成“荷印联军”。10月初,荷兰军队以盟军名义从欧洲开来在雅加达登陆。英荷军队登陆后,继续以受降、释俘为名向印尼各地进犯,激起了印尼人民的强烈反抗。

  1945年11月泗水保卫战

  印度尼西亚人民保卫祖国、抗击英国武装侵略的战役。1945年8月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英、美、荷帝国主义妄图扼杀新生的共和国。9月,英军以盟军名义在爪哇登陆,占领雅加达、万隆和三宝垄等城市。11月10日借口马拉贝旅长失踪,出动陆、海、空军向泗水进犯。印尼人民奋起抵抗,激战15天,英军在付出重大伤亡后占领泗水城,而印尼武装部队则继续在郊外山区坚持战斗。泗水保卫战显示了印尼人民英勇卫国、维护独立的坚强意志。11月10 日成为印尼的“英雄节”。泗水也赢得了“英雄城市”称号。

  1945-1963年印度尼西亚进行独立战争

  印度尼西亚人民为争取民族完全独立而同荷兰殖民者进行的战争。1945年8月17日,民族领袖苏加诺在雅加达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但是荷兰并不想放弃在印尼重建殖民统治的企图。在印尼刚刚宣布独立后,英、荷两国即以解除日军武装的名义,先后派军队在印尼登陆,对民族爱国力量展开军事行动。9月29 日,英军在爪哇强行登陆,相继占领了雅加达等大城市和一些战略要地。11月10 日,又出动海、陆、空军进攻军事重镇泗水。当地军民英勇抵抗,英军伤亡惨重,用了15天时间才攻占泗水。在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印尼人民英勇抵抗下,英军被迫撤出印尼,将占领区移交给荷兰殖民主义者。在英军的帮助下,荷兰殖民当局一面把大批军队调进雅加达、苏腊巴亚和三宝垅,一面开始同印尼民族政府谈判,企图通过军事和政治双重手段,迫使印尼政府就范。经过谈判,同年11月15日,印荷双方签定《林芽椰蒂协定》。但这个协定遭到印尼人民的强烈反对,沙里尔政府被迫下台。1947年7月21日,荷兰军队12万人在航空兵和舰队的支援下在爪哇和苏门答腊登陆,两周之内就占领两岛和马都拉岛的部分地区。印尼军队转而展开顽强的游击战。1947年8月1 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决议,由美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组成“斡旋委员会”,调停印荷战争。经过谈判,1948年1月17日印荷签订《伦维尔协定》,双方暂时停火。8月,印尼反动分子制造茉莉芬事件,1万多名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遭到杀害,削弱了印尼共和国的防御力量。1948年12月,荷兰乘机发动第二次殖民战争。1949年初,荷军再次侵占爪哇和苏门答腊,印尼军队退到山林中开展游击战。1月28 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荷兰立即停火,并释放印尼领导人。5月7 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随后,荷兰、印尼、印尼各邦政府和联合国代表在海牙举行圆桌会议,于 1 1月2 日签订了《圆桌会议协定》。根据规定,荷兰正式承认印尼独立。1950年8月14 日,印度尼西亚临时宪法颁布。15 日,苏加诺总统正式宣布成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63年5月,荷属西伊里安也归还印尼。至此,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才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1946年11月15日印尼与荷兰签订《林芽椰蒂协定》

  荷兰侵略印度尼西亚遭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印尼人民的英勇反抗,为此荷兰政府被迫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谈判,于1946年11月15日签订《林芽椰蒂协定》,也称井里汶协定。该协定规定:荷兰承认印尼共和国政府对爪哇、苏门答腊和马都拉岛行使事实上的主权;印尼共和国应与荷兰占领下的“婆罗洲和大东区(巽他群岛、苏拉威西及马鲁古群岛)联合组成印度尼西亚联邦;荷兰政府和印尼共和国政府共同建立一个由荷兰王国(包括苏里兰和库腊索岛)和印度尼西亚联邦联合组成的荷兰--印度尼西亚联盟,以荷兰女王为元首;印度尼西亚联邦和荷兰--印度尼西亚联盟承认所有外国资本关于恢复和赔偿它们在印尼境内的财产和权益的要求。林芽椰蒂协定具有妥协的性质。荷兰人正式承认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使印尼获得了明确的国际地位,为争取完全独立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条件。

