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历史概括】二十世纪突尼斯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二十世纪大海战

发布时间:2018-05-17 来源:娱乐八卦 点击: 当前位置:71668明星网 > 娱乐 > 娱乐八卦 > 【突尼斯历史概括】二十世纪突尼斯历史上发生过的大 手机阅读

  【突尼斯历史概括


  全称突尼斯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北部,面积约164150平方公里。人口789万(1989年),9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突尼斯。

突尼斯国旗
突尼斯国旗

  全境地势平坦,沙漠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有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和迈尔杰达河,西南部有全国最大的杰里德盐湖。海岸线总长为1200公里。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14-1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400毫米以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最高温度可达61度,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

  中文名称:突尼斯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Tunisia

  简 称:突尼斯、突尼西亚

  所属洲:非洲

  首 都:突尼斯市

  主要城市:突尼斯、比塞大等

  国庆日:1956年3月20日

  国 歌:《祖国的卫士》

  国家代码:TUN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货 币:突尼斯第纳尔

  时 区:UTC+1

  政治体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总理:优素福·沙赫德

  人口数量:1140万(2016年)

  人口密度:73.4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柏柏尔人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逊尼派

  国土面积:163,610平方公里

  水域率:5%

  GDP总计:420.63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3689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216

  国际域名缩写:.tn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主要资源有磷酸盐、铁、铝、锌、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和橄榄,橄榄油产量居世界第四。有石油、化学、电力和加工工业。磷酸盐、石油和橄榄油为出口贸易的三大支柱。此外,还出口柑桔和纺织品。进口工业原料、机械设备和粮食。铁路总长2100公里,公路长18952公里。货币名称是第纳尔。

  公元前9至3世纪,腓尼基人建立迦太基奴隶制国家;5至6世纪,阿拉伯人迁入;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1881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56年3月20日宣告独立,1957年7月25日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实行共和制,布尔吉巴当选为总统。1976年宪法修改案规定布尔吉巴为终身总统。1987年11月7日,本·阿里废黜布尔吉巴,任突尼斯总统,在国内实行多党制和民主化改革。

  突尼斯对外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政策,特别强调发展与马格里布国家的关系。1964年1月10日同中国建交。

  【二十世纪突尼斯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07年“青年突尼斯人”成立

  本世纪初,由于殖民瓜分的狂潮和殖民压迫的加深,殖民地人民民族运动有了初步的发展。在北非,也兴起了知识分子领导的民族运动。“青年突尼斯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是一个政治性的团体,1907年由律师阿里—巴什·汉巴和贝希尔·斯法尔领导和创立。该组织发行《青年突尼斯人》周刊,抨击法国的政策,争取平等的权力。两年后,塔里卜与“青年突尼斯人”结合,使之具有宗教和立宪的特征,主张在伊斯兰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近代国家。“青年突尼斯人”领导了1911年抗议意大利入侵利比亚的运动和1912年对意大利电车公司的抵制运动。抵制运动是因电车碾死一名突尼斯儿童引起的,几乎首都突尼斯城的全部穆斯林都参加了抵制。殖民当局立即宣布戒严,取缔“青年突尼斯人”,放逐其领导人。“青年突尼斯人”作为突尼斯较早的民族主义组织,它在突尼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史中占有一定位置,对唤醒人民民族意识,号召人民投身反殖斗争起过一定的作用。1920年,在“青年突尼斯人”的基础上,突尼斯成立了自由宪政党。

  1934年3月2日社会主义宪政党成立

  “青年突尼斯人”于1920年改建为自由宪政党,1931年该党分成两派:传统派和现代派。1934年3月2日,以布尔吉巴为首的现代派召开特别会议组成新宪政党。1937年10-11月,新宪政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对法国殖民当局采取对抗立场。1938年4月,布尔吉巴等被法殖民当局逮捕,党的活动转入地下,直至1955年法国同意突尼斯内部自治后,才正式取得合法地位。1956年突尼斯独立,该党成为执政党。1964年党的七大决定改叫现名,并确定以“宪政社会主义”为建设总方针,实行国营、个体和合作社三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体制,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建立一个各种力量互相适应和保持均衡的社会。1981年4月,布尔吉巴在党的特别会议上宣布实行多党制。该党现有党员80万,基层组织4000个。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每五年召开一次。中央设立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地方有协调委员会(省级)和支部。1985年5月该党代表团访华。机关报为《行动报》。

  1937年突尼斯共产党成立

  突尼斯共产党前身是突尼斯共产主义小组,为法国共产党的一个支部。1921年12月一些积极分子在突尼斯市郊召开第一次共产主义小组会,1925年遭法殖民当局镇压,1936年成为独立组织,1937年正式成立突尼斯共产党,1939年5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曾几次被宣布为非法。1981年7月再一次取得合法地位。该党认为,突尼斯现在处于“新型的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主张在国内实行多党制,实现“新的民主进步替代”的战略目标,把政权变为各阶层人民民主与进步力量联盟的中心。第一书记是穆罕默德·哈梅尔。机关报是《新路》周报。该党主要在大城市知识分子和工人中有影响。

  1938年4月9日“四九”烈士遇难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突尼斯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游行示威,罢工抗议活动不断爆发。1938年4月9日,突尼斯再次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强烈抗议殖民当局逮捕新宪政党首领萨拉赫·本·优素福和苏莱曼·本·苏莱曼博士。在示威游行过程中,法国殖民当局警察人员对游行群众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示威群众伤亡严重,1500名宪政党人被捕。史称在这次游行中牺牲的群众为“四九烈士”。法当局害怕突人民的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颁布戒严令,取缔新宪政党组织,将该党的领导人马泰里和布尔吉巴等人流放到外地,在突尼斯重新推行殖民地的警察恐怖制度。

