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历史简介】二十世纪安哥拉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二十世纪大海战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安哥拉历史简介】二十世纪安哥拉历史上发生过的大 手机阅读

  【安哥拉历史简介


  安哥拉人民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邻刚果、扎伊尔,东接赞比亚,南连纳米比亚,西濒大西洋,国土面积12467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02万(1990年),其中奥温本杜族约占总人口的40%,金本杜族为22%,巴刚果族约占13%—16%,其余部族还有隆达族等。安哥拉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但各主要部族均讲本民族语言。49%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余居民大都信奉拜物教。

安哥拉国旗
安哥拉国旗

  中文名称:安哥拉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Angola

  简 称:安哥拉

  所属洲:非洲

  首 都:罗安达

  主要城市:卡宾达,万博,本格拉

  国庆日:1975年11月11日

  国 歌:《安哥拉,前进!》

  国家代码:AGO

  官方语言:葡萄牙语

  货 币:宽扎(Kwanza)

  时 区:UTC+1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

  人口数量:2881万(2016年)

  人口密度:23.1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奥文本杜人、姆本杜人、巴刚果人

  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

  国土面积:1246700平方公里

  水域率:1.1%

  GDP总计:896.33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3111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244

  国际域名缩写:.ao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人类发展指数:0.526(2014年)

  葡萄牙名称:República de Angola

  在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以前,安哥拉即存在有刚果、安东戈、马塔姆巴和隆达四个王国。1482年葡萄牙人入侵沿海地带。1576年建立罗安达城,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奴隶贸易。1885年柏林会议后,安被划为葡萄牙殖民地。1922年葡军占领安哥拉全境。1951年,葡将安哥拉改为葡“海外省”,派总督统治。1975年1月15日,葡政府同安民族主义组织达成关于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安哥拉独立后一直实行一党专政,执政党安人运—劳动党通过宪法和议会治理国家。

首 都:罗安达

  安哥拉矿山资源丰富,石油、天燃气、钻石、铜等矿藏在非洲占有重要地位,森林面积约5000万公顷,多产名贵木材。农业在国民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务农人口占总人口的85%,主要作物为咖啡、玉米、剑麻、棉花、花生等。因长期战争和自然灾害影响,独立后经济发展缓慢,但因矿产丰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有620美元(1989年)。

  安哥拉奉行反帝、反殖的对外政策,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同苏联和古巴关系密切,近年开始向西方倾斜。

  【二十世纪安哥拉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12年安哥拉同盟产生

  安哥拉同盟成员以安哥拉混血人为主,成立于1912年。其章程规定:一、为安哥拉的普遍利益而斗争。二、促进非洲人教育。三、保护其成员的利益和权利。四、成立体育教育班。章程规定葡萄牙人也可加入,但其成员主要是混血人、非洲人以及葡萄牙所属佛得角、圣多美、果阿等地的黑人。安哥拉同盟一方面抱怨罗安达殖民政权的种族歧视政策,但同时也热情地同殖民政府合作。这个政党存在时期不长,到1922年停止了活动。它是安哥拉第一个关心非洲人利益的政党。

  1914年12月18日德葡瑙利拉战役

  德国占领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之后,渴望在安南部的提格里斯湾或亚力山大港修一个港口,从港口修一条铁路到奥塔维,以便运出该地铜矿石。德要求葡萄牙让出这个港口以及修建铁路的土地,葡萄牙断然拒绝。于是德国人组织了一次入侵行动。由490欧洲人和150非洲人组成的、配有两挺机枪和一门小炮的德国军队于1914年12月18日向瑙利拉的葡萄牙驻军发起进攻。战争打得很激烈,双方死伤严重,德军死伤人数不详,葡军死69人,伤76人,被俘37人。德军因孤军深入,又不习惯于安南部恶劣气候,便退回西南非洲。德国修筑铁路的野心未能实现。

  1915年葡萄牙消灭安哥拉最后一个王国

  1571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的孙子P·迪亚士在安哥拉宽扎河口南岸得到一块葡萄牙国王批准的世袭领地。1575年迪亚士带领400名欧洲人远征队到达罗安达岛,1576年建罗安达城,作为葡萄牙在安哥拉的殖民统治中心,从此开始400年对安哥拉的殖民统治。