  1948年1月17日《伦维尔协定》签署

  在印度尼西亚人民的反抗和世界进步舆论的抗议下,荷兰和印度尼西亚政府经谈判签订了伦维尔协定。协定于1948年1月17日在雅加达港内的美国运输船“伦维尔”号上签署,故名。该协定规定双方就地停火,以荷兰谈判代表所划定的“莫克线”为双方分界线;从停战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内,荷兰新占领区的人民将举行“公民投票”,以确定该区归属问题;印尼共和国必须改为“印度尼西亚联邦”;荷兰继续侵占爪哇大部分地区(其中有最肥沃的水稻区)和苏门答腊主要的石油产地及种植园地区。这个协议严重损害了印尼的民族利益,故遭到印尼人民的强烈反对。

  1948年8月26-27日印尼共产党非常代表大会举行

  荷兰殖民者推行的战争政策使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内政治局势日益紧张,为此在印尼共产党领袖穆索的领导下,印尼共于1948年8月26-27日举行了非常代表会议。会议通过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新道路”的决议,提出在印度尼西亚建立反帝民族统一阵线的任务,号召与全世界反帝力量结成联盟,并将四个政党(公开的印尼共产党、不公开的印尼共产党、社会党和工人党)和佩辛道合并成一个公开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并推举出以穆索为首的党的统一领导机构。该决议是印尼宣布独立后印尼共第一次认真尝试制定适合本国具体条件的行动纲领。非常代表大会的召开推动了印尼革命形势的发展。

  1948年9月18日茉莉芬事件

  该事件为印度尼西亚政府对印尼共产党人实行大屠杀的事件。以哈达为代表的印尼反动势力,于1948年9月18日借口“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在茉莉芬夺取政权”,派大批军队突然袭击茉莉芬市,在茉莉芬地区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在这次事件中,约有1万多名共产党人和爱国者被杀害,其中有慕梭、沙里佛丁等10多位党的主要领袖,有2.5万人被捕入狱;印尼共产党数万人的武装力量被打散,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几乎全部遇害。茉莉芬事件使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遭受了重大破坏,造成印尼民族力量的分裂和反荷统一战线的瓦解。

  1949年11月2日印尼与荷兰签署《圆桌会议协定》

  1949年8月23至11月2日,荷兰、印尼、印尼各傀儡邦政府和联合国代表在海牙举行关于在印尼结束战争的圆桌会议,11月2日,与会各方签订了《圆桌会议协定》。其中规定,由印尼共和国和荷兰所扶植的15个邦区共同组成印度尼西亚联邦,荷兰于1949年12月22日以前向“印度尼西亚联邦”移交主权;印度尼西亚联邦与荷兰王国建立荷兰-印度尼西亚联盟,以荷兰女王为元首;印度尼西亚联邦在外交、国防、财政、经济、文化等方面同荷兰实行“永久合作”。在军事方面,荷兰供应印度尼西亚军队以装备,并派军事使团留驻印度尼西亚帮助训练军队。在财政方面,印度尼西亚联邦承认荷兰原有的一切权益,并负担前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债务50亿盾;西伊里安继续由荷兰占领,在主权移交后一年内由荷兰和印度尼西亚双方谈判解决。按照这个协议,印尼成为名义上享有主权的联邦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限制,在与荷兰的关系上仍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印尼的真正独立与统一尚未最后获得(参见国际关系条)。

  ==================

  1957年5月印度尼西亚掀起排华反华浪潮

  印度尼西亚境内居住有约100多万华侨,多从事工商业。随着华侨经济力量的壮大,其与当地人的矛盾有所加深。印尼政府采取偏袒态度,掀起了一系列排华反华活动。1957年5月,印尼东南省军事省长勒令关闭大部分华侨中小学;1957年7月初,印尼政府宣布实施外侨监督联络办法条例,同时公布了关于征收外侨人头税的第16号总统紧急法令;许多华侨学校被强制性的改为印尼国民学校;禁止出版华文刊物,没收华侨土地。到1959年,反华活动更为加剧,印尼政府颁布了监督外侨居住和旅行条例,商业部颁布关于吊销县级以下地区华侨零售商执照的决定,10余万户华侨小商贩因此丧失生计。中国政府一方面坚决谴责印尼排华反华活动,另一方面又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与印尼方面磋商,以后事态逐渐趋于缓和。苏哈托执政后,印尼政府不断制造迫害华侨事件,组成武装军警袭击中国大使馆和打伤中国外交人员并宣布中断同中国的外交关系。1967年10月,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和印尼驻中国大使馆同时关闭。1968年1月,印尼政府又单方面撕毁了1955年4月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