  1945年2月17日大议会和政府改组

  法国殖民当局为了遏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突尼斯人作出了某些让步,1945年2月17日成立了由突尼斯人担任大臣的社会事务部,同时恢复了被维希政府解散了的大议会的活动,同年9月15日颁布法令,对大议会的组织和职权作了修改。从此,突尼斯人部和法国人部在大议会中的议员各有53人,突尼斯人取得了议会中的半数席位。凡年满25岁,参加过战争或受过高等教育的纳税的突尼斯男子,享有选入突尼斯部的权利;而所有年满21岁的法国人,都毫无例外地享有选入法国部的权利。此外,进入突尼斯人部的,要经过两级选举;而选入法国人部的,则在直接选举。虽然突尼斯选民范围扩大了,但大议会的权利却极其有限。大议会不仅被剥夺了讨论政治问题的权利,而且还被剥夺了讨论殖民机构经费开支的权利。突尼斯人虽然取得了大议会的半数席位,可是没有能担任政府重要部门的负责工作,只取得了一些技术部门的领导职务。法国殖民当局仍然控制着突尼斯的军政大权。

  1946年8月23日突通过《独立宣言》

  二战后,突尼斯要求废除法国保护制度,实现民族独立的呼声更加高涨。1946年8月23日,新宪政党和旧宪政党等倡议召开了国民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了《独立宣言》,提出了民族独立的要求。《宣言》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享有管理其人民的不可剥夺的权力,保护制是一种同突尼斯人民的主权完全不相容的经济政治制度。国民代表欲将此《宣言》转交给总督,但会议正进行时,警察冲进会场,逮捕了45名与会者。这一行动立即激起了公愤,突尼斯共产党号召总罢工,这一号召得到群众的拥护,突共还呼吁建立民族阵线,实现突尼斯独立。

  1946年突工人总联合会成立

  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是现今突唯一的工会组织,成立于1946年。当时全国性的工会有两个: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和突尼斯工人工会。突尼斯工人工会曾有会员97000人,是世界工联的团体会员。1956年由于工会统一而自动解散,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突工人总联合会从1945年起就与新宪政党有着密切的关系,1956年因工人总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经济纲领为政府所拒绝,总书记艾哈迈德·本·萨拉辞职;此后直到1963年,新宪政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艾哈迈德·特利利一直担任该会的总书记。在他控制下的工人总联合会,一直支持政府的内外政策。1951年工人总联合会加入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1959年,特利利当选为自由工联副主席,负责该组织的非洲事务。1978年1月工人总联合会发动了反政府的全国性大罢工,工会与政府的关系趋于紧张,80年代后关系逐步改善。

  1950年11月法殖民当局枪杀昂菲达维尔工人

  1950年11月,在突尼斯昂菲达维尔爆发了农业工人的罢工运动。工人要求把工资增加到每天180法郎,要求对多子女的工人发放补贴。罢工持续数周,但行政当局拒不答应罢工工人提出的要求,并将罢工者包围起来,用机枪射击,装甲车从四面八方追赶企图逃避镇压的工人,一直追到居民区。共有7名工人在这场屠杀中死亡,30多名工人受伤,大约200多名工人被投入监狱。在突尼斯共产党号召下,1950年11月26日,突尼斯工会举行了全国性大罢工,声援昂菲达维尔农业工人。

  1951年12月21日全国抗议法国拒绝自治要求总罢工

  为了谋求在突尼斯实行内部自治,突尼斯新宪政党代表团与法国之间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谈判,但是,法国当局拒绝了布尔吉巴关于成立“单一的”,也即突尼斯人的政府的建议,谈判于1951年12月宣告破裂。此外,法国还强调指出,70年前所确立的制度仍然不变,也就是说法国对突尼斯的保护制度不变。消息传来,突尼斯人民群情激愤,于12月21日开始举行三天的总罢工,以表示对法国殖民政策的强烈抗议。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突尼斯新宪政党、旧宪政党、共产党、突尼斯工人工会、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以及其他一切民族团体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发动了起来,各阶层居民、矿工、手工业者、雇农、职员、商人和小公务员都起来抗议法国的殖民统治和压迫,民族解放的独立运动掀起了高潮,新宪政党并作出了准备武装斗争的决定。法国殖民者逮捕了布尔吉巴,但这并未能阻止民族解放斗争的蓬勃发展。

  1955年6月1日法突协定签署

  由于突尼斯人民的坚决斗争,法国殖民当局被迫接受布尔吉巴提出的关于突内部自治的方案。1954年9月,关于突尼斯实行内部自治的谈判重新开始。1955年6月1日,新宪政党和法国签订了《法突协定》。根据此协定,突尼斯获得了内部自治权利,内政交给民族政府。但法国政府保留了一系列权力:法国有决定突尼斯对外政策,保证突尼斯安全,维护住在突尼斯的法国人利益的权利;同时成立了一个法突混合“仲裁委员会”,委员会关于行政、立法、司法的决定对突尼斯政府具有强制性;突尼斯政府不得进行损害法国公民利益的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内部自治不涉及比赛大—斐里维勒地区和突尼斯南部地区;20年后给予突尼斯独立。同时双方还签订财经专约,此约于1955年8月31日起生效。

  1956年3月20日突尼斯独立

  在突尼斯人民坚持不懈的抗法武装斗争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配合下,突尼斯人民终于于1956年3月20日取得独立。法突双方签订《联合议定书》,法国正式承认突尼斯独立,废止1881年的《巴尔杜条约》,即法对突的保护条约,和1955年6月1日协定中与突尼斯新地位相冲突的条款。在尊重双方主权条件下,法突两国同意确定或补充两国间自由实行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方式,在共同利益的范围内,特别是在防务与外交事务上安排合作。至此,突尼斯结束了75年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告独立。但是,突对法的依附关系并没有完全改变,法国在突还拥有军事基地,对突的政治、经济仍有一定影响。

  1957年7月25日布尔吉巴废黜国王

  突尼斯独立后,布尔吉巴的新宪政党联合其它党派,在首次立法选举中取得了绝对胜利,布尔吉巴出任首相,但是以贝伊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仍旧处处阻碍政治变革的进行。在此背景下,布尔吉巴决心采取坚决行动,7月,布召开立宪议会,痛陈国王的叛国行为。25日,布尔吉巴正式废黜国王,宣布突为共和国。