  在1884—1885年柏林会议期间,在英、德、法、比各国的默许下,葡萄牙得到刚果河左岸一些地方和卡奔达飞地。1899年英、葡秘密协定确定了葡萄牙对安哥拉的殖民统治。在殖民统治时期,安哥拉各部族王国不断发动反葡起义。1915年,葡萄牙以5000多人的庞大军队入侵宽哈马王国。王国居民在国王曼杜梅带领下顽强抵抗,但敌不过拥有新式武器的葡萄牙侵略军,曼杜梅率众退到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弹尽粮绝被葡军所杀。葡萄牙终于消灭了最后一个安哥拉人的王国,自此,安哥拉境内有组织的抵抗基本结束。

  1918年葡在安哥拉全面推行强迫劳动制度

  强迫劳动制度是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非洲殖民地如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地实行的一种超经济剥削制度。

  这个制度可以追溯到1875年的葡萄牙殖民政府颁布的《土著劳动法》。1899年葡萄牙政府又颁布了在全帝国范围内实行“土著劳动”的法令,要求所有葡萄牙海外省的土著居民都要履行“道德上和法律上的义务,以劳动来维持生存和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如果有人不履行这一义务,公共权力机关则可以对他们实行强迫劳动措施”。1915年葡萄牙对安哥拉内地实行“有效占领”后,于1918年全面推行这一制度。殖民当局违反非洲人的意愿,以法律的形式强迫当地土著居民在种植园、矿山、工厂、公共工程工地为白人剥削者从事奴隶劳动,或者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殖民当局所要求的经济作物。他们的劳动是无偿的或领取不足以维持再生产的微薄报酬。1918年在安哥拉全面推行后,这种制度分为四种基本形式:无偿工、契约工、输出工和强迫种植工。因为劳动条件恶劣,这种制度推行后,土著劳动力大量死亡。据安哥拉殖民官员估计,仅1937—1946年间,安哥拉、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三地就减少人口100万人左右,绝大部分死于强迫劳动。

  1960年11月—1961年初棉花暴动

  这是殖民主义垄断财团强迫非洲人种植棉花,并以低价收购,而引起的一次非洲人暴动。

  葡萄牙解托囊垄断公司在马兰热以东卡桑热低地,强迫非洲人种植棉花,甚至不准种粮食,待棉花收获后,殖民地政府又规定棉农必须以大大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将棉花卖给解托囊公司。这既是强迫劳动,又是严酷的剥削,连葡萄牙政府的官员也不得不承认这种事实。在安人民解放运动的鼓动下,从1960年11月到12月间,非洲人停止生产,拒绝交税。葡萄牙军队采取了恐吓手段。被激怒的非洲人袭击了一个行政哨所和一些商店。葡萄牙殖民军出动镇压,并使用了凝固汽油弹。事后非洲民族主义者估计有数千非洲人丧生,而葡萄牙方面只说死了几十人,同时逮捕了一些非洲人。这次暴动,由于缺乏武器,缺乏领导人和邻近部族的支持而失败。

  1962年3月罗伯托组建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

  1962年3月,安哥拉民主党与人盟联合组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罗伯托出任主席。

  霍尔顿·阿尔瓦罗·罗伯托,1923年生于北部圣萨尔瓦多一浸礼会工人家庭。在比属刚果(今扎伊尔)长大。后在英国上学。1954年参与创建安哥拉人民联盟。1961年3月该党在安哥拉北部发动反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6月任安哥拉民族解放军司令。1962年3月人盟与安哥拉民主党联合组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4月在利奥波德维尔(现金沙萨)建立安哥拉革命流亡政府,任总理。1975年1月他与安人运的内图、安盟的萨文比同葡萄牙殖民政府谈判,签署了《阿沃尔协议》,宣布安哥拉于11月独立。但不久三派发生冲突,安人运于11月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罗伯托领导的解阵与安盟也宣布成立安哥拉民主共和国,组成两党联合政府,但未得到非统承认。此后他长期住在金沙萨,并领导安解阵的反政府游击战争,游击区主要在安北部。1976年3月,安解阵举行特别代表大会,罗伯托连任主席。1979年11月扎伊尔与安哥拉政府达成协议,保证不让各自国家成为反对邻国活动场所。罗伯托被迫离开扎伊尔,一度流亡塞内加尔、法国等地。1981年安解阵成立新领导班子“政治军事委员会”,罗伯托不在其中,但仍以解阵领导人身份活动。随着解阵在安哥拉北部的反安人运政府的游击战争日渐消沉,罗伯托也从安哥拉政治舞台上消灭。