  1958年1月20日印尼与日本签署和平条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印尼。战后初期,日本与印尼的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最主要的障碍是战争赔偿问题。双方代表经过艰难的谈判,1958年1月20 日,日本全权代表藤山爱一郎外相和印尼全权代表苏班德里约外长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签订了和平条约、赔偿协定、经济开发借款换文等共8项条约、协定、议定书和交换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宣告两国间的战争状态结束:日本在12年内向印尼提供2亿2千3百万美元的日本产品及劳务作为赔偿; 日本向印尼提供4亿美元的贷款;两国迅速开始关于缔结贸易、海运、航空关系条约的谈判。同年4月15 日,双方外长在东京互换了批准书,条约正式生效。和约的签订使两国间建立了正常的邦交关系。印尼得到了6亿多美元的赔款和贷款。到70年代,在援助印尼国际财团给印尼的贷款中,日本超过美国,占第一位。

  1959年苏加诺开始将“纳沙贡”思想付诸实践

  从1959年起,苏加诺总统在印度尼西亚国内推行“民族主义、宗教、共产主义三大思潮合作”的政策(即“纳沙贡”政策)。它是印度尼西亚首任总统苏加诺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和组成部分。早在1926年,苏加诺就在《青年印度尼西亚》杂志上发表“民族主义、伊斯兰教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主张三种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反对殖民主义。1941年,他发表的《苏加诺谈苏加诺》一文,自称是民族主义者、伊斯兰教徒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混合体”。在实践上,苏加诺力图建立一个在他领导下的“互助内阁”,即“纳沙贡”内阁政府,其目的在于平衡各种力量,确立自己处于中心的地位。他吸收共产党人参加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立法、咨询、行政机构,颁布一系列土地改革法令,并下令取缔和镇压一些右翼社团的叛乱活动。1965年1月,苏加诺同意印尼共产党主席艾地的建议,准备在陆、海、空、警察四个军种之外建立“第五军种”——武装工农——以对付帝国主义的颠覆活动。1965年军事政变后,苏加诺倒台,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改革也随之天折。

  1963年5月1日印尼收复西伊里安

  西伊里安即伊里安岛的西部,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最东部的领土。1848年被荷兰占领。面积4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它介于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之间,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有丰富的石油和铀矿资源。印度尼西亚与荷兰在西伊里安的主权上存在着争端、荷兰在此问题上不予让步。早在1949年荷兰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移交主权的圆桌会议协定时,荷兰就拒绝把西伊里安归还给印尼。从1950年起,印尼政府和荷兰进行过多次谈制,均没有结果。1952年正当谈判进行过程中,荷兰政府通过了一项修改“荷兰王国宪法”的议案,把西伊里安列入了荷兰王国的领土范围。1956年以后,荷兰一直拒绝同印尼就西伊里安问题进行谈判。1960年上半年,荷兰在西伊里安举行军事演习,并增派海陆空军到西伊里安,对印尼进行武装挑衅。1960年8月17日,印尼政府宣布断绝同荷兰的外交关系。苏加诺宣称,在西伊里安问题上印尼要执行一种“在各方面同荷兰对抗的政策”。1962年西伊里安接受联合国管辖;1963年5月1日,荷兰正式将西伊里安移交印尼,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收复后的西伊里安成为印尼的“伊里安查亚”省。

  1965年1月7日印尼退出联合国事件

  印尼在1945年8月17 日宣告独立之后,就一直反对成立马来西亚联邦,更反对马来西亚联邦加入联合国。在美国的支持下,马来西亚联邦于 1963年9月16 日宣布成立,1964年底加入了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员。对此,印尼政府十分不满。1964年12 月30日,印尼总统苏加诺发出警告:如果马来西亚 成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印尼将退出联合国。1965年1 月7 日,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群众集会,苏加诺在集会上正式宣布印尼退出联合国。1966年9月28 日,印尼重返联合国,并于1967年8月31日同马来西亚恢复了外交关系。