  哈比卜·布尔吉巴(1903— )生于莫纳斯提尔城。穆斯林。1921年(一说1922年)加入突尼斯自由宪政党,从事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24至1927年就读于巴黎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后当律师和记者。1930年主持自由宪政党机关报《突尼斯人之声》的工作,后成为该党的领导人之一。1934年初,自由宪政党分裂,他另组成新宪政党,当选为总书记,同年9月被法国殖民当局以“鼓动骚乱”罪逮捕,流放到突尼斯南部,1936年5月获释。1938年4月又以“叛国阴谋”罪被捕,囚于法国马赛和里昂等地,1942年被侵法德军释放。同年4月潜回突尼斯。1946年秘密赴中东、欧美等地寻求支持。1948年缺席当选为新宪政党主席,1949年回国整顿该党。1951年出访亚洲、欧美等地,继续进行争取独立的活动,同年12月同法国谈判破裂。1952年1月第三次被捕,1954年法国同意突尼斯实行内部自治后获释,但仍被软禁于巴黎,1955年解除软禁回国。1956年3月突尼斯独立,当选为制宪议会议长,同年4月组成独立政府,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及国防大臣。1957年7月,他废黜国王,成立共和国,并当选为首任总统,后连选连任。1964年10月新宪政党易名为社会主义宪政党,他当选为主席,1974年9月在该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被宣布为党的终身主席。1975年3月被突尼斯国民议会选举为终身总统。他曾与塞内加尔前总统桑戈尔共同组建泛非社会主义组织—非洲社会党国际,任名誉主席。布尔吉巴在突尼斯搞社会主义,他的政治主张被称为“布尔吉巴主义”,并以此作为制造其内外政策的依据。他在国内被称为“民族主父”和“至高无上的战士”。1987年11月7日,本·阿里以和平方式接替了已是高龄的布尔吉巴的总统职务。

  1961年萨拉赫计划提出

  “萨拉赫计划”是具有“左倾”思想的突尼斯计划和经济部长本·萨拉赫1961年提出的《十年发展远景规划》(1962-1971年),即著名的“萨拉赫经济计划”。这是一个仿照苏联发展模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这个计划的提出,被看作是突尼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该计划的宗旨是使国民经济全面、平衡地发展,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其重点是农业、动力、化学、轻工和基本建设。为此还提出四大基本目标:一、摆脱殖民地经济,打破与法国的依附关系,实行国有化。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发展教育事业,改善生活条件,使全体人民都能就业。三、改革原有的生产和管理机构,扩大地方在发展经济方面的决定权,增设负责农业、工业等多职能机构,同时使传统的生产部门现代化。四、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限制对外援的依赖。从1962年起,突尼斯为实行上述四大目标而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着重实行结构改革,强调国家控制企业、贸易,实行国有化。在农业领域开展土改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工业发展上推行工业化。该计划对突尼斯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初步改变了突原有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建立了包括炼油、化工、建材、机械等在内的一系列现代化民族工业部门,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该计划在推行农业合作化方面却遭到严重失败。1970年布尔吉巴下令停止执行该计划。“萨拉赫计划”在农业方面宣告破产。

  1963年10月15日法军撤出比赛大

  比赛大是突尼斯古老的城市。法国于1956年承认突尼斯独立,但法国军队仍占有比赛大及其以外的地区。1958年6月在美、英两国斡旋下,法突签订协定,法国军队撤出除比赛大以外的地区,同时法国政府承认突尼斯对比赛大基地的主权。1961年,突尼斯人民再次掀起迫使法军全部撤出突尼斯的运动。1962年6月30日突尼斯接管了比赛大军港西南的法军设施。1963年10月15日,法军全部撤出比赛大。结束了82年的殖民占领史。

  1969年农业结构改革法通过

  “萨拉赫经济计划”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该计划在农业领域遭到严重失败,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受到挫伤,农业生产非但没有发展,反而有所下降。面对这种情况,突国民议会于1969年通过了《农业结构改革法》,放慢了合作化步伐。新的农业政策鼓励大农场和个体农户经营并行发展,一方面积极鼓励建立机械化的农场,特别是鼓励建立能促进和增加农产品利用价值的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从事小麦、玉米、水果等作物的生产,以便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和出口产品,并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帮助和优惠。另一方面积极扶植个体农户的生产,通过设立各种指导农作物生产的专门机构,在技术、物资、资金和销售上帮助农民。政府还规定对收购的农户品实行保证价格。由于对农业结构实行了新的调整,不再像过去强迫加入合作社,采取了新的农业政策,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被调动起来,农业生产很快得到较大的恢复。粮食产量从“萨拉赫时期、1967年的最低产量38万吨,逐渐上升到1972年的115万吨,初步实现了粮食自给。

  1972年4月突颁布《投资法令》和《出口工业条例》

  废除“萨拉赫经济计划”后,突政府开始实行经济调整政策,提出私人、集体、国家三种经济成份共存的原则,并且实行了“有限制的自由开放”政策。70年代初,突政府先后颁布两个《投资法》,对外国投资者在突的投资活动给予各种优惠的保证。外资三年免交税收,用外资进口的工业资本货物减免关税,并对外资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生产和销售的垄断权,外资用外汇所投的资本及其收入的转让权受到保护等等。1972年4月政府又颁布《出口工业条例》,对生产出口产品的工业企业给予更大的优惠。该条例规定:外资投资的工业企业开工头10年免交所得税,在免交税期满后10年征收10%的低税;开工后20年内免征固定资产税、动产收入税以及设备、工具、零配件、原料、半成品和消费物资的进口税。另外,出口工业企业可以自由进口生产所必须的物资。1974年,突尼斯又先后颁布了《制成品工业法》和《工业分散法》,以鼓励和刺激外资在制成品工业和在内地及落后地区投资建厂,促进内地和沿海地区工业的平衡发展。

  1978年1月26日“一·二六事件”