  1966年3月萨文比创建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

  1964年7月,萨文比领导一部分从解阵分裂出来的民族主义分子成立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自任主席。

  若纳斯·马列罗·萨文比,1934年生于本格铁路沿线的穆尼让戈城。早年受教会教育。1958年9月去里斯本大学学医。1960年去瑞士弗里堡大学、洛桑大学学政治学。1961年参加安哥拉人民联盟,任总书记。1962年3月协助罗伯托创建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1962年3月至1964年7月任以罗伯托为首的安哥拉革命流亡政府外交部长。在此期间,曾参加联合国会议,呼吁国际社会承认安哥拉人民实行自决的权利。1964年7月,因与罗伯托政见分歧,辞去流亡政府职务,从解阵分裂出来。1966年3月创建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1975年1月他代表安盟与安人运的内图、解阵的罗伯托同葡萄牙政府谈判。1月15日三个解放组织同葡萄牙政府签署实现安哥拉独立的《阿沃尔协议》。不久三派组织因争权发生武装冲突。内图于11月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他与罗伯托也宣布成立安哥拉民主共和国,组成联合政府,但未得到非统、联合国及国际社会的承认。此后,在西方的支持下,在安哥拉中部和南部进行反对安人运政府的游击战争,内战一直延续14年之久。萨文比的总部设在安东南部的然巴。安盟占领的地区自称为解放区,一般估计,“解放区”约占安哥拉全国面积的1/3。近年萨文比开始和政府谈判,打算停止内战。

  1975年1月15日阿沃尔协议签订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发生政变,把坚持殖民主义的卡埃塔诺被赶下台,安哥拉局势发生转折性的变化。葡新政府发表声明,放弃殖民主义政策,承认了3个解放组织并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安哥拉的前途问题。于是葡萄牙新政府代表同安人运代表内图,安解阵代表罗伯托,安盟代表萨文比于1975年1月15日在葡萄牙阿尔加维省的阿沃尔市签署本协议。协议共11章60条。葡政府承认上述3个组织是安哥拉人民合法代表,承认安哥拉人民的独立权利,承认安哥拉在它现有的地理和政治疆界方面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卡宾达是安哥拉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协议规定安哥拉将建立总统委员会和过渡政府,并于1975年11月11日实现独立,葡萄牙殖民军将于1976年2月以前全部撤离安哥拉。

  1975年11月安哥拉独立

  葡萄牙统治安哥拉400年,贩卖了300—400万奴隶,使安哥拉劳动力不足,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它激起了安哥拉人民强烈反抗。恩东戈国王恩哥拉·吉銮基和他的女儿恩辛加女王就曾通过战争与谈判各种手段来反对奴隶贸易达40年之久。

  20世纪初,为反对殖民主义者的暴政,安哥拉曾发生过无数次起义与暴动。其中最著名的是1902年在中部拜伦多地区以奥文本杜人为主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暴动,1913—1915年在刚果族地区由图朗特·阿尔瓦多·布塔领导的反对增加苛捐杂税和强迫招收劳工的暴动。1913年在罗安达成立了第一个由混血种人组成的安哥拉同盟。1929年混血种人又成立了非洲同业工会,后改名安哥拉本地人地区协会。1870—1930年安哥拉先后出现过60多个党派和政治社团从事民族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安哥拉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高潮。1956年12月,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简称安人运)建立。1962年12月安人运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安东尼奥·阿戈什蒂纽·内图为党主席。人运从事武装斗争,反对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是安哥拉民族解放运动的三大派之一。1954年安哥拉人民联盟成立。1961年2月,霍尔敦·阿尔瓦罗·罗伯托被选为主席。3月,该党在安哥拉北部发动武装起义。1962年3月人民联盟与安哥拉民主党联合组成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简称解阵),罗伯托任主席。解阵也是安哥拉民族解放运动的三大派之一。安解阵的若纳斯·马列罗·萨文比因与党主席罗伯托政见分歧,于1964年7月从解阵分裂出来,于1966年3月创建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萨文比任主席。安盟从事武装斗争的地区在安哥拉南部。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发生政变,坚持殖民主义政策的卡埃塔诺政权被赶下台,新政府发表声明,实行非殖民化政策。6月,三派解放组织一起宣布对葡萄牙停火。1975年初三派与葡萄牙当局签署《阿沃尔协定》,规定安哥拉于同年11月实现完全独立,葡萄牙殖民军全部撤出。1975年1月31日在罗安达成立了过渡政府。2月,因权力之争加上美苏插手的背景,安人运、安解阵和安盟三派发生了武装冲突。7月,过渡政府瓦解。