  1965年9月30日印尼“9.30”事件

  1965年9月底,印尼陆军以苏哈托、纳苏蒂安为首的右翼军人集团“将领委员会”计划于10月5日前发动推翻苏加诺政府的政变。9月30日以苏加诺总统警卫团营长翁东中校、雅加达守备区第一旅旅长拉蒂夫上校等为首的一批左翼军官,发动“9.30”运动来反对这政变阴谋。10月1 日 凌晨,左翼军人突袭7位右翼将领的住宅,当场击毙3人,生擒3人,仅纳苏蒂安1人逃脱。同时,另外几队人马对总统府、广播电台、中央电讯大楼、哈林空军基地等处采取了军事保护措施。上午7时,起事军人向全国广播了“9.30”运动的正式公告。10月1日中 午时分,形势发生变化。当时手中仍握有重兵的右翼将领、陆军战略后备指挥部司令苏哈托开始向“9.30”运动部队反扑。此后几个月里,苏哈托、纳苏蒂安军人集团夺取了国家权力,挟持苏加诺,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搜捕和残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被捕的共产党人和其他人员超过160万,而被杀害的就达20多万。艾地等印尼共主要领导人均在大屠杀中遇害。1966年3月11日,苏加诺被迫“授权”苏哈托代行总统职权。3月12 日,苏哈托以苏加诺的名义解散印尼共产党及其所属群众团体,同时改组了内阁。1967 年2月12 日,苏加诺宣布将总统权力交给苏哈托。1968年3月27 日,苏哈托正式就任总统。

  1967年1月印尼颁布《外国投资法令》

  1967年1 月,印尼政府颁布了一项新的《外国投资法令》。规定了多种优惠措施,以此吸引外国资本。根据法令,除国防工业和军用物资部门外,允许外资在其他所有部门投资;外资企业从投产起5年内免缴公司税、财产税、资本印花税、输入所需设备的进口税,还可以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时间;除了在石油和采矿部门必须与印尼政府签订“产品分享”合同和“工作合同”外,外资在其他部门均可以独资经营;同时鼓励外资和印尼人合办联营企业或签订其他形成的合同。该法令实施后,印尼开始获得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需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印尼资金紧张的困境,促进了印尼经济的发展。

  1967年3月苏哈托出任印尼国家首脑

  苏哈托1921年6月8 日生于中爪哇日惹格穆苏村。伊斯兰教徒。日惹宗教学校肄业,后毕业于中爪哇昂望荷印皇家陆军学校。曾在万隆陆军参谋与指挥学校学习。1940年6月参加荷印皇家陆军。1942年日本侵占印尼后,加入日占领军的“警部补”和“卫国军”。1945年8月17 日印尼独立后,加入人民保安军。曾担任中爪哇第四军区团长、师长、军区司令等职。1960年任陆军参谋长第一助理,主管情报事务兼第一后备部队司令和陆军空防部队司令。1962年任东部印尼军区司令兼解放西伊里安战区司令。1965年1月兼任对抗马来西亚的“曼达拉”戒备部副司令。“9.30”运动后,出任陆军临时负责人、主管恢复治安和秩序行动司令部司令、内阁部长和陆军司令等职。1966年3月任负责国防和安全的副总理和陆军司令,并接管了苏加诺总统的权力,同年晋升为陆军上将。同年7月组织安佩拉内阁,任内阁主席团主席兼国防安全部长和陆军司令。1967年3月由临时人民协商会议委任为代总统。1968年3月出任总统,同年6月组织第一届建设内阁,并兼任国防安全部长。1973、1978、1983、1988年4次蝉联总统。