  “一·二六事件”,亦即工人总联合会发动的全国性总罢工。1978年1月26日,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号召全国进行反政府的24小时总罢工,原因是工人总联合会总书记哈比卜·阿舒尔认为突政治局势正在“走向腐朽”,并于1月上旬退出执政的社会主义宪政党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之后,工总联便开始了一系列反政府的活动,终于在1月26日爆发全国性大罢工。政府求助于警察暴力来扼杀工人运动,双方发生流血冲突。警察出动装甲车、直升飞机,用催泪瓦斯驱赶示威群众,市里炮声不断,示威者也焚烧了几辆汽车。傍晚,军警占领了工人总联合会总部。在这次骚乱中,共有四五十人死亡,受伤者众多,并有上百名工会积极分子被捕。工总联总书记哈比卜·阿舒尔及8名执委也遭逮捕,阿舒尔被判10年劳役(1979年8月获释),其余人各判10年以下不等徒刑。这是突尼斯独立后22年中最为严重的动乱,数千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活动也是自1956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突尼斯政府当即下令自1月26日起实行宵禁;并严禁三人以上在大街和公共地点聚集,违者予以重惩,甚至可开枪射击。宣布紧急状态和实行戒严也是突尼斯独立以来的第一次。

  1978年6月“社会民主运动”宣布成立

  社会民主运动组织酝酿于1974年,1978年6月宣布成立。总书记为艾哈迈德·梅斯蒂里。该组织主张开放民主、实行多党制,轮流执政,反对暴力。在政界和知识分子中间有一定的影响,政府中的许多大官要员参加了这个组织。1981年11月参加议会选举,获得3.38%的选票。1983年11月,布尔吉巴总统承认其合法地位,同年12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机关刊物为《前景》周刊。该组织还支持突尼斯和利比亚合并。

  1979年9月5日社会主义宪政党十大

  本次代表大会在布尔吉巴总统的主持下召开,共有850名代表和40个外国党的200名代表参加和列席了会议。会上,宪政党提出了建立一个“中户阶级”社会的主张,用伊斯兰的说法,称作“中间社会”。简单地说,就是既不让突尼斯人戴上穷困的帽子,也不让某些人处于有损别人的阶层,政权和政治权力不要都集中在国家手中,突尼斯的制度将是建设一个协调的、相互团结的、均衡的现代化社会,没有压迫,没有贫穷和巨富的“中产阶级”将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宪政党的任务是使突尼斯摆脱落后,走向进步繁荣。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

  1981年6月6日“伊斯兰倾向运动”成立

  “伊斯兰倾向运动”是一个原教旨主义组织,成立于1981年6月6日。它常活跃在清真寺和宗教场所,在大学生、职业团体、下级军警和社会下层人士中有一定的影响,成员中青年占到80%。该组织主张恢复突尼斯的伊斯兰特性,按伊斯兰原则合理分配国家财富,在马格里布、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范围内复兴伊斯兰的政治和文明实体。该组织的活动受到政府的监视和限制,曾经有17名领导人被捕入狱,1984年8月获释。其主席是拉西德·格努西。

  【突尼斯历史概括


  全称突尼斯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北部,面积约164150平方公里。人口789万(1989年),9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为国教,首都突尼斯。

突尼斯国旗
突尼斯国旗

  全境地势平坦,沙漠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有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和迈尔杰达河,西南部有全国最大的杰里德盐湖。海岸线总长为1200公里。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年平均气温14-1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400毫米以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最高温度可达61度,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

  中文名称:突尼斯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Tunisia

  简 称:突尼斯、突尼西亚

  所属洲:非洲

  首 都:突尼斯市

  主要城市:突尼斯、比塞大等

  国庆日:1956年3月20日

  国 歌:《祖国的卫士》

  国家代码:TUN

  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货 币:突尼斯第纳尔

  时 区:UTC+1

  政治体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总统:贝吉·卡伊德·埃塞卜西、总理:优素福·沙赫德

  人口数量:1140万(2016年)

  人口密度:73.4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主要民族:阿拉伯人、柏柏尔人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逊尼派

  国土面积:163,610平方公里

  水域率:5%

  GDP总计:420.63亿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人均GDP:3689美元(2016年,国际汇率)

  国际电话区号:+216

  国际域名缩写:.tn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主要资源有磷酸盐、铁、铝、锌、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农作物有大麦、小麦和橄榄,橄榄油产量居世界第四。有石油、化学、电力和加工工业。磷酸盐、石油和橄榄油为出口贸易的三大支柱。此外,还出口柑桔和纺织品。进口工业原料、机械设备和粮食。铁路总长2100公里,公路长18952公里。货币名称是第纳尔。

  公元前9至3世纪,腓尼基人建立迦太基奴隶制国家;5至6世纪,阿拉伯人迁入;13世纪哈夫斯王朝建立突尼斯国家,1574年沦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1881年沦为法国保护国。1956年3月20日宣告独立,1957年7月25日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实行共和制,布尔吉巴当选为总统。1976年宪法修改案规定布尔吉巴为终身总统。1987年11月7日,本·阿里废黜布尔吉巴,任突尼斯总统,在国内实行多党制和民主化改革。

  突尼斯对外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政策,特别强调发展与马格里布国家的关系。1964年1月10日同中国建交。

  【二十世纪突尼斯历史上发生过的大事件


  1907年“青年突尼斯人”成立

  本世纪初,由于殖民瓜分的狂潮和殖民压迫的加深,殖民地人民民族运动有了初步的发展。在北非,也兴起了知识分子领导的民族运动。“青年突尼斯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是一个政治性的团体,1907年由律师阿里—巴什·汉巴和贝希尔·斯法尔领导和创立。该组织发行《青年突尼斯人》周刊,抨击法国的政策,争取平等的权力。两年后,塔里卜与“青年突尼斯人”结合,使之具有宗教和立宪的特征,主张在伊斯兰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近代国家。“青年突尼斯人”领导了1911年抗议意大利入侵利比亚的运动和1912年对意大利电车公司的抵制运动。抵制运动是因电车碾死一名突尼斯儿童引起的,几乎首都突尼斯城的全部穆斯林都参加了抵制。殖民当局立即宣布戒严,取缔“青年突尼斯人”,放逐其领导人。“青年突尼斯人”作为突尼斯较早的民族主义组织,它在突尼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史中占有一定位置,对唤醒人民民族意识,号召人民投身反殖斗争起过一定的作用。1920年,在“青年突尼斯人”的基础上,突尼斯成立了自由宪政党。