  1975年12月古巴出兵安哥拉

  1975年1月31日,安哥拉三派解放组织在罗安达成立了过渡政府,2月因权力之争三派发生了武装冲突。因为美苏两大国的插手,小规模武装冲突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

  1975年春天,苏联给安人运空运武器。7月,安人运主席内图向古巴卡斯特罗发出呼吁,请求派兵。10月,古巴顾问进入安哥拉。至12月,总数为15000人左右的古巴军队陆续抵达安哥拉。到1988年12月达成《纽约协议》,古巴和南非军队同时撤出安哥拉时,古巴在安哥拉的军队多达5万人。

  1976年1月南非军队入侵

  在古巴出兵安哥拉(1975年12月)后,南非很快作出反应,派一万人左右的军队入侵安哥拉南部。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于1966年8月26日发动反对南非殖民统治,争取纳米比亚独立的武装起义。最初人民组织的总部设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安哥拉独立后,为便于就近指挥,人民组织把总部迁往安哥拉南部。南非借口越境追击人民组织的武装队伍经常派兵入侵安哥拉。最多时南非侵安兵力达5 万人。

  由于实力的悬殊,安、纳1300多公里的边界实际上由南非军队控制。1981年南非军队大举入侵后,南非军队干脆留驻安哥拉南部。南非军队留驻安哥拉南部有两个目的,一是镇压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的武装斗争,二是防止安方军力的南下。在全世界人民要求南非执行联合国435号决议,给予纳米比亚独立,要求南非军队撤出安哥拉浪潮面前,南非于1982年提出联系方案(又叫双撤军方案),即纳米比亚的独立要同古巴、南非撤军联系起来,一揽子解决。后来古巴军队和南非军队同时撤出安哥拉。

  1976年2月国家干预法颁布

  根据1975年过渡政府提出的国有化方案,安政府于1976年2月颁布《国家干预法》,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其具体规定是:在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资本中,安哥拉人的股份必须至少占70%,其中政府股份需占51%,禁止开设新的商业银行,整个信用保险业均由政府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包括在对外贸易中起主要作用或居垄断地位的企业、原企业主(主要是葡萄牙人)搞破坏的企业、业主遗弃处于停工状态的企业均由政府接管。到1978年底,全部收归国有的部门有制糖、纺织、胶合板和建筑砂石等。部分收归国有的行业有:船厂(80%),酿造厂(85%),火柴厂(67%),皮革和鞋厂(50%)。1977年,政府接收了钻石垄断组织迪亚蒙公司60%的股份,其余40%的股分仍归葡萄牙、比利时、美国和瑞士的投资者所有。

  石油是安哥拉重要出口产品,占出口收入的40%左右。独立后,政府试图以苏联和古巴来代替西方国家力量,后来发现安哥拉离不开海湾公司的技术,而且只有海湾公司对安哥拉油田情况最为了解。双方经过谈判,成立了联合公司即卡宾达海湾石油公司,安哥拉占股51%。海湾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销售。此外美国得克萨斯、法国托塔尔、巴西皮多布拉斯、南斯拉夫纳夫塔等外国公司还同安哥拉国营石油公司签订共同勘探合同。

  1976年10月8日安苏签订友好合作条约

  1976年10月8日,安哥拉人运政府在莫斯科同苏联签订了《安苏友好合作条约》,这是安人运政府单方面宣布独立后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有效期为20年。条约共15条,规定双方在政治、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这个条约的签订使新成立的安哥拉人运政府迅速纳入苏美争夺非洲战略态势中的苏联一方。条约规定一旦出现威胁到和平或破坏和平局势时,缔约双方应立即接触,以便协商各自的立场。双方在缔结有关协定时将继续发展军事方面的合作。双方保证不参加矛头针对缔约另一方的联盟或国家集团。