  1968年10月23日印尼宣布同中国断交

  1950年4月13日,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万隆亚非会议以后应邀访问了印尼。1955年4月22 日,印尼政府同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万隆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苏加诺总统曾三次到中国访问。1965年9月印尼发生“9.30”事件。10月1日,以苏哈托为首的军人集团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挟持苏加诺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镇压共产党人的运动。印尼一些人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与“9.30”事件有牵连。1966年3月11日 ,苏哈托代行总统职权。此间,在印尼大肆迫害华侨和华裔,掀起反华、排华浪潮。并派遣军警袭击和捣毁中国大使馆,打伤中国外交人员。1967年4月26 日,印尼宣布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临时代办和驻雅加达总领事为“不受欢迎的人”。1967年10月23日,印尼外交部照会中国方面,提出关闭双方使领馆。10月30日,双方同时撤馆。至此,中国与印尼外交关系中断。1989年2月23 日,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在东京会晤印尼国务部长和苏哈托总统,双方就中、印尼关系正常化问题发表三点一致意见,标志着两国复交进程的开始。同年12月中、印尼关系正常化的技术问题会谈在雅加达举行,会谈取得了积极成果,双方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1990年8月8日起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

  1972年印尼与澳大利亚发生帝汶海峡争端

  帝汶海峡位于南太平洋的帝汶海中,印尼和澳大利亚之间就两国在海峡的边界一直存在着争端。1972年,两国曾在帝汶海划定了海底边界,但帝汶海峡这一段边界一直没有确定,主要是由于当时东帝汶还在葡萄牙的管辖之下。1976年印尼兼并东帝汶后,两国曾多次进行谈判,但始终悬而未决。澳大利亚主张大陆架边缘原则,在帝汶海峡的两端之间划一直线为界;印尼则主张等距离中线原则,要求在两国海岸距离相等处划界。在离帝汶海峡很近的海域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后,两国关于帝汶海峡的争端又重新变得复杂和尖锐起来。

  1976年2月24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在印尼签署

  1976年2月24 日,由东南亚国家联盟五国首脑在印尼的巴厘举行的第一次首脑会议上签订,共20条。该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促进缔约国人民之间的永恒和睦和持久的友好与合作;(2)指导缔约国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相互尊重彼此的独立、主权、平等、领土完整、民族特征、和互不干涉内政等;(3)缔约国要有决心和诚意防止出现争端; (4)缔约国之间加强经济合作,制定地区性战略; (5)对国际性和地区性问题保持定期的接触和磋商,以求协调立场、行动和政策。(6)本条约对东南亚其他国家开放。

  1976年2月《巴厘宣言》在印尼签署

  《巴厘宣言》,即1976年2月由东南亚国家联盟五国首脑在印尼的巴厘举行的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上签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宣言决定各成员国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安全方面的合作,促进各成员国人民的和平、进步与繁荣。该宣言的主要内容包括:在政治上,奉行相互尊重独立、主权、平等、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准则。强调用和平手段解决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准则。强调用和平手段解决地区内部争端和消除内部颠覆活动造成的威胁;在经济上主张成员国应就本国和本地区的发展计划采取合作行动、最大限度地利用东盟地区的自然资源,相互补充各国的经济,确定定期举行部长会议,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联合行动;在安全问题上,加强各成员国以及东盟的抗御力。

  1982年印尼与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边境纠纷

  巴布亚新几内亚属美拉尼西亚群岛,印度尼西亚的伊里安查亚省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毗邻,同处于伊里安岛。多年来,两国一直存在着边界纠纷。1975年9月16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宣告独立后,边境纠纷问题更加突击。印尼西伊里安人搞脱离印尼的“自由巴布亚运动”,这些人经常越境到巴布亚新几内亚躲避前来镇压的印尼军队,因而,引起巴布亚新几内亚同印尼的纠纷。印尼指责巴新包庇叛乱分子,而巴新则指责印尼的飞机和军队非法进入它的领土。1978年5月,巴新外交部长访问印尼,双方同意改善边界的管理,加强边界巡逻,并商定两国外长每半年会晤一次,商谈边界和区域性问题。1980年两国正式签署新的边界协定。但在该协定签署之后,两国仍不断发生边境纠纷,其中尤以1982年和1984年两次规模较大。1984年10月,两国外交部长签订了经过修改的新的关于边界安排的协议,以增进共同的边界合作。1986年巴新决定将印尼越境人员问题交由联合国难民署协助解决,印尼对此表示赞同。1987年3月,巴新与印尼签订了关于相互尊重、友好合作条约。

推荐访问:二十世纪大海战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