  1934年3月2日社会主义宪政党成立

  “青年突尼斯人”于1920年改建为自由宪政党,1931年该党分成两派:传统派和现代派。1934年3月2日,以布尔吉巴为首的现代派召开特别会议组成新宪政党。1937年10-11月,新宪政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对法国殖民当局采取对抗立场。1938年4月,布尔吉巴等被法殖民当局逮捕,党的活动转入地下,直至1955年法国同意突尼斯内部自治后,才正式取得合法地位。1956年突尼斯独立,该党成为执政党。1964年党的七大决定改叫现名,并确定以“宪政社会主义”为建设总方针,实行国营、个体和合作社三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体制,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发展,建立一个各种力量互相适应和保持均衡的社会。1981年4月,布尔吉巴在党的特别会议上宣布实行多党制。该党现有党员80万,基层组织4000个。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每五年召开一次。中央设立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地方有协调委员会(省级)和支部。1985年5月该党代表团访华。机关报为《行动报》。

  1937年突尼斯共产党成立

  突尼斯共产党前身是突尼斯共产主义小组,为法国共产党的一个支部。1921年12月一些积极分子在突尼斯市郊召开第一次共产主义小组会,1925年遭法殖民当局镇压,1936年成为独立组织,1937年正式成立突尼斯共产党,1939年5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曾几次被宣布为非法。1981年7月再一次取得合法地位。该党认为,突尼斯现在处于“新型的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主张在国内实行多党制,实现“新的民主进步替代”的战略目标,把政权变为各阶层人民民主与进步力量联盟的中心。第一书记是穆罕默德·哈梅尔。机关报是《新路》周报。该党主要在大城市知识分子和工人中有影响。

  1938年4月9日“四九”烈士遇难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突尼斯民族解放运动此起彼伏,游行示威,罢工抗议活动不断爆发。1938年4月9日,突尼斯再次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活动,强烈抗议殖民当局逮捕新宪政党首领萨拉赫·本·优素福和苏莱曼·本·苏莱曼博士。在示威游行过程中,法国殖民当局警察人员对游行群众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为争取独立和自由的示威群众伤亡严重,1500名宪政党人被捕。史称在这次游行中牺牲的群众为“四九烈士”。法当局害怕突人民的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颁布戒严令,取缔新宪政党组织,将该党的领导人马泰里和布尔吉巴等人流放到外地,在突尼斯重新推行殖民地的警察恐怖制度。

  1945年2月17日大议会和政府改组

  法国殖民当局为了遏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对突尼斯人作出了某些让步,1945年2月17日成立了由突尼斯人担任大臣的社会事务部,同时恢复了被维希政府解散了的大议会的活动,同年9月15日颁布法令,对大议会的组织和职权作了修改。从此,突尼斯人部和法国人部在大议会中的议员各有53人,突尼斯人取得了议会中的半数席位。凡年满25岁,参加过战争或受过高等教育的纳税的突尼斯男子,享有选入突尼斯部的权利;而所有年满21岁的法国人,都毫无例外地享有选入法国部的权利。此外,进入突尼斯人部的,要经过两级选举;而选入法国人部的,则在直接选举。虽然突尼斯选民范围扩大了,但大议会的权利却极其有限。大议会不仅被剥夺了讨论政治问题的权利,而且还被剥夺了讨论殖民机构经费开支的权利。突尼斯人虽然取得了大议会的半数席位,可是没有能担任政府重要部门的负责工作,只取得了一些技术部门的领导职务。法国殖民当局仍然控制着突尼斯的军政大权。

  1946年8月23日突通过《独立宣言》

  二战后,突尼斯要求废除法国保护制度,实现民族独立的呼声更加高涨。1946年8月23日,新宪政党和旧宪政党等倡议召开了国民代表大会,讨论并通过了《独立宣言》,提出了民族独立的要求。《宣言》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享有管理其人民的不可剥夺的权力,保护制是一种同突尼斯人民的主权完全不相容的经济政治制度。国民代表欲将此《宣言》转交给总督,但会议正进行时,警察冲进会场,逮捕了45名与会者。这一行动立即激起了公愤,突尼斯共产党号召总罢工,这一号召得到群众的拥护,突共还呼吁建立民族阵线,实现突尼斯独立。

  1946年突工人总联合会成立

  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是现今突唯一的工会组织,成立于1946年。当时全国性的工会有两个: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和突尼斯工人工会。突尼斯工人工会曾有会员97000人,是世界工联的团体会员。1956年由于工会统一而自动解散,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突工人总联合会从1945年起就与新宪政党有着密切的关系,1956年因工人总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经济纲领为政府所拒绝,总书记艾哈迈德·本·萨拉辞职;此后直到1963年,新宪政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艾哈迈德·特利利一直担任该会的总书记。在他控制下的工人总联合会,一直支持政府的内外政策。1951年工人总联合会加入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1959年,特利利当选为自由工联副主席,负责该组织的非洲事务。1978年1月工人总联合会发动了反政府的全国性大罢工,工会与政府的关系趋于紧张,80年代后关系逐步改善。

  1950年11月法殖民当局枪杀昂菲达维尔工人

  1950年11月,在突尼斯昂菲达维尔爆发了农业工人的罢工运动。工人要求把工资增加到每天180法郎,要求对多子女的工人发放补贴。罢工持续数周,但行政当局拒不答应罢工工人提出的要求,并将罢工者包围起来,用机枪射击,装甲车从四面八方追赶企图逃避镇压的工人,一直追到居民区。共有7名工人在这场屠杀中死亡,30多名工人受伤,大约200多名工人被投入监狱。在突尼斯共产党号召下,1950年11月26日,突尼斯工会举行了全国性大罢工,声援昂菲达维尔农业工人。