  1977年4月安苏渔业协定签署

  安哥拉沿海鱼类资源丰富,但连年的反葡独立战争及接着的内战,使捕鱼业凋弊、破败不堪。1977年4月安哥拉人运政府同苏联签订《渔业协定》,由苏联提供捕鱼设备(包括渔船、拖网、技术设备等),并帮助安哥拉建设与改造渔港;作为交换,苏联获得在安哥拉领海的捕鱼权。同时古巴也同安哥拉签订了渔业协定。这样苏联和古巴一度控制了安哥拉80%鱼产品的捕捞和销售。这个协定是《安苏友好合作条约》的一系列辅助协定之一。

  1979年9月11日内图病逝

  1979年9月11日,安哥拉人民共和国总统内图在苏联莫斯科病逝,享年57岁。

  安东尼奥·阿戈什蒂纽·内图,1922年生于罗安达附近的卡泰特本戈村,混血种人,父亲是工理公会牧师。内图在罗安达受中等教育,1947年起先后在葡萄牙数所大学学习。1957年参加人运。1958年10月获医生资格。1959年回安哥拉开业行医,并从事地下反葡工作。1960年被捕,关押在佛得角群岛,后转到里斯本阿尔热监狱。1962年7月越狱逃往利奥波德维尔(现金沙萨)人运总部。同年12月在人运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主席,党的指导委员会和军委会主席。从1961年起安人运展开对葡萄牙殖民当局的武装斗争。1975年1月内图代表人运与解阵的罗伯托、安盟的萨文比同葡萄牙政府谈判,达成《阿沃尔协议》。不久,三派发生武装冲突。1975年11月,内图代表安人运在罗安达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任总统。1977年12月安人运改名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劳动党,内图任主席。1974年9月11日病逝于苏联。1966年曾获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平金质勋章,1968年被授予季米特洛夫奖。1964年和1971年两次访问中国。内图还是一位诗人,出有三本诗集。

  1979年9月20日多斯桑托斯继任总统

  内图逝世后,安人运—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会议,选举多斯桑托斯为党中央主席,兼任共和国总统。

  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于1942年8月28日出生于罗安达市一个工人家庭。1961年参加人运。曾在卡宾达领导反葡游击战争。后赴苏联学习石油工程和军事通讯。1974年当选人运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独立后,曾任第一副总理、外交部长、计划部长、中央国家重建部书记。内图去世后被推举为总统。多斯桑托斯上台后,采取灵活务实的国内外政策,力图政治解决内战问题。

  1988年12月22日安哥拉、古巴、南非达成纽约协议

  安哥拉的内战由于苏联和美国的插手而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战争。至80年代后期止,苏联共向安提供了200亿美元的军援,在安哥拉除有5万名古巴士兵外,还有苏联顾问2500人,东德顾问2500人,北朝鲜顾问3500人,美国每年给萨文比的安盟提供2500 万—6000万美元。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改变了苏联的对外政策。1988年5月21日,苏联副处长阿达米申与美国副国务卿克罗克在里斯本会谈,双方声明表示要用政治而非军事手段解决南部非洲问题。在取得苏联的默许后,美国开始出面调停安哥拉内战。1988年12月22日,经过多次会谈,古巴、南非以及安哥拉三方终于达成《纽约协议》。该协议规定从1989年4月1日起古巴开始从安哥拉撤军,最迟在27个月内撤完,同时南非军队也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撤回本土。由于各方均有和平愿望,《纽约协议》得到良好执行。纳米比亚也于1990年3月21日宣布独立。

  1989年6月22日安政府与安盟达成停火协议

  《纽约协议》签订后,安哥拉内战失去了其国际性,但是由于安政府与安盟间远未达成和平,内战仍烽烟不息。14年的战争使安人运政权与安盟两败俱伤。安盟以东南部的然巴为指挥中心,占据了1/3的国土面积,并在东部、东北部地区开展了游击活动,并于1988年3月24日宣布成立以萨文比为总统的政府,但安盟无力推翻人运政府。人运政府虽得到非统以及联合国承认,但在军事上无力剿灭安盟,尤其在苏联在外交领域执行“新思维”后,人运政府面临外援断绝的困境,迫切需要和平。在此背景下,经过17个非洲国家的调解,安盟与政府终于在1989年6月22日于扎伊尔总统蒙博托的巴多利特行宫签订了《停火协议》,正式结束历时14年的内战。24日,双方正式停火。此后,双方通过具体谈判,就停火的细节问题达成了最后的协议。

推荐访问:二十世纪大海战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