  1951年12月21日全国抗议法国拒绝自治要求总罢工

  为了谋求在突尼斯实行内部自治,突尼斯新宪政党代表团与法国之间进行了为期16个月的谈判,但是,法国当局拒绝了布尔吉巴关于成立“单一的”,也即突尼斯人的政府的建议,谈判于1951年12月宣告破裂。此外,法国还强调指出,70年前所确立的制度仍然不变,也就是说法国对突尼斯的保护制度不变。消息传来,突尼斯人民群情激愤,于12月21日开始举行三天的总罢工,以表示对法国殖民政策的强烈抗议。在人民群众的压力下,突尼斯新宪政党、旧宪政党、共产党、突尼斯工人工会、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以及其他一切民族团体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发动了起来,各阶层居民、矿工、手工业者、雇农、职员、商人和小公务员都起来抗议法国的殖民统治和压迫,民族解放的独立运动掀起了高潮,新宪政党并作出了准备武装斗争的决定。法国殖民者逮捕了布尔吉巴,但这并未能阻止民族解放斗争的蓬勃发展。

  1955年6月1日法突协定签署

  由于突尼斯人民的坚决斗争,法国殖民当局被迫接受布尔吉巴提出的关于突内部自治的方案。1954年9月,关于突尼斯实行内部自治的谈判重新开始。1955年6月1日,新宪政党和法国签订了《法突协定》。根据此协定,突尼斯获得了内部自治权利,内政交给民族政府。但法国政府保留了一系列权力:法国有决定突尼斯对外政策,保证突尼斯安全,维护住在突尼斯的法国人利益的权利;同时成立了一个法突混合“仲裁委员会”,委员会关于行政、立法、司法的决定对突尼斯政府具有强制性;突尼斯政府不得进行损害法国公民利益的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内部自治不涉及比赛大—斐里维勒地区和突尼斯南部地区;20年后给予突尼斯独立。同时双方还签订财经专约,此约于1955年8月31日起生效。

  1956年3月20日突尼斯独立

  在突尼斯人民坚持不懈的抗法武装斗争和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配合下,突尼斯人民终于于1956年3月20日取得独立。法突双方签订《联合议定书》,法国正式承认突尼斯独立,废止1881年的《巴尔杜条约》,即法对突的保护条约,和1955年6月1日协定中与突尼斯新地位相冲突的条款。在尊重双方主权条件下,法突两国同意确定或补充两国间自由实行的相互依赖关系的方式,在共同利益的范围内,特别是在防务与外交事务上安排合作。至此,突尼斯结束了75年的殖民统治,正式宣告独立。但是,突对法的依附关系并没有完全改变,法国在突还拥有军事基地,对突的政治、经济仍有一定影响。

  1957年7月25日布尔吉巴废黜国王

  突尼斯独立后,布尔吉巴的新宪政党联合其它党派,在首次立法选举中取得了绝对胜利,布尔吉巴出任首相,但是以贝伊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仍旧处处阻碍政治变革的进行。在此背景下,布尔吉巴决心采取坚决行动,7月,布召开立宪议会,痛陈国王的叛国行为。25日,布尔吉巴正式废黜国王,宣布突为共和国。

  哈比卜·布尔吉巴(1903— )生于莫纳斯提尔城。穆斯林。1921年(一说1922年)加入突尼斯自由宪政党,从事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24至1927年就读于巴黎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后当律师和记者。1930年主持自由宪政党机关报《突尼斯人之声》的工作,后成为该党的领导人之一。1934年初,自由宪政党分裂,他另组成新宪政党,当选为总书记,同年9月被法国殖民当局以“鼓动骚乱”罪逮捕,流放到突尼斯南部,1936年5月获释。1938年4月又以“叛国阴谋”罪被捕,囚于法国马赛和里昂等地,1942年被侵法德军释放。同年4月潜回突尼斯。1946年秘密赴中东、欧美等地寻求支持。1948年缺席当选为新宪政党主席,1949年回国整顿该党。1951年出访亚洲、欧美等地,继续进行争取独立的活动,同年12月同法国谈判破裂。1952年1月第三次被捕,1954年法国同意突尼斯实行内部自治后获释,但仍被软禁于巴黎,1955年解除软禁回国。1956年3月突尼斯独立,当选为制宪议会议长,同年4月组成独立政府,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及国防大臣。1957年7月,他废黜国王,成立共和国,并当选为首任总统,后连选连任。1964年10月新宪政党易名为社会主义宪政党,他当选为主席,1974年9月在该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被宣布为党的终身主席。1975年3月被突尼斯国民议会选举为终身总统。他曾与塞内加尔前总统桑戈尔共同组建泛非社会主义组织—非洲社会党国际,任名誉主席。布尔吉巴在突尼斯搞社会主义,他的政治主张被称为“布尔吉巴主义”,并以此作为制造其内外政策的依据。他在国内被称为“民族主父”和“至高无上的战士”。1987年11月7日,本·阿里以和平方式接替了已是高龄的布尔吉巴的总统职务。

  1961年萨拉赫计划提出

  “萨拉赫计划”是具有“左倾”思想的突尼斯计划和经济部长本·萨拉赫1961年提出的《十年发展远景规划》(1962-1971年),即著名的“萨拉赫经济计划”。这是一个仿照苏联发展模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这个计划的提出,被看作是突尼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该计划的宗旨是使国民经济全面、平衡地发展,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其重点是农业、动力、化学、轻工和基本建设。为此还提出四大基本目标:一、摆脱殖民地经济,打破与法国的依附关系,实行国有化。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发展教育事业,改善生活条件,使全体人民都能就业。三、改革原有的生产和管理机构,扩大地方在发展经济方面的决定权,增设负责农业、工业等多职能机构,同时使传统的生产部门现代化。四、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限制对外援的依赖。从1962年起,突尼斯为实行上述四大目标而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着重实行结构改革,强调国家控制企业、贸易,实行国有化。在农业领域开展土改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工业发展上推行工业化。该计划对突尼斯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初步改变了突原有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建立了包括炼油、化工、建材、机械等在内的一系列现代化民族工业部门,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该计划在推行农业合作化方面却遭到严重失败。1970年布尔吉巴下令停止执行该计划。“萨拉赫计划”在农业方面宣告破产。

  1963年10月15日法军撤出比赛大

  比赛大是突尼斯古老的城市。法国于1956年承认突尼斯独立,但法国军队仍占有比赛大及其以外的地区。1958年6月在美、英两国斡旋下,法突签订协定,法国军队撤出除比赛大以外的地区,同时法国政府承认突尼斯对比赛大基地的主权。1961年,突尼斯人民再次掀起迫使法军全部撤出突尼斯的运动。1962年6月30日突尼斯接管了比赛大军港西南的法军设施。1963年10月15日,法军全部撤出比赛大。结束了82年的殖民占领史。

  1969年农业结构改革法通过

  “萨拉赫经济计划”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该计划在农业领域遭到严重失败,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遭受到挫伤,农业生产非但没有发展,反而有所下降。面对这种情况,突国民议会于1969年通过了《农业结构改革法》,放慢了合作化步伐。新的农业政策鼓励大农场和个体农户经营并行发展,一方面积极鼓励建立机械化的农场,特别是鼓励建立能促进和增加农产品利用价值的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从事小麦、玉米、水果等作物的生产,以便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和出口产品,并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帮助和优惠。另一方面积极扶植个体农户的生产,通过设立各种指导农作物生产的专门机构,在技术、物资、资金和销售上帮助农民。政府还规定对收购的农户品实行保证价格。由于对农业结构实行了新的调整,不再像过去强迫加入合作社,采取了新的农业政策,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才被调动起来,农业生产很快得到较大的恢复。粮食产量从“萨拉赫时期、1967年的最低产量38万吨,逐渐上升到1972年的115万吨,初步实现了粮食自给。

  1972年4月突颁布《投资法令》和《出口工业条例》

  废除“萨拉赫经济计划”后,突政府开始实行经济调整政策,提出私人、集体、国家三种经济成份共存的原则,并且实行了“有限制的自由开放”政策。70年代初,突政府先后颁布两个《投资法》,对外国投资者在突的投资活动给予各种优惠的保证。外资三年免交税收,用外资进口的工业资本货物减免关税,并对外资在一定时期内给予生产和销售的垄断权,外资用外汇所投的资本及其收入的转让权受到保护等等。1972年4月政府又颁布《出口工业条例》,对生产出口产品的工业企业给予更大的优惠。该条例规定:外资投资的工业企业开工头10年免交所得税,在免交税期满后10年征收10%的低税;开工后20年内免征固定资产税、动产收入税以及设备、工具、零配件、原料、半成品和消费物资的进口税。另外,出口工业企业可以自由进口生产所必须的物资。1974年,突尼斯又先后颁布了《制成品工业法》和《工业分散法》,以鼓励和刺激外资在制成品工业和在内地及落后地区投资建厂,促进内地和沿海地区工业的平衡发展。

  1978年1月26日“一·二六事件”

  “一·二六事件”,亦即工人总联合会发动的全国性总罢工。1978年1月26日,突尼斯工人总联合会号召全国进行反政府的24小时总罢工,原因是工人总联合会总书记哈比卜·阿舒尔认为突政治局势正在“走向腐朽”,并于1月上旬退出执政的社会主义宪政党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之后,工总联便开始了一系列反政府的活动,终于在1月26日爆发全国性大罢工。政府求助于警察暴力来扼杀工人运动,双方发生流血冲突。警察出动装甲车、直升飞机,用催泪瓦斯驱赶示威群众,市里炮声不断,示威者也焚烧了几辆汽车。傍晚,军警占领了工人总联合会总部。在这次骚乱中,共有四五十人死亡,受伤者众多,并有上百名工会积极分子被捕。工总联总书记哈比卜·阿舒尔及8名执委也遭逮捕,阿舒尔被判10年劳役(1979年8月获释),其余人各判10年以下不等徒刑。这是突尼斯独立后22年中最为严重的动乱,数千人参加的游行示威活动也是自1956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突尼斯政府当即下令自1月26日起实行宵禁;并严禁三人以上在大街和公共地点聚集,违者予以重惩,甚至可开枪射击。宣布紧急状态和实行戒严也是突尼斯独立以来的第一次。

  1978年6月“社会民主运动”宣布成立

  社会民主运动组织酝酿于1974年,1978年6月宣布成立。总书记为艾哈迈德·梅斯蒂里。该组织主张开放民主、实行多党制,轮流执政,反对暴力。在政界和知识分子中间有一定的影响,政府中的许多大官要员参加了这个组织。1981年11月参加议会选举,获得3.38%的选票。1983年11月,布尔吉巴总统承认其合法地位,同年12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机关刊物为《前景》周刊。该组织还支持突尼斯和利比亚合并。

  1979年9月5日社会主义宪政党十大

  本次代表大会在布尔吉巴总统的主持下召开,共有850名代表和40个外国党的200名代表参加和列席了会议。会上,宪政党提出了建立一个“中户阶级”社会的主张,用伊斯兰的说法,称作“中间社会”。简单地说,就是既不让突尼斯人戴上穷困的帽子,也不让某些人处于有损别人的阶层,政权和政治权力不要都集中在国家手中,突尼斯的制度将是建设一个协调的、相互团结的、均衡的现代化社会,没有压迫,没有贫穷和巨富的“中产阶级”将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宪政党的任务是使突尼斯摆脱落后,走向进步繁荣。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经济。

  1981年6月6日“伊斯兰倾向运动”成立

  “伊斯兰倾向运动”是一个原教旨主义组织,成立于1981年6月6日。它常活跃在清真寺和宗教场所,在大学生、职业团体、下级军警和社会下层人士中有一定的影响,成员中青年占到80%。该组织主张恢复突尼斯的伊斯兰特性,按伊斯兰原则合理分配国家财富,在马格里布、阿拉伯国家和世界范围内复兴伊斯兰的政治和文明实体。该组织的活动受到政府的监视和限制,曾经有17名领导人被捕入狱,1984年8月获释。其主席是拉西德·格努西。

  1984年1月3日面包事件

  由于面包和粮食涨价,突尼斯1984年1月3日爆发了全国性骚乱事件。突尼斯政府为了结束补贴总局的财政赤字,决定取消补贴总局对粮食的补贴。根据这个规定,从1984年1月1日起,面包和粮食涨价。300克面包的价格从50米利姆增加到90米利姆,700克面包的价格从80米利姆增加到170米利姆,面粉涨价30%至50%。虽然政府同时宣布了保护人民购买力的措施,如每月给经济收入低的人补贴6-10个第纳尔,每月给工地工人增加6个第纳尔,即每天为2000米利姆,冻结用粮食生产的糕点、快餐、馅饼和其它小吃的价格等,但是,抗议政府提高面包粮食价格的示威游行活动还是爆发了,并且在全国蔓延,出现了严重的暴力、抢劫和破坏活动。治安警察与游行示威群众之间发生冲突,警察使用武器和催泪弹驱散示威者。突尼斯和大、中学校学生参与此事,而且在大学附近的骚乱更为严重。突尼斯政府为制止骚乱进一步扩大,于1月3日宣布全国实行紧急状态,禁止三人以上在街道上同行,违者予以重处。在这次“面包事件”中全国死亡人数超过20人,受伤数百人,突尼斯大学和中学被关闭4天。事件发生的当晚,突尼斯总理通过电视向人民解释了取消粮食价格补贴的决定,并准备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面临的问题。

  1987年6月17日实行价格改革

  突尼斯国家物价委员会为进一步搞活经济,于1987年6月17日制定了改革价格的政策。这项改革包括:逐步在具备竞争条件的部门实行工业品自由价格,使市场发挥调节作用;将管理价格的产品类别从五大类减少到三大类,并简化行政监督的程序;改变有控制地实行自由价格的产品的计价方法,实行按标准原料消耗计算成本,目的是压缩成本,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改变增值额的计算方法。新的价格政策于1988年全部实施。这项价格改革政策的实施,对突尼斯进一步开放经济,发展经济会起较大的作用。

  1987年11月7日本·阿里任突总统

  布尔吉巴总统晚年大搞个人崇拜,无限专权,引起突人民严重不满,其他领导人也战战兢兢,朝不保夕,在这种背景下,总理本·阿里于1987年11月7日宣布布尔吉巴丧失工作能力,自已接任总统。

  宰因·阿比丁·本·阿里1936年9月3日出生于突尼斯哈马姆苏塞。在苏斯中学毕业后,受过三年电子学高等教育,获得电子工程学文凭。后在法国圣·希尔军械学校和法国炮校读书,又到美国情报与安全高等学校、美国野炮高炮学校就读。1958至1974年任突军参谋部参谋及军事安全处处长。1974年至1977年在突尼斯驻摩洛哥使馆任空军、海军武官,1977年12月任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专员、国家安全局局长。1980年5月,出任突尼斯驻波兰大使。1984年1月再次出任国家安全局局长,10月任内政部负责国家安全的国务秘书。1985年10月任总理府负责国家安全的部长级代表。1986年4月任内政部长,6月当选为宪政党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委员,出任党的副总书记。1987年5月任负责内政的国务部长,10月任总理、内政部长和宪政党总书记。1987年11月废黜布尔吉巴,接任总统和武装力量统帅,1988年2月改社会主义宪政党为民主宪政联盟,任该联盟总书记。上台伊始,即主张在突国内实行多党制,进行民主化改革。1989年在突尼斯全国大选中,当选为突尼斯总统。曾于1991年4月访问中国。

  1988年2月26日社会主义宪政党更名

  突尼斯执政党社会主义宪政党于2月26日至27日举行了自1987年11月本·阿里接任总统、组成新政府以来的第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决定将该党更名为“民主宪政联盟”,并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行动纲领。这次中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客观全面地总结该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肯定新领导人本·阿里从危机中拯救党和国家的历史功绩,用阿里的纲领统一和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即推行“法治、民主、开放”的路线。会议对新党名“民主宪政联盟”的解释是:“联盟”即党成为全民党;“民主”即在全国推行民主化进程;“宪政”一词既体现了党的继承性和连续性,又表达了在新时期维护共和政体,恢复、健全和加强法制的意图。会议决定从3月20日起,将原机关报法文版《行动报》改为《复兴报》,阿拉伯文版《行动报》改为《自由报》。会议还在总结该党的教训时,没有点名地批评了前主席布尔吉巴,对该党的历史评价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以肯定成绩为主。

  1988年4月16日艾布·杰哈德被杀

  艾布·杰哈德是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副总司令,4月16日在突尼斯他的家中遇刺身亡。事件发生后,本·阿里总统下令立即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这一事件。4月18日,专门委员会透露是以色列策划和实施了暗杀。同时,突尼斯外长先后召见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驻突大使,指控以色列暗杀杰哈德事件是严重侵犯突领土完整和主权的恐怖行动,并决定把这一事件提交安理会。4月20日,本·阿里下令追查持有黎巴嫩护照并为谋杀杰哈德而租赁过车辆的3个人。25日,安理会通过了关于谴责以色列侵犯突尼斯领土主权的决议。突尼斯民主宪政联盟称安理会的决议,是突尼斯政治上和巴勒斯坦正义事业的胜利。本·阿里在内阁特别会议上重申,突尼斯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并为杰哈德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

推荐访问:二十世纪大海战

娱乐八卦推荐文章

娱乐八卦热门文章

娱乐八卦扩展